北风烈 第七百九十三章 种师道不想打了
目录: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作者:木木三大少| 类别:历史军事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正文卷第七百九十三章种师道不想打了东路宋军在白沟驿吃了败仗的次日,西路宋军主帅辛兴宗听说辽军主力在白沟驿与种师道对峙,决定带领西路军沿着巨马河向东攻击,与东路军夹击耶律大石的辽军,让辽军首尾不能相顾。
辛兴宗哪里知晓,他的对手是比耶律大石更难对付的辽国北院枢密使,兼诸军都统、四军大王萧干。
耶律大石对宋军东路军发动攻击时,已经飞马报知驻扎在易州境内的萧干军,请萧大王协同作战。
萧干接到军报后,连夜领兵潜行到范村附近埋伏下来,准备在宋军西路军离开营地支援东路军时,发动突然袭击。
拂晓时分,萧干在卫士们的簇拥下,登上了范村北面的孤山,借着晨光亲眼窥察宋军西路军的虚实,监视着辛兴宗西路军的一举一动。
见西路军拔营起兵,向白沟驿方向行进,萧干立即下山,派了一支骑兵绕到宋军西路军前方叫阵。
辛兴宗浑然不知自己已经被辽国名将萧干盯上了,他听说前方有辽军骑兵阻截,还误以为是耶律大石向西边派出的警戒兵力。
辛兴宗决心全歼这支一千余人的辽军,为昨日惨败的杨可世军复仇。于是,辛兴宗命令西路军前军王渊,右军刘光国、冀景,选锋军刘光世等四路人马前去迎战,欲倚仗人多围歼辽军。
这四将中,刘光国、刘光世二人是两兄弟,他们是保信军节度使刘延庆之子。
辽军骑兵往来迅捷,又熟悉本地地形,他们与宋军四路军缠斗不止,却让宋军始终无法对他们合围。
王渊、刘光国、冀景、刘光世四将大怒,对这支辽军紧追不舍。不知不觉间,宋军被辽军引入了孤山山下夹道之中。
只听得号角声突然响起,在萧干的指挥下,辽军伏兵四起,将王渊、刘光国、冀景、刘光世四将率领的军队困在了谷中。
辛兴宗得知前锋四路人马被围,大惊失色,急忙命令前军王禀、左军焦安节,后军曲奇、王育,选锋军吴子厚等将悉数上阵,救援王渊等四军。
宋辽两军在易水以南的孤山血战了大半日,辛兴宗的西路军损失了五六千人马后,堪堪救出了王渊、刘光国、冀景、刘光世四将,败退回范村营地。
前军将领王渊在混战中被辽军刺下马,险些丧命,幸得王禀奋勇杀退辽军,从死人堆中将他捞走,救得他一条性命。
辛兴宗的西路军退回范村,被萧干军逼迫得自顾不暇,援助东路军的计划自然是就此破灭了。
白沟驿宋军东路军大营里,原本就对出兵伐辽有异议的都统制种师道吃了一个败仗后,就起了退兵的心思。
但是耶律大石军就在近旁,种师道不敢轻举妄动。于是,种师道指望着辛兴宗的西路军能够前来与自己会军。两军合兵一处之后,兵力远胜过耶律大石,届时或可进退自如,安全撤军了。
然而,种师道苦等了一日,却等来了辛兴宗的西路军为辽国萧干所败的消息。
听说西军辛兴宗也战败了,种师道坐不住了,立即在中军大帐中召集众将,合议西军接下来该如何行动。种师道之意,就是询问诸将,是否应该撤回雄州保存实力,从长计议。
合议中,西军大部分将领都认为宋军几战皆败北,由此可知辽军的战斗力依然十分强劲,过去对于燕京辽军的情报有误。如今辽军士气正旺,不易取胜,还是先撤退回雄州防守比较稳妥。
在太尉童贯的宣抚司衙门四处散发榜文,高官厚禄招诱燕地汉人来投时,还真有一个涿州当地的大土豪刘宗吉暗中派人与宋军联系,为宋军提供了辽国燕京的情报。
据刘忠吉说,燕京城内基本已经没有兵马了,只有大将萧干手中有二百多从中京道带回来,打过仗的骑兵,剩下的还有六七百骑兵,都是没上过战场的契丹贵族子弟组成的。
驻守白沟北岸,涿、易二州的辽军守军夜间喝酒,白天睡觉,马匹也都散放着,根本没有甚么战斗力。
刘忠吉曾说,如果宋军突然进击白沟,辽军定会望风而逃。只要宋军能够逼近涿州,他就能够在城中起事,打开城门迎接王师。
宋军才到宋辽边境时,的确是没有发现有多少辽军在边境巡逻。宋军的探马越境散发榜文时,也是没有甚么阻碍。
如此种种迹象,让太尉童贯和宣抚司衙门里的幕僚们都相信燕京城空虚,辽军没有甚么战斗力。凭借十万大军压境,足以让燕京城里的耶律淳老儿对大宋俯首称臣。
可是连吃几场败仗后,种师道和军中诸将都怀疑,那涿州土豪刘忠吉只怕是辽国派出的奸细。刘忠吉诈降宋军,为宋军提供假情报,就是要宋军麻痹大意,落入辽军的圈套。
很显然,刘忠吉的情报是错误的。他说燕京城只有不足一千的骑兵,可是如今在巨马河南岸扎营的辽军骑兵从何而来?
前军杨可世当初只所以敢帯着五千轻骑直扑涿州,就是相信了刘忠吉的情报。怎知兰沟甸一战就将杨可世的骑兵部队打残了,宋军这才知晓辽军还有上万的精骑。
辽军出乎意料地强大,西军诸将都有些畏战了。
但是,太尉童贯亲自任命的副都统制,雄州知府和诜对撤军持反对意见。
和诜开口说道:“朝廷只是要我军巡边,我军和辽军原本彼此相安,都没有打仗之意,只等待双方使臣谈判的结果。
只是前军杨可世将军急于求成,带兵渡过巨马河,方才导致辽军反击。
如今既然两军已经交战,我军就不可轻言撤军了。
若是我军此时后撤,无异于向辽军示弱,暴露我军虚实。
辽军本还忧惧我军大举入燕,得知我军撤退,必会趁机掩杀,于我军大为不利。
太尉尚在雄州城中,不可放辽军逼近雄州城,致太尉于险地!”
和诜一心想在伐辽之战中建功,怎肯如此草草收场。
再者说,宋军判断辽军战斗力不强,固然是收到了刘忠吉的情报,但和诜也对太尉童贯和军中诸将说过类似的话。如今宋军战败而回,只怕和诜脱不了谎报军情的干系。
只有战胜辽军才能拯救自己,和诜当然要反对撤军。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辛兴宗哪里知晓,他的对手是比耶律大石更难对付的辽国北院枢密使,兼诸军都统、四军大王萧干。
耶律大石对宋军东路军发动攻击时,已经飞马报知驻扎在易州境内的萧干军,请萧大王协同作战。
萧干接到军报后,连夜领兵潜行到范村附近埋伏下来,准备在宋军西路军离开营地支援东路军时,发动突然袭击。
拂晓时分,萧干在卫士们的簇拥下,登上了范村北面的孤山,借着晨光亲眼窥察宋军西路军的虚实,监视着辛兴宗西路军的一举一动。
见西路军拔营起兵,向白沟驿方向行进,萧干立即下山,派了一支骑兵绕到宋军西路军前方叫阵。
辛兴宗浑然不知自己已经被辽国名将萧干盯上了,他听说前方有辽军骑兵阻截,还误以为是耶律大石向西边派出的警戒兵力。
辛兴宗决心全歼这支一千余人的辽军,为昨日惨败的杨可世军复仇。于是,辛兴宗命令西路军前军王渊,右军刘光国、冀景,选锋军刘光世等四路人马前去迎战,欲倚仗人多围歼辽军。
这四将中,刘光国、刘光世二人是两兄弟,他们是保信军节度使刘延庆之子。
辽军骑兵往来迅捷,又熟悉本地地形,他们与宋军四路军缠斗不止,却让宋军始终无法对他们合围。
王渊、刘光国、冀景、刘光世四将大怒,对这支辽军紧追不舍。不知不觉间,宋军被辽军引入了孤山山下夹道之中。
只听得号角声突然响起,在萧干的指挥下,辽军伏兵四起,将王渊、刘光国、冀景、刘光世四将率领的军队困在了谷中。
辛兴宗得知前锋四路人马被围,大惊失色,急忙命令前军王禀、左军焦安节,后军曲奇、王育,选锋军吴子厚等将悉数上阵,救援王渊等四军。
宋辽两军在易水以南的孤山血战了大半日,辛兴宗的西路军损失了五六千人马后,堪堪救出了王渊、刘光国、冀景、刘光世四将,败退回范村营地。
前军将领王渊在混战中被辽军刺下马,险些丧命,幸得王禀奋勇杀退辽军,从死人堆中将他捞走,救得他一条性命。
辛兴宗的西路军退回范村,被萧干军逼迫得自顾不暇,援助东路军的计划自然是就此破灭了。
白沟驿宋军东路军大营里,原本就对出兵伐辽有异议的都统制种师道吃了一个败仗后,就起了退兵的心思。
但是耶律大石军就在近旁,种师道不敢轻举妄动。于是,种师道指望着辛兴宗的西路军能够前来与自己会军。两军合兵一处之后,兵力远胜过耶律大石,届时或可进退自如,安全撤军了。
然而,种师道苦等了一日,却等来了辛兴宗的西路军为辽国萧干所败的消息。
听说西军辛兴宗也战败了,种师道坐不住了,立即在中军大帐中召集众将,合议西军接下来该如何行动。种师道之意,就是询问诸将,是否应该撤回雄州保存实力,从长计议。
合议中,西军大部分将领都认为宋军几战皆败北,由此可知辽军的战斗力依然十分强劲,过去对于燕京辽军的情报有误。如今辽军士气正旺,不易取胜,还是先撤退回雄州防守比较稳妥。
在太尉童贯的宣抚司衙门四处散发榜文,高官厚禄招诱燕地汉人来投时,还真有一个涿州当地的大土豪刘宗吉暗中派人与宋军联系,为宋军提供了辽国燕京的情报。
据刘忠吉说,燕京城内基本已经没有兵马了,只有大将萧干手中有二百多从中京道带回来,打过仗的骑兵,剩下的还有六七百骑兵,都是没上过战场的契丹贵族子弟组成的。
驻守白沟北岸,涿、易二州的辽军守军夜间喝酒,白天睡觉,马匹也都散放着,根本没有甚么战斗力。
刘忠吉曾说,如果宋军突然进击白沟,辽军定会望风而逃。只要宋军能够逼近涿州,他就能够在城中起事,打开城门迎接王师。
宋军才到宋辽边境时,的确是没有发现有多少辽军在边境巡逻。宋军的探马越境散发榜文时,也是没有甚么阻碍。
如此种种迹象,让太尉童贯和宣抚司衙门里的幕僚们都相信燕京城空虚,辽军没有甚么战斗力。凭借十万大军压境,足以让燕京城里的耶律淳老儿对大宋俯首称臣。
可是连吃几场败仗后,种师道和军中诸将都怀疑,那涿州土豪刘忠吉只怕是辽国派出的奸细。刘忠吉诈降宋军,为宋军提供假情报,就是要宋军麻痹大意,落入辽军的圈套。
很显然,刘忠吉的情报是错误的。他说燕京城只有不足一千的骑兵,可是如今在巨马河南岸扎营的辽军骑兵从何而来?
前军杨可世当初只所以敢帯着五千轻骑直扑涿州,就是相信了刘忠吉的情报。怎知兰沟甸一战就将杨可世的骑兵部队打残了,宋军这才知晓辽军还有上万的精骑。
辽军出乎意料地强大,西军诸将都有些畏战了。
但是,太尉童贯亲自任命的副都统制,雄州知府和诜对撤军持反对意见。
和诜开口说道:“朝廷只是要我军巡边,我军和辽军原本彼此相安,都没有打仗之意,只等待双方使臣谈判的结果。
只是前军杨可世将军急于求成,带兵渡过巨马河,方才导致辽军反击。
如今既然两军已经交战,我军就不可轻言撤军了。
若是我军此时后撤,无异于向辽军示弱,暴露我军虚实。
辽军本还忧惧我军大举入燕,得知我军撤退,必会趁机掩杀,于我军大为不利。
太尉尚在雄州城中,不可放辽军逼近雄州城,致太尉于险地!”
和诜一心想在伐辽之战中建功,怎肯如此草草收场。
再者说,宋军判断辽军战斗力不强,固然是收到了刘忠吉的情报,但和诜也对太尉童贯和军中诸将说过类似的话。如今宋军战败而回,只怕和诜脱不了谎报军情的干系。
只有战胜辽军才能拯救自己,和诜当然要反对撤军。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