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请神容易送神难
目录:五代乱世异闻录| 作者:海参公公千岁| 类别:都市言情
怎么才能用正确的姿势送走一座大神柴守礼,这让柴夫人和柴荣都绞尽了脑汁,两人知道柴守礼贪财,因此想多多给与他财货,让他回邢州生活。
但是柴守礼好糊弄,他家里还有个黄氏当智多星,这黄氏一脸笑意的把钱照单全收,结果屁股上仿佛张了钉子,呆在汴梁死也不动窝。
柴夫人派人来催,她就今天头疼闹热,明天打狗骂鸡,后天哭天喊地,总之用俩字可以总计,那就是“不走!”
要知道黄氏原来家就是汴梁人,因此黄氏自己嫁人嫁到邢州,感觉自己犹如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在乡野之中埋没了自己的才华。因此她励志回城以后重新融入汴梁的城里人生活环境,在给自己的儿子娶个有首都户口的小媳妇儿,因此即便是柴夫人愿意给柴守礼再多的钱,黄氏也不愿意从汴梁离开。
请又请不走,饿又饿不死,为了柴家的脸面,柴夫人还得一直对柴守礼夫妻进行爱的供养,这谁受的了啊!
没有办法,柴夫人只能让柴荣带着重礼赶紧回邢州去搬救兵,除了皇帝亲自发话,对柴守礼最有效的人,只怕就是柴家的组长柴守忠了。
叔平看了柴夫人这通操作,心说这封建封建糟粕用对了地方,也有管用的时候。
柴荣接了柴夫人置办的礼物,又从自己商队里挑了一些时鲜的南货,一起带上浩浩荡荡的前去拜访柴家的族长柴守忠。柴守忠早就听说柴守礼在汴梁折腾的不像样子,只不过柴夫人没有求到他头上,他就bi jiao一直隔岸观火的看热闹,因为他觉得还不到自己出手的时候。
柴荣一进门就先给柴守忠磕头,他们也是好几年没见了,当年柴荣母亲去世,多亏柴守忠柴守孝暗中维护,柴荣才没被继母给搓磨死,因此柴荣对柴守忠还真有几分真情。
而柴夫人每年都会差人送年礼回柴家虽然不能说面面俱到,但基本人人有份,柴家谁都念着她的好儿,看在钱的份上,柴夫人虽然出嫁,但她并没有与家族疏远。
柴守忠看柴夫人和柴荣拿柴守礼没有办法,只得带着重礼来求助自己,不禁带着三分得意两分真情一口将事儿揽下来,好声劝慰了柴荣以后,告诉他等自己准备准备,就亲自去往汴梁。
柴荣听了柴守忠的允诺,当下就放了心,拜见了一圈家族里面的七大姑八大姨以后,快马赶回了汴梁去回复柴夫人。
眼看天气转凉,柴荣回汴梁以后,只能开始收拾自己的货物,带着商队北上,再不走怕路上会下雪。
刘琛光流着眼泪,骑马送柴荣送出了二十里,这才转回城里来,她的婚假此时也可以算是结束了,她要调整自己的状态从天天和柴荣黏在一起,变成天天要和婆婆小姑子在一起。
幸好柴夫人很好相处,她开始一点一点带着刘琛光和伯清两个人慢慢熟悉家务,教他们看账本掌控外面的生意,还带着他们出门交际,熟悉各种圈子。
而柴叔平,就只能老老实实的蹲在家里和王仁裕大眼瞪小眼了。
王仁裕虽然是个勤奋好学的读书人,但他的三观一直建立在封建社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上,猛的让学生一问,就直接懵了。
王仁裕翻书循理,但他的学生歪解更多,和她说天,她给你讲女娲采石补天,靠的是自己;和她说地,她讲大禹治水疏浚沟渠靠的是自己;和他说君,他说文王起兵,春秋之后各路诸侯欺负周天子;和他说亲,她说李世民杀兄弟逼父亲;和他说师,她给你讲汉景帝诛杀晁错。
气的王仁裕没有脾气,他都不用继续说什么忠孝礼义廉耻,不用往前倒一百年,他学生在最近十几年的历史里面都能被把类似的反例给他找个全乎。
不过王仁裕之所以能成为一位出色的学者,就是因为他从不因为自己的年龄或者资历之类的固步自封。虽然没有接受过现代的教育,但他和学生大战三百回合以后,很快学会带着质疑和辩证思维的去看待所有事情,因此王仁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尽管王仁裕被柴叔平气的天天灌自己黄连水来下火,但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刻板教条的用戒尺棍棒来将柴叔平的各种歪理铲平,扼杀她的想象力,把她比着尺子劈砍雕刻成一个古代闺秀典范。
在与柴叔平的斗智斗勇中,王仁裕也在不停的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他发现比起枯燥无味的子曰,柴叔平更愿意听他讲述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讲历史也是很重要的课程。因此在柴叔平写完了当日应该练习的大字以后,一老一小就对坐桌前,品茗论史。
柴叔平的历史和四书五经水平也不过尔尔,正常高中生水准,全靠胡搅蛮缠才绕晕了王仁裕。因此这王仁裕正经讲起来历史,她就只剩下听着的份了。
虽然史书书写的是胜利者的历史,但其中仍然极具有参考价值。王仁裕博闻强记,不光知道正经历史,还熟知有各种笔记野史还有各种演义,因此讲起历史来内容翔实娓娓道来,说起某一位帝王的功过兴衰也能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他确实知道很多历史,但从来没有试着把史书和野史演义放在一起讲述,他讲着讲着,也发现只要换一个角度,相同的一件事物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样子,因此他自己也有所悟。
王仁裕身为当代文豪,本觉得自己的学习之路已经触碰到了天花板,但在两人的相互碰撞中,通过叔平所说的一些虽然逻辑不太严密但很有想法的话,他也觉得自己得到了突破有了很多新的感悟。
而柴叔平也王仁裕的教导中渐渐的了解,在当代社会,读书人在儒家思想体系下构建的社会阶级分化是多么的牢固不可破,渐渐改变了自己一听王仁裕说《论语》《中庸》,就如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般横冲直撞开口怼人的爱好。
但是柴守礼好糊弄,他家里还有个黄氏当智多星,这黄氏一脸笑意的把钱照单全收,结果屁股上仿佛张了钉子,呆在汴梁死也不动窝。
柴夫人派人来催,她就今天头疼闹热,明天打狗骂鸡,后天哭天喊地,总之用俩字可以总计,那就是“不走!”
要知道黄氏原来家就是汴梁人,因此黄氏自己嫁人嫁到邢州,感觉自己犹如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在乡野之中埋没了自己的才华。因此她励志回城以后重新融入汴梁的城里人生活环境,在给自己的儿子娶个有首都户口的小媳妇儿,因此即便是柴夫人愿意给柴守礼再多的钱,黄氏也不愿意从汴梁离开。
请又请不走,饿又饿不死,为了柴家的脸面,柴夫人还得一直对柴守礼夫妻进行爱的供养,这谁受的了啊!
没有办法,柴夫人只能让柴荣带着重礼赶紧回邢州去搬救兵,除了皇帝亲自发话,对柴守礼最有效的人,只怕就是柴家的组长柴守忠了。
叔平看了柴夫人这通操作,心说这封建封建糟粕用对了地方,也有管用的时候。
柴荣接了柴夫人置办的礼物,又从自己商队里挑了一些时鲜的南货,一起带上浩浩荡荡的前去拜访柴家的族长柴守忠。柴守忠早就听说柴守礼在汴梁折腾的不像样子,只不过柴夫人没有求到他头上,他就bi jiao一直隔岸观火的看热闹,因为他觉得还不到自己出手的时候。
柴荣一进门就先给柴守忠磕头,他们也是好几年没见了,当年柴荣母亲去世,多亏柴守忠柴守孝暗中维护,柴荣才没被继母给搓磨死,因此柴荣对柴守忠还真有几分真情。
而柴夫人每年都会差人送年礼回柴家虽然不能说面面俱到,但基本人人有份,柴家谁都念着她的好儿,看在钱的份上,柴夫人虽然出嫁,但她并没有与家族疏远。
柴守忠看柴夫人和柴荣拿柴守礼没有办法,只得带着重礼来求助自己,不禁带着三分得意两分真情一口将事儿揽下来,好声劝慰了柴荣以后,告诉他等自己准备准备,就亲自去往汴梁。
柴荣听了柴守忠的允诺,当下就放了心,拜见了一圈家族里面的七大姑八大姨以后,快马赶回了汴梁去回复柴夫人。
眼看天气转凉,柴荣回汴梁以后,只能开始收拾自己的货物,带着商队北上,再不走怕路上会下雪。
刘琛光流着眼泪,骑马送柴荣送出了二十里,这才转回城里来,她的婚假此时也可以算是结束了,她要调整自己的状态从天天和柴荣黏在一起,变成天天要和婆婆小姑子在一起。
幸好柴夫人很好相处,她开始一点一点带着刘琛光和伯清两个人慢慢熟悉家务,教他们看账本掌控外面的生意,还带着他们出门交际,熟悉各种圈子。
而柴叔平,就只能老老实实的蹲在家里和王仁裕大眼瞪小眼了。
王仁裕虽然是个勤奋好学的读书人,但他的三观一直建立在封建社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上,猛的让学生一问,就直接懵了。
王仁裕翻书循理,但他的学生歪解更多,和她说天,她给你讲女娲采石补天,靠的是自己;和她说地,她讲大禹治水疏浚沟渠靠的是自己;和他说君,他说文王起兵,春秋之后各路诸侯欺负周天子;和他说亲,她说李世民杀兄弟逼父亲;和他说师,她给你讲汉景帝诛杀晁错。
气的王仁裕没有脾气,他都不用继续说什么忠孝礼义廉耻,不用往前倒一百年,他学生在最近十几年的历史里面都能被把类似的反例给他找个全乎。
不过王仁裕之所以能成为一位出色的学者,就是因为他从不因为自己的年龄或者资历之类的固步自封。虽然没有接受过现代的教育,但他和学生大战三百回合以后,很快学会带着质疑和辩证思维的去看待所有事情,因此王仁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尽管王仁裕被柴叔平气的天天灌自己黄连水来下火,但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刻板教条的用戒尺棍棒来将柴叔平的各种歪理铲平,扼杀她的想象力,把她比着尺子劈砍雕刻成一个古代闺秀典范。
在与柴叔平的斗智斗勇中,王仁裕也在不停的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他发现比起枯燥无味的子曰,柴叔平更愿意听他讲述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讲历史也是很重要的课程。因此在柴叔平写完了当日应该练习的大字以后,一老一小就对坐桌前,品茗论史。
柴叔平的历史和四书五经水平也不过尔尔,正常高中生水准,全靠胡搅蛮缠才绕晕了王仁裕。因此这王仁裕正经讲起来历史,她就只剩下听着的份了。
虽然史书书写的是胜利者的历史,但其中仍然极具有参考价值。王仁裕博闻强记,不光知道正经历史,还熟知有各种笔记野史还有各种演义,因此讲起历史来内容翔实娓娓道来,说起某一位帝王的功过兴衰也能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他确实知道很多历史,但从来没有试着把史书和野史演义放在一起讲述,他讲着讲着,也发现只要换一个角度,相同的一件事物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样子,因此他自己也有所悟。
王仁裕身为当代文豪,本觉得自己的学习之路已经触碰到了天花板,但在两人的相互碰撞中,通过叔平所说的一些虽然逻辑不太严密但很有想法的话,他也觉得自己得到了突破有了很多新的感悟。
而柴叔平也王仁裕的教导中渐渐的了解,在当代社会,读书人在儒家思想体系下构建的社会阶级分化是多么的牢固不可破,渐渐改变了自己一听王仁裕说《论语》《中庸》,就如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般横冲直撞开口怼人的爱好。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五代乱世异闻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五代乱世异闻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