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造车 正文 第一百三十四章 赴美攻略

正文 第一百三十四章 赴美攻略

目录:造车| 作者:榕之子| 类别:其他类型

    在韩皓入主沃尔沃后召开首次董事会不久,就有一个来自沃尔沃技术专家团队抵达江州,他们身上肩负着一个十分重要的特殊任务。

    为了让沃尔沃今后能跟中华集团协同发展,韩皓提出了一个新设想,就是希望沃尔沃的SPA平台能跟中华集团的盘古平台打通,将来新建立的生产线可以将两家企业的产品实现共线生产。

    引发此项设想的直接根源就是中华集团准备进入美国市场,因此在北美当地建厂是必然之举。将来沃尔沃和中华汽车都能在同一家工厂共线生产,这将极大降低成本,节省巨额投资。另外,共线生产的话,实际上韩皓利用了沃尔沃技术来为新亮相的中华汽车背书,让美国人民更容易接受来自中国的汽车产品。

    当然沃尔沃也不会只被吸血透支品牌,中华汽车将和其在美国乃至欧洲地区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经营分享利润。

    双方选出精兵强将团队开始协作建立一个共享机制,将数据和流程等领域打通,解决共线生产的技术难题,为未来的新工厂建设做好研发筹备工作。

    要进入美国这样成熟的汽车市场马上成为主流是不大可能的事情,要知道大众、标致雪铁龙等欧洲车企努力了几十年却郁郁不得志,中华集团作为新来者可谓压力巨大。

    不过韩皓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中华集团并不需要马上成为主流,而是先开始小范围蚕食陷入低潮的美系、实力相近的韩系低端车型领域,再慢慢往上发展进步对垒日系品牌。

    伴随沃尔沃新一代车型XC60落地还要2年时间,意味着新工厂建设也必须等待较长时间。

    韩皓打算现在趁美国汽车市场混乱就进入,他必须还得另外想办法。

    共线生产可是一个好主意,除了沃尔沃之外,韩皓还想到另一个合作伙伴就是特斯拉。

    现在有不少中华集团的新能源技术工程师正跟特斯拉协作开发S型新轿车,而特斯拉也在发愁新工厂建设,韩皓找到了合适时机向对方提出了共线生产的方案。

    没有工厂,特斯拉就是空中楼阁,被人视为骗子。

    趁现在特斯拉S型轿车研发之际,中华集团愿意出资联合建设新工厂,将来可以为特斯拉代工,也能和特斯拉合作共线生产。

    特斯拉老总马斯克现在一心想要上市募资套现,能跟在中华集团合作兴建工厂对他来说也是双赢,毕竟有中国本土第一大汽车企业供其背书,也方便他向投资者讲述美好的企业前景。

    因此,韩皓跟马斯克约定,他将定向投资1亿美金用于特斯拉新工厂的前期建设,条件就是将中华集团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线放在其中。

    中华集团的汽车技术实力怎么样?

    应该还过得去,有了进入美国成熟市场的资格。

    但要让美国人民在茫茫多汽车品牌之中,选择来自中国的新汽车,必须拉虎皮做大旗,借助沃尔沃和特斯拉的名气来站台。

    按照韩皓的时间表,在特斯拉新车型S公布后,中华集团也将推出在美国的第一款产品,和特斯拉共线生产的纯电动家用汽车。

    为了和特斯拉的S轿车新品区别,中华集团将推出的是SUV车型。这款车主要是展示中华集团拥有一流的新能源技术,属于展示企业形象,让更多美国人民知道有这个中国品牌。

    随后将利用美国汽车进口关税2.5%的政策,从中国小规模出口汽车销往美国,主打产品将会是混合动力车型,抢占美国这个细分市场,继续保持中国汽车拥有新能源技术的形象。

    另外还将利用鲲鹏新能源大巴的技术优势以及国外兴起的环保理念,将中国公交车销售到美国市场,继续奠定中华集团的领先形象。

    当上述两大步骤完成之后,美国的销售网络逐步建立起来,接下来就是中华集团燃油版汽车大规模利用美国低关税政府出口登陆,继续抢占美国汽车市场份额。

    按照日韩汽车出口经验,待来自中国的进口汽车数量高达一定程度,美国政府必将要求对中国汽车进行限制,极有可能引发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这个时候,到北美自贸区建厂投资就顺水推舟成行,中华集团开始真正落地扎根北美市场。

    如果可以选择,墨西哥和加拿大都是投资建厂的理想国度,要知道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活活被强大的工会组织拖垮,就知道在美国投资并不是首选。不过也要感谢次贷危机,让强势的汽车工会组织做出了大幅度让步,将来不得不真正进入美国投资的待遇应该比之前要好。

    按照美国汽车销量保持在1500万辆规模,韩皓希望在未来十年内,中华集团能占据100万辆份额,跟其他国际巨头水平相当。如何在美国市场站稳脚跟并取得一定成绩,将是他未来十年工作的重点之一。

    当然上述方案都属于中华集团的高度机密,就算在首长面前韩皓也不会详细告之,而是简化了言语说会将领先一步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到美国,利用中国便宜的成本来抢占当地市场。

    将汽车出口到美国,可是真正证明中国汽车工业实力的壮举,国内诸多汽车企业为此已经瞎嚷嚷了十几年却一事无成,现在中华集团能否实现零的突破可是举国上下都极为关注的热点。

    如果真的在美国汽车市场站稳,获得一定市场份额,那么就不会再有人质疑中华集团的跨国汽车巨头身份。

    “砰”的一声,一辆SUV唐进行了特殊的碰撞试验。

    只见其车头以驾驶员位置前面四分之一的面积位置高速冲击到试验墙之上,整个发动机舱立即溃烂下沉,轮胎爆裂散开,但A柱却丝毫没有变形,伴随安全气囊及时弹出假人没有受到伤害。

    相比欧洲E-NCAP的40%正面碰撞标准,这次四分之一即25%的碰撞面积更加考验汽车的安全强度。

    要进入美国市场,必须接受号称全球最苛刻的两大汽车碰撞标准NHTSA和IIHS的考验。其中NHTSA由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组织实施,相当于代表政府方面的官方认证。而IIHS却是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领衔组织,由于汽车出了事故都要保险公司理赔,因此保险公司内部对汽车安全质量更为重视,组建行业协会第三方碰撞机构,属于从市场方面的官方认证。

    两者相比较的话,IIHS的碰撞标准要更高一些,公信力更高,因为他们只购买最低配置的车型进行测试,并公布最低配的碰撞成绩。意思是在所有车型之中,IIHS只选择木桶中最短的木板测试,从而往上延伸得知其他木板成绩。

    从消费者安全角度,这是最佳的选择,最低配置安全系数足够的话,购买高配置就更不用发愁。

    但从主机厂角度出发,对IIHS真是恨得牙痒痒。本来低配就是为了削减成本要在许多配置上做减法,像中国国内最低配许多只有一个气囊甚至没有。当前为了通过IIHS的测试,不得不增加安全气囊数量以及其他安全设施投入,大大增加了成本。

    成熟的美国汽车市场,如果没有IIHS成绩参考,消费者就不会选择购买该品牌汽车,因此主机厂只能增加成本让最低配置车型通过IIHS的各项考核。

    看得出来,中国的C-NCAP跟IIHS相比,就是小学生角色。在中国考了一百分,可能到美国连及格线都没过,这就是摆在各国汽车业前的无形门槛。

    此次25%的碰撞测试,暂时没有列入IIHS的考核范围,他们现在和欧洲一样只是40%的碰撞测试。不过已经在媒体上吹风要实行更严格标准,25%就是他们倡导的新标杆,毕竟发生许多伤亡事故的撞击点都要小于40%碰撞面积。

    纯电动的“唐”将会是第一辆登上美国国土的中国量产汽车,而它现在就在努力复习,以超前安全标准来要求自己,争取将来能在IIHS的碰撞测试中考出好成绩。

    作为探路先锋,韩皓最终还是选择了“唐”这张王牌出马,利用SUV火热的大潮完成抢滩登陆的作战方案。

    看上去碰撞测试取得了成功,这辆纯电动的“唐”经过了全新改进,尤其在前防撞梁左侧驾驶位前面进行了重新加固设计,并利用电脑模拟将其和车身整体结构整合,经受住了25%的碰撞面积考验。

    中华集团已经开始跟IIHS接触,希望能将“唐”作为第一辆自愿进行25%碰撞面积测试的车辆,显示出对自己产品的极大信心。

    按照特斯拉S型号轿车的开发进度,其将可能在年底前亮相并公布量产计划,届时纯电动的“唐”也将以特斯拉表亲身份登陆美国市场,明年第一季度就会开启中国汽车反攻北美市场的新篇章。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造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造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