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国 第7章 商队
目录:复国| 作者:小桥老树| 类别:历史军事
这是重大抉择,将决定神箭营命运。
侯云策缓缓地道:“新营北行,距离中原越来越远。”
侯云策未将话挑明,在座诸人明白是什么意思,皆不答话,望向李甲。
太师李甲神情自然,道:“黑城保不住了,神箭营得活下来。在新城休生养息以后,才能重回中原。”
这是一个极其现实和强大的理由,诸人频频点头,包括大统领侯兴轩。
侯云策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不再多言。走出太师府,他先到马廊,给战马喂食。战马的名字在粟末语中意为“风”,意思是跑得和风一样快。“风”全身长有漂亮黑毛,体高约一米六,头大额宽,胸廓深长,四肢坚实有力,关节、肌腱发达,耐劳,不畏寒冷,生命力极强。最值得称道的是“风”在战场上不惊不诈,与侯云策配合得极好。
贺术东海来到马廊。
侯云策此时已经下定决心南下。南下道路遥远,有猛兽,有敌人,若是有伙伴那自然极好。神科营多数拖家带口,且太师治军极严,老军士很难跟随自己。虎营、狼营等诸少年对自己颇有忠心者,只是他们年少,终究力弱,还不适宜随自己南下。当前只有贺术东海最适合与自己南下。
“我要回中原,你能否跟随。”侯云策用标准中原话道,没有绕弯子。
贺术东海笑道:“云帅到哪里,我就到哪里。”
侯云策道:“南下路艰难,有可能一去不回。”
贺术东海又道:“云帅到哪里,我就到哪里。”
侯云策上前给了贺术东海胸口一拳,道:“晚上神箭营要从密道离开黑营,出了密道之后,你跟在我身边,寻机南下。”
侯云策经常率诸营少年打猎,知道周边密林小道。两人目标小,趁夜从小道穿出契丹包围,不是难事。
太师李甲在筑黑城时就留有后手,从未停止对逃生密道的修建,十年时间,神箭营已经修了一条能够牵着战马通行的密道。密道入口在太师府后面的小屋,拉开小屋后墙,黑暗的地道出现在眼前。
一名军士进入,在拐弯处点燃油灯,地道便有了些许光亮。
最先进入地道是五十包老军,一是探路,二是控制出口。
诸多老军家人和小孩在黑暗中等待,空气凝结一般,有紧张,也有不舍。他们带着简陋家财,马匹上有新宰杀的肉食。肉食来不及腌制,抹了盐后就挂在马背。这是生死存亡之际,不论男女老幼,皆握着刀,随时准备拼命。
探路老军控制出口以后,派人报信。
侯云策、太傅等人走在队伍前面,跟在其身后的是女人和少年们。太师李甲、大统领和神箭营剩余军士要等到天亮再与契丹人接战,战至天黑,等契丹人退兵后,再进入地道。这样就可以给老弱妇孺增加一天逃脱时间。
约莫走了两个时辰,侯云策等人走出地道。地道出口处是黑城北边,已经脱离了契丹人的包围圈,沿着隐秘小道一路向北,深入密林,一月之后便能到新城。这十年来,太师李甲派军士无数次探索北行之路,逃亡之路有条不紊,在天蒙蒙亮时,众人将黑城抛在了脑后。
侯云策跟着太师学过数年机关之术,在打猎之时暗地绘制了地图,对这一带地形了如指掌。在天亮时分,他留了一封信给虎营少年匡操,让其一个时辰交给太傅张杨,然后与贺术海东进入密林,掉头南下。
在密林行进约一个时辰,没有听到追赶的马蹄声。林中休息时,贺术海东递给侯云策一袋物品,里面是几根硕大的野山参。
稍稍休息,两人沿密林采参小道,行至中午,终于绕过黑城,到了森林边缘。
走出森林,刚行至草地,一阵马蹄声迅急地逼近。侯云策和贺术海东互相看了一眼,明白终究没有彻底摆脱契丹人。他们两人虽然年少,却是久经战阵,不慌不忙来到草地上的小缓坡。
战马风兴奋起来,打着响鼻,不停地踢打草地。十多名黑手骑手出现在眼前,杀气腾腾。这些骑手均是髡发短须,长袍左衽,圆领窄袖,腰间束带,下穿长裤,裤在靴筒之内,正是黑子部族军。
又有十余骑出现在小山坡前面。
两队骑兵催动战马,从南北两面朝侯云策和贺术海东逼了过来。
贺术海东站在小坡上,弯弓搭箭,等着黑衣骑手靠近。
侯云策则迎向正面的黑衣骑手。
两人在一起打猎数年,深有默契,面对两队骑兵,两三句话,便定下迎敌策略。
贺术海东箭法了得,在闪避黑衣骑手来箭后,连发两箭,将最前面的两敌射下马来。他朝西方催马而去,引这一队黑衣骑手追击自己。
侯云策迎击南面的这一队黑衣骑手。他左手持小圆盾,右手持长枪,伏低身体,朝对手冲去。
挡开两箭以后,战马风奔到黑甲骑兵正面。
侯云策手持长枪闪电般刺出,枪借马势,磕开契丹长弯刀,长枪尖头在黑甲骑兵脖子上碰了碰。枪尖在黑甲骑兵脖子上刺出一个大洞,黑甲骑兵捂着脖子,在马上摇摇晃晃,随后坠下战马。
侯云策的枪法学自于大统领侯兴轩。侯兴轩是侯氏家族的第二悍将,一柄点银枪快如闪电,杀人于无影。
刺杀了当面黑甲之后,侯云策没有收回长枪,长枪如陌刀一样划向跟随而来的第二个骑手。此长枪并非普通长枪,而是由精钢所炼,枪头稍长,两侧开刃,锋利异常,如小型陌刀。他小时曾经随父亲演练陌刀,就将陌刀刀法化入叔父的枪法之中,成为其独创的陌枪之法。
陌枪刀锋将来敌脸面割开一个大口子。来敌眼鼻皆被切开,鲜血直涌。
战马一个冲刺,将两名黑甲骑兵击落马下。
侯云策杀透敌骑后,没有恋战,朝南奔去。他没有选持单纯逃跑,而是跑了一个狐线,在狐线顶部射杀了三个骑手,彻底震住敌军,这才从容而去。
为躲避契丹军,侯云策向东南方向急驰。在战马疲惫之时,来到一条大河边。大河宽阔,水草很密很高,空气中弥漫江水特有的味道。水花拍打两岸,发出沉闷的声音。
天高云淡,森林茂密,河水清澈见底,契丹人不见踪影,侯云策心神终于缓了过来。他爱惜马力,且为了等待贺术东海,也就不急于赶路,一人一马在草原上休息。
天渐黑,仍然没有等到贺术海东。侯云策当机立断,寻浅水处穿过大河。穿过大河后,景色为之一变,出现了大片荒芜土地,不时能看到累累白骨。这里应是渤海国故地。当年契丹攻灭渤海国后,连年征战,原来渤海国开垦的土地大多长满野草,千里无人烟,富裕之地比北地还要荒凉。
侯云策原来还担心遇到契丹骑兵,走了两天竟未再遇到一人。
又行一日,空气中已带有丝丝咸味,侯云策到达海边时已近黄昏,一望无际的大海出现在眼前,慢慢又在黑夜中隐去,只有潮起潮落激起的浪声,深邃而遥远,令人心生敬畏。
经过三天行程,人疲马倦,侯云策决定休整一天再行。入夜,他烧起篝火,借火光驱走黑暗。
人是群居动物,聚在一起时,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但是当一个人长期单独面对大自然,心灵将会受到考验。侯云策身在黑城时总有少年们相伴,此时独自面对黑暗时,逃离中原时皇宫冲天大火便反复出现在梦中。
经过一天休整,侯云策继续南行。
三天后,行到中午,“风”突然兴奋起来,不停打响鼻。侯云策任由风跑,很快见到一个营地。
听到马嘶,营地里出来两人,身上都挂刀。两人相貌相近,一人40岁左右,另一人不足20岁,一眼就能看出是父子。两人神色紧张,手放在刀柄上。
中年人见只有一骑,这才松了一口气,见到侯云策相貌和高头大马,道:“你是渤海人?”
侯云策道:“我是幽州人。”
尽管来者是纯正中原语,中年人仍然没有放松警惕,道:“我是何褔贵。为何小郎一人在此?”
侯云策早就想好对策,道:“我是北地汉人,契丹破幽州后,我随家人逃到北地,因不惯北地苦寒,想回家,幸遇各位。”
契丹破幽州,杀人如麻,幽州户籍被一烧而空,无法查证是否有侯云策。这是太师从过往商路中探得的消息,正好为侯云策所用。
何福贵道:“北地强盗马贼甚多,我们要到沧州,如侯郎愿同往,等我向刘郎说说,让侯郎和我们一道回去,行否?”
过渝关要有关防文书,侯云策正在为过渝关发愁,听何福贵相邀请,立刻答应下来。
何福贵带着侯云策进入营地,去见商队主人刘三。刘三是沧州商人,常到黑风岭一带收购关外物货,又把中原生活用品贩到关外。
刘三躺在一张躺椅上喝茶。听何福贵禀报后并不说话,只是用眼角瞟了侯云策一眼,精光一闪而逝。
侯云策上前用手一拱,作了个揖。
刘三见侯云策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不卑不亢,暗暗称奇,面上不动声色,点点头,算是答应了何福贵请求。
何福贵、刘三很轻易把侯云策留在商队,有两个原因,一是侯云策是中原人,商队惯例,在胡地遇到落难中原人能帮就要帮,不帮则会被人认为薄情寡义,被人瞧不起;二是近来在渝关北侧活跃一伙鲜族马贼,为首的叫悉独官,狡猾赛过狐狸,狠毒犹如狼群,过往商队被劫掠不少,大部分马贼劫掠财物后,并不要人性命,唯独悉独官既要财又要命,商队谈悉独官色变,因而,北上商队越来越少。
刘三对悉独官心存顾虑,何福贵身为护卫头领,自然也对悉独官着实担心。两人见侯云策身材高大,携带武器,有心召其作护卫,增强力量。
(第七章)
侯云策缓缓地道:“新营北行,距离中原越来越远。”
侯云策未将话挑明,在座诸人明白是什么意思,皆不答话,望向李甲。
太师李甲神情自然,道:“黑城保不住了,神箭营得活下来。在新城休生养息以后,才能重回中原。”
这是一个极其现实和强大的理由,诸人频频点头,包括大统领侯兴轩。
侯云策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不再多言。走出太师府,他先到马廊,给战马喂食。战马的名字在粟末语中意为“风”,意思是跑得和风一样快。“风”全身长有漂亮黑毛,体高约一米六,头大额宽,胸廓深长,四肢坚实有力,关节、肌腱发达,耐劳,不畏寒冷,生命力极强。最值得称道的是“风”在战场上不惊不诈,与侯云策配合得极好。
贺术东海来到马廊。
侯云策此时已经下定决心南下。南下道路遥远,有猛兽,有敌人,若是有伙伴那自然极好。神科营多数拖家带口,且太师治军极严,老军士很难跟随自己。虎营、狼营等诸少年对自己颇有忠心者,只是他们年少,终究力弱,还不适宜随自己南下。当前只有贺术东海最适合与自己南下。
“我要回中原,你能否跟随。”侯云策用标准中原话道,没有绕弯子。
贺术东海笑道:“云帅到哪里,我就到哪里。”
侯云策道:“南下路艰难,有可能一去不回。”
贺术东海又道:“云帅到哪里,我就到哪里。”
侯云策上前给了贺术东海胸口一拳,道:“晚上神箭营要从密道离开黑营,出了密道之后,你跟在我身边,寻机南下。”
侯云策经常率诸营少年打猎,知道周边密林小道。两人目标小,趁夜从小道穿出契丹包围,不是难事。
太师李甲在筑黑城时就留有后手,从未停止对逃生密道的修建,十年时间,神箭营已经修了一条能够牵着战马通行的密道。密道入口在太师府后面的小屋,拉开小屋后墙,黑暗的地道出现在眼前。
一名军士进入,在拐弯处点燃油灯,地道便有了些许光亮。
最先进入地道是五十包老军,一是探路,二是控制出口。
诸多老军家人和小孩在黑暗中等待,空气凝结一般,有紧张,也有不舍。他们带着简陋家财,马匹上有新宰杀的肉食。肉食来不及腌制,抹了盐后就挂在马背。这是生死存亡之际,不论男女老幼,皆握着刀,随时准备拼命。
探路老军控制出口以后,派人报信。
侯云策、太傅等人走在队伍前面,跟在其身后的是女人和少年们。太师李甲、大统领和神箭营剩余军士要等到天亮再与契丹人接战,战至天黑,等契丹人退兵后,再进入地道。这样就可以给老弱妇孺增加一天逃脱时间。
约莫走了两个时辰,侯云策等人走出地道。地道出口处是黑城北边,已经脱离了契丹人的包围圈,沿着隐秘小道一路向北,深入密林,一月之后便能到新城。这十年来,太师李甲派军士无数次探索北行之路,逃亡之路有条不紊,在天蒙蒙亮时,众人将黑城抛在了脑后。
侯云策跟着太师学过数年机关之术,在打猎之时暗地绘制了地图,对这一带地形了如指掌。在天亮时分,他留了一封信给虎营少年匡操,让其一个时辰交给太傅张杨,然后与贺术海东进入密林,掉头南下。
在密林行进约一个时辰,没有听到追赶的马蹄声。林中休息时,贺术海东递给侯云策一袋物品,里面是几根硕大的野山参。
稍稍休息,两人沿密林采参小道,行至中午,终于绕过黑城,到了森林边缘。
走出森林,刚行至草地,一阵马蹄声迅急地逼近。侯云策和贺术海东互相看了一眼,明白终究没有彻底摆脱契丹人。他们两人虽然年少,却是久经战阵,不慌不忙来到草地上的小缓坡。
战马风兴奋起来,打着响鼻,不停地踢打草地。十多名黑手骑手出现在眼前,杀气腾腾。这些骑手均是髡发短须,长袍左衽,圆领窄袖,腰间束带,下穿长裤,裤在靴筒之内,正是黑子部族军。
又有十余骑出现在小山坡前面。
两队骑兵催动战马,从南北两面朝侯云策和贺术海东逼了过来。
贺术海东站在小坡上,弯弓搭箭,等着黑衣骑手靠近。
侯云策则迎向正面的黑衣骑手。
两人在一起打猎数年,深有默契,面对两队骑兵,两三句话,便定下迎敌策略。
贺术海东箭法了得,在闪避黑衣骑手来箭后,连发两箭,将最前面的两敌射下马来。他朝西方催马而去,引这一队黑衣骑手追击自己。
侯云策迎击南面的这一队黑衣骑手。他左手持小圆盾,右手持长枪,伏低身体,朝对手冲去。
挡开两箭以后,战马风奔到黑甲骑兵正面。
侯云策手持长枪闪电般刺出,枪借马势,磕开契丹长弯刀,长枪尖头在黑甲骑兵脖子上碰了碰。枪尖在黑甲骑兵脖子上刺出一个大洞,黑甲骑兵捂着脖子,在马上摇摇晃晃,随后坠下战马。
侯云策的枪法学自于大统领侯兴轩。侯兴轩是侯氏家族的第二悍将,一柄点银枪快如闪电,杀人于无影。
刺杀了当面黑甲之后,侯云策没有收回长枪,长枪如陌刀一样划向跟随而来的第二个骑手。此长枪并非普通长枪,而是由精钢所炼,枪头稍长,两侧开刃,锋利异常,如小型陌刀。他小时曾经随父亲演练陌刀,就将陌刀刀法化入叔父的枪法之中,成为其独创的陌枪之法。
陌枪刀锋将来敌脸面割开一个大口子。来敌眼鼻皆被切开,鲜血直涌。
战马一个冲刺,将两名黑甲骑兵击落马下。
侯云策杀透敌骑后,没有恋战,朝南奔去。他没有选持单纯逃跑,而是跑了一个狐线,在狐线顶部射杀了三个骑手,彻底震住敌军,这才从容而去。
为躲避契丹军,侯云策向东南方向急驰。在战马疲惫之时,来到一条大河边。大河宽阔,水草很密很高,空气中弥漫江水特有的味道。水花拍打两岸,发出沉闷的声音。
天高云淡,森林茂密,河水清澈见底,契丹人不见踪影,侯云策心神终于缓了过来。他爱惜马力,且为了等待贺术东海,也就不急于赶路,一人一马在草原上休息。
天渐黑,仍然没有等到贺术海东。侯云策当机立断,寻浅水处穿过大河。穿过大河后,景色为之一变,出现了大片荒芜土地,不时能看到累累白骨。这里应是渤海国故地。当年契丹攻灭渤海国后,连年征战,原来渤海国开垦的土地大多长满野草,千里无人烟,富裕之地比北地还要荒凉。
侯云策原来还担心遇到契丹骑兵,走了两天竟未再遇到一人。
又行一日,空气中已带有丝丝咸味,侯云策到达海边时已近黄昏,一望无际的大海出现在眼前,慢慢又在黑夜中隐去,只有潮起潮落激起的浪声,深邃而遥远,令人心生敬畏。
经过三天行程,人疲马倦,侯云策决定休整一天再行。入夜,他烧起篝火,借火光驱走黑暗。
人是群居动物,聚在一起时,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但是当一个人长期单独面对大自然,心灵将会受到考验。侯云策身在黑城时总有少年们相伴,此时独自面对黑暗时,逃离中原时皇宫冲天大火便反复出现在梦中。
经过一天休整,侯云策继续南行。
三天后,行到中午,“风”突然兴奋起来,不停打响鼻。侯云策任由风跑,很快见到一个营地。
听到马嘶,营地里出来两人,身上都挂刀。两人相貌相近,一人40岁左右,另一人不足20岁,一眼就能看出是父子。两人神色紧张,手放在刀柄上。
中年人见只有一骑,这才松了一口气,见到侯云策相貌和高头大马,道:“你是渤海人?”
侯云策道:“我是幽州人。”
尽管来者是纯正中原语,中年人仍然没有放松警惕,道:“我是何褔贵。为何小郎一人在此?”
侯云策早就想好对策,道:“我是北地汉人,契丹破幽州后,我随家人逃到北地,因不惯北地苦寒,想回家,幸遇各位。”
契丹破幽州,杀人如麻,幽州户籍被一烧而空,无法查证是否有侯云策。这是太师从过往商路中探得的消息,正好为侯云策所用。
何福贵道:“北地强盗马贼甚多,我们要到沧州,如侯郎愿同往,等我向刘郎说说,让侯郎和我们一道回去,行否?”
过渝关要有关防文书,侯云策正在为过渝关发愁,听何福贵相邀请,立刻答应下来。
何福贵带着侯云策进入营地,去见商队主人刘三。刘三是沧州商人,常到黑风岭一带收购关外物货,又把中原生活用品贩到关外。
刘三躺在一张躺椅上喝茶。听何福贵禀报后并不说话,只是用眼角瞟了侯云策一眼,精光一闪而逝。
侯云策上前用手一拱,作了个揖。
刘三见侯云策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不卑不亢,暗暗称奇,面上不动声色,点点头,算是答应了何福贵请求。
何福贵、刘三很轻易把侯云策留在商队,有两个原因,一是侯云策是中原人,商队惯例,在胡地遇到落难中原人能帮就要帮,不帮则会被人认为薄情寡义,被人瞧不起;二是近来在渝关北侧活跃一伙鲜族马贼,为首的叫悉独官,狡猾赛过狐狸,狠毒犹如狼群,过往商队被劫掠不少,大部分马贼劫掠财物后,并不要人性命,唯独悉独官既要财又要命,商队谈悉独官色变,因而,北上商队越来越少。
刘三对悉独官心存顾虑,何福贵身为护卫头领,自然也对悉独官着实担心。两人见侯云策身材高大,携带武器,有心召其作护卫,增强力量。
(第七章)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复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复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