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七章:定亲是有条件的
目录:粮田| 作者:风和知了| 类别:其他类型
丫丫爹和于景是黑了天才回来了,两人手里一人拿着一只野鸡,丫丫爹身上还挂着三个兔子,于景手里拎着一只活的兔子。
丫丫赶紧凑到活的兔子跟前看,是一只灰色的兔子,看着不大,没成年的样子,丫丫过去摸它,它还害怕的躲着。
“是一只小母兔子,估计四五个月大。”丫丫爹一边说着,一边放下手里的兔子和野鸡,于氏把这些接过去,“爹去猪圈旁边给这兔子搭个窝,你们几个养着这兔子怎么样?”
丫丫爹看几个孩子有感兴趣的凑到兔子跟前,这么摸摸,那个摸摸的。
“好啊好啊。”丫丫赞成。
宝哥和娟姐也跟着应和。
“以后喂它吃喝,你们可得操心啊。要是你们把好好的兔子给养死了,可就不好了啊。”
“不会的不会的。”宝哥拍着小胸脯保证。
大家跟着笑。
小舅把兔子拴在车轱辘上,又找了一个破瓦罐,放了点温水,放到兔子跟前。让丫丫几个先离远点,让兔子喝个水。小兔子试试探探的,凑到瓦罐子跟前,用胡须嗅了好半天,这才慢腾腾的把水喝了。
小舅帮着丫丫爹在猪圈旁边垒兔子窝,丫丫几个围着兔子又是说,又是笑的。
“二叔,小兔子以后会下一窝小兔子吗?”宝哥问题最多。
“会,你们好好喂着,以后二叔再抓几只活兔子,等明年的时候,就会有一窝小兔子了。”
“一窝小兔子长大了,就好多兔子肉啦。”宝哥高兴的拍手。
。。。。。。
丫丫爹和于景两个找来些石头,然后又用秋天拆院子墙剩下的土坯子,垒了一个小的兔子窝。丫丫从草屋子弄了一些干草,垫在窝里,又拿了些干的苜蓿草给他吃。
小兔子一放进窝里,就躲在角落,两边的胡须都立着。“行了,窝也弄好了,让它先适应一晚上,明天你们来找它玩就行了。”
于氏看几个孩子围着兔子窝,也不准备进屋吃饭,就把他们拽进屋吃晚饭。
于景跟着丫丫爹上山套兔子上瘾了,硬是犟过了于瑶,多待了两天才回南山。临走丫丫爹给了两只野鸡两只兔子让带着家去两姐弟好吃。于氏又准备了干粮带着路上吃。
天气转晴之后,赵老太太拿出来几块布,赵家大娘和丫丫家每人分了一块,“这是做枕头的布,家家的枕套好几年了,早就该换了,这是几年前你大姑拿来的布,我想这做衣服来,一直没用。正好拿出个零头,做几个新的枕套子吧。荞麦皮也还是前年的荞麦皮装的呢,枕了两年了,也该换换了。”
“我今年就不做了,你们妯娌俩给我弄一个高枕头就行,平时睡个晌午觉枕着,不枕的话放炕上,来个人也好依着靠着。”
赵家大娘和于氏拿了布,家去缝枕套。
在兔子窝待了一晚上的小兔子,现在也不认生,丫丫一早过去给它填水喂草也都乖乖的向前,嗅了嗅就开吃。
丫丫看着大人不在,在苞米楼子里搓了几粒苞米,给小兔子放在窝里。小兔子吭哧吭哧的不一会就吃光了。
兔子会自己捣窝,一个晚上,丫丫就瞧见在窝里面,兔子已经向下捣出来很多土,隐约看着有洞,但是让兔子用草给遮住了。
丫丫笑,“倒是自来熟,在这安家了。”
这边赵老太太立冬以来也没什么活计,又下了雪,也不好上山篓柴火就一门心思想着来文叔的亲事。那边八字也和了,也小定了,就等着女方那边来信,把聘礼送过去,好过大礼。
之前来文叔订过婚,虽说后来退了,但是准备聘礼这事,赵老太太还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多加了礼金和各种礼盒。赵家大姑帮着准备一些,上次赵明成亲杀猪,赵老太太称了猪肉,也都放着。就等着女方来了消息,好挑个好日子,先把聘礼送过去,订下这门亲。
正当赵老太太左盼右盼的时候,媒婆来了,赵赵太太赶紧迎进去。
“终于把你给盼来了,早就想着,这八字也和了,怎的没了消息呢。”赵老太太拉着媒婆的手,热情的说着话,又吩咐于氏赶紧沏茶水,把盛瓜果的盘子端上来。
“我这早就想过来了,这不是家里这几日来了客,离不得人。这不,家里的人前脚走的,我后脚就来大嫂子家了。”
媒婆也没客气,脱了鞋炕里坐着。于氏端上茶水,沏好之后,连忙给媒婆倒上一碗,“婶子,快喝口热茶,这天气凉的,去去寒气。”
媒婆接过茶,吹了吹茶叶,顺着茶碗边,兹溜的喝了一口。“老嫂子,你不用担心,这一般有我在啊,亲事都是八九不离十的。”
“我知道老妹子,我那大姑娘就和我说,凡事说亲找老妹子你就对了。”赵老太太看媒婆这态度,知道女方拖延这几日,也没多大的事,这亲事还是能成的。“这做娘的,哪有不担心儿子亲事的,早娶进门,我这也好早享清福了。”
“这个倒是,”媒婆喝完一碗茶水,于氏接着给续上,“姚家那边应下了,迟了这几日,是有件事老姚家人琢磨了一阵,最后也没拿下主意。这不,就拖我过来和老嫂子商量商量。”
丫丫在当院窗户下听的明白,啥应下了呀,这分明是你要是答应我这条件,咱亲事就继续商议,要是不应下,就得黄了。
“是这老姚家对这小姑娘从小就娇养惯了的,一辈子没下过地,也没吃过啥苦。”媒婆看着赵老太太脸色不对,连忙嘻哈的打着圆场。“姑娘家娇惯着养好,老妹子我看你家来文以后也是成材的,有个体面些的媳妇,以后出门总是让人上看一眼,比娶在家里,熬成黄脸婆要强的强啊老嫂子。”
“我家就是这样的人家,”赵老太太脸色不好,没想到临了临了,弄出这茬,“要是娶回来的媳妇,不下地干活,难不成我这老太婆要供着她养着她不成。”
“啊呀老嫂子,你这说的哪里话。你安心享你的福,孩子都有孩子的福气,该孝敬老人的,这都得孝敬,他们巴不得天天供着你呢。”
“老嫂子你听我慢慢说,老姚家老大逃荒那年已经成家了,没跟着出来,出来的是他家小兄弟和这三个姐妹。其他两个姐妹都嫁人,都是远的县城,虽说日子过的不错,但终究闺女都不在身边,所以就想着小女儿找个近的人家,这不就看上你家来文了吗。”
“还有啊,他家那小兄弟,也成了亲,但是好几年也没生出个一男半女的,而且两口子感情也深厚。姚夫人说了好几次要个娶个小的,留个后,那小兄弟硬是没让。老姚家也就不管那院的事,所以凡事也都想着这姑娘。”
“这有啥想的?”赵老太太没听太明白。
“哎呦我的老嫂子呀。这你还不明白呀。他家就是想来文和淑贞在县城安家,一来离的近,二来这以后他家小兄弟要是再不出,以后姚家的家产,少不了就是你孙子的。”
这下赵老太太明白了,多少有些犹豫,一个杂货铺子再营生几年,家底虽说不多,可总也比种地的多的多了。
媒婆看出来赵老太太的心思,“老姚家现在就算是在县城扎下了根,杂货铺子一开就是好几年,而且现在生意也越来越好,以后肯定错不了。就是一年放在那里,那进项也够老嫂子你们一家的几年花销,多好的事情。”
“就是只一个姑娘,不想跟着在乡下受苦受累的。”媒婆试探着接着说了这个话题,“他们也不求老嫂子啥,就是想在县里安个家,让来文和淑贞两个在县里过日子。人家也说了,但凡有啥需要的,他们老姚家该出的也都出,就看老嫂子你的意思。”
“还有一个我忘了说,看我这记性。”媒婆像是想起了啥,连着拍了两三下自己的大腿,“老嫂子你呀要是不想在乡下,跟着小儿子在县城也是过好日子的。老嫂子你两个儿子在乡下伺候地,你跟着小儿子在县城跟着享福啊。”
在县城买房子赵老太太是一早就有想法的,本想着来文和媳妇在县里过一段,但凡家里庄稼地忙的时候,媳妇肯定是家里种地的。没想到,让媒婆这么一说,来文和媳妇以后是不家来做活计的。
虽说自己有想过跟着来文去县里,但是想的都是自己年纪大了之后,跟着小儿子过几天日子,毕竟自己最疼这小儿子,跟在眼前,心里也放心。
但是这个年纪就跟着去,肯定是不行的。不说家里的地,就是让外人知道,也是笑话的。
赵老太太有些为难,拿着茶杯,里面半茶杯的水,也不喝,就是拿着,在想事情。媒婆看着,也不说话,竟自喝着茶。
赵家大娘和于氏都在炕沿坐着,也听出个大概。赵家大娘心里不乐意,但是也没表现出来。‘这也没分家,给他们在县城买房,然后来文挣的钱养自己家,家里的地不种,年年得的粮食一粒也不少。而且这几年卖的钱,赵老太太还不是攒着给他以后在县里买房。如果成亲以后,这样子,自己肯定是不干的,这家得分。’
赵家大娘打定主意,若是真这样子给赵家小叔订下这门亲,这家肯定是要分的。
于氏虽然知道这其中利害,但是现在作为儿媳妇,不好说。而且赵家大娘也在,于氏知道她是不肯吃这亏的,就说给来文成亲买房可以,但是以后日子再这样的过法,赵家大娘肯定是不行的。
这一点,赵老太太也想到了。
要是娶的儿媳妇,三天两头的回来家里侍弄地,这家可以不分,两个兄弟也说不上啥。要是两人都不回来,这家估计是要分了。
丫丫赶紧凑到活的兔子跟前看,是一只灰色的兔子,看着不大,没成年的样子,丫丫过去摸它,它还害怕的躲着。
“是一只小母兔子,估计四五个月大。”丫丫爹一边说着,一边放下手里的兔子和野鸡,于氏把这些接过去,“爹去猪圈旁边给这兔子搭个窝,你们几个养着这兔子怎么样?”
丫丫爹看几个孩子有感兴趣的凑到兔子跟前,这么摸摸,那个摸摸的。
“好啊好啊。”丫丫赞成。
宝哥和娟姐也跟着应和。
“以后喂它吃喝,你们可得操心啊。要是你们把好好的兔子给养死了,可就不好了啊。”
“不会的不会的。”宝哥拍着小胸脯保证。
大家跟着笑。
小舅把兔子拴在车轱辘上,又找了一个破瓦罐,放了点温水,放到兔子跟前。让丫丫几个先离远点,让兔子喝个水。小兔子试试探探的,凑到瓦罐子跟前,用胡须嗅了好半天,这才慢腾腾的把水喝了。
小舅帮着丫丫爹在猪圈旁边垒兔子窝,丫丫几个围着兔子又是说,又是笑的。
“二叔,小兔子以后会下一窝小兔子吗?”宝哥问题最多。
“会,你们好好喂着,以后二叔再抓几只活兔子,等明年的时候,就会有一窝小兔子了。”
“一窝小兔子长大了,就好多兔子肉啦。”宝哥高兴的拍手。
。。。。。。
丫丫爹和于景两个找来些石头,然后又用秋天拆院子墙剩下的土坯子,垒了一个小的兔子窝。丫丫从草屋子弄了一些干草,垫在窝里,又拿了些干的苜蓿草给他吃。
小兔子一放进窝里,就躲在角落,两边的胡须都立着。“行了,窝也弄好了,让它先适应一晚上,明天你们来找它玩就行了。”
于氏看几个孩子围着兔子窝,也不准备进屋吃饭,就把他们拽进屋吃晚饭。
于景跟着丫丫爹上山套兔子上瘾了,硬是犟过了于瑶,多待了两天才回南山。临走丫丫爹给了两只野鸡两只兔子让带着家去两姐弟好吃。于氏又准备了干粮带着路上吃。
天气转晴之后,赵老太太拿出来几块布,赵家大娘和丫丫家每人分了一块,“这是做枕头的布,家家的枕套好几年了,早就该换了,这是几年前你大姑拿来的布,我想这做衣服来,一直没用。正好拿出个零头,做几个新的枕套子吧。荞麦皮也还是前年的荞麦皮装的呢,枕了两年了,也该换换了。”
“我今年就不做了,你们妯娌俩给我弄一个高枕头就行,平时睡个晌午觉枕着,不枕的话放炕上,来个人也好依着靠着。”
赵家大娘和于氏拿了布,家去缝枕套。
在兔子窝待了一晚上的小兔子,现在也不认生,丫丫一早过去给它填水喂草也都乖乖的向前,嗅了嗅就开吃。
丫丫看着大人不在,在苞米楼子里搓了几粒苞米,给小兔子放在窝里。小兔子吭哧吭哧的不一会就吃光了。
兔子会自己捣窝,一个晚上,丫丫就瞧见在窝里面,兔子已经向下捣出来很多土,隐约看着有洞,但是让兔子用草给遮住了。
丫丫笑,“倒是自来熟,在这安家了。”
这边赵老太太立冬以来也没什么活计,又下了雪,也不好上山篓柴火就一门心思想着来文叔的亲事。那边八字也和了,也小定了,就等着女方那边来信,把聘礼送过去,好过大礼。
之前来文叔订过婚,虽说后来退了,但是准备聘礼这事,赵老太太还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多加了礼金和各种礼盒。赵家大姑帮着准备一些,上次赵明成亲杀猪,赵老太太称了猪肉,也都放着。就等着女方来了消息,好挑个好日子,先把聘礼送过去,订下这门亲。
正当赵老太太左盼右盼的时候,媒婆来了,赵赵太太赶紧迎进去。
“终于把你给盼来了,早就想着,这八字也和了,怎的没了消息呢。”赵老太太拉着媒婆的手,热情的说着话,又吩咐于氏赶紧沏茶水,把盛瓜果的盘子端上来。
“我这早就想过来了,这不是家里这几日来了客,离不得人。这不,家里的人前脚走的,我后脚就来大嫂子家了。”
媒婆也没客气,脱了鞋炕里坐着。于氏端上茶水,沏好之后,连忙给媒婆倒上一碗,“婶子,快喝口热茶,这天气凉的,去去寒气。”
媒婆接过茶,吹了吹茶叶,顺着茶碗边,兹溜的喝了一口。“老嫂子,你不用担心,这一般有我在啊,亲事都是八九不离十的。”
“我知道老妹子,我那大姑娘就和我说,凡事说亲找老妹子你就对了。”赵老太太看媒婆这态度,知道女方拖延这几日,也没多大的事,这亲事还是能成的。“这做娘的,哪有不担心儿子亲事的,早娶进门,我这也好早享清福了。”
“这个倒是,”媒婆喝完一碗茶水,于氏接着给续上,“姚家那边应下了,迟了这几日,是有件事老姚家人琢磨了一阵,最后也没拿下主意。这不,就拖我过来和老嫂子商量商量。”
丫丫在当院窗户下听的明白,啥应下了呀,这分明是你要是答应我这条件,咱亲事就继续商议,要是不应下,就得黄了。
“是这老姚家对这小姑娘从小就娇养惯了的,一辈子没下过地,也没吃过啥苦。”媒婆看着赵老太太脸色不对,连忙嘻哈的打着圆场。“姑娘家娇惯着养好,老妹子我看你家来文以后也是成材的,有个体面些的媳妇,以后出门总是让人上看一眼,比娶在家里,熬成黄脸婆要强的强啊老嫂子。”
“我家就是这样的人家,”赵老太太脸色不好,没想到临了临了,弄出这茬,“要是娶回来的媳妇,不下地干活,难不成我这老太婆要供着她养着她不成。”
“啊呀老嫂子,你这说的哪里话。你安心享你的福,孩子都有孩子的福气,该孝敬老人的,这都得孝敬,他们巴不得天天供着你呢。”
“老嫂子你听我慢慢说,老姚家老大逃荒那年已经成家了,没跟着出来,出来的是他家小兄弟和这三个姐妹。其他两个姐妹都嫁人,都是远的县城,虽说日子过的不错,但终究闺女都不在身边,所以就想着小女儿找个近的人家,这不就看上你家来文了吗。”
“还有啊,他家那小兄弟,也成了亲,但是好几年也没生出个一男半女的,而且两口子感情也深厚。姚夫人说了好几次要个娶个小的,留个后,那小兄弟硬是没让。老姚家也就不管那院的事,所以凡事也都想着这姑娘。”
“这有啥想的?”赵老太太没听太明白。
“哎呦我的老嫂子呀。这你还不明白呀。他家就是想来文和淑贞在县城安家,一来离的近,二来这以后他家小兄弟要是再不出,以后姚家的家产,少不了就是你孙子的。”
这下赵老太太明白了,多少有些犹豫,一个杂货铺子再营生几年,家底虽说不多,可总也比种地的多的多了。
媒婆看出来赵老太太的心思,“老姚家现在就算是在县城扎下了根,杂货铺子一开就是好几年,而且现在生意也越来越好,以后肯定错不了。就是一年放在那里,那进项也够老嫂子你们一家的几年花销,多好的事情。”
“就是只一个姑娘,不想跟着在乡下受苦受累的。”媒婆试探着接着说了这个话题,“他们也不求老嫂子啥,就是想在县里安个家,让来文和淑贞两个在县里过日子。人家也说了,但凡有啥需要的,他们老姚家该出的也都出,就看老嫂子你的意思。”
“还有一个我忘了说,看我这记性。”媒婆像是想起了啥,连着拍了两三下自己的大腿,“老嫂子你呀要是不想在乡下,跟着小儿子在县城也是过好日子的。老嫂子你两个儿子在乡下伺候地,你跟着小儿子在县城跟着享福啊。”
在县城买房子赵老太太是一早就有想法的,本想着来文和媳妇在县里过一段,但凡家里庄稼地忙的时候,媳妇肯定是家里种地的。没想到,让媒婆这么一说,来文和媳妇以后是不家来做活计的。
虽说自己有想过跟着来文去县里,但是想的都是自己年纪大了之后,跟着小儿子过几天日子,毕竟自己最疼这小儿子,跟在眼前,心里也放心。
但是这个年纪就跟着去,肯定是不行的。不说家里的地,就是让外人知道,也是笑话的。
赵老太太有些为难,拿着茶杯,里面半茶杯的水,也不喝,就是拿着,在想事情。媒婆看着,也不说话,竟自喝着茶。
赵家大娘和于氏都在炕沿坐着,也听出个大概。赵家大娘心里不乐意,但是也没表现出来。‘这也没分家,给他们在县城买房,然后来文挣的钱养自己家,家里的地不种,年年得的粮食一粒也不少。而且这几年卖的钱,赵老太太还不是攒着给他以后在县里买房。如果成亲以后,这样子,自己肯定是不干的,这家得分。’
赵家大娘打定主意,若是真这样子给赵家小叔订下这门亲,这家肯定是要分的。
于氏虽然知道这其中利害,但是现在作为儿媳妇,不好说。而且赵家大娘也在,于氏知道她是不肯吃这亏的,就说给来文成亲买房可以,但是以后日子再这样的过法,赵家大娘肯定是不行的。
这一点,赵老太太也想到了。
要是娶的儿媳妇,三天两头的回来家里侍弄地,这家可以不分,两个兄弟也说不上啥。要是两人都不回来,这家估计是要分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粮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粮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