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唐朝贵公子 正文 第五百九十一章:我不要跪着吃饭

正文 第五百九十一章:我不要跪着吃饭

目录:唐朝贵公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类别:历史军事

    事实上,高阳的心理,其实也是矛盾的。

    其实他已经隐隐察觉到问题了。

    将国库花了个半空,得了这么多精良的重甲。

    重甲好是好,就是这玩意,好像在高句丽有些不适。

    在以往的时候,人们对于武器的概念,是没有养护和专业操作的概念的。

    任何武器,分发给了士卒,练一练,到时便可上阵,发挥出效用。

    关于这一点,高句丽曾尝过甜头。

    隋朝三次征高句丽,高句丽不只俘获了大量的匠人,还得到了大量的战马和武器以及甲胄,这些武器和甲胄,确实让高句丽战斗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当初重甲买的急,其实这也怪不得高阳,毕竟大战在即了,重甲的威力也已经通过各方面的渠道,有了确凿的证据表明,这是神兵利器,根本不是当下武器的武器可以抵挡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对于高阳而言,所谓的武器,买来分发下去用便是了。

    这当然不是高阳愚蠢。

    而是这本质就是经验主义的错误而已。

    可显然这一次,高阳意识到了问题可能和他想象中的有些不一样。

    当初陈家说要卖甲,高阳自然是乐于交易,因为大唐有,那么高句丽也一定要有,如若不然,高句丽便要吃大亏了。

    这个想法没有错。

    而陈家卖甲,卖的越多,价格便越便宜,既然如此,那么就多买一些甲胄吧,似乎……也很合理。

    也就是说,高阳在这个交涉的过程中,每一次做的,都是正确的决定,至少……你挑剔不出这里头的任何错误出来。

    可在无数正确决定的叠加之下,高阳却发现……好像出问题了。

    而且问题还不小啊!

    将士们根本穿戴不起这样的甲,也没有足够精良的马匹来承载这样的重甲将士。

    除此之外,出现的问题还有,高强度的操练,导致了大量士兵的伤亡。更可笑的是……大家发现,即便是比较低的标准,这些人马的口粮也不得不通过横征暴敛,方才能勉强维系了。

    甚至包括了重甲其实是需要养护的,关于这一点……军中只能当做没有看到,管他的呢……反正也养护不起。

    可这无数暴露出来的问题,足够让人焦头烂额了。

    那么这个时候……高阳能怎么办?

    甚至包括了大王高建武,又能怎么办?

    难道立即抛弃这些重甲,解散掉这些养不起的将士吗?

    这显然是不成的,前前后后,一百多万贯,还有后续投入的大量钱粮,对于高句丽而言,已是接近一年的岁入了。

    这样的浪费,无法承受,也承受不起。

    资源毕竟只有这么多,这些钱已经花下去了,用后世的话来说,这叫做沉没成本,给与军队其他的资源,自然也就大大地减少。

    这个时候,若是抛弃了训练大规模的重骑兵战略,最后就极可能落到两头都落不到好的结局。

    因而……高阳唯一能做的,就是一条道走到黑,他必须得坚持下去!

    钱粮不够,那就继续强征。将士们支撑不住,那就安慰自己,高句丽的将士坚韧不拔,少吃一点肉,一样可以练出重骑兵来。而至于没有优良的战马,反正又不是不能骑,不就是跑得慢一点吗?

    要克服困难啊,也只能克服困难,难道这个时候,高阳能站出来,说重骑有问题,我们应该立即改弦更张,重新制定出新的方略吗?

    他不能,因为承认了这个错误,那么后果就十分严重,毕竟……如此巨大的损失,一定得要有人来承担责任的!

    高阳虽为宗室大臣,可劳民伤财至此,结果重骑兵却没练出来,即便身为宗室,他也死定了。

    陈正进的话,其实很对高阳的胃口,无论是自己安慰自己也好,还是自我欺骗也罢,至少……现在的高阳,就将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将士们的意志上。他认为凭借这超强的意志力,一定可以解决当下的问题。

    高阳是这样想的。

    而大王高建武也是这样想的。

    高句丽文武大臣们,也只能这样想。

    难道还能怎么样?退货?

    可能吗?

    只是对于王琦这样的人而言,他却不这样想。

    许多士兵开始逃亡,其实这也可以理解,因为太苦了,身子根本熬不住,有人甚至在操练中落下了残疾,而至于死亡者,也不在少数。

    而为了防止逃亡,武官们开始想尽办法,命自己的亲兵日夜巡守。

    抓到逃亡的,严厉的处置了几个,当着所有的面,将其鞭打至死。

    王琦只能收了逃亡的心思,只是心里已是悲苦至极,他现在每天都觉得两眼昏花,走路起来,身子也是摇摇晃晃的。

    此后分发了马匹,开始学习骑马。

    其实王琦以前是学过骑马的。

    分给他的马也还不错,只是当这马也披上了战甲,而王琦一身重甲骑上去的时候。

    这马顿时像瘪了一样,便连扬蹄走动,都变得艰难起来。

    甚至在营中,竟出现了战马直接累死的事。

    不得已之下,操练的强度,终于开始下降了。

    因为士兵们扛不住,战马也扛不住,甚至是武官们也扛不住了。

    虽然大王下诏,让他们日夜操练,可实际上呢,起初是一日一操,后来则改为了两日一操,最后不得已,又变成了三日一操。

    直到最后,变成了三天操练一个时辰。

    大家都穿戴着甲胄,骑着马晃荡几圈,这时战马已开始气喘吁吁了,而马上的人,也几乎是承受不住,个个失魂落魄的样子。

    …………

    与之相比的是。

    天策军的操练强度则是达到了最高点。

    两万新兵,日夜操练,中途也出现过一些士兵昏厥的事,不过军中早有军医,随时待命。

    当然,为了让将士们的体力充沛,参军府可谓是绞尽脑汁。

    他们考察了许多军需品,譬如大家发现,羊奶对于人的体力补充有不错的作用,于是当即便有人坐着火车赶去朔方的牧场,考察奶源,而后与牧场敲定了合作,过不了一些日子,一些经过处理的羊奶,则通过火车,源源不断的送至天策军。

    除此之外,牛肉、羊肉、猪肉,甚至包括了鸡蛋,几乎都是从朔方的牧场以及关中的一些畜牧市场直接采购。

    士兵们在经过了一个月的新兵操练之后,慢慢适应了军中的生活,而后便开始发放火枪。

    最新的火枪经过了无数次的改良,而后大量的生产,这玩意放在这个时代,你说它是艺术品都不为过。

    大量的火药也源源不断的补充,队列和射击的操练日夜不停。

    以至于这天策军中,每日都是枪炮声大作。

    三个月的操练之后,这群精力充沛,浑身都是气力的将士们,便一直都憋在军营里。

    他们过剩的精力,通过操练和宣传学习,最后消耗殆尽,而每一个新的清晨,他们便又如狼似虎一般。

    而到了岁末,陈正泰正式上书请求天策军击高句丽。

    奏疏报上去,显然引发了不少的争议。

    李世民没想到陈正泰会如此鲁莽,毕竟岁末可不是出征的好时候,而且天策军的新兵操练不久,当真能保证战斗力吗?

    要知道,冬日即将到了,而高句丽那地方,一到这个时候,便是天寒地冻,一旦开战,对于唐军而言,便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百官们对于高句丽还是颇为忌惮的,毕竟……当初隋朝三征,折损了中原无数的人力物力。

    若是大唐征伐失败,对于大唐而言,显然也绝不是一个好的征兆。

    李世民当即便召了三省一阁的宰相们进行讨论。

    又和李靖等人商议。

    显然,反对者占了多数。

    宰相之中,支持此时开战的,只有李秀荣和长孙无忌。

    其他人,几乎是众口一词。

    当然,对于李世民来说,陈正泰的建言,也不能不慎重看待,因为李世民清楚,陈正泰一定有他的道理。

    所以当天夜里,李世民在文楼里,让人打开了一张高句丽的舆图,而后又让人点了无数盏宫灯,足足一夜的时间,对着舆图呆看。

    陈正泰认为这个时候是进攻高句丽的大好时机,因为可以打的高句丽措手不及。同时又宣称,只要天策军这一支偏师从水路沿百济补给之后,而后一路向北,可以直取高句丽的国内城。

    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利用海船将两万多的将士,火速的抵达百济,而百济距离高句丽的国内城,不过数百里。

    这显然会给高句丽人制造出一个巨大的压力。

    那么……

    李世民的目光扑朔不定,却是道:“张力士,你对此怎么看待?”

    “啊……”张千一直默默的站在李世民的身后,此时听李世民突然询问,先是一怔,随即便道:“奴在想,两万多的天策军固然厉害,可是长途跋涉,又孤军深入,一旦出了岔子,可就糟了。”

    顿了顿,他继续道:“高句丽毕竟不是高昌,高昌不过是小国,而高句丽那里占着天时地利人和,只靠一支偏师,想来……是很难战胜的吧。当然,奴并没有轻视朔方郡王殿下的意思,只是觉得……有些冒险。”

    “不。”李世民摇头,用着笃定的口吻道:“没有冒险。”

    张千一愣,不由道:“莫非陛下对朔方郡王有信心?”

    李世民摇头:“历来的战争,谁敢说自己有十成的把握呢?朕倒不是对陈卿家有信心,而是因为……陈正泰的这个方略,确实不失为良策。”

    他边说,边手指着舆图,而后坚定的继续道:“天策军从百济向北进攻,自然会威胁到数百里之外的国内城,而高句丽人王都不保,也定然会在此留下大量的军马,防范于未然。而这个时候,朕若是亲带数十万大军,沿着陆路,向高句丽东征,这高句丽绝大多数的军马,已经被天策军拖延在了国内城,而他辽东诸郡势必空虚,只要朕带着兵马度过了辽河,便可摧枯拉朽!不出一年,便可和天策军一起兵临国内城,到了那时……高句丽覆亡,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张千顿时明白了。

    陈正泰的构想是,他带兵直取对方的巢穴,这个计划当然是很冒险的。

    可李世民就不一样了,他没有反对陈正泰的意见,而是利用陈正泰的天策军对于国内城的威胁,让天策军拖住大量的高句丽精兵,转而从陆路大举进攻。那么高句丽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大量驰援辽东诸郡,那么势必会导致王都空虚,可能被天策军摘了桃子,可若是将大量的军马留在王都,辽东就没有足够的兵力把守了。

    到了那时,李世民则带着数十万的大军,疯狂的进行,便可一路东进,势如破竹,彻底将高句丽吞并。

    张千眼睛一亮,禁不住道:“陛下真是圣明哪,如此,那高句丽届时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李世民面带笑容道:“高句丽人一直尾大不掉,窃据于辽东和乐浪诸郡,一日不除,朕寝食难安。隋炀帝解决不了隐患,朕便一次解决个干净吧。”

    李世民显得很激动,对他来说,这高句丽和高昌、吐蕃是不一样的,高句丽属于前朝遗留下来的问题,若是能彻底的解决高句丽,那么他的文治武功,便可直追隋文帝了。

    而且他认为,这一次的把握很大。

    当然……此次必须是他自己亲征不可,若是由其他的大将出战,他都不放心,此战太重要了。

    至于陈正泰的这一支偏师……当然也是很重要的……陈正泰可以拖住高句丽的主力,而当李世民亲自御驾亲征,数十万唐军便可浩浩荡荡地先收辽东,而后直接南下,抵达高句丽王城。

    “此战若胜,则朕的功业不朽也。”李世民的眼睛微红,布满了血丝,他略带激动地道:“所以……这时用兵,未尝不是坏事,不能再给高句丽时间了,朕已等了太久太久,明日清早,召李靖、陈正泰等人觐见吧。”

    看着李世民胸有成竹的样子,张千便只有很老实地应道:“诺!”

    …………

    到了第二天,陈正泰清晨就入宫,高高兴兴的前往太极宫。

    等他到的时候,这文楼里已是人满为患,宰相和将军们统统都到了。

    想来,他的上奏是有了结果了,那接下来……就看天策军的了。

    他可是向李世民保证过,一定会提前解决高句丽问题的。

    如今时机成熟,就看他自己的了。

    只是很快……陈正泰就有点懵了。

    李世民含笑看着陈正泰道:“正泰的天策军立即出发,沿运河至天津,而后上海船,杨帆出海,抵达百济……这一战,至关重要,朕就看天策军了。”

    陈正泰喜滋滋的道:“陛下放心,儿臣……”

    谁知话还未说完,李世民竟又道:“为了策应天策军,朕当发关陇、河北、并州四道二十九州的府兵,命李靖为辽东道大总管,征发十五万人,向辽东进军。除此之外,朕率禁卫,在后押阵,此次……定要克复了高句丽,以报当年高句丽辱我中原之仇。”

    陈正泰:“……”

    情况太突然,陈正泰很显然有点反应不过来了。

    不对啊。

    不是说了我来解决的吗?

    只见那李靖已经眉一挑,大喜。

    昨日的时候,他是反对进兵的,认为这个时候不是进兵的大好时机。

    可现在不一样了,陛下令他为辽东道大总管,率军出征辽东,而陛下又带禁军押阵,这样说来,这一次就是他立功的大好时机了。

    要知道,如今李靖的年纪不小了,他很清楚,天下已经安定,错过了这次,他可能这辈子都再也不可能上阵立功了。

    高句丽一战,可能就是他最后一次统兵了。

    李靖心头高兴不已,努力地按捺住心里的激动,忙道:“喏。”

    李世民虎目四顾,显得踌躇满志,他看着诧异的陈正泰:“陈卿家好像有话要说?”

    陈正泰很是无语,却还是连忙回神过来,道:“陛下,儿臣以为……凭借天策军,直接袭国内城即可。”

    虽然他觉得没有什么作用,但是显然他还是想继续努力一把!

    李世民便微笑道:“朕并非质疑天策军的战力,只是此战,非同小可,只可成功,不可失败。高句丽乃是大国,号称有精兵六十万之众,岂可一鼓而定呢?你从海路进攻,便是孤军深入。可若是没有大军策应,一旦失利,后果必不堪设想。由朕与李靖征讨辽东,便正好与你相互呼应。你自管出击即可,不必顾念其他。”

    陈正泰:“……”

    这完全不是他当初所构思的版本啊!

    原以为自己乃是主力,谁知道……结果,却真成了一支偏师。

    陈正泰还是觉得难以适应,他原本的构想中,自己应该是征讨高句丽的大将军,可从现在的布置来看,敢情自己是贰师将军啊?TMD,这不成打杂的了吗?

    ………………

    第一章送到。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唐朝贵公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唐朝贵公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