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九章、官僚的处理办法
目录:神圣罗马帝国| 作者:新海月1| 类别:历史军事
冬宫
收到俾斯麦遇刺的消息,尼古拉一世瞬间就怒了。一国公使在圣彼得堡遇刺,这就是在打他的脸。
“查,给我全面排查,必须要把凶手给我找出来!”
“是,陛下!”警务大臣急忙回答道
停顿了一下,尼古拉一世问道:“俾斯麦死了没有?”
因为两国关系的冷淡,俾斯麦的面尼古拉一世都没有见过,自然不是关心他的死活。
可是现在情况不一样,如果俾斯麦没有死,那么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只要抓住了凶手就好办了。
要是死了,那么俄国人在国际上又要成为笑柄。连外来的使臣都保护不好,英国人可能是不会放弃落井下石。
警务大臣杜曼诺夫回答道:“俾斯麦身中三枪,正在抢救中。因为耽搁的时间太长了,生还的几率不大。”
……
显然,这是在准备甩锅了。对俾斯麦遇刺的事情,杜曼诺夫也非常的愤怒,对他来说这根本就是无妄之灾。
如果在别的地区遇刺,那么是治安问题,他也就认了。可是在普鲁士使馆门口,情况就不一样了,沙皇政府的警察通常是不会到各国使馆门口晃悠的。
出于官僚的本质,他也要将责任推出去。借口都已经找好了,普鲁士使馆的安全是他们自己负责的,发生了这种变故,卫兵没有反应过来,这是他们无能。
无良一点儿想,这也可能是普鲁士王国的内部权利斗争,或者是俾斯麦的敌人下策划的。如果是内外勾结,那么就合理的多了。
这么一来,他的责任就轻多了。大家的视线都转移到了普鲁士王国内斗上,沙皇政府的国际压力就小了。
除了皇宫,杜曼诺夫侯爵就开始为自己的借口寻找证据支撑了。
刚回到了办公室,他就收到俾斯麦不治身亡的消息。紧接着又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嫌犯被抓住了。
杜曼诺夫侯爵关心的问:“嫌疑犯的身份确定了么?”
助手一本正经的回答道:“初步判断是波兰独立组织成员,在案发现场出现的子弹型号,和抓到的这几名嫌疑犯居住地搜查出来的型号一样。
这些武器弹药都是纯手工制作,不是机械生产出来的,是波兰独立组织常用的装备。
根据初步的审查,他们承认这次潜入圣彼得堡,就是为了刺杀我国高官制造混乱,为波兰独立创造机会。
据说这样的行动小组,还不只有一个。普鲁士王国也占据了波兰的领土,俾斯麦成为被杀目标并不奇怪。”
思考了一会儿,杜曼诺夫侯爵严肃的说道:“现在舆论压力对我们非常不利,立即把我们手中掌握的情报通报出去,记住了凶手就是波兰独立组织。
还有告诉记者,普鲁士大使馆中可能存在着内奸,在他们的内外勾结之下,俾斯麦公使才遇刺的。
并且因为内奸的关系,俾斯麦遇刺后没有及时送往医院救治,才导致他身亡的。
具体细节让记者自己去编吧,反正普鲁士使馆内部的问题,我们无权过问,通知外交部给他们发函,让普鲁士人自查。”
真的假的已经不重要了,这个责任杜曼诺夫侯爵自己不想背,现在的调查结果已经够了。
波兰独立组织在俄罗斯帝国搞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平常时期他们都是在波兰地区搞事情,现在跑到了圣彼得堡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这个年代没有那么多侦探工具,想要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是非常困难的。一口咬定是波兰人干的,还有内奸配合,那么就把普鲁士政府拉下水了。
要是他们继续咬着这个问题不放,那么自己也难逃干系,柏林政府不敢继续将问题扩大下去。
这关系到了国内的民族问题,毕竟普鲁士王国的波兰人数量不少,接近总人口的四层。
好不容易才同化掉了,在这个问题上继续闹下去,很容易挑起民族矛盾的。
杜曼诺夫侯爵自认为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事情也就过去了。
柏林
收到了俾斯麦遇刺消息,摄政的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没有多大的感觉,反正大家关系都不好,伤心难过都是不存在的。
甚至他还有几分窃喜,借着这个机会可以让俄国出血。毕竟受害者也是需要安抚的,要是没有他们的配合,这件事情没有那么容易完。
外交大臣安德里亚阴沉着脸说:“殿下,刚刚接到了俄国人的案情通报,据说凶手是波兰独立组织,他们认为这和国内的政治斗争有关系,让我们对使馆进行自查。这是详细资料,请过目。”
同样的话,由不同身份的人解读,意思自然也不一样了。
现在普鲁士王国内部暗流涌动,随着腓特烈-威廉四世的病倒,政府内部也在进行一轮洗牌。
一旦证明,普鲁士使馆中有人和刺客勾结,又是一场政治大地震,这对刚刚摄政的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非常不利。
政治斗争的原则是斗而不破,欧洲各国政府内部的斗争,很少出现买凶杀人的恶劣事件。一旦发生了,就要被所有人抵制。
现在俄国人的甩锅行动,显然不是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能够接受的,这意味着普鲁士王国的政治斗争已经打破底线了。
越看他越愤怒,仅凭猜测就一口咬定普鲁士使馆中存在内奸,显然俄国人是在敷衍了事。
刺杀俾斯麦的凶手是波兰独立组织,这个说法勉强还可以接受,好歹也抓住几个嫌疑犯,搜到的特制武器弹药可以算证据。
这是弗朗茨手下情报组织选好的替罪羊,自然留下的有蛛丝马迹。为了快速结案,沙皇政府的官僚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些“证据”了。
所谓的救援不及时,存在内奸的说法,就纯属扯淡了。
公使遇刺事情这么大,现场肯定会出现混乱了,等大家反应过来了,再送去医院治疗显然需要耽搁时间。
实际上大家也就是耽搁了十几分钟时间,还包括简单包扎伤口的时间,怎么能够算是故意拖延救治时间呢?
凭借这推测普鲁士使馆中存在着内奸,更是扯淡。在他看来,这是俄国人在有意挑拨普鲁士王国内部矛盾。
波兰独立组织刺杀俾斯麦问题还不大,要是已经同化的波兰人也参与进去,并且还是政府中的官员,那么问题就大条了。
这意味着同化的波兰人,还没有放弃独立,和波兰独立组织搅和到了一起。要是问题被扩大化,势必会让波兰人和政府离心。
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气愤的说:“告诉俄国人,我们需要一个交代。不要拿这种大概、可能的理由敷衍了事,普鲁士王国不会接受这种扯淡的理由。”
外交大臣安德里亚反对道:“殿下,还是先自查吧!我们不确定俄国人的说法是否准确,他们手中还有波兰独立组织成员。
如果真的有人和波兰独立组织勾结,证据还落到了俄国人手中,那么就只能淡化处理了。”
普鲁士王国已经同化了国内的波兰人,安德里亚不认为他们会和波兰独立组织搅和到一起,就算是有也只是极少数,不能代表所有人。
相比之下,政府中有人参与了这次行动,借机干掉俾斯麦的可能性还更大。
政治斗争是残酷的,为了打击对手,玩儿一次借刀杀人,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要知道普鲁士政府和波兰独立组织一直都是有联系的,大革命时期反俄派就主张支持波兰独立,牵制住俄国人,集中力量统一德意志地区。
虽然最后没有成功,可是这种联系一直都没有断过。现在国内的反俄派,勾结波兰独立组织干掉俾斯麦,阻止两国靠拢没有毛病。
因为牵扯到了民族矛盾,注定了政府只是淡化处理。要查也只能秘密查下去,大家暴露的风险又降低了。
况且,普鲁士国内还有俾斯麦的敌人,利用这个机会干掉他并不奇怪。这个“敌人”不仅仅只是政敌,还有私仇,又增加了事情的复杂性。
在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亲王看来俄国人的说法非常扯淡,到了安德里亚眼中却变成了真相。
能够刺杀的地方那么多,为什么要选在使馆大门口?要是没有人配合,怎么能够在杀人过后,迅速离开现场?
收到俾斯麦遇刺的消息,尼古拉一世瞬间就怒了。一国公使在圣彼得堡遇刺,这就是在打他的脸。
“查,给我全面排查,必须要把凶手给我找出来!”
“是,陛下!”警务大臣急忙回答道
停顿了一下,尼古拉一世问道:“俾斯麦死了没有?”
因为两国关系的冷淡,俾斯麦的面尼古拉一世都没有见过,自然不是关心他的死活。
可是现在情况不一样,如果俾斯麦没有死,那么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只要抓住了凶手就好办了。
要是死了,那么俄国人在国际上又要成为笑柄。连外来的使臣都保护不好,英国人可能是不会放弃落井下石。
警务大臣杜曼诺夫回答道:“俾斯麦身中三枪,正在抢救中。因为耽搁的时间太长了,生还的几率不大。”
……
显然,这是在准备甩锅了。对俾斯麦遇刺的事情,杜曼诺夫也非常的愤怒,对他来说这根本就是无妄之灾。
如果在别的地区遇刺,那么是治安问题,他也就认了。可是在普鲁士使馆门口,情况就不一样了,沙皇政府的警察通常是不会到各国使馆门口晃悠的。
出于官僚的本质,他也要将责任推出去。借口都已经找好了,普鲁士使馆的安全是他们自己负责的,发生了这种变故,卫兵没有反应过来,这是他们无能。
无良一点儿想,这也可能是普鲁士王国的内部权利斗争,或者是俾斯麦的敌人下策划的。如果是内外勾结,那么就合理的多了。
这么一来,他的责任就轻多了。大家的视线都转移到了普鲁士王国内斗上,沙皇政府的国际压力就小了。
除了皇宫,杜曼诺夫侯爵就开始为自己的借口寻找证据支撑了。
刚回到了办公室,他就收到俾斯麦不治身亡的消息。紧接着又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嫌犯被抓住了。
杜曼诺夫侯爵关心的问:“嫌疑犯的身份确定了么?”
助手一本正经的回答道:“初步判断是波兰独立组织成员,在案发现场出现的子弹型号,和抓到的这几名嫌疑犯居住地搜查出来的型号一样。
这些武器弹药都是纯手工制作,不是机械生产出来的,是波兰独立组织常用的装备。
根据初步的审查,他们承认这次潜入圣彼得堡,就是为了刺杀我国高官制造混乱,为波兰独立创造机会。
据说这样的行动小组,还不只有一个。普鲁士王国也占据了波兰的领土,俾斯麦成为被杀目标并不奇怪。”
思考了一会儿,杜曼诺夫侯爵严肃的说道:“现在舆论压力对我们非常不利,立即把我们手中掌握的情报通报出去,记住了凶手就是波兰独立组织。
还有告诉记者,普鲁士大使馆中可能存在着内奸,在他们的内外勾结之下,俾斯麦公使才遇刺的。
并且因为内奸的关系,俾斯麦遇刺后没有及时送往医院救治,才导致他身亡的。
具体细节让记者自己去编吧,反正普鲁士使馆内部的问题,我们无权过问,通知外交部给他们发函,让普鲁士人自查。”
真的假的已经不重要了,这个责任杜曼诺夫侯爵自己不想背,现在的调查结果已经够了。
波兰独立组织在俄罗斯帝国搞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平常时期他们都是在波兰地区搞事情,现在跑到了圣彼得堡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这个年代没有那么多侦探工具,想要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是非常困难的。一口咬定是波兰人干的,还有内奸配合,那么就把普鲁士政府拉下水了。
要是他们继续咬着这个问题不放,那么自己也难逃干系,柏林政府不敢继续将问题扩大下去。
这关系到了国内的民族问题,毕竟普鲁士王国的波兰人数量不少,接近总人口的四层。
好不容易才同化掉了,在这个问题上继续闹下去,很容易挑起民族矛盾的。
杜曼诺夫侯爵自认为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事情也就过去了。
柏林
收到了俾斯麦遇刺消息,摄政的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没有多大的感觉,反正大家关系都不好,伤心难过都是不存在的。
甚至他还有几分窃喜,借着这个机会可以让俄国出血。毕竟受害者也是需要安抚的,要是没有他们的配合,这件事情没有那么容易完。
外交大臣安德里亚阴沉着脸说:“殿下,刚刚接到了俄国人的案情通报,据说凶手是波兰独立组织,他们认为这和国内的政治斗争有关系,让我们对使馆进行自查。这是详细资料,请过目。”
同样的话,由不同身份的人解读,意思自然也不一样了。
现在普鲁士王国内部暗流涌动,随着腓特烈-威廉四世的病倒,政府内部也在进行一轮洗牌。
一旦证明,普鲁士使馆中有人和刺客勾结,又是一场政治大地震,这对刚刚摄政的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非常不利。
政治斗争的原则是斗而不破,欧洲各国政府内部的斗争,很少出现买凶杀人的恶劣事件。一旦发生了,就要被所有人抵制。
现在俄国人的甩锅行动,显然不是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能够接受的,这意味着普鲁士王国的政治斗争已经打破底线了。
越看他越愤怒,仅凭猜测就一口咬定普鲁士使馆中存在内奸,显然俄国人是在敷衍了事。
刺杀俾斯麦的凶手是波兰独立组织,这个说法勉强还可以接受,好歹也抓住几个嫌疑犯,搜到的特制武器弹药可以算证据。
这是弗朗茨手下情报组织选好的替罪羊,自然留下的有蛛丝马迹。为了快速结案,沙皇政府的官僚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些“证据”了。
所谓的救援不及时,存在内奸的说法,就纯属扯淡了。
公使遇刺事情这么大,现场肯定会出现混乱了,等大家反应过来了,再送去医院治疗显然需要耽搁时间。
实际上大家也就是耽搁了十几分钟时间,还包括简单包扎伤口的时间,怎么能够算是故意拖延救治时间呢?
凭借这推测普鲁士使馆中存在着内奸,更是扯淡。在他看来,这是俄国人在有意挑拨普鲁士王国内部矛盾。
波兰独立组织刺杀俾斯麦问题还不大,要是已经同化的波兰人也参与进去,并且还是政府中的官员,那么问题就大条了。
这意味着同化的波兰人,还没有放弃独立,和波兰独立组织搅和到了一起。要是问题被扩大化,势必会让波兰人和政府离心。
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气愤的说:“告诉俄国人,我们需要一个交代。不要拿这种大概、可能的理由敷衍了事,普鲁士王国不会接受这种扯淡的理由。”
外交大臣安德里亚反对道:“殿下,还是先自查吧!我们不确定俄国人的说法是否准确,他们手中还有波兰独立组织成员。
如果真的有人和波兰独立组织勾结,证据还落到了俄国人手中,那么就只能淡化处理了。”
普鲁士王国已经同化了国内的波兰人,安德里亚不认为他们会和波兰独立组织搅和到一起,就算是有也只是极少数,不能代表所有人。
相比之下,政府中有人参与了这次行动,借机干掉俾斯麦的可能性还更大。
政治斗争是残酷的,为了打击对手,玩儿一次借刀杀人,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要知道普鲁士政府和波兰独立组织一直都是有联系的,大革命时期反俄派就主张支持波兰独立,牵制住俄国人,集中力量统一德意志地区。
虽然最后没有成功,可是这种联系一直都没有断过。现在国内的反俄派,勾结波兰独立组织干掉俾斯麦,阻止两国靠拢没有毛病。
因为牵扯到了民族矛盾,注定了政府只是淡化处理。要查也只能秘密查下去,大家暴露的风险又降低了。
况且,普鲁士国内还有俾斯麦的敌人,利用这个机会干掉他并不奇怪。这个“敌人”不仅仅只是政敌,还有私仇,又增加了事情的复杂性。
在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亲王看来俄国人的说法非常扯淡,到了安德里亚眼中却变成了真相。
能够刺杀的地方那么多,为什么要选在使馆大门口?要是没有人配合,怎么能够在杀人过后,迅速离开现场?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神圣罗马帝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神圣罗马帝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