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两百零七章、都灵攻防战
目录:神圣罗马帝国| 作者:新海月1| 类别:历史军事
“冲锋……”
在一片喊杀声中,都灵攻防战打响了。作为南线会战的关键节点,法奥两国都投入了十二分的精力。
都灵的归属,不仅决定了撒丁王国的归属,同时还影响到了意大利地区的归属。
带路党们都准备好了,就看都灵战役的结果。如果奥军顺利拿下都灵,那么大家就一起动手赶走法国人,反之大家就要三思而后行了。
为了表示诚意,这些家伙在意大利地区已经策动了多起武装起义,牵制住了至少二十万法军。
为了方便指挥,摩尔克斯这位南线指挥已经把指挥部搬到了前线。
不重视不行,巷战或许是法军最有机会翻盘的,法国人肯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在野外装甲部队可以纵横沙场所向匹敌,到了城市中就不一样了,随便搞一点儿障碍物就能够堵住前进的道路。
抛了锚的装甲部队,那就案板上的肉,只要法国人舍得拿命拼,一个炸药包就搞定了。
作为跨时代的产物,奥地利的装甲部队就是一个字——贵,为此还被奥地利军方戏称为“陆地巡洋舰”。
这可不是吹牛,一辆最先进的坦克,生产成本和一艘最便宜的巡洋舰已经相差无几。
最便宜的装甲车造价都要数万神盾,最先进的坦克造价更是高达二十余万神盾。
以奥地利的家底儿,到现在都只有四个坦克师、八个装甲师,就足以说明全部的问题。
事实上,就连这十二个师也是不满编的。因为暂时不需要防空,所以防空火炮团被省略了,摩托机械化步兵团更是没影。
坦克数量也严重不足,每个师的坦克数量都在150~260辆之间;装甲师要好一些,每个师的装甲车差不多都在220~300辆之间。
这还只是理论上的,实际上能够每个师能够使用的坦克、装甲车只会更少,毕竟战场上也是有损伤的。
偏偏这年头的坦克、装甲车故障率又高,很多时候一场战役下来,三分一的装甲坦克都趴下了,剩下的也必须要进行检修。
这也是法国人能够收拢部队,重新建立防线的原因。不是奥军不想乘胜追击,关键是作为杀手锏的装甲部队不具备实施闪电战的能力。
现在奥地利装甲部队的现状是:名义上的一个师,能够拉出来打的兵力,往往只有一个团,剩下的都在进行装备维修。
法国人被钢铁洪流给搞懵了,不等于他们的战斗力就没了。事实上,法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战斗意志,仍然这个时代顶尖的。
当然,法国人能够重振旗鼓,这和维也纳政府的命令也有直接关系。要在战场上,最大限度削弱法国人,自然要给他们希望才行。
真要是一下子击溃了法军主力,最多也就干掉几十万法军,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丧失了获胜的希望,就算是拿破仑四世不想投降,也会有人替他做决定的。
主动投降和负隅顽抗被打投降,完全是两个概念。前者是啥也没拿到,就要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后者却是已经造成既定事实,只待一纸合约明确法理。
不想让法国人完蛋的国家多得去了,奥地利想要实现自家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赶在法国人投降前,打进法国本土。
……
对付什么样的敌人,就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奥地利显然有资格被法国人重视。欧陆战争爆发后,法军统帅亚德里恩第一时间就下令加固城防。
作为包含战略、交通、政治、经济等多重属性的要地,都灵自然是重点照顾对象。一座座要塞拔地而起,配合着城中的建筑物,俨然成为了一个战争怪兽。
顶着轰鸣的炮火,艾德勒上尉正带着自己的第三连发起冲锋。不对,应该说是匍匐前进。
子弹就在艾德勒头顶飞过,一个倒霉蛋头抬的太高,恰好被飞射而来的子弹击中,只来得及发出一声惨叫,就去见了上帝。
战场上死人再正常不过了,战争进行到现在,第三连的士兵已经更换了四分之三,艾德勒这个连长都是第五任了。
当然,并不是说他前面的四个家伙都领了盒饭。除了一个倒霉蛋见了上帝外,另外三位都活得好好的,其中一位升了职,两位在医院中养伤。
战场上就是这么冰火两重天。基层军官死得快、升得也快,只要经历几次战役活了下来,晋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完全不用担心上司阻拦,因为他们要么升了上去,要么进了医院,又或者是去见了上帝。总之,位置是空了出来。
在这里,从士兵逆袭成为将军不再是神话。只要战争持续的时间更长,就一切皆有可能。
艾德勒上尉不是军校生,也没有任何关系背景,战争爆发后不到一年时间,就成为了连长。
除了灵活的头脑,和过硬的军事素养外,更重要的还是运气。如果不是父母双全、家庭和睦,缺少打脸的反派,他都有些像气运之子了。
奥地利的储备军官虽然多,最多也就配备到连排级,在大扩军的背景下,作为老兵的艾德勒直接为了班长。
这还不算啥,第一次参加战斗,艾德勒所在的连队就损失惨重,直属领导排长、副排长要么见了上帝,要么进了医院。
在战斗结束前,艾德勒就已经是代理排长了。和提拔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他所在的排中比他军衔高的都离开了战场,按照奥地利军队的规矩就轮到他指挥了。
成功的完成了任务,立下了战功,代理变成实授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接下来又立下了几次战功,艾德勒在迷迷糊糊中就成为了连长。
没有桀骜不驯,没有打出惊人战绩,普普通通的青年军官艾德勒,在这里气运就耗得差不多了。
没办法,更高一层的军官不仅需求量大减,并且已经不需要带部队冲锋了,无论是阵亡、还是负伤的概率都大减。
坑位少了,要求也就高了。和平年代,立下战功的人少,自然是有战功就能上位,能力不足还可以慢慢培养。
现在不行了,有战功的遍地都是。除非战功惊人,可以破格提拔外,要不然专业知识考核是少不了的。
毕竟指挥的部队越多,对军官的能力要求就越高。除了少数天才外,大多数人都要经过后天培养,才能够胜任。
全面反攻已经开始,眼瞅着战争就要结束了,战后就是大裁军,基层军官培训班自然不存在了。
总不能刚组织军官培训,课业还没完成,就给他们发退伍通知书吧!
毕竟不是真的主角,类似的模板奥地利军中还有一堆。
甭管发生的概率有多低,一旦数量放大了过后,就不再是少数。可以说每一个在枪林弹雨中毫发无损活下来的,都是一个传奇。
回头一看,确定了死者身份,艾德勒上尉怒骂道:“都给我把头埋低点儿,不要学习科尔那个蠢货!”
伤心?或许有吧,不过经历的多了,神经也就麻木了。或许是为了避免在这种时候伤心难过,艾德勒上尉刻意和身边的每一个人保持距离。
不待艾德勒把话说完,法军的子弹再次喷涌了出来。加特林虽然没有马克沁好用,可是安装在要塞堡垒中,仍然是一大利器。
有科尔的前车之鉴,加上子弹的呼啸声不断在大家耳边响起,众人纷纷把头尽可能的埋低。
突然“轰”的一声巨响,艾德勒右手边的两名士兵被炸的四分五裂,半个脑袋直接落到了艾德勒前方触手可及的地方。
摇晃了一下脑袋,好不容易从轰炸声中醒了过来,就看到前方的血肉模糊的战友脑袋,艾德勒差点儿吐了出来。
强忍着恶心不适,艾德勒当即下令道:“前方敌人埋了地雷,我们没带排雷工具,先撤回去再说。”
毫无疑问,这次试探性进攻失败了。别说没有带排雷工具,就算是工具准备的再充分,也架不住敌人的火力猛啊!
这是奥军自己开的头,法国人只是在跟着学样。虽然马克沁机枪来不及仿造,但加特林也能拿来凑数。
敌人准备的这么充分,再拿人命往上填就非常不智了,奥地利军方可不推崇这种生搬硬套的血勇,一味追求胜利无视士兵生命,那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试探性进攻失败,摩尔克斯没有感到失落。牺牲不是没有意义的,通过白天的试探,奥军已经搞清楚了法国人的外部火力部署,为接下来的进攻打下了基础。
联军指挥部中,摩尔克斯上将问道:“意大利军团组建的情况怎么样了?”
解放意大利的战争,怎么能够缺少意大利人参与呢?这个时候意大利独立组织的价值就体现了出来,奥军每占领一个地区就打着独立组织的旗号招兵买马。
为了充分尊重意大利民众的感情,这些部队都是以地域进行划分的。比如说:撒丁王国民族独立军,卢卡民族独立军,摩德纳民族独立军,帕尔马民族独立军,托斯卡纳民族独立军,教皇国民族独立军,两西西里王国民族独立军……
甭管规模有多大,反正每一个意大利邦国,都有一个民族独立军,兼顾了所有人面子。
至于意大利独立组织愿不愿意接受,这已经不重要了。接受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要是不接受,摩尔克斯也不介意直接任命指挥官。
反正投奔过来的意大利贵族一大堆,总能够找到愿意配合的。一盘散沙的意大利独立组织,也就在民间的名头响,在贵族中可没有多少号召力。
为了复国,就连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这个老大,都选择了妥协,何况是下面的小卒子。
一名身材魁梧的中年军官回答道:“截止到目前为止,撒丁王国民族独立军已经有二十万人,教皇国独立军有八万人,其他几个独立军都还是一个空架子,加起来都不到一万人。
想要组建起来,还要等我们占领这些地区才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多半是指望不上了。”
战争进行到现在,奥军在南线主要取得的战果都在教皇国和撒丁王国的地界儿,组建起来的民族独立军自然也是这两国民众为主。
为了体现意大利各邦国的地位平等,各国的部队自然不能进行混编。人数上的两极分化,就这么出来了。
空架子军肯定是不能上战场的,再怎么需要炮灰,摩尔克斯也不可能把“盟友”的种子都消耗掉。
况且,这些种子还是未来各邦国政府建立的核心。为了平衡意大利地区各邦国的实力,奥地利扶持都来不及,怎么可能舍弃呢?
沉思了一会儿功夫后,摩尔克斯摇了摇头:“二十八万人还是有些少,光拿下都灵城,恐怕都要填进去好几万,后面还有一系列的城市等着我们去攻克。
继续在当地加大征兵力度,除了宣传民族独立外,还可以向士兵们许诺土地、免税、抚恤金,具体数字你们看着办,只要有诱惑力就行了。”
为了招募更多的意大利炮灰,摩尔克斯已经放弃了底线,直接替这些邦国政府做出了许诺。
至于能不能兑现,那就要看这些邦国政府的节操和执政能力了,反正这是为意大利民族独立而战,不可能由奥地利买单。
在一片喊杀声中,都灵攻防战打响了。作为南线会战的关键节点,法奥两国都投入了十二分的精力。
都灵的归属,不仅决定了撒丁王国的归属,同时还影响到了意大利地区的归属。
带路党们都准备好了,就看都灵战役的结果。如果奥军顺利拿下都灵,那么大家就一起动手赶走法国人,反之大家就要三思而后行了。
为了表示诚意,这些家伙在意大利地区已经策动了多起武装起义,牵制住了至少二十万法军。
为了方便指挥,摩尔克斯这位南线指挥已经把指挥部搬到了前线。
不重视不行,巷战或许是法军最有机会翻盘的,法国人肯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在野外装甲部队可以纵横沙场所向匹敌,到了城市中就不一样了,随便搞一点儿障碍物就能够堵住前进的道路。
抛了锚的装甲部队,那就案板上的肉,只要法国人舍得拿命拼,一个炸药包就搞定了。
作为跨时代的产物,奥地利的装甲部队就是一个字——贵,为此还被奥地利军方戏称为“陆地巡洋舰”。
这可不是吹牛,一辆最先进的坦克,生产成本和一艘最便宜的巡洋舰已经相差无几。
最便宜的装甲车造价都要数万神盾,最先进的坦克造价更是高达二十余万神盾。
以奥地利的家底儿,到现在都只有四个坦克师、八个装甲师,就足以说明全部的问题。
事实上,就连这十二个师也是不满编的。因为暂时不需要防空,所以防空火炮团被省略了,摩托机械化步兵团更是没影。
坦克数量也严重不足,每个师的坦克数量都在150~260辆之间;装甲师要好一些,每个师的装甲车差不多都在220~300辆之间。
这还只是理论上的,实际上能够每个师能够使用的坦克、装甲车只会更少,毕竟战场上也是有损伤的。
偏偏这年头的坦克、装甲车故障率又高,很多时候一场战役下来,三分一的装甲坦克都趴下了,剩下的也必须要进行检修。
这也是法国人能够收拢部队,重新建立防线的原因。不是奥军不想乘胜追击,关键是作为杀手锏的装甲部队不具备实施闪电战的能力。
现在奥地利装甲部队的现状是:名义上的一个师,能够拉出来打的兵力,往往只有一个团,剩下的都在进行装备维修。
法国人被钢铁洪流给搞懵了,不等于他们的战斗力就没了。事实上,法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战斗意志,仍然这个时代顶尖的。
当然,法国人能够重振旗鼓,这和维也纳政府的命令也有直接关系。要在战场上,最大限度削弱法国人,自然要给他们希望才行。
真要是一下子击溃了法军主力,最多也就干掉几十万法军,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丧失了获胜的希望,就算是拿破仑四世不想投降,也会有人替他做决定的。
主动投降和负隅顽抗被打投降,完全是两个概念。前者是啥也没拿到,就要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后者却是已经造成既定事实,只待一纸合约明确法理。
不想让法国人完蛋的国家多得去了,奥地利想要实现自家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赶在法国人投降前,打进法国本土。
……
对付什么样的敌人,就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奥地利显然有资格被法国人重视。欧陆战争爆发后,法军统帅亚德里恩第一时间就下令加固城防。
作为包含战略、交通、政治、经济等多重属性的要地,都灵自然是重点照顾对象。一座座要塞拔地而起,配合着城中的建筑物,俨然成为了一个战争怪兽。
顶着轰鸣的炮火,艾德勒上尉正带着自己的第三连发起冲锋。不对,应该说是匍匐前进。
子弹就在艾德勒头顶飞过,一个倒霉蛋头抬的太高,恰好被飞射而来的子弹击中,只来得及发出一声惨叫,就去见了上帝。
战场上死人再正常不过了,战争进行到现在,第三连的士兵已经更换了四分之三,艾德勒这个连长都是第五任了。
当然,并不是说他前面的四个家伙都领了盒饭。除了一个倒霉蛋见了上帝外,另外三位都活得好好的,其中一位升了职,两位在医院中养伤。
战场上就是这么冰火两重天。基层军官死得快、升得也快,只要经历几次战役活了下来,晋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完全不用担心上司阻拦,因为他们要么升了上去,要么进了医院,又或者是去见了上帝。总之,位置是空了出来。
在这里,从士兵逆袭成为将军不再是神话。只要战争持续的时间更长,就一切皆有可能。
艾德勒上尉不是军校生,也没有任何关系背景,战争爆发后不到一年时间,就成为了连长。
除了灵活的头脑,和过硬的军事素养外,更重要的还是运气。如果不是父母双全、家庭和睦,缺少打脸的反派,他都有些像气运之子了。
奥地利的储备军官虽然多,最多也就配备到连排级,在大扩军的背景下,作为老兵的艾德勒直接为了班长。
这还不算啥,第一次参加战斗,艾德勒所在的连队就损失惨重,直属领导排长、副排长要么见了上帝,要么进了医院。
在战斗结束前,艾德勒就已经是代理排长了。和提拔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他所在的排中比他军衔高的都离开了战场,按照奥地利军队的规矩就轮到他指挥了。
成功的完成了任务,立下了战功,代理变成实授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接下来又立下了几次战功,艾德勒在迷迷糊糊中就成为了连长。
没有桀骜不驯,没有打出惊人战绩,普普通通的青年军官艾德勒,在这里气运就耗得差不多了。
没办法,更高一层的军官不仅需求量大减,并且已经不需要带部队冲锋了,无论是阵亡、还是负伤的概率都大减。
坑位少了,要求也就高了。和平年代,立下战功的人少,自然是有战功就能上位,能力不足还可以慢慢培养。
现在不行了,有战功的遍地都是。除非战功惊人,可以破格提拔外,要不然专业知识考核是少不了的。
毕竟指挥的部队越多,对军官的能力要求就越高。除了少数天才外,大多数人都要经过后天培养,才能够胜任。
全面反攻已经开始,眼瞅着战争就要结束了,战后就是大裁军,基层军官培训班自然不存在了。
总不能刚组织军官培训,课业还没完成,就给他们发退伍通知书吧!
毕竟不是真的主角,类似的模板奥地利军中还有一堆。
甭管发生的概率有多低,一旦数量放大了过后,就不再是少数。可以说每一个在枪林弹雨中毫发无损活下来的,都是一个传奇。
回头一看,确定了死者身份,艾德勒上尉怒骂道:“都给我把头埋低点儿,不要学习科尔那个蠢货!”
伤心?或许有吧,不过经历的多了,神经也就麻木了。或许是为了避免在这种时候伤心难过,艾德勒上尉刻意和身边的每一个人保持距离。
不待艾德勒把话说完,法军的子弹再次喷涌了出来。加特林虽然没有马克沁好用,可是安装在要塞堡垒中,仍然是一大利器。
有科尔的前车之鉴,加上子弹的呼啸声不断在大家耳边响起,众人纷纷把头尽可能的埋低。
突然“轰”的一声巨响,艾德勒右手边的两名士兵被炸的四分五裂,半个脑袋直接落到了艾德勒前方触手可及的地方。
摇晃了一下脑袋,好不容易从轰炸声中醒了过来,就看到前方的血肉模糊的战友脑袋,艾德勒差点儿吐了出来。
强忍着恶心不适,艾德勒当即下令道:“前方敌人埋了地雷,我们没带排雷工具,先撤回去再说。”
毫无疑问,这次试探性进攻失败了。别说没有带排雷工具,就算是工具准备的再充分,也架不住敌人的火力猛啊!
这是奥军自己开的头,法国人只是在跟着学样。虽然马克沁机枪来不及仿造,但加特林也能拿来凑数。
敌人准备的这么充分,再拿人命往上填就非常不智了,奥地利军方可不推崇这种生搬硬套的血勇,一味追求胜利无视士兵生命,那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试探性进攻失败,摩尔克斯没有感到失落。牺牲不是没有意义的,通过白天的试探,奥军已经搞清楚了法国人的外部火力部署,为接下来的进攻打下了基础。
联军指挥部中,摩尔克斯上将问道:“意大利军团组建的情况怎么样了?”
解放意大利的战争,怎么能够缺少意大利人参与呢?这个时候意大利独立组织的价值就体现了出来,奥军每占领一个地区就打着独立组织的旗号招兵买马。
为了充分尊重意大利民众的感情,这些部队都是以地域进行划分的。比如说:撒丁王国民族独立军,卢卡民族独立军,摩德纳民族独立军,帕尔马民族独立军,托斯卡纳民族独立军,教皇国民族独立军,两西西里王国民族独立军……
甭管规模有多大,反正每一个意大利邦国,都有一个民族独立军,兼顾了所有人面子。
至于意大利独立组织愿不愿意接受,这已经不重要了。接受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要是不接受,摩尔克斯也不介意直接任命指挥官。
反正投奔过来的意大利贵族一大堆,总能够找到愿意配合的。一盘散沙的意大利独立组织,也就在民间的名头响,在贵族中可没有多少号召力。
为了复国,就连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这个老大,都选择了妥协,何况是下面的小卒子。
一名身材魁梧的中年军官回答道:“截止到目前为止,撒丁王国民族独立军已经有二十万人,教皇国独立军有八万人,其他几个独立军都还是一个空架子,加起来都不到一万人。
想要组建起来,还要等我们占领这些地区才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多半是指望不上了。”
战争进行到现在,奥军在南线主要取得的战果都在教皇国和撒丁王国的地界儿,组建起来的民族独立军自然也是这两国民众为主。
为了体现意大利各邦国的地位平等,各国的部队自然不能进行混编。人数上的两极分化,就这么出来了。
空架子军肯定是不能上战场的,再怎么需要炮灰,摩尔克斯也不可能把“盟友”的种子都消耗掉。
况且,这些种子还是未来各邦国政府建立的核心。为了平衡意大利地区各邦国的实力,奥地利扶持都来不及,怎么可能舍弃呢?
沉思了一会儿功夫后,摩尔克斯摇了摇头:“二十八万人还是有些少,光拿下都灵城,恐怕都要填进去好几万,后面还有一系列的城市等着我们去攻克。
继续在当地加大征兵力度,除了宣传民族独立外,还可以向士兵们许诺土地、免税、抚恤金,具体数字你们看着办,只要有诱惑力就行了。”
为了招募更多的意大利炮灰,摩尔克斯已经放弃了底线,直接替这些邦国政府做出了许诺。
至于能不能兑现,那就要看这些邦国政府的节操和执政能力了,反正这是为意大利民族独立而战,不可能由奥地利买单。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神圣罗马帝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神圣罗马帝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