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八十章 大清出关
目录:大流寇| 作者:傲骨铁心| 类别:历史军事
礼亲王代善主张出关。
这也是自豪格、多尔衮争位后,代善第一次在朝堂之上表明自己的意见。在此之前,他向来赋闲在家,不问国事,前两次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均是不置一辞。
而早在太宗一朝,代善便因年长位尊遭到太宗皇帝打压,看上去已经干涉不了朝政,但诸王之长这个尊位绝不是摆设。
太宗皇太极死后的第五天,多尔衮和豪格争执不下时,便是代善出面召集议政王会议,共同议立嗣君。
会议上,多铎见兄长多尔衮和侄子豪格斗的厉害,一气之下便提出:“不立我,论年纪,应当立礼亲王代善。”
代善则道:“睿亲王如果应允,当然是国家之福;否则,豪格是皇帝的长子,当承大统。至于我,年老体衰,难得胜任。”
多尔衮肯定是不可能让弟弟多铎当皇帝的,更不可能让豪格承大统,因此代善这话说的是漂亮,却暗中已经表明两红旗不会支持多尔衮,最终逼得多尔衮拥立福临,由济尔哈朗与他一同辅政,这才化解了皇太极死后的满洲内讧危机。
也因此,入关之后多尔衮便极力排斥代善,根本不给他重掌大权的机会。而代善一系子孙中亲近多尔衮的硕托、阿达礼又被代善“大义灭亲”,这就使得多尔衮对两红旗代善一系的侄儿、侄孙不肯重用。
而这一切,身为两红旗实际“家长”的代善肯定看在眼里,先前因为入关的顺利,多尔衮威望及权势都达到顶峰,以他两红旗实难抗衡,这才索性闲居在家,不与多尔衮争斗,免得为子孙带来祸患。
可现在,老天爷又给了诸王之长一次重新出山的机会,代善当然要趁势而起,便是不为他自己,也当为儿孙们争上一争。
这北京城中放眼看去,还有谁比代善更具威望?
出关,绝不是软弱和无能!
戎马一生的代善对时局看得最透,他私下与儿子满达海说过这么一个道理。
即拳头打出去收不回来,不叫好汉。
打出去,收回来,且还能再蓄力,劲道比上次更足,那才是好汉!
多尔衮不算好汉,在代善眼里这位十四弟光知道把拳头伸出去,却不知道如何收回,说的难听一点就是个莽夫。
国家大事,能由一莽夫胡乱施为吗?
再不及时纠正,大清就真的完了!
反观顺贼那边,代善同样认为这帮贼寇也是鼠目寸光,妄想不费一兵一卒就能窃得北京,却不考虑趁大清如今急难给予致命一击以绝后患。
汉人有首诗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等大清这只猛虎成功收回拳头蓄力后,贼人们哭都来不及!
有此念头,代善便坚持出关。
以他的身份同威望,是绝对能够压制多尔衮留在京中亲信的。
多铎虽尊重二哥代善,但他与多尔衮、阿济格是一母所生,如今多尔衮和阿济格又领军在外,倘若北京就此同顺贼议和,置他那二位兄长于何处?
眼见两位太后都心动,当下立即反驳代善,称太宗皇帝在时曾言若得北京,当即徙都,以图进取。
“今既得北京,怎可轻易放弃!”
多铎试图以太宗遗言压制代善。
“犹记得八旗刚入关那会,摄政王曾言何谓统一中国,但得寸则寸,得尺则尺。现中国局面纷争,汉人反抗激烈,寸不能得,尺亦不能得,若不快刀斩乱麻,果断出关,难道要八旗将士尽数葬身于中国不成?”
多铎拿太宗的遗言压制代善,代善反过来拿多尔衮的话来压多铎,也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施其身了。
多铎滞言,其兄多尔衮当初说这话的时候是因为清军刚入关,并无多少底气,也不知能占中国多少地方,加之剃发令后京畿汉人到处反抗,所以才说能占多少算多少,实在占不了再走。
现在这局面,可比当初严峻得多。
“既然豫王说要坚守,那奴才倒要问一问豫王有几成守住京师的把握?若有七八成,奴才就是死也要护得皇上和太后安危,若没有,奴才死了不打紧,可皇上和太后难道怎么办!”
说话的是镶黄旗护军统领鳌拜,上一次议政王大臣会议因为对摄政王无礼,被关押四个月才放出。
多铎一时语滞,能参加议政王大臣会议的王公大臣们哪个不晓得这北京城的实际情况,他现在就是多说几成,也立马会被这帮人戳破,尽而群起攻之。
见多铎语滞,阿巴泰、济尔哈朗等支持议和出关派自是活跃起来,纷纷出班进言出关于大清的种种好处,不出关又于大清有何弊处。
国主福晋哲哲和圣母太后布木布泰本是没什么主意的妇人,又见诸王之长的礼亲王都同意出关,其他王公大臣也都持此议,心下便都有了既然大伙都说关内留不住,那不如趁早出关好的念头。
见状,本是多铎那一边的太祖长子禇英的儿子、多罗贝勒尼堪同护军统领图赖也是犹豫起来,不知是否还要坚持。
多铎看向宁完我、范文程、刚林等大学士,希望这些大学士能够出面反驳议和派,其却不知宁完我、范文程正是议和的首倡者,而刚林虽没有参与此事,但对坚守北京城也没有多少信心。
多尔衮的亲信锡翰出面了,称当前二王在外率军苦战,朝廷却要草率与顺贼议和,这不是寒了在外的十数万八旗将士么!
“若不出关,难道要使皇帝重演前明崇祯之旧事不成?”
代善冷哼一声,看向那瘫坐在地的孙之獬,痛声说道:“如此辈,口中满是道德忠义,看起来皆是国家忠臣,实则尽是一帮奸小!我大清若亡于北京,此辈汉官还可为贼顺效力,我满洲一族难道也要向贼人跪膝称奴才吗!”
这番话倒是有点醍醐灌顶的效果,让不少打算再观望一会的满洲官员们及时醒梧。
是啊,一个连辫子都断了的汉狗在这叫嚷死守北京城,这安的什么心思!
而前明崇祯皇帝不是就是叫他那帮忠心臣子们坑死的么。
那崇祯可是直到死都想跑出北京的!
可大臣们却不让他跑!
最后,煤山吊死了。
风向开始一边倒。
而这时,一封来自遵化的紧急军报让议和之事彻底通过。
军报虽是遵化巡抚宋权发来的,但送来的却是城外的顺军。
军报说漠南喀尔喀蒙古苏尼特部的腾机思、腾机特兄弟俩举旗造反了,大清要是还不出关的话,就是顺军肯撤回关外的兵马,他们也回不了老家了。
这也是自豪格、多尔衮争位后,代善第一次在朝堂之上表明自己的意见。在此之前,他向来赋闲在家,不问国事,前两次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均是不置一辞。
而早在太宗一朝,代善便因年长位尊遭到太宗皇帝打压,看上去已经干涉不了朝政,但诸王之长这个尊位绝不是摆设。
太宗皇太极死后的第五天,多尔衮和豪格争执不下时,便是代善出面召集议政王会议,共同议立嗣君。
会议上,多铎见兄长多尔衮和侄子豪格斗的厉害,一气之下便提出:“不立我,论年纪,应当立礼亲王代善。”
代善则道:“睿亲王如果应允,当然是国家之福;否则,豪格是皇帝的长子,当承大统。至于我,年老体衰,难得胜任。”
多尔衮肯定是不可能让弟弟多铎当皇帝的,更不可能让豪格承大统,因此代善这话说的是漂亮,却暗中已经表明两红旗不会支持多尔衮,最终逼得多尔衮拥立福临,由济尔哈朗与他一同辅政,这才化解了皇太极死后的满洲内讧危机。
也因此,入关之后多尔衮便极力排斥代善,根本不给他重掌大权的机会。而代善一系子孙中亲近多尔衮的硕托、阿达礼又被代善“大义灭亲”,这就使得多尔衮对两红旗代善一系的侄儿、侄孙不肯重用。
而这一切,身为两红旗实际“家长”的代善肯定看在眼里,先前因为入关的顺利,多尔衮威望及权势都达到顶峰,以他两红旗实难抗衡,这才索性闲居在家,不与多尔衮争斗,免得为子孙带来祸患。
可现在,老天爷又给了诸王之长一次重新出山的机会,代善当然要趁势而起,便是不为他自己,也当为儿孙们争上一争。
这北京城中放眼看去,还有谁比代善更具威望?
出关,绝不是软弱和无能!
戎马一生的代善对时局看得最透,他私下与儿子满达海说过这么一个道理。
即拳头打出去收不回来,不叫好汉。
打出去,收回来,且还能再蓄力,劲道比上次更足,那才是好汉!
多尔衮不算好汉,在代善眼里这位十四弟光知道把拳头伸出去,却不知道如何收回,说的难听一点就是个莽夫。
国家大事,能由一莽夫胡乱施为吗?
再不及时纠正,大清就真的完了!
反观顺贼那边,代善同样认为这帮贼寇也是鼠目寸光,妄想不费一兵一卒就能窃得北京,却不考虑趁大清如今急难给予致命一击以绝后患。
汉人有首诗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等大清这只猛虎成功收回拳头蓄力后,贼人们哭都来不及!
有此念头,代善便坚持出关。
以他的身份同威望,是绝对能够压制多尔衮留在京中亲信的。
多铎虽尊重二哥代善,但他与多尔衮、阿济格是一母所生,如今多尔衮和阿济格又领军在外,倘若北京就此同顺贼议和,置他那二位兄长于何处?
眼见两位太后都心动,当下立即反驳代善,称太宗皇帝在时曾言若得北京,当即徙都,以图进取。
“今既得北京,怎可轻易放弃!”
多铎试图以太宗遗言压制代善。
“犹记得八旗刚入关那会,摄政王曾言何谓统一中国,但得寸则寸,得尺则尺。现中国局面纷争,汉人反抗激烈,寸不能得,尺亦不能得,若不快刀斩乱麻,果断出关,难道要八旗将士尽数葬身于中国不成?”
多铎拿太宗的遗言压制代善,代善反过来拿多尔衮的话来压多铎,也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施其身了。
多铎滞言,其兄多尔衮当初说这话的时候是因为清军刚入关,并无多少底气,也不知能占中国多少地方,加之剃发令后京畿汉人到处反抗,所以才说能占多少算多少,实在占不了再走。
现在这局面,可比当初严峻得多。
“既然豫王说要坚守,那奴才倒要问一问豫王有几成守住京师的把握?若有七八成,奴才就是死也要护得皇上和太后安危,若没有,奴才死了不打紧,可皇上和太后难道怎么办!”
说话的是镶黄旗护军统领鳌拜,上一次议政王大臣会议因为对摄政王无礼,被关押四个月才放出。
多铎一时语滞,能参加议政王大臣会议的王公大臣们哪个不晓得这北京城的实际情况,他现在就是多说几成,也立马会被这帮人戳破,尽而群起攻之。
见多铎语滞,阿巴泰、济尔哈朗等支持议和出关派自是活跃起来,纷纷出班进言出关于大清的种种好处,不出关又于大清有何弊处。
国主福晋哲哲和圣母太后布木布泰本是没什么主意的妇人,又见诸王之长的礼亲王都同意出关,其他王公大臣也都持此议,心下便都有了既然大伙都说关内留不住,那不如趁早出关好的念头。
见状,本是多铎那一边的太祖长子禇英的儿子、多罗贝勒尼堪同护军统领图赖也是犹豫起来,不知是否还要坚持。
多铎看向宁完我、范文程、刚林等大学士,希望这些大学士能够出面反驳议和派,其却不知宁完我、范文程正是议和的首倡者,而刚林虽没有参与此事,但对坚守北京城也没有多少信心。
多尔衮的亲信锡翰出面了,称当前二王在外率军苦战,朝廷却要草率与顺贼议和,这不是寒了在外的十数万八旗将士么!
“若不出关,难道要使皇帝重演前明崇祯之旧事不成?”
代善冷哼一声,看向那瘫坐在地的孙之獬,痛声说道:“如此辈,口中满是道德忠义,看起来皆是国家忠臣,实则尽是一帮奸小!我大清若亡于北京,此辈汉官还可为贼顺效力,我满洲一族难道也要向贼人跪膝称奴才吗!”
这番话倒是有点醍醐灌顶的效果,让不少打算再观望一会的满洲官员们及时醒梧。
是啊,一个连辫子都断了的汉狗在这叫嚷死守北京城,这安的什么心思!
而前明崇祯皇帝不是就是叫他那帮忠心臣子们坑死的么。
那崇祯可是直到死都想跑出北京的!
可大臣们却不让他跑!
最后,煤山吊死了。
风向开始一边倒。
而这时,一封来自遵化的紧急军报让议和之事彻底通过。
军报虽是遵化巡抚宋权发来的,但送来的却是城外的顺军。
军报说漠南喀尔喀蒙古苏尼特部的腾机思、腾机特兄弟俩举旗造反了,大清要是还不出关的话,就是顺军肯撤回关外的兵马,他们也回不了老家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流寇》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流寇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