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九十四章 论功行赏 大块吃肉
目录:大流寇| 作者:傲骨铁心| 类别:历史军事
当初方大猷劝降耿仲明时,曾给其总兵、郡王、亲王三条路。
也就是耿仲明按兵不动,大顺灭清之后可为总兵;占据良乡封堵多尔衮后路粮道可为郡王;挥师攻破北京可为亲王。
从耿仲明实际表现来看一部据良乡,一部北上,获封亲王肯定是不够的,因为北京城并不是耿仲明拿下的,以耿部自身实力也可能攻破北京。
但一个郡王却是够格的,因为要不是耿仲明于多尔衮的背后来了这么一下,陆四指挥的西路军也不可能将多尔衮集团拖死在保定于良乡之间的涿县,继而取得战役胜利。
何况,耿仲明在满清那边就是怀顺王,到了大顺这边纵是不再上一个台阶,保留原来的郡王待遇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陆四却没有履行诺言,不仅没给耿仲明封王,甚至连国公都不给,只是封其为侯——定义侯。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随着大顺的节节升高,陆四有必要增加大顺爵位和官职的含金量。
从前满清入关时,吏部问多尔衮如何安置前明降官,多尔衮手一挥说一律加一级任用。
原因是满清人少,以小族临大国,必须重用降官汉奸,否则何以立足?
怎么才能让降官喜出望外,感激涕零为大清效命?
加官晋爵呗。
如今大顺强势,中国三分天下实力最大者,陆四却不能学多尔衮只要来降的就一律加一级任用,反而传谕政务院及吏政府那边,今后不管明、西还是蒙古来降来归者,非大功者不得加官,也一律降两级任用。
如此做法,看上去好像大顺有点拒人千里之外,但实际上却能让大顺的官职变得更加正式,更加诱人。
因为,大顺最强。
当官的都是聪明人,他们会知道如何选择。
大顺这边表现的越强势,越正规,那些降官才会趋之如骛。
给耿仲明一个侯爵,已经是难得了。
耿仲明只要不傻,看看十二位侯爵名单,就当知道自己能为侯爵已是隆武皇帝隆恩浩荡,对他刮目相看。
不然,以他怀顺藩的实力,莫说侯爵了,连伯爵都不够格。
四大国公、十二大侯爵以外,获封伯爵的有贺珍、黄昭、郭啸天、孙国富草堰孙四、麻天水大团麻三、杨祥、洪宝、李化鲸、李成栋、胡茂桢、李来亨、柏永馥、沈廷扬、程思华、代善、济尔哈朗、郭登先、白鸣鹤等。
连同辛思忠、党守素、牛万才、蔺养成、马科、刘忠等人,计隆武朝共封伯爵二十四人。
伯爵“成份”上,农民起义出身的占了三分之二,余下三分之一是前明降将。
这二十四人中有两位满洲代表,即归义伯代善、顺义伯济尔哈朗。
给这二位封伯,更多的是政治意义,以便能够和平解决沈阳、辽阳残余清军,及分裂阿济格麾下的满洲八旗兵。
代善、济尔哈朗已经分别给关外和阿济格那边写信,希望他们能够归降大顺。
关外那边留守的是奴尔哈赤三子阿拜和多尔衮的亲信何洛会,代善和济尔哈朗的劝降应该会起作用,因为如果阿拜同何洛会坚持抵抗,他们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城玉碎。
阿济格那边,孙武进递来的消息说这位英亲王同史可法接上了头,陆四还挺欣赏阿济格这么果断,所以传谕阿济格要效忠的大明弘光天子,务必要给英亲王一个忠王封号。
拉来阿济格是不用想了,拉一些满蒙八旗兵过来是绝对有可能的。忠贞营这个榜样在那,八旗的家眷也都在顺军手中,那些阿玛、阿牟其们怎么选,心中都有杆称。
对吴三桂,因为陈圆圆的缘故,陆四没冲冠一怒把吴家给灭了门,现在也是按程序派人去劝降吴三桂。
平西王肯不肯来降,陆四无所谓。
尚可喜那边,陆四却是真的火了,已经传谕将尚部家眷迁往临清,并要人给尚可喜最后递一次话——不降就杀人。
另外这次封的四大国公之外还有一位公爵,即归顺安乐公陆福临,这位公爷又被称为国姓爷。
因为就在前天,陆四刚刚颁谕赐福临为陆姓。
一是表示大顺隆武天子对过去满洲小国主的宽仁,二是名义上陆四现在就是福临他爹。
因为福临他娘不久前在永寿宫受了大顺龙恩。
后爹也是爹。
都跟娘过来当拖油瓶了,改继父的姓不是很正常么。
陆四他二伯家的陆小华子不就是这样姓的陆。
而爱新觉罗及其它满洲姓氏今后一律更改汉姓,有违者视为谋逆。
“今则满洲虽灭,但华夏尚不能成为完全统一之国家,南有朱明,西有张西,北有蒙古,故大顺成立之始便当致力于国家统一。统一之国家则不再有民族之分,盖各族皆同化于我汉族,如此国民方可齐心建设世上最强大之国家。”
降官宋权奉命出使漠南蒙古在武英殿辞行前,陆四对他如此说道,这番话源头出处是前世那位至死都在极力推翻五族共和说的国父。
大顺的爵位体系基本照搬前明,即亲王、郡王、国公、侯爵、伯爵五等。
此次封爵并无文臣,全部为军功封爵。
也可以理解为陆四开始兑现自己的承诺——论功行赏,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同明朝一样,陆四规定大顺的爵位也分世袭与不世袭两种。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
即将封授的爵位暂以国公、侯爵为世袭,伯爵一律不世袭,待视封爵之人今后作为再行议定。
这是功臣封爵,宗亲外戚这一块,如前明封给宗室的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及奉国将军等爵暂不授予,即使要封也得等统一江南以后。
按礼法,其实有两人他是必须要封爵的,且至少得是郡王,这两人就是陆四的大伯陆有才同二伯陆有富。
对此,陆四倒是可以封,但二位伯父同他爹弄出两百多人进京的大场面,着实让陆四哭笑不得,因此便想先压下这两位伯父的郡王爵位,要不然那两位摇身一变成了王爷,恐怕给陆亲要官的劲头更足。
..........
作者注:1919年孙中山《三民主义》:“我国人自汉族推覆满清政权、脱离异族羁厄之后,则以民族主义已达目的矣。更有无知妄作者,于革命成功之后,创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之说。”
1921年3月6日,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的演说》:“自光复之后,就有世袭的官僚,顽固的旧党,复辟的宗社党,凑合一起,叫做‘五族共和’....”
相关史料记载,五族共和一说初见满洲大臣载泽和端方等《条陈化满汉畛域办法八条折》,后恒钧、乌泽声、穆都哩、裕端等满洲留日学生鼓吹五族共和,以保满洲。再内蒙古喀拉沁旗巴达尔胡倡导创办《蒙文大同报》,宣扬“五族共和”。
此说于孙先生无关,孙先生一直抨击此说,有感兴趣者自行搜索。
也就是耿仲明按兵不动,大顺灭清之后可为总兵;占据良乡封堵多尔衮后路粮道可为郡王;挥师攻破北京可为亲王。
从耿仲明实际表现来看一部据良乡,一部北上,获封亲王肯定是不够的,因为北京城并不是耿仲明拿下的,以耿部自身实力也可能攻破北京。
但一个郡王却是够格的,因为要不是耿仲明于多尔衮的背后来了这么一下,陆四指挥的西路军也不可能将多尔衮集团拖死在保定于良乡之间的涿县,继而取得战役胜利。
何况,耿仲明在满清那边就是怀顺王,到了大顺这边纵是不再上一个台阶,保留原来的郡王待遇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陆四却没有履行诺言,不仅没给耿仲明封王,甚至连国公都不给,只是封其为侯——定义侯。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随着大顺的节节升高,陆四有必要增加大顺爵位和官职的含金量。
从前满清入关时,吏部问多尔衮如何安置前明降官,多尔衮手一挥说一律加一级任用。
原因是满清人少,以小族临大国,必须重用降官汉奸,否则何以立足?
怎么才能让降官喜出望外,感激涕零为大清效命?
加官晋爵呗。
如今大顺强势,中国三分天下实力最大者,陆四却不能学多尔衮只要来降的就一律加一级任用,反而传谕政务院及吏政府那边,今后不管明、西还是蒙古来降来归者,非大功者不得加官,也一律降两级任用。
如此做法,看上去好像大顺有点拒人千里之外,但实际上却能让大顺的官职变得更加正式,更加诱人。
因为,大顺最强。
当官的都是聪明人,他们会知道如何选择。
大顺这边表现的越强势,越正规,那些降官才会趋之如骛。
给耿仲明一个侯爵,已经是难得了。
耿仲明只要不傻,看看十二位侯爵名单,就当知道自己能为侯爵已是隆武皇帝隆恩浩荡,对他刮目相看。
不然,以他怀顺藩的实力,莫说侯爵了,连伯爵都不够格。
四大国公、十二大侯爵以外,获封伯爵的有贺珍、黄昭、郭啸天、孙国富草堰孙四、麻天水大团麻三、杨祥、洪宝、李化鲸、李成栋、胡茂桢、李来亨、柏永馥、沈廷扬、程思华、代善、济尔哈朗、郭登先、白鸣鹤等。
连同辛思忠、党守素、牛万才、蔺养成、马科、刘忠等人,计隆武朝共封伯爵二十四人。
伯爵“成份”上,农民起义出身的占了三分之二,余下三分之一是前明降将。
这二十四人中有两位满洲代表,即归义伯代善、顺义伯济尔哈朗。
给这二位封伯,更多的是政治意义,以便能够和平解决沈阳、辽阳残余清军,及分裂阿济格麾下的满洲八旗兵。
代善、济尔哈朗已经分别给关外和阿济格那边写信,希望他们能够归降大顺。
关外那边留守的是奴尔哈赤三子阿拜和多尔衮的亲信何洛会,代善和济尔哈朗的劝降应该会起作用,因为如果阿拜同何洛会坚持抵抗,他们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城玉碎。
阿济格那边,孙武进递来的消息说这位英亲王同史可法接上了头,陆四还挺欣赏阿济格这么果断,所以传谕阿济格要效忠的大明弘光天子,务必要给英亲王一个忠王封号。
拉来阿济格是不用想了,拉一些满蒙八旗兵过来是绝对有可能的。忠贞营这个榜样在那,八旗的家眷也都在顺军手中,那些阿玛、阿牟其们怎么选,心中都有杆称。
对吴三桂,因为陈圆圆的缘故,陆四没冲冠一怒把吴家给灭了门,现在也是按程序派人去劝降吴三桂。
平西王肯不肯来降,陆四无所谓。
尚可喜那边,陆四却是真的火了,已经传谕将尚部家眷迁往临清,并要人给尚可喜最后递一次话——不降就杀人。
另外这次封的四大国公之外还有一位公爵,即归顺安乐公陆福临,这位公爷又被称为国姓爷。
因为就在前天,陆四刚刚颁谕赐福临为陆姓。
一是表示大顺隆武天子对过去满洲小国主的宽仁,二是名义上陆四现在就是福临他爹。
因为福临他娘不久前在永寿宫受了大顺龙恩。
后爹也是爹。
都跟娘过来当拖油瓶了,改继父的姓不是很正常么。
陆四他二伯家的陆小华子不就是这样姓的陆。
而爱新觉罗及其它满洲姓氏今后一律更改汉姓,有违者视为谋逆。
“今则满洲虽灭,但华夏尚不能成为完全统一之国家,南有朱明,西有张西,北有蒙古,故大顺成立之始便当致力于国家统一。统一之国家则不再有民族之分,盖各族皆同化于我汉族,如此国民方可齐心建设世上最强大之国家。”
降官宋权奉命出使漠南蒙古在武英殿辞行前,陆四对他如此说道,这番话源头出处是前世那位至死都在极力推翻五族共和说的国父。
大顺的爵位体系基本照搬前明,即亲王、郡王、国公、侯爵、伯爵五等。
此次封爵并无文臣,全部为军功封爵。
也可以理解为陆四开始兑现自己的承诺——论功行赏,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同明朝一样,陆四规定大顺的爵位也分世袭与不世袭两种。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
即将封授的爵位暂以国公、侯爵为世袭,伯爵一律不世袭,待视封爵之人今后作为再行议定。
这是功臣封爵,宗亲外戚这一块,如前明封给宗室的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及奉国将军等爵暂不授予,即使要封也得等统一江南以后。
按礼法,其实有两人他是必须要封爵的,且至少得是郡王,这两人就是陆四的大伯陆有才同二伯陆有富。
对此,陆四倒是可以封,但二位伯父同他爹弄出两百多人进京的大场面,着实让陆四哭笑不得,因此便想先压下这两位伯父的郡王爵位,要不然那两位摇身一变成了王爷,恐怕给陆亲要官的劲头更足。
..........
作者注:1919年孙中山《三民主义》:“我国人自汉族推覆满清政权、脱离异族羁厄之后,则以民族主义已达目的矣。更有无知妄作者,于革命成功之后,创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之说。”
1921年3月6日,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的演说》:“自光复之后,就有世袭的官僚,顽固的旧党,复辟的宗社党,凑合一起,叫做‘五族共和’....”
相关史料记载,五族共和一说初见满洲大臣载泽和端方等《条陈化满汉畛域办法八条折》,后恒钧、乌泽声、穆都哩、裕端等满洲留日学生鼓吹五族共和,以保满洲。再内蒙古喀拉沁旗巴达尔胡倡导创办《蒙文大同报》,宣扬“五族共和”。
此说于孙先生无关,孙先生一直抨击此说,有感兴趣者自行搜索。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流寇》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流寇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