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代笔批红
目录:贞观俗人| 作者:木子蓝色| 类别:玄幻奇幻
“戴公,我们与四国达成的协议,是允许大唐钱币在各国自由流通,同时替他们加工铸造金银和铜币,你知道,现在铸币是有利的,而且利润不小。我们替他们铸币还要收他们的铸造费,所以是赚两重。”
“卫公,可我们允许大唐钱币在四国自由流通的话,我们的钱要流失许多。”戴胄道。
“戴公,自由流通的一大好处,就是他们也不能再阻止金银铜流入大唐了。按协议,我们可以在四国设立大唐几大银行钱庄的分号,以负责用大唐钱币兑换他们的金银等旧货币。”
······
海东四国很欢迎大唐把他们也列为大唐货币的流通区,因为他们本国制造水平有限,铸币成本高,且铸币量达不到流通需求,也一直跟中原以前一样有钱荒的问题,所以他们以物易物更严重。
如今大唐以方便贸易结算为由,说愿意把他们纳入大唐货币结算区,让四国也成为大唐货币流通区,又不收他们额外费用,他们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毕竟大唐流通的货币他们又不是没见过,真金白银,开元通宝也是比以前五铢钱含铜高还重的好钱,他们自己都铸不了这样的好钱。
如果是那种薄钱白钱铅钱这种劣币,他们肯定不愿意,但是好钱流入,为什么不愿意?而历史上,到了宋明时代,东亚各国本就成了中国货币的流通区,他们都喜欢用中国钱。
比如日本,经常满载货物到中国沿海,卖掉货物后,把换来的铜钱满载回倭国使用。甚至在宋辽对峙的时代,辽国一样用宋朝的铜钱。
实在是这些钱太好用了,自己又没有这能力制造。
“海东四国,加起来,也顶多是大唐二三道的用钱规模,如果将他们纳入,我们的钱币流失不会有多少,相反,会让他们更加依附于我们大唐的经济贸易。”
这是一个很深的政治经济学,戴胄等没学过这个,但道理还是一样的,细细思考一下,倒觉得也好像是那么一回事。
按秦琅这样的搞法,明面上看似大唐大公无私的把钱辛苦铸出来运去给四国使用,但实质上,其实是大唐以铸造好的货币,兑换他们的金银铜原料,运回来铸造加工成货币后再运回去。
本质就是大唐向各国征收铸币税,掌握了他们的铸币权。
虽然在贵金属实物货币制下,看似他们没损失,但实际上大唐现在可不仅是发行金属货币的,银行和钱庄、柜坊的出现,使的银票、庄票、飞票这些票据,很大程度上也在充当钱使用。
这些纸币的前身,代表着什么,秦琅心知肚明,更不说大唐货币流入四国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大唐要先在四国先建立起货币发行和兑换的各大银行和钱庄、票坊等的分号。
而这些银行等可还是经营着汇兑等票据服务,同时也做揽储放贷业务的,谁都知道,金融行业是最赚钱的。
也是掌握经济命脉的,银行本质上就是空手套白狼,吸收存款拿来放贷,赚利息差,甚至发行的银票等纸钞,还能超发。
搞到后面,国家经济命脉,就被这些金融机构给掌握了。
这个时代,秦琅不敢说能做到这么厉害,但四国愿意拱手让出这样的大权,秦琅早就不知道偷笑了多少回了。
戴胄被他这么一点拔,也是秒懂。
魏征还在那里一头雾水呢,戴胄已经坚决支持这一计划了。
“三郎这招厉害,不用动刀动枪,却能把四国制的服服贴贴的。”
魏征还没跟上思路,“我觉得这样不好,不好。”
“魏公,对外放开军售,不说其它,一年能为朝廷增加起码百万贯的税收,是税收,不是利润,利润是军器监的,仅说税收,能达百万贯,而且这个数字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多。”
“至于你说不好的这个货币放开,仅海东四国开放,未来预计每年也能带来百万贯的收益。”
魏征其它的听不懂,可一年百万贯收益,这个是相当清楚的。
一百万贯,能干的事情太多了。
全国三百多个州,一千多个县,州学县学加起来一千多座,不到两千座,一百万贯若拔给这些官学,一所学校能分到五十万钱。
而一百万贯若是拿去搞水利工程,能修数条大江大河的堤坝,或是在边疆开上无数的水渠灌溉新垦的农田。
就算拿来养兵,朝廷现在的北衙六军,一共三万多人的募兵禁卫,平均一人五十贯,若不算军械装备、训练开销等费用,仅供养军士也总共就两百万贯而已。
经常跟皇帝喷口水讲大仁大义的魏征,自当了宰相后,对于钱的数字也很敏感了,一百万贯啊,确实值得去做了。
卖军械一年税收若也能再收个一百万,又能解决许多事情了。
手里有了钱,能办的事情太多了。
君子不言利,可是现在贞观朝廷的宰相们,已经不讳言利了,因为要办事,就离不开钱,办大事,越需要钱。
不能一味的从百姓身上盘剥,那就只能从其它方向弄钱。
以前大家能想到的也就是工商税收了,而现在,大家想的更多的是发展外贸,拓宽丝绸之路,陆上海上草原上。
种地只是基本盘,基本盘不变,还要给农夫们减负降租。
那么朝廷所需要的钱,就只能从其它方向要。
秦琅和戴胄代表的是开源派,也是对外贸易派,而房玄龄长孙无忌等较稳重的宰相们,如今也都是坚定的支持派。
再添有个支持的皇帝,贞观宰相们,搂钱一个比一个厉害。
承乾坐在上面听的似懂非懂,宰相们议论很高兴,没有谁过多在意这位年轻的监国太子,反正他其实就是个摆设,坐在这里替代皇帝押场的。
看着时间差不多,承乾交待传餐,给宰相们准备午餐。
这个时候,宰相们已经达成一致,对于秦琅出面与诸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都表示了通过,尤其是与海东四国的系列条约,都没有异议。
至于秦琅搂草打兔子,对新罗国要求任那复国,对倭国要求加罗复立,对百济那要求耽罗国转附大唐,要求高句丽彻底退回辽河以东地区等等这些附加小条件,宰相们甚至都懒得过多讨论。
任那诸国本就已经被新罗陆续吞并,有的都吞并了几十年了。而百济东面大岛耽罗国,原本叫州胡,最早是向新罗附属的,后来被倭国控制,再后来百济出兵夺取,如今向百济臣属。
这本就是海东几国之间的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破事,秦琅这个时候搞出这些东西来,也就是搅浑水的,目的可想而知,宰相们当然是站在秦琅这边立场上的,所以这种事情根本不用讨论就是完全支持的,毕竟国家利益嘛。
“既然大家意见一致,那就由今日轮执政事堂笔的三郎草写决议,然后呈请监国太子过目,若太子无异议,便派人送往岐州行宫,呈奏圣人批示!”
房玄龄发话,算是为今天的会议结束定调。
政事堂现在七个宰相,一般政事都是政事堂会议上集体商议,原本都是由房玄龄这个首相主持,但现在李世民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弄了一个新规定。
政事堂设立了一支政事笔,七位宰相轮流执掌政事笔,轮值时就叫政事堂秉笔宰相,负责主持政事堂会议,总其纪录,并更直承旨。
实际上,就是打破了原来尚书左仆射是首相这一天然首相的设置,改成几位宰相轮流当首相,管你本职是左仆射还是中书令,又或者只是一部尚书甚至是侍郎,只要入了政事堂那么都是宰相,不再分什么首相副相等。
但群相议政,也总得有个领头或主持的,于是搞了这么一支政事笔,谁轮值,谁就负责主持会议,并做会议记录,甚至更直承旨。
变相的剥夺了左仆射的首相之权,房玄龄也是郁闷了好久,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什么,可秦琅清楚,这倒不是他做错了什么,只是李世民这种皇帝控制欲较强,把原来的三高官官宰相制,变成了现在的各种加衔的政事堂群相,再又把首相之名给彻底削了,都只是为了方便他加强皇权君臣,进一步控制政事堂的目的。
秦琅提起那支政事笔,看着前面的朱砂,总觉得有些不太对劲。
执政事笔秉笔宰相,怎么听着好像是明朝司礼监秉笔太监的意思一样,秉笔太监好像就是因为掌有代笔批红的大权才权倾朝野的。
晃了晃脑袋,看来不论是唐朝的李世民,还是明朝皇帝,这脑子思路其实都还是一样的,都是离不开权,舍不得放权,想着法子收权掌权。
从固定的尚书左仆射为首席宰相,到现在一天一轮政事笔,一天一个首相,明显就是要宰相们相互牵制,进一步巩固他皇帝的专制大权。
与太子一起用过午餐,诸位宰相各回本衙办公,而秦琅今天轮执政事笔,却还要去门下省政事堂衙门当值办公,顺便还要把今天政事堂会议的记录整理出来。
“卫公,可我们允许大唐钱币在四国自由流通的话,我们的钱要流失许多。”戴胄道。
“戴公,自由流通的一大好处,就是他们也不能再阻止金银铜流入大唐了。按协议,我们可以在四国设立大唐几大银行钱庄的分号,以负责用大唐钱币兑换他们的金银等旧货币。”
······
海东四国很欢迎大唐把他们也列为大唐货币的流通区,因为他们本国制造水平有限,铸币成本高,且铸币量达不到流通需求,也一直跟中原以前一样有钱荒的问题,所以他们以物易物更严重。
如今大唐以方便贸易结算为由,说愿意把他们纳入大唐货币结算区,让四国也成为大唐货币流通区,又不收他们额外费用,他们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毕竟大唐流通的货币他们又不是没见过,真金白银,开元通宝也是比以前五铢钱含铜高还重的好钱,他们自己都铸不了这样的好钱。
如果是那种薄钱白钱铅钱这种劣币,他们肯定不愿意,但是好钱流入,为什么不愿意?而历史上,到了宋明时代,东亚各国本就成了中国货币的流通区,他们都喜欢用中国钱。
比如日本,经常满载货物到中国沿海,卖掉货物后,把换来的铜钱满载回倭国使用。甚至在宋辽对峙的时代,辽国一样用宋朝的铜钱。
实在是这些钱太好用了,自己又没有这能力制造。
“海东四国,加起来,也顶多是大唐二三道的用钱规模,如果将他们纳入,我们的钱币流失不会有多少,相反,会让他们更加依附于我们大唐的经济贸易。”
这是一个很深的政治经济学,戴胄等没学过这个,但道理还是一样的,细细思考一下,倒觉得也好像是那么一回事。
按秦琅这样的搞法,明面上看似大唐大公无私的把钱辛苦铸出来运去给四国使用,但实质上,其实是大唐以铸造好的货币,兑换他们的金银铜原料,运回来铸造加工成货币后再运回去。
本质就是大唐向各国征收铸币税,掌握了他们的铸币权。
虽然在贵金属实物货币制下,看似他们没损失,但实际上大唐现在可不仅是发行金属货币的,银行和钱庄、柜坊的出现,使的银票、庄票、飞票这些票据,很大程度上也在充当钱使用。
这些纸币的前身,代表着什么,秦琅心知肚明,更不说大唐货币流入四国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大唐要先在四国先建立起货币发行和兑换的各大银行和钱庄、票坊等的分号。
而这些银行等可还是经营着汇兑等票据服务,同时也做揽储放贷业务的,谁都知道,金融行业是最赚钱的。
也是掌握经济命脉的,银行本质上就是空手套白狼,吸收存款拿来放贷,赚利息差,甚至发行的银票等纸钞,还能超发。
搞到后面,国家经济命脉,就被这些金融机构给掌握了。
这个时代,秦琅不敢说能做到这么厉害,但四国愿意拱手让出这样的大权,秦琅早就不知道偷笑了多少回了。
戴胄被他这么一点拔,也是秒懂。
魏征还在那里一头雾水呢,戴胄已经坚决支持这一计划了。
“三郎这招厉害,不用动刀动枪,却能把四国制的服服贴贴的。”
魏征还没跟上思路,“我觉得这样不好,不好。”
“魏公,对外放开军售,不说其它,一年能为朝廷增加起码百万贯的税收,是税收,不是利润,利润是军器监的,仅说税收,能达百万贯,而且这个数字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多。”
“至于你说不好的这个货币放开,仅海东四国开放,未来预计每年也能带来百万贯的收益。”
魏征其它的听不懂,可一年百万贯收益,这个是相当清楚的。
一百万贯,能干的事情太多了。
全国三百多个州,一千多个县,州学县学加起来一千多座,不到两千座,一百万贯若拔给这些官学,一所学校能分到五十万钱。
而一百万贯若是拿去搞水利工程,能修数条大江大河的堤坝,或是在边疆开上无数的水渠灌溉新垦的农田。
就算拿来养兵,朝廷现在的北衙六军,一共三万多人的募兵禁卫,平均一人五十贯,若不算军械装备、训练开销等费用,仅供养军士也总共就两百万贯而已。
经常跟皇帝喷口水讲大仁大义的魏征,自当了宰相后,对于钱的数字也很敏感了,一百万贯啊,确实值得去做了。
卖军械一年税收若也能再收个一百万,又能解决许多事情了。
手里有了钱,能办的事情太多了。
君子不言利,可是现在贞观朝廷的宰相们,已经不讳言利了,因为要办事,就离不开钱,办大事,越需要钱。
不能一味的从百姓身上盘剥,那就只能从其它方向弄钱。
以前大家能想到的也就是工商税收了,而现在,大家想的更多的是发展外贸,拓宽丝绸之路,陆上海上草原上。
种地只是基本盘,基本盘不变,还要给农夫们减负降租。
那么朝廷所需要的钱,就只能从其它方向要。
秦琅和戴胄代表的是开源派,也是对外贸易派,而房玄龄长孙无忌等较稳重的宰相们,如今也都是坚定的支持派。
再添有个支持的皇帝,贞观宰相们,搂钱一个比一个厉害。
承乾坐在上面听的似懂非懂,宰相们议论很高兴,没有谁过多在意这位年轻的监国太子,反正他其实就是个摆设,坐在这里替代皇帝押场的。
看着时间差不多,承乾交待传餐,给宰相们准备午餐。
这个时候,宰相们已经达成一致,对于秦琅出面与诸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都表示了通过,尤其是与海东四国的系列条约,都没有异议。
至于秦琅搂草打兔子,对新罗国要求任那复国,对倭国要求加罗复立,对百济那要求耽罗国转附大唐,要求高句丽彻底退回辽河以东地区等等这些附加小条件,宰相们甚至都懒得过多讨论。
任那诸国本就已经被新罗陆续吞并,有的都吞并了几十年了。而百济东面大岛耽罗国,原本叫州胡,最早是向新罗附属的,后来被倭国控制,再后来百济出兵夺取,如今向百济臣属。
这本就是海东几国之间的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破事,秦琅这个时候搞出这些东西来,也就是搅浑水的,目的可想而知,宰相们当然是站在秦琅这边立场上的,所以这种事情根本不用讨论就是完全支持的,毕竟国家利益嘛。
“既然大家意见一致,那就由今日轮执政事堂笔的三郎草写决议,然后呈请监国太子过目,若太子无异议,便派人送往岐州行宫,呈奏圣人批示!”
房玄龄发话,算是为今天的会议结束定调。
政事堂现在七个宰相,一般政事都是政事堂会议上集体商议,原本都是由房玄龄这个首相主持,但现在李世民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弄了一个新规定。
政事堂设立了一支政事笔,七位宰相轮流执掌政事笔,轮值时就叫政事堂秉笔宰相,负责主持政事堂会议,总其纪录,并更直承旨。
实际上,就是打破了原来尚书左仆射是首相这一天然首相的设置,改成几位宰相轮流当首相,管你本职是左仆射还是中书令,又或者只是一部尚书甚至是侍郎,只要入了政事堂那么都是宰相,不再分什么首相副相等。
但群相议政,也总得有个领头或主持的,于是搞了这么一支政事笔,谁轮值,谁就负责主持会议,并做会议记录,甚至更直承旨。
变相的剥夺了左仆射的首相之权,房玄龄也是郁闷了好久,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什么,可秦琅清楚,这倒不是他做错了什么,只是李世民这种皇帝控制欲较强,把原来的三高官官宰相制,变成了现在的各种加衔的政事堂群相,再又把首相之名给彻底削了,都只是为了方便他加强皇权君臣,进一步控制政事堂的目的。
秦琅提起那支政事笔,看着前面的朱砂,总觉得有些不太对劲。
执政事笔秉笔宰相,怎么听着好像是明朝司礼监秉笔太监的意思一样,秉笔太监好像就是因为掌有代笔批红的大权才权倾朝野的。
晃了晃脑袋,看来不论是唐朝的李世民,还是明朝皇帝,这脑子思路其实都还是一样的,都是离不开权,舍不得放权,想着法子收权掌权。
从固定的尚书左仆射为首席宰相,到现在一天一轮政事笔,一天一个首相,明显就是要宰相们相互牵制,进一步巩固他皇帝的专制大权。
与太子一起用过午餐,诸位宰相各回本衙办公,而秦琅今天轮执政事笔,却还要去门下省政事堂衙门当值办公,顺便还要把今天政事堂会议的记录整理出来。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贞观俗人》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贞观俗人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