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6章 文武圣皇
目录:贞观俗人| 作者:木子蓝色| 类别:玄幻奇幻
一天的政事终于结束。
秦琅伸了个懒腰,感觉浑身疲惫,他向来是不耐烦坐班庶务,可如今情况下,他这个首辅也没有办法,毕竟非常之时。
“去乾阳殿!”
值宿宫中内省,去乾阳殿倒也方便。
中书内省门前,有禁卫守着,秦琅出门,马上就有一位中郎将亲自领兵护卫,又有内侍引路。
“阿兄!”
今日当值的几位中郎将之中,有位却正是齐国公秦珣,他披着全副铠甲在身,似有几分不堪重负。
秦琅瞧着这位兄弟,点了点头。
崔氏一直希望秦五郎能够走文官之路,可是秦珣文才却一般,科举也参加过,但连考几次都没中。虽然也可以凭门荫给他安排文职,但也不会有什么正经职事。
加之本身又年轻,所以这些年倒一直留在禁军中熬资历,一一路升到了中郎将职。先前甚至这个中郎将也只是个挂名,实际并不主持中郎将府的事务,从今年开始,才算开始负责些事情。
秦琅知道这个兄弟就不是什么真正当将军的料子,据说秦琼死后这些年,秦珣也没有个什么长进,文不成武不就,崔氏过于亲宠溺,守着万贯守财,在京师做着逍遥国公,确实舒服。
好在以前秦琼在时,家教较严,倒也没有变成什么纨绔大少,反倒是因为好附庸风雅,结交士人,在京师的士子文人之中博了个小孟尝的外号。
平时到处洒钱请客,不仅经常宴请名士才子,也对那些寒门士子落魄读书人资助,故此倒也算是小有名声,还挺正面。
“我自回洛阳来,一直忙着朝廷事务,值宿宫中,还不曾出宫过,没能去拜见大娘子,家里一切可还好?”
秦珣面对着这个兄长时,总有几分紧张拘束,虽然他平时在洛阳,那也是一掷千金的豪爽的主,人人交口称赞,但面对着秦琅,还是压力很大。
老实的说了家中情况一切还好。
“好好当值,待国丧过去,我得闲了再去家中拜访大娘子。我那几个侄儿侄女们还好吧?”
“挺好的。”
老五的正妻娶的是长孙无忌的女儿,又纳了舅父崔敦礼的女儿为媵,崔氏对这个儿子那也是费尽苦心,不仅把亲兄弟的嫡女纳来给儿子为妾,还把荥阳郑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等几大名门,也都纳来一个女子为妾。
虽说那几家花百万彩礼纳来的其实只是旁枝小宗里的庶女,有些还是婢侍所生,可终究也顶着个五姓女的名头嘛。
崔氏似乎有这种名门女的集邮爱好一样,五姓七宗家的女儿她给儿子集满了。而秦珣读书不行,武艺也不行。
可毕竟那是秦齐忠武王的嫡子,不仅继承了齐国公、上柱国的爵位,还继承了千万贯的家业,兄长和舅父又都是当朝宰相,各家当然也都愿意给份面子,拿个旁枝小宗的庶出女联姻,怎么也不亏的。
何况,崔氏也懂做人,这边给儿子从五姓七宗纳一个,那边就从秦家嫁一个过去。
秦珣今年二十七岁,李世民在他这个年纪已经当上了皇帝,但秦珣这个年纪最大的成就其实就是有一妻十三妾,生了十一子十三女,这方面,秦珣丝毫不弱于兄长秦琅。
他似乎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生孩子上了。
对这事,秦琅倒挺满意的,觉得一个家族人丁兴旺也是非常重要的,听说崔氏对秦珣的这些儿女们十分用心教育,尤其是儿子,小小年纪就开始启蒙开读,甚至亲自负责教导,似乎儿子的不成才,让她把希望都寄托到了下一代身上。
路上,兄弟俩简单的聊了聊,身在宫中,也没什么过多好聊的,知道家中一切都好便行了。
“好好当值。”
殿前,秦琅拍了拍兄弟肩膀,然后随内侍进殿。
殿中,李世民的灵柩依然停于此,要等七七之后,再运往长安的昭陵。
承乾一袭麻衣,跪坐在那里,很孝顺的样子。
“陛下,臣等商议,为大行皇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
承乾想了想,“先皇开创盛世,乃前所未有之文治,然先皇亲提宝剑策马统一天下,威服四海,仅一个文字不够体现先皇的文治武功。”
李渊庙号高祖,谥太武皇帝。
李世民能文能武,可李渊已经是太武皇帝了。
“还不够,太师,文皇帝还不够。”
秦琅也知道承乾虽然在李世民生前,未必有多真正敬重父亲,可现在李世民死了,无限拔高李世民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把李世民越发塑造成神,那么他的政治遗产就越多,承乾继承到的也就越多。
秦琅心领神会。
“臣以为可以追谥高祖皇帝。”
“哦,说说看。”
“臣请加谥高祖神尧孝皇帝。”
欲拔高李世民,先拔高李渊。
“先皇呢?”
“文武圣皇帝!”
一般皇帝谥号就一到两个字,比如隋朝的文帝,炀帝。李渊当初本来议定是武皇帝,李世民觉得对不起老爹,所以要求给多点荣耀,最后定为太武皇帝。
而现在李承乾觉得两个字都不够体现他对父亲的敬仰,秦琅当然也能排忧解难,不就是想要好听点的谥号嘛,加长就是。后人都知道,租婚车都得租个加长林肯啥的,拉长就有排面嘛。
直接给加到三个字。
李渊太武改神尧孝,又神又尧又孝,李世民也上三个字,文武圣,不仅文武全上,还要加上个孝字,毕竟李世民在位时也一直喊要以孝治天下的嘛。
果然,秦琅这个提议一出,承乾非常满意。
不过他对于给李世民上庙号太宗有些不大满意,他觉得以李世民对大唐的功绩,完全可以称一个祖字。
因为孔子也说祖有功,宗有德,功是开创之功,德是守成之德。
而李世民可不仅是个守成之君,他是为大唐打天下的君王,如今大唐的这万里疆域,这盛世太平,那都是李世民开创的啊。
历史上真正开始用庙号的应当是汉朝,在此之前据说只有八百年前的商朝用过。
因此刘邦算是第一个为后人所熟知拥有庙号者,刘邦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称为太祖高皇帝,不过好多人直接用谥号来称呼刘邦为汉高祖,其实高只是谥号,比如隋文帝,文帝是谥号,庙号是隋高祖。
所谓天子七庙,祭祀七位祖宗,所谓一祖二宗四亲庙。
大唐立国后,武德元年,李渊立大唐太庙,把父世祖元皇帝李昞、祖太祖景皇帝李虎、曾祖李天锡、高祖李熙四亲奉入宗庙,只立了四世亲庙。
李渊立四庙可不是他家先辈寒微不知名姓,而是沿袭北朝的“一太祖四亲庙”的五庙模式。这个五庙(实有四庙)模式一直到高祖李渊驾崩才打破。
贞观九年,太上皇李渊驾崩,秦琅建议立七庙,理由是堂堂大唐天子,仅仅立四世亲庙,这跟诸侯有什么区别,有失皇家威严,难以体现皇帝至尊无上的尊贵气势。
岑文本、朱子奢等人也建议参考晋宋旧例,立六亲庙,于是李世民采纳臣子建议,增修太庙,把六世祖弘农府君李重耳也奉进太庙,同时把父亲李渊也奉进太庙。
如此就变成了唐太庙七庙,实有六庙。
顺序便是弘农府君李重耳、宣简公李熙、懿王李天锡、景帝李虎、元帝李昞、高祖李渊。
不过在贞观年间,一直有个问题让李世民很苦恼,就是尊谁为始祖的问题。
大唐建国后,攀附十六国西凉的建立者李暠,就是为了抬高皇室的门第,免得大家议论他们老李家出身低,没有悠久历史、高贵血统可炫耀。
因此,太宗就想以李暠为大唐的始祖,这个想法得到了房玄龄等人的支持,但是,于志宁反对。
于志宁认为西凉从建国到灭亡时间很短,并没有啥值得炫耀的,根本不必要让大唐盛业以弹丸西凉为始祖,再说,从汉代以来大家都是以开国皇帝或者近世祖先(肇基之祖)为始祖,我们大唐为毛要立一个那么远的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始祖?
始祖争议就只能暂时搁置。
现在李世民也崩了,按之前定的制度,大唐太庙七庙实六庙,如今六个位置都满了,进去一个就得迁出来一个。
李世民进去,迁谁出来?
承乾问秦琅这个问题。
“臣以为始封之君为太祖,百代不迁,像汉代高祖刘邦受命,就以高祖为大汉太祖;魏武曹操创业,就是魏太祖,晋宣帝司马懿创业,实为晋太祖,周以文帝宇文泰为太祖,隋以武元帝杨忠为太祖,都是始封之君的缘故,我们大唐景皇帝始封唐公,实为太祖,何必以凉武昭王为始祖呢?何况凉武昭王勋业不广,后主就失国了。
今乃舍封唐之盛烈,崇西凉之远构,考之前古,实乖典礼。”曹魏都不以曹参为太祖,刘宋也没有以楚元王为太祖,齐、梁不以萧何为太祖,陈不以陈胡公为太祖,隋不以杨震为太祖,那我们为毛以凉武昭王为太祖呢?”
始祖就是太祖,太祖之外,再无始祖。
虽然之前李家都攀了老子为祖宗,但在宗庙这个问题上,实没必要。搞点实在的,大唐的唐来自于唐国公李虎。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生前封陇西郡公,死后追封为唐国公,这是李唐的由来。
秦琅认为就不要把什么老子啊西凉李暠等人请进太庙了,实在点以李虎为太祖,然后实打实的请进七位祖宗进去就好了,以后每挂一个皇帝送进去时,再把太祖下面一位请出来,在旁边另立一个夹室供奉就行。
始终保持太庙里七庙之数,只始祖不迁。
当然,如李家若尊李虎为太祖,而李渊是高祖,李渊以后也是不用迁出太庙的,这就跟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一样,成了祖就不用迁,而那些宗隔的远了,有新人来就得旧人去。
当然,如满清朝,他们就有三个祖,太祖努尔哈赤,然后皇太极是太宗,第三任皇帝顺治是世祖,第四位皇帝庙号是圣祖。
光武中兴的东汉天子刘秀,虽然是开国皇帝,但因为他打的是延续汉朝的旗号,所以他的庙号就是世祖。
至于曹操孙子庙号烈祖,这就有点乱来了。
而南宋皇帝赵构,既没开创之功也没守成之德,所以最后不能叫祖,勉强守住了宋朝半壁江山,故此死后称宋高宗。
总体来说,祖比宗还是要强些的,起码不用担心被请出太庙。
承乾的心思很明显,就是得无限拔高李世民,这对他是大有好处的。
历史上李世民是太宗,本来到了几代之后,李世民就要被请出太庙,送到夹室里去,不过后来颜真卿认为,李世民对于大唐的功绩无人可比,后面的皇帝都是他的子孙,所以李世民应当跟李虎李渊一样,万世不祧。
但现在还没这种说法,现在传统就是祖万世不祧,但宗不行。
承乾想给李世民加祖的庙号,觉得太宗不够。
李渊当初称帝后,追封祖先。
“如果以景皇帝为太祖,则宗庙不满七室!”承乾犹豫着道。
毕竟现在大唐宗庙里太祖之位空缺,宗庙六室,最高的是宣简公李熙,那是李渊的高祖父。
如果以李虎为太祖,那李虎上面的李天锡、李熙、李重耳就不合适了,毕竟始祖之外再无始祖嘛。
可如此一来,李虎、李昞、李渊、李世民,那也才四世,天子六世亲尽,这还不足六世呢。
秦琅倒给出了一个折衷的意见,尊李虎为太祖,然后依然尊崇六室,凑满七室。以后呢,每进一位,再把除始祖太祖外再请出一位。
“先皇呢?”
承乾仍然希望把李世民也立为祖。
“尊为世祖如何?”
秦琅觉得世祖虽然很正经,但不够拉风,毕竟李世民谥号都定为文武圣皇帝了,所以不如干脆就尊为圣祖。
秦琅伸了个懒腰,感觉浑身疲惫,他向来是不耐烦坐班庶务,可如今情况下,他这个首辅也没有办法,毕竟非常之时。
“去乾阳殿!”
值宿宫中内省,去乾阳殿倒也方便。
中书内省门前,有禁卫守着,秦琅出门,马上就有一位中郎将亲自领兵护卫,又有内侍引路。
“阿兄!”
今日当值的几位中郎将之中,有位却正是齐国公秦珣,他披着全副铠甲在身,似有几分不堪重负。
秦琅瞧着这位兄弟,点了点头。
崔氏一直希望秦五郎能够走文官之路,可是秦珣文才却一般,科举也参加过,但连考几次都没中。虽然也可以凭门荫给他安排文职,但也不会有什么正经职事。
加之本身又年轻,所以这些年倒一直留在禁军中熬资历,一一路升到了中郎将职。先前甚至这个中郎将也只是个挂名,实际并不主持中郎将府的事务,从今年开始,才算开始负责些事情。
秦琅知道这个兄弟就不是什么真正当将军的料子,据说秦琼死后这些年,秦珣也没有个什么长进,文不成武不就,崔氏过于亲宠溺,守着万贯守财,在京师做着逍遥国公,确实舒服。
好在以前秦琼在时,家教较严,倒也没有变成什么纨绔大少,反倒是因为好附庸风雅,结交士人,在京师的士子文人之中博了个小孟尝的外号。
平时到处洒钱请客,不仅经常宴请名士才子,也对那些寒门士子落魄读书人资助,故此倒也算是小有名声,还挺正面。
“我自回洛阳来,一直忙着朝廷事务,值宿宫中,还不曾出宫过,没能去拜见大娘子,家里一切可还好?”
秦珣面对着这个兄长时,总有几分紧张拘束,虽然他平时在洛阳,那也是一掷千金的豪爽的主,人人交口称赞,但面对着秦琅,还是压力很大。
老实的说了家中情况一切还好。
“好好当值,待国丧过去,我得闲了再去家中拜访大娘子。我那几个侄儿侄女们还好吧?”
“挺好的。”
老五的正妻娶的是长孙无忌的女儿,又纳了舅父崔敦礼的女儿为媵,崔氏对这个儿子那也是费尽苦心,不仅把亲兄弟的嫡女纳来给儿子为妾,还把荥阳郑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太原王氏、陇西李氏等几大名门,也都纳来一个女子为妾。
虽说那几家花百万彩礼纳来的其实只是旁枝小宗里的庶女,有些还是婢侍所生,可终究也顶着个五姓女的名头嘛。
崔氏似乎有这种名门女的集邮爱好一样,五姓七宗家的女儿她给儿子集满了。而秦珣读书不行,武艺也不行。
可毕竟那是秦齐忠武王的嫡子,不仅继承了齐国公、上柱国的爵位,还继承了千万贯的家业,兄长和舅父又都是当朝宰相,各家当然也都愿意给份面子,拿个旁枝小宗的庶出女联姻,怎么也不亏的。
何况,崔氏也懂做人,这边给儿子从五姓七宗纳一个,那边就从秦家嫁一个过去。
秦珣今年二十七岁,李世民在他这个年纪已经当上了皇帝,但秦珣这个年纪最大的成就其实就是有一妻十三妾,生了十一子十三女,这方面,秦珣丝毫不弱于兄长秦琅。
他似乎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生孩子上了。
对这事,秦琅倒挺满意的,觉得一个家族人丁兴旺也是非常重要的,听说崔氏对秦珣的这些儿女们十分用心教育,尤其是儿子,小小年纪就开始启蒙开读,甚至亲自负责教导,似乎儿子的不成才,让她把希望都寄托到了下一代身上。
路上,兄弟俩简单的聊了聊,身在宫中,也没什么过多好聊的,知道家中一切都好便行了。
“好好当值。”
殿前,秦琅拍了拍兄弟肩膀,然后随内侍进殿。
殿中,李世民的灵柩依然停于此,要等七七之后,再运往长安的昭陵。
承乾一袭麻衣,跪坐在那里,很孝顺的样子。
“陛下,臣等商议,为大行皇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
承乾想了想,“先皇开创盛世,乃前所未有之文治,然先皇亲提宝剑策马统一天下,威服四海,仅一个文字不够体现先皇的文治武功。”
李渊庙号高祖,谥太武皇帝。
李世民能文能武,可李渊已经是太武皇帝了。
“还不够,太师,文皇帝还不够。”
秦琅也知道承乾虽然在李世民生前,未必有多真正敬重父亲,可现在李世民死了,无限拔高李世民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把李世民越发塑造成神,那么他的政治遗产就越多,承乾继承到的也就越多。
秦琅心领神会。
“臣以为可以追谥高祖皇帝。”
“哦,说说看。”
“臣请加谥高祖神尧孝皇帝。”
欲拔高李世民,先拔高李渊。
“先皇呢?”
“文武圣皇帝!”
一般皇帝谥号就一到两个字,比如隋朝的文帝,炀帝。李渊当初本来议定是武皇帝,李世民觉得对不起老爹,所以要求给多点荣耀,最后定为太武皇帝。
而现在李承乾觉得两个字都不够体现他对父亲的敬仰,秦琅当然也能排忧解难,不就是想要好听点的谥号嘛,加长就是。后人都知道,租婚车都得租个加长林肯啥的,拉长就有排面嘛。
直接给加到三个字。
李渊太武改神尧孝,又神又尧又孝,李世民也上三个字,文武圣,不仅文武全上,还要加上个孝字,毕竟李世民在位时也一直喊要以孝治天下的嘛。
果然,秦琅这个提议一出,承乾非常满意。
不过他对于给李世民上庙号太宗有些不大满意,他觉得以李世民对大唐的功绩,完全可以称一个祖字。
因为孔子也说祖有功,宗有德,功是开创之功,德是守成之德。
而李世民可不仅是个守成之君,他是为大唐打天下的君王,如今大唐的这万里疆域,这盛世太平,那都是李世民开创的啊。
历史上真正开始用庙号的应当是汉朝,在此之前据说只有八百年前的商朝用过。
因此刘邦算是第一个为后人所熟知拥有庙号者,刘邦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称为太祖高皇帝,不过好多人直接用谥号来称呼刘邦为汉高祖,其实高只是谥号,比如隋文帝,文帝是谥号,庙号是隋高祖。
所谓天子七庙,祭祀七位祖宗,所谓一祖二宗四亲庙。
大唐立国后,武德元年,李渊立大唐太庙,把父世祖元皇帝李昞、祖太祖景皇帝李虎、曾祖李天锡、高祖李熙四亲奉入宗庙,只立了四世亲庙。
李渊立四庙可不是他家先辈寒微不知名姓,而是沿袭北朝的“一太祖四亲庙”的五庙模式。这个五庙(实有四庙)模式一直到高祖李渊驾崩才打破。
贞观九年,太上皇李渊驾崩,秦琅建议立七庙,理由是堂堂大唐天子,仅仅立四世亲庙,这跟诸侯有什么区别,有失皇家威严,难以体现皇帝至尊无上的尊贵气势。
岑文本、朱子奢等人也建议参考晋宋旧例,立六亲庙,于是李世民采纳臣子建议,增修太庙,把六世祖弘农府君李重耳也奉进太庙,同时把父亲李渊也奉进太庙。
如此就变成了唐太庙七庙,实有六庙。
顺序便是弘农府君李重耳、宣简公李熙、懿王李天锡、景帝李虎、元帝李昞、高祖李渊。
不过在贞观年间,一直有个问题让李世民很苦恼,就是尊谁为始祖的问题。
大唐建国后,攀附十六国西凉的建立者李暠,就是为了抬高皇室的门第,免得大家议论他们老李家出身低,没有悠久历史、高贵血统可炫耀。
因此,太宗就想以李暠为大唐的始祖,这个想法得到了房玄龄等人的支持,但是,于志宁反对。
于志宁认为西凉从建国到灭亡时间很短,并没有啥值得炫耀的,根本不必要让大唐盛业以弹丸西凉为始祖,再说,从汉代以来大家都是以开国皇帝或者近世祖先(肇基之祖)为始祖,我们大唐为毛要立一个那么远的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始祖?
始祖争议就只能暂时搁置。
现在李世民也崩了,按之前定的制度,大唐太庙七庙实六庙,如今六个位置都满了,进去一个就得迁出来一个。
李世民进去,迁谁出来?
承乾问秦琅这个问题。
“臣以为始封之君为太祖,百代不迁,像汉代高祖刘邦受命,就以高祖为大汉太祖;魏武曹操创业,就是魏太祖,晋宣帝司马懿创业,实为晋太祖,周以文帝宇文泰为太祖,隋以武元帝杨忠为太祖,都是始封之君的缘故,我们大唐景皇帝始封唐公,实为太祖,何必以凉武昭王为始祖呢?何况凉武昭王勋业不广,后主就失国了。
今乃舍封唐之盛烈,崇西凉之远构,考之前古,实乖典礼。”曹魏都不以曹参为太祖,刘宋也没有以楚元王为太祖,齐、梁不以萧何为太祖,陈不以陈胡公为太祖,隋不以杨震为太祖,那我们为毛以凉武昭王为太祖呢?”
始祖就是太祖,太祖之外,再无始祖。
虽然之前李家都攀了老子为祖宗,但在宗庙这个问题上,实没必要。搞点实在的,大唐的唐来自于唐国公李虎。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生前封陇西郡公,死后追封为唐国公,这是李唐的由来。
秦琅认为就不要把什么老子啊西凉李暠等人请进太庙了,实在点以李虎为太祖,然后实打实的请进七位祖宗进去就好了,以后每挂一个皇帝送进去时,再把太祖下面一位请出来,在旁边另立一个夹室供奉就行。
始终保持太庙里七庙之数,只始祖不迁。
当然,如李家若尊李虎为太祖,而李渊是高祖,李渊以后也是不用迁出太庙的,这就跟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一样,成了祖就不用迁,而那些宗隔的远了,有新人来就得旧人去。
当然,如满清朝,他们就有三个祖,太祖努尔哈赤,然后皇太极是太宗,第三任皇帝顺治是世祖,第四位皇帝庙号是圣祖。
光武中兴的东汉天子刘秀,虽然是开国皇帝,但因为他打的是延续汉朝的旗号,所以他的庙号就是世祖。
至于曹操孙子庙号烈祖,这就有点乱来了。
而南宋皇帝赵构,既没开创之功也没守成之德,所以最后不能叫祖,勉强守住了宋朝半壁江山,故此死后称宋高宗。
总体来说,祖比宗还是要强些的,起码不用担心被请出太庙。
承乾的心思很明显,就是得无限拔高李世民,这对他是大有好处的。
历史上李世民是太宗,本来到了几代之后,李世民就要被请出太庙,送到夹室里去,不过后来颜真卿认为,李世民对于大唐的功绩无人可比,后面的皇帝都是他的子孙,所以李世民应当跟李虎李渊一样,万世不祧。
但现在还没这种说法,现在传统就是祖万世不祧,但宗不行。
承乾想给李世民加祖的庙号,觉得太宗不够。
李渊当初称帝后,追封祖先。
“如果以景皇帝为太祖,则宗庙不满七室!”承乾犹豫着道。
毕竟现在大唐宗庙里太祖之位空缺,宗庙六室,最高的是宣简公李熙,那是李渊的高祖父。
如果以李虎为太祖,那李虎上面的李天锡、李熙、李重耳就不合适了,毕竟始祖之外再无始祖嘛。
可如此一来,李虎、李昞、李渊、李世民,那也才四世,天子六世亲尽,这还不足六世呢。
秦琅倒给出了一个折衷的意见,尊李虎为太祖,然后依然尊崇六室,凑满七室。以后呢,每进一位,再把除始祖太祖外再请出一位。
“先皇呢?”
承乾仍然希望把李世民也立为祖。
“尊为世祖如何?”
秦琅觉得世祖虽然很正经,但不够拉风,毕竟李世民谥号都定为文武圣皇帝了,所以不如干脆就尊为圣祖。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贞观俗人》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贞观俗人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