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识魔心浮幻海 第九十八章 方凉道院
目录:玄黄天际| 作者:龙图甲丁| 类别:武侠仙侠
第九十八章?方凉道院
青苹州落马城,并不能算是一州之中很大的城池,但在整个太一道教统领的教区版图中,其地位却十分尊崇。玄黄天下的道教信徒,奉鸿蒙山为本教发祥之地。鸿蒙山下的西京城,是玄黄天下的道家圣城。
而落马城,则是玄黄天下的道家福地。
当年鸿蒙山天师奉天承运,创立道教,并统领兵家武道,驱逐蛮夷狂人之战,其实打得极其艰苦。先前各地氏族领地,与狂人部落犬牙交错,军队组建起来,却极难聚集成片。原先因地制宜订下按氏族领地分片区驻军征兵,成天女散花之势,对狂人部落实施各个击破的战略。
可惜当时战略,并不成功;狂人皮糙肉厚,钢筋铁骨,加上本来体型高大,力大无穷。至今仍有民间野史盛传,当年的狂人,一拳可洞穿城墙,一脚可横扫数十兵马。这其中当然有说书先生加油添醋以哗众取宠的成分,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可反映出当时的普罗大众对战狂人,确有以卵击石之危。
鸿蒙山天师洞悉各地战况之后,与兵家武院三方重定策略,先由兵家率领其嫡系军团主力,往东南开拔,直至狂人势力较弱,却是氏族领地较为密集的南荒越岭。兵家在南荒先开辟了几处战场,将几个较小的狂人部落击溃,建立军团领地之后,开始召集当地的各氏族兵马,统一加入兵家军团的战线。
按说当时的兵家军团,相对于南荒莽莽山野中的上千氏族而言,不算强大。军团数万的兵力,拢总算来,也只有地方氏族兵力的一成左右。但地方氏族都是一盘散沙,一氏一族之内,可做到精诚团结,人人死战。但一旦两个以上的氏族军马在同一战场遭遇,就成了互相扯皮,甚至是都是一副作壁上观的心态,等着一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机遇。
所以往往是一个氏族独自为战,对狂人部落还有些许抵抗之力,而一旦氏族之间联合作战,则多半要一败涂地。
如今有兵家驻扎南荒,成了战场的主心骨,一地一族的兵马,汇入军团之中,便犹如涓涓泉流汇入溪河,再一路推进,就慢慢形成了长江大河,奔流入海之势。
兵家军团一路征战,沿途兼并氏族兵马,高歌猛进,战场推进到如今青苹州平原的西部某地,原本并不开化的狂人各个部落,最终也开了窍,开始筹划组建部落联盟,伺机反攻。
据说当时势如破竹,步步紧逼的兵家军团,一旦得到狂人部落即将结盟,打算负隅顽抗的消息,兵家老祖宋元山即令全军落马扎营,坐等对方选拔盟主,形成结盟。
当时陪同宋元山巡察军营的铁流驿宗师顾万年对此十分不解,问为何不乘胜追击,痛打落水狗。宋元山笑道:“狂人部落虽然已经不堪一击,却是一盘散沙;战线太长,打起来十分麻烦不说,你就算一路杀过去,杀到血流成河又能如何?那些漏网之鱼的小部落,都自成体系,依然会感觉自己是天之骄子;就算最终退避北荒西漠,都仍有他日卷土重来的心气。为什么这么说?一盘散沙的时候,别的部族都灭得七七八八了,而我独存,不是有神灵眷顾的天之骄子是什么?”
“战争到了尾声,其实杀敌多少,已经全无所谓。真正有意义的,是杀人能否诛心。只有打到他们有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觉悟;那这样的收尾,才算完美。”
顾万年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些狂人一旦完成结盟,那么一盘散沙的各个部族,也就成了一体。不但打起来可以聚而歼之,对那些日后的漏网之鱼,亦起到了诛心之效。”
这一场大战,果如宋元山所言,狂人部落结成联盟,组建盟军之后,非但没有止住颓势,反而一击即溃,一泻千里。从此地一路往北,狂人联盟所过之处,当地部落为了自保,纷纷加入强大的联盟;而联盟又被兵家军团撵着继续往北溃败。如此一来,狂人联盟的向心凝聚之势,无形中也帮了兵家军团的大忙。
若非如此,兵家每到一地,都得分出兵力对付散落地方的小股狂人部落。这种小股敌军,依仗地利之便,不但战法极其灵动阴鸷,且隔三差五的突袭,造成的伤亡也不小。关键是,没到一地都要分驻大量兵力,战场推进极慢不说,越到后来,就越容易产生兵力不足之虞。
兵家军团落马扎营,坐等狂人结盟之地,在大战启幕之前,原地的普通牧民百姓,还能跑的动的,都已经举家远遁逃难。但仍有不少老弱妇孺,或者贫苦牧民奴隶,无处可去。大军为了补充给养粮草,纷纷向这些牧民收购牛羊马匹,招募牧民和那些无主流散的奴隶收割草料,照看军马。
大军开拔之后,这些牧民和奴隶则占据了原来的军营驻地聚居,繁衍生息。那个地方,就逐渐发展成了后世的落马城。
落马城地处青苹州西部周界,自古以来,便是教化不兴的蛮夷之地。直至二十年前,从东南七百里外的桐川城,来了一位学识渊博的豪门公子。这位桐川望族方家的二公子方凉,十三岁之后,便是在桐川“誉满全城”的离经叛道之徒,历来狂放不羁,恃才傲物。
当时的桐川文坛盛极一时,尤以纵横杂家之作著称于世。玄黄天下虽无王国社稷之说,但各地宗门纷纷瓜分民间城池之后,各家各派的利益纷争,势力渗透从来暗流涌动,却又从来形不成兵戎相见,烽火燎原的地域之争。
这样的暗流涌动,勾心斗角,其实作为天下宗门之首的鸿蒙山,乐见其成;但若是下宗辖地之间,真正要形成互相屯兵边界,侵吞地域之战,则又很容易被强大的西京军团联合驻守当地的兵家强势镇压下去。
对于鸿蒙山而言,下宗之间互相牵制消耗,便无法形成某一家可以专心励精图治,尾大不掉之势;而一旦起了战火,互相侵吞地域,也难免会形成一家独大之患。
先前任平生曾置身其中的玉带山修士联合桐川城护教军团内线,袭击银池会商队,欲抢夺海山令,控制数州私盐贩运脉络一事,其实就是这种宗派之间明争暗斗的冰山一角。之所以要收买桐川城的护教军团内线,主要还是那高悬头顶的道法之剑。除了隶属鸿蒙山的西京军团,其他地方军团一旦越境,就是犯天下之大不韪的死罪。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剑魔血脉被唤醒之后,鸿蒙山只会动用嫡系的西京军团,满天下追寻剑魔余孽的踪迹。
在此种形式之下,出自桐川的纵横家杂家巨子,在整座天下都十分吃香。在桐川只要略有建树的文坛士子,无论出身贵贱,都极易成为天下宗门重金聘请的山头供奉,成为一座宗门的智囊谋士。
所以桐川城除了武有秦、方两家名扬天下的武院;各家学塾书院,声名远播者也不在少数。
但玄黄天下的文运,似乎是在近二十年来突然迸发。先是幽原各地,书院学塾犹如雨后春笋,盛极一时。不受道门管辖的诸子百家粉墨登场,各家各派,都出现了无数声名鹊起的门人弟子。这些门人弟子一旦被录入师门宗牒,成为传道人,则必须奔赴各地,自立门户,开设学塾书院。
幽原当下声名最盛的传道人,有东宫西凉之说。所谓东宫,即幽原东南部大河州鹤渚城长青道院的夫子宫季离;西凉,则是青苹州落马城方凉道院的夫子方凉。
如此一来,桐川城士子在文坛的泰斗地位,不说已经江河日下,起码已经不似一家独大之时的那种炙手可热。
方凉道院并不在落马城中,而是在城北二十余里外的白竹垌。平原旷野中,有数座罕见的丹霞峰林石山拔地而起,山下翠竹成林,至于此地因何而被当地人成为白竹垌,则语焉不详,也没个明确的说法。
白竹垌群山的主峰酒壶山下,有狗迹湖,湖面不过方圆十数亩,形如狗脚印。占地极广的方凉道院,背靠酒壶山壁,前临狗迹湖。
道院的门墙屋舍,并不奢豪,都是普通的青砖碧瓦屋舍,并没有那些大书院中常见的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甚至连瓦当都是极其普通的陶制莲花纹瓦当。院中却又绿树成荫,葡萄满架,整个书院给人的感觉,素雅清净,返璞归真。
院墙门楼外,湖边一棵数人合抱的老榆树,树冠亭亭如盖。此时的树下,有两人正在一张青石雕成的十九道棋盘上手谈。其中一人,是个十三四岁的白袍童子,头顶束髻冠,一看就是道院的学生。对面那人,则是个十七八岁的公子哥模样,容貌英武俊朗,锦衣华服,发髻上一根脂润莹白的玉簪,一看就是价值不菲的稀罕物件。
对弈两人,童子执黑棋,落子极快;在看那棋盘之中,黑子所成局势,攻防有致,在白子凌厉的攻势之中时有柳暗花明的妙手。而那英武公子,落子节奏平稳,不徐不疾,却每落一子,都如同千军万马齐头并进,天地撼动,气势逼人;只是面对那任你须弥压顶,我只当清风拂面的黑子局势,始终无法得一先手,更别说将对方杀个人仰马翻,四面楚歌了。(本人棋盲一个,此处请各位书友自行脑补。)
棋盘上诡风谲雨,杀气腾腾,但下棋的两人,却好像一点也不专心,手中落子不停,口中也在争吵不休。只不过两人争的,却都是与棋局无关的话题。
青苹州落马城,并不能算是一州之中很大的城池,但在整个太一道教统领的教区版图中,其地位却十分尊崇。玄黄天下的道教信徒,奉鸿蒙山为本教发祥之地。鸿蒙山下的西京城,是玄黄天下的道家圣城。
而落马城,则是玄黄天下的道家福地。
当年鸿蒙山天师奉天承运,创立道教,并统领兵家武道,驱逐蛮夷狂人之战,其实打得极其艰苦。先前各地氏族领地,与狂人部落犬牙交错,军队组建起来,却极难聚集成片。原先因地制宜订下按氏族领地分片区驻军征兵,成天女散花之势,对狂人部落实施各个击破的战略。
可惜当时战略,并不成功;狂人皮糙肉厚,钢筋铁骨,加上本来体型高大,力大无穷。至今仍有民间野史盛传,当年的狂人,一拳可洞穿城墙,一脚可横扫数十兵马。这其中当然有说书先生加油添醋以哗众取宠的成分,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可反映出当时的普罗大众对战狂人,确有以卵击石之危。
鸿蒙山天师洞悉各地战况之后,与兵家武院三方重定策略,先由兵家率领其嫡系军团主力,往东南开拔,直至狂人势力较弱,却是氏族领地较为密集的南荒越岭。兵家在南荒先开辟了几处战场,将几个较小的狂人部落击溃,建立军团领地之后,开始召集当地的各氏族兵马,统一加入兵家军团的战线。
按说当时的兵家军团,相对于南荒莽莽山野中的上千氏族而言,不算强大。军团数万的兵力,拢总算来,也只有地方氏族兵力的一成左右。但地方氏族都是一盘散沙,一氏一族之内,可做到精诚团结,人人死战。但一旦两个以上的氏族军马在同一战场遭遇,就成了互相扯皮,甚至是都是一副作壁上观的心态,等着一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机遇。
所以往往是一个氏族独自为战,对狂人部落还有些许抵抗之力,而一旦氏族之间联合作战,则多半要一败涂地。
如今有兵家驻扎南荒,成了战场的主心骨,一地一族的兵马,汇入军团之中,便犹如涓涓泉流汇入溪河,再一路推进,就慢慢形成了长江大河,奔流入海之势。
兵家军团一路征战,沿途兼并氏族兵马,高歌猛进,战场推进到如今青苹州平原的西部某地,原本并不开化的狂人各个部落,最终也开了窍,开始筹划组建部落联盟,伺机反攻。
据说当时势如破竹,步步紧逼的兵家军团,一旦得到狂人部落即将结盟,打算负隅顽抗的消息,兵家老祖宋元山即令全军落马扎营,坐等对方选拔盟主,形成结盟。
当时陪同宋元山巡察军营的铁流驿宗师顾万年对此十分不解,问为何不乘胜追击,痛打落水狗。宋元山笑道:“狂人部落虽然已经不堪一击,却是一盘散沙;战线太长,打起来十分麻烦不说,你就算一路杀过去,杀到血流成河又能如何?那些漏网之鱼的小部落,都自成体系,依然会感觉自己是天之骄子;就算最终退避北荒西漠,都仍有他日卷土重来的心气。为什么这么说?一盘散沙的时候,别的部族都灭得七七八八了,而我独存,不是有神灵眷顾的天之骄子是什么?”
“战争到了尾声,其实杀敌多少,已经全无所谓。真正有意义的,是杀人能否诛心。只有打到他们有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觉悟;那这样的收尾,才算完美。”
顾万年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些狂人一旦完成结盟,那么一盘散沙的各个部族,也就成了一体。不但打起来可以聚而歼之,对那些日后的漏网之鱼,亦起到了诛心之效。”
这一场大战,果如宋元山所言,狂人部落结成联盟,组建盟军之后,非但没有止住颓势,反而一击即溃,一泻千里。从此地一路往北,狂人联盟所过之处,当地部落为了自保,纷纷加入强大的联盟;而联盟又被兵家军团撵着继续往北溃败。如此一来,狂人联盟的向心凝聚之势,无形中也帮了兵家军团的大忙。
若非如此,兵家每到一地,都得分出兵力对付散落地方的小股狂人部落。这种小股敌军,依仗地利之便,不但战法极其灵动阴鸷,且隔三差五的突袭,造成的伤亡也不小。关键是,没到一地都要分驻大量兵力,战场推进极慢不说,越到后来,就越容易产生兵力不足之虞。
兵家军团落马扎营,坐等狂人结盟之地,在大战启幕之前,原地的普通牧民百姓,还能跑的动的,都已经举家远遁逃难。但仍有不少老弱妇孺,或者贫苦牧民奴隶,无处可去。大军为了补充给养粮草,纷纷向这些牧民收购牛羊马匹,招募牧民和那些无主流散的奴隶收割草料,照看军马。
大军开拔之后,这些牧民和奴隶则占据了原来的军营驻地聚居,繁衍生息。那个地方,就逐渐发展成了后世的落马城。
落马城地处青苹州西部周界,自古以来,便是教化不兴的蛮夷之地。直至二十年前,从东南七百里外的桐川城,来了一位学识渊博的豪门公子。这位桐川望族方家的二公子方凉,十三岁之后,便是在桐川“誉满全城”的离经叛道之徒,历来狂放不羁,恃才傲物。
当时的桐川文坛盛极一时,尤以纵横杂家之作著称于世。玄黄天下虽无王国社稷之说,但各地宗门纷纷瓜分民间城池之后,各家各派的利益纷争,势力渗透从来暗流涌动,却又从来形不成兵戎相见,烽火燎原的地域之争。
这样的暗流涌动,勾心斗角,其实作为天下宗门之首的鸿蒙山,乐见其成;但若是下宗辖地之间,真正要形成互相屯兵边界,侵吞地域之战,则又很容易被强大的西京军团联合驻守当地的兵家强势镇压下去。
对于鸿蒙山而言,下宗之间互相牵制消耗,便无法形成某一家可以专心励精图治,尾大不掉之势;而一旦起了战火,互相侵吞地域,也难免会形成一家独大之患。
先前任平生曾置身其中的玉带山修士联合桐川城护教军团内线,袭击银池会商队,欲抢夺海山令,控制数州私盐贩运脉络一事,其实就是这种宗派之间明争暗斗的冰山一角。之所以要收买桐川城的护教军团内线,主要还是那高悬头顶的道法之剑。除了隶属鸿蒙山的西京军团,其他地方军团一旦越境,就是犯天下之大不韪的死罪。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剑魔血脉被唤醒之后,鸿蒙山只会动用嫡系的西京军团,满天下追寻剑魔余孽的踪迹。
在此种形式之下,出自桐川的纵横家杂家巨子,在整座天下都十分吃香。在桐川只要略有建树的文坛士子,无论出身贵贱,都极易成为天下宗门重金聘请的山头供奉,成为一座宗门的智囊谋士。
所以桐川城除了武有秦、方两家名扬天下的武院;各家学塾书院,声名远播者也不在少数。
但玄黄天下的文运,似乎是在近二十年来突然迸发。先是幽原各地,书院学塾犹如雨后春笋,盛极一时。不受道门管辖的诸子百家粉墨登场,各家各派,都出现了无数声名鹊起的门人弟子。这些门人弟子一旦被录入师门宗牒,成为传道人,则必须奔赴各地,自立门户,开设学塾书院。
幽原当下声名最盛的传道人,有东宫西凉之说。所谓东宫,即幽原东南部大河州鹤渚城长青道院的夫子宫季离;西凉,则是青苹州落马城方凉道院的夫子方凉。
如此一来,桐川城士子在文坛的泰斗地位,不说已经江河日下,起码已经不似一家独大之时的那种炙手可热。
方凉道院并不在落马城中,而是在城北二十余里外的白竹垌。平原旷野中,有数座罕见的丹霞峰林石山拔地而起,山下翠竹成林,至于此地因何而被当地人成为白竹垌,则语焉不详,也没个明确的说法。
白竹垌群山的主峰酒壶山下,有狗迹湖,湖面不过方圆十数亩,形如狗脚印。占地极广的方凉道院,背靠酒壶山壁,前临狗迹湖。
道院的门墙屋舍,并不奢豪,都是普通的青砖碧瓦屋舍,并没有那些大书院中常见的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甚至连瓦当都是极其普通的陶制莲花纹瓦当。院中却又绿树成荫,葡萄满架,整个书院给人的感觉,素雅清净,返璞归真。
院墙门楼外,湖边一棵数人合抱的老榆树,树冠亭亭如盖。此时的树下,有两人正在一张青石雕成的十九道棋盘上手谈。其中一人,是个十三四岁的白袍童子,头顶束髻冠,一看就是道院的学生。对面那人,则是个十七八岁的公子哥模样,容貌英武俊朗,锦衣华服,发髻上一根脂润莹白的玉簪,一看就是价值不菲的稀罕物件。
对弈两人,童子执黑棋,落子极快;在看那棋盘之中,黑子所成局势,攻防有致,在白子凌厉的攻势之中时有柳暗花明的妙手。而那英武公子,落子节奏平稳,不徐不疾,却每落一子,都如同千军万马齐头并进,天地撼动,气势逼人;只是面对那任你须弥压顶,我只当清风拂面的黑子局势,始终无法得一先手,更别说将对方杀个人仰马翻,四面楚歌了。(本人棋盲一个,此处请各位书友自行脑补。)
棋盘上诡风谲雨,杀气腾腾,但下棋的两人,却好像一点也不专心,手中落子不停,口中也在争吵不休。只不过两人争的,却都是与棋局无关的话题。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玄黄天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玄黄天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