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五一章 酒宴
目录:南宋大相公| 作者:大苹果| 类别:历史军事
两日后,史浩在消防军使团人马的护送之下回到京城,赵瑗和方子安等人前往城外迎接,见了面之后,更是一番欢喜寒暄。史浩已经得知了方子安回到京城之后的大致经过,一路唏嘘而来,见了方子安之后更是没口子的夸赞。
到家之后,史夫人和史凝月更是欢喜的流泪,史夫人和史浩伉俪情深,感情甚笃,见了史浩更是流泪不止,当着众人的面便上上下下的检查,又说瘦了,又说黑了,弄的史浩怪尴尬的。但史浩也知道,家人对自己的关心是真心实意的,倒也颇为感动。
不久后,得知史浩归来的消息,朝廷圣旨也随即到达,传旨的是汤思退。虽然没有正式任命,但是汤思退俨然已经以宰相自居,那圣旨的内容正是撤销前番对方子安和史浩的罪行的指控,加以抚慰。对于前番错误的解释自然是全部推到秦桧身上,无非是什么‘……秦桧专权蒙蔽圣听,捏造史浩方子安二人在金国之事,意图攻讦谋害忠良,现查明尽属诬陷,之前降罪旨意收回,两人官复原职,容后自有嘉奖抚慰。望卿等忠心如故,不改初衷……’云云。 这圣旨显然是早就拟好的,就等着史浩回来后宣布,恢复二人名誉官职,安慰一番,便也就过去了。史浩和方子安当然也没想着去追究此事。这件事倒也确实是秦桧搞出来的鬼,至于赵构的错,跟他犯下的其他的错相比,这算不得什么。他连岳飞都杀了,错怪史浩和方子安算什么?他连秦桧这个金国细作都任用为宰相,十余年信任有加,还有什么荒唐的事是他干不出来的。
当天晚上,赵瑗在和丰楼摆了一大桌酒席,为史浩接风洗尘,并宴请方子安等人。酒席丰盛,但远比不上重逢的喜悦高兴。众人谈及之前的事情,都觉得如在梦中。赵瑗也第一次听到了两人出使金国的完整版本。对于两人在金国的经历,真是又惊讶又钦佩。知晓方子安在太行山中退敌的经历,更是心中对方子安的能力更加的另眼相看。方子安的能力已经毋庸置疑,只是父皇的话萦绕在心头,赵瑗心里也很是矛盾,该如何抉择对方子安的态度。是完全的毫无保留的信任他,还是该有所防范,按照父皇的意思,让方子安远离权力中心呢?
“王爷,立太子的事情皇上怎么说?什么时候正式册立?秦桧死后,朝中的官职如何重新安排?人选是否确定了?”史浩心情高兴,喝了些酒之后问起了赵瑗朝廷里的事情。
赵瑗忙道:“册立太子的事情父皇说了,钦天监则黄道吉日便即宣布。日子择定了,再下诏书到各地。四川吴大帅他们都是要来的。朝中职位的安排也暂时议定,皇上同意汤思退暂任宰相之职,这是子安和我都应允了的。”
史浩顿时没了心情,皱眉道:“怎地让他当宰相?这不是换汤不换药么?此人怎不受牵连?子安你怎么跟这种人合作?” 方子安笑着将之前的考虑说了一遍,告诉史浩,在当时的情况下,必须分化利用秦桧身边的人,自己才有机会行事。汤思退虽然不是个好人选,但是毕竟捻熟政务,有利于朝廷迅速恢复正常。这只是暂任,之后再调整便是了。最关键的是宝座上换了人,其他的一切都好办。
史浩其实也知道方子安之前的顾虑,想想他来到京城后的处境,确实极为艰难。能打开局面,不得不用非常手段,倒也无可厚非。方子安说的也对,只要王爷能登基,其他的人选都是可以调整的。
“枢密使的人选……父皇本属意杨存中的,但杨存中拒绝了。杨存中说,皇上退位之后,他也即将致仕,他年纪大了,戎马一生,想享享清福了。他既这么说,皇上也不好勉强。”赵瑗道。
史浩叹道:“杨存中对皇上倒是忠心耿耿,皇上要退位了,他也要致仕了。这也是好事。他若不退,王爷将来身边留着他,岂非事事还要听皇上的摆布。殿前司指挥使肯定是要换人的。我这么说虽然直接的了些,但这些都是王爷要考虑的。”
赵瑗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我也想到过这些。我本属意子安统领殿前司兵马,但是他也不愿意。可能子安也想享享清福了。” 史浩皱眉看着方子安道:“你也要致仕了?新皇即位,正是你大展拳脚为国效力的时候,王爷要你当殿前司指挥使这个要职,这是何等的信任,你怎么还拒绝了?”
方子安笑道:“大人,我这半年来心力交瘁,着实不想再忙活了。您忘了,我马上就要和凝月成婚了,成婚之后,我想多些时间陪伴家里人。殿前司指挥使这个职位极为重要,责任重大,我想还是王爷另请高明的好,我自己觉得是没这个能力胜任的。岳父大人,你就不要逼我了,让我享享福不成么?我这半年下来,起码得歇个三五年才能缓过来。”
史浩本想再劝,但觉得其中或有隐情。方子安不是那种不思进取之人,或许他自有别的考虑,此刻不便说出来罢了。于是道:“罢了,我也搞不明白你的心思,此事你再考虑考虑吧。”
赵瑗笑道:“史先生莫急,我会慢慢劝子安的,本王登基之后他不帮我,却要去享清福?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陷本王于不义么?这件事不能依着他。”
方子安笑道:“王爷,世上哪有逼人当官的道理?不说这些了,还是说说朝中的人员安排吧。枢密使谁来当?莫非也让汤思退兼任?那可不太好。” 赵瑗道:“那倒不会。我拟起用张浚,不知先生和子安怎么看?”
“张浚?”方子安当然知道这个人,此人是和岳飞等人同时代的抗金名臣,秦桧当权,又因淮西之变有过,被贬职十余年了,在临安这么多年,也没听到过他的名字。想来应该年岁不小了。
“张浚?”史浩也诧异道:“张浚倒是个不错的人选,但他已经年近花甲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赵瑗道:“我觉得没问题。当年川陕之战,张浚起用吴阶吴璘两人,大破金兵。现在吴璘已经是川陕独挡一面的大员了。加之他资格老,在军中声望也高,他当枢密使,军中无人不服。”
史浩点头道:“可以倒是可以,只是……我听说张浚可是主站派,他要是当枢密使,必然是要积极主张出兵北伐的。皇上同意启用他么?” 赵瑗笑道:“这不是正好么?我也是主战派啊。先生和子安不也是主张要收复失地的么?我即位之后,这件事必是要提上日程的,张浚主战,岂非正好?父皇说,他退位之后,江山社稷交给我,他便什么都不管了,任用什么人,做怎样的决策,他都不会干涉。用张浚,他当不会反对。”
史浩笑道:“那便罢了,但你可要做好心理准备,张浚脾气大,好说大话。有人评价他志大才疏,虽然有些过了,但张浚脾气大是真的。他当枢密使,你们若是意见不合,他可是会骂人的。”
方子安笑道:“骂人倒是不怕,怕的就是太激进。枢密使必须是能总揽全局,知晓进退的,可不能为了北伐而一味得不顾一切。居高位者,必须通盘考虑。”
赵瑗哈哈笑道:“你瞧瞧,子安还说他不通政军事务,这不是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么?要不你做枢密使得了,便省的有这么多的不放心了。”
方子安端起酒来自己灌了一杯道:“算我最贱,当我没说。我可做不来。”
史浩越发觉得方子安奇怪的很,心想:你宰相枢密都不做,难不成要当皇上不成?
“先生,御史台还得先生掌管,御史中丞之职先生必须要做,你可莫要跟子安一样推辞。这是我老早便想好了的。你得替我盯着那些人。御史中丞也是清要之职,无需处置具体政务,这也符合先生不想管具体事务的想法。先生以为如何?”赵瑗道。
史浩笑道:“老臣岂能推辞,这差事我自然是应了。我虽老了,但却也能发挥余热。不过,王爷登基之后,还得多多重用提拔年轻一代,将来他们是中坚力量,我们这些老家伙只是过渡罢了。”
赵瑗笑道:“可惜有人年纪轻轻便要享清福了,明明有宰执之才,将帅之能,偏偏不肯帮我。”
方子安道:“王爷不要强人所难,我自己几斤几两心里清楚,我说了,替你去挣银子去,那可是大事,没银子什么都别谈。这还不是帮你么?我又不是辞官归隐了。年轻一代才俊颇多,那个张孝祥便很好,我向你推荐他。这一次反正是大换血,政事堂里当有他一个位置。”
赵瑗道:“还用你说?张孝祥资历尚浅,当参政自然是不成的,我拟让他为政事堂主事官,历练两年,便可为参政了。还有一些青年才俊,我之前通过万春园也搜罗了一些,这一次一并提拔上来。老贼在时,这些人难有出头之日,现在自然是要统统用他们的。我大宋其实人才济济,假以时日,都是独当一面的人物。”
史浩赞道:“王爷考虑的周到,不用说,将来必是贤明之君。我大宋有福了。”
赵瑗叹道:“先生,我就怕担不起这副重担啊,那日父皇和我谈话,说将这副重担担在我肩膀上,便是将整个大宋社稷,亿万百姓的性命交在我手上,我必须抱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心。稍有差池,便葬送了万千百姓的性命,葬送了大好河山。我听了这话,真如芒刺在背,身上冷汗淋漓。我想,以后我必是睡不安寝,食不下咽了。”
史浩点头道:“是要有敬畏之心,皇权在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王爷还是要多看多学多想。多读书,读圣贤之言,读历来朝代兴亡之史。从中可以知道许多东西。我现在还能这么跟你说一说,待到你登基之后,你是皇上的时候,很多事我便不能说了,得靠你自己悟了。”
赵瑗端起酒杯起身道:“不不不,先生永远都是我的老师,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有什么话,先生永远都可直言。我敬先生一杯。”
到家之后,史夫人和史凝月更是欢喜的流泪,史夫人和史浩伉俪情深,感情甚笃,见了史浩更是流泪不止,当着众人的面便上上下下的检查,又说瘦了,又说黑了,弄的史浩怪尴尬的。但史浩也知道,家人对自己的关心是真心实意的,倒也颇为感动。
不久后,得知史浩归来的消息,朝廷圣旨也随即到达,传旨的是汤思退。虽然没有正式任命,但是汤思退俨然已经以宰相自居,那圣旨的内容正是撤销前番对方子安和史浩的罪行的指控,加以抚慰。对于前番错误的解释自然是全部推到秦桧身上,无非是什么‘……秦桧专权蒙蔽圣听,捏造史浩方子安二人在金国之事,意图攻讦谋害忠良,现查明尽属诬陷,之前降罪旨意收回,两人官复原职,容后自有嘉奖抚慰。望卿等忠心如故,不改初衷……’云云。 这圣旨显然是早就拟好的,就等着史浩回来后宣布,恢复二人名誉官职,安慰一番,便也就过去了。史浩和方子安当然也没想着去追究此事。这件事倒也确实是秦桧搞出来的鬼,至于赵构的错,跟他犯下的其他的错相比,这算不得什么。他连岳飞都杀了,错怪史浩和方子安算什么?他连秦桧这个金国细作都任用为宰相,十余年信任有加,还有什么荒唐的事是他干不出来的。
当天晚上,赵瑗在和丰楼摆了一大桌酒席,为史浩接风洗尘,并宴请方子安等人。酒席丰盛,但远比不上重逢的喜悦高兴。众人谈及之前的事情,都觉得如在梦中。赵瑗也第一次听到了两人出使金国的完整版本。对于两人在金国的经历,真是又惊讶又钦佩。知晓方子安在太行山中退敌的经历,更是心中对方子安的能力更加的另眼相看。方子安的能力已经毋庸置疑,只是父皇的话萦绕在心头,赵瑗心里也很是矛盾,该如何抉择对方子安的态度。是完全的毫无保留的信任他,还是该有所防范,按照父皇的意思,让方子安远离权力中心呢?
“王爷,立太子的事情皇上怎么说?什么时候正式册立?秦桧死后,朝中的官职如何重新安排?人选是否确定了?”史浩心情高兴,喝了些酒之后问起了赵瑗朝廷里的事情。
赵瑗忙道:“册立太子的事情父皇说了,钦天监则黄道吉日便即宣布。日子择定了,再下诏书到各地。四川吴大帅他们都是要来的。朝中职位的安排也暂时议定,皇上同意汤思退暂任宰相之职,这是子安和我都应允了的。”
史浩顿时没了心情,皱眉道:“怎地让他当宰相?这不是换汤不换药么?此人怎不受牵连?子安你怎么跟这种人合作?” 方子安笑着将之前的考虑说了一遍,告诉史浩,在当时的情况下,必须分化利用秦桧身边的人,自己才有机会行事。汤思退虽然不是个好人选,但是毕竟捻熟政务,有利于朝廷迅速恢复正常。这只是暂任,之后再调整便是了。最关键的是宝座上换了人,其他的一切都好办。
史浩其实也知道方子安之前的顾虑,想想他来到京城后的处境,确实极为艰难。能打开局面,不得不用非常手段,倒也无可厚非。方子安说的也对,只要王爷能登基,其他的人选都是可以调整的。
“枢密使的人选……父皇本属意杨存中的,但杨存中拒绝了。杨存中说,皇上退位之后,他也即将致仕,他年纪大了,戎马一生,想享享清福了。他既这么说,皇上也不好勉强。”赵瑗道。
史浩叹道:“杨存中对皇上倒是忠心耿耿,皇上要退位了,他也要致仕了。这也是好事。他若不退,王爷将来身边留着他,岂非事事还要听皇上的摆布。殿前司指挥使肯定是要换人的。我这么说虽然直接的了些,但这些都是王爷要考虑的。”
赵瑗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我也想到过这些。我本属意子安统领殿前司兵马,但是他也不愿意。可能子安也想享享清福了。” 史浩皱眉看着方子安道:“你也要致仕了?新皇即位,正是你大展拳脚为国效力的时候,王爷要你当殿前司指挥使这个要职,这是何等的信任,你怎么还拒绝了?”
方子安笑道:“大人,我这半年来心力交瘁,着实不想再忙活了。您忘了,我马上就要和凝月成婚了,成婚之后,我想多些时间陪伴家里人。殿前司指挥使这个职位极为重要,责任重大,我想还是王爷另请高明的好,我自己觉得是没这个能力胜任的。岳父大人,你就不要逼我了,让我享享福不成么?我这半年下来,起码得歇个三五年才能缓过来。”
史浩本想再劝,但觉得其中或有隐情。方子安不是那种不思进取之人,或许他自有别的考虑,此刻不便说出来罢了。于是道:“罢了,我也搞不明白你的心思,此事你再考虑考虑吧。”
赵瑗笑道:“史先生莫急,我会慢慢劝子安的,本王登基之后他不帮我,却要去享清福?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陷本王于不义么?这件事不能依着他。”
方子安笑道:“王爷,世上哪有逼人当官的道理?不说这些了,还是说说朝中的人员安排吧。枢密使谁来当?莫非也让汤思退兼任?那可不太好。” 赵瑗道:“那倒不会。我拟起用张浚,不知先生和子安怎么看?”
“张浚?”方子安当然知道这个人,此人是和岳飞等人同时代的抗金名臣,秦桧当权,又因淮西之变有过,被贬职十余年了,在临安这么多年,也没听到过他的名字。想来应该年岁不小了。
“张浚?”史浩也诧异道:“张浚倒是个不错的人选,但他已经年近花甲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赵瑗道:“我觉得没问题。当年川陕之战,张浚起用吴阶吴璘两人,大破金兵。现在吴璘已经是川陕独挡一面的大员了。加之他资格老,在军中声望也高,他当枢密使,军中无人不服。”
史浩点头道:“可以倒是可以,只是……我听说张浚可是主站派,他要是当枢密使,必然是要积极主张出兵北伐的。皇上同意启用他么?” 赵瑗笑道:“这不是正好么?我也是主战派啊。先生和子安不也是主张要收复失地的么?我即位之后,这件事必是要提上日程的,张浚主战,岂非正好?父皇说,他退位之后,江山社稷交给我,他便什么都不管了,任用什么人,做怎样的决策,他都不会干涉。用张浚,他当不会反对。”
史浩笑道:“那便罢了,但你可要做好心理准备,张浚脾气大,好说大话。有人评价他志大才疏,虽然有些过了,但张浚脾气大是真的。他当枢密使,你们若是意见不合,他可是会骂人的。”
方子安笑道:“骂人倒是不怕,怕的就是太激进。枢密使必须是能总揽全局,知晓进退的,可不能为了北伐而一味得不顾一切。居高位者,必须通盘考虑。”
赵瑗哈哈笑道:“你瞧瞧,子安还说他不通政军事务,这不是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么?要不你做枢密使得了,便省的有这么多的不放心了。”
方子安端起酒来自己灌了一杯道:“算我最贱,当我没说。我可做不来。”
史浩越发觉得方子安奇怪的很,心想:你宰相枢密都不做,难不成要当皇上不成?
“先生,御史台还得先生掌管,御史中丞之职先生必须要做,你可莫要跟子安一样推辞。这是我老早便想好了的。你得替我盯着那些人。御史中丞也是清要之职,无需处置具体政务,这也符合先生不想管具体事务的想法。先生以为如何?”赵瑗道。
史浩笑道:“老臣岂能推辞,这差事我自然是应了。我虽老了,但却也能发挥余热。不过,王爷登基之后,还得多多重用提拔年轻一代,将来他们是中坚力量,我们这些老家伙只是过渡罢了。”
赵瑗笑道:“可惜有人年纪轻轻便要享清福了,明明有宰执之才,将帅之能,偏偏不肯帮我。”
方子安道:“王爷不要强人所难,我自己几斤几两心里清楚,我说了,替你去挣银子去,那可是大事,没银子什么都别谈。这还不是帮你么?我又不是辞官归隐了。年轻一代才俊颇多,那个张孝祥便很好,我向你推荐他。这一次反正是大换血,政事堂里当有他一个位置。”
赵瑗道:“还用你说?张孝祥资历尚浅,当参政自然是不成的,我拟让他为政事堂主事官,历练两年,便可为参政了。还有一些青年才俊,我之前通过万春园也搜罗了一些,这一次一并提拔上来。老贼在时,这些人难有出头之日,现在自然是要统统用他们的。我大宋其实人才济济,假以时日,都是独当一面的人物。”
史浩赞道:“王爷考虑的周到,不用说,将来必是贤明之君。我大宋有福了。”
赵瑗叹道:“先生,我就怕担不起这副重担啊,那日父皇和我谈话,说将这副重担担在我肩膀上,便是将整个大宋社稷,亿万百姓的性命交在我手上,我必须抱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心。稍有差池,便葬送了万千百姓的性命,葬送了大好河山。我听了这话,真如芒刺在背,身上冷汗淋漓。我想,以后我必是睡不安寝,食不下咽了。”
史浩点头道:“是要有敬畏之心,皇权在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王爷还是要多看多学多想。多读书,读圣贤之言,读历来朝代兴亡之史。从中可以知道许多东西。我现在还能这么跟你说一说,待到你登基之后,你是皇上的时候,很多事我便不能说了,得靠你自己悟了。”
赵瑗端起酒杯起身道:“不不不,先生永远都是我的老师,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有什么话,先生永远都可直言。我敬先生一杯。”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南宋大相公》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南宋大相公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