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火爆的《方方童话》
目录:跨界巨星| 作者:永远的暖秋| 类别:都市言情
回过神的陈茜看向了自己儿子。有那么一刹那,她有些恍惚,那个襁褓中的幼儿,那个跟着爷爷屁股后面“哈嘿”的稚童,那个哭闹着要去发国的幼儿,他今年才刚刚九岁,马上就要进入初二年级了。
想一想,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每一次坐在那些已步入中年的家长中间开家长会,别说是他们很惊奇了,自己也很惊奇。刚刚30岁的她和一帮明显超出自己年龄的家长开家长会是什么感受?她自己都有些坐立不安。
这真的是儿子写的。陈茜短暂的失神马上恢复了嘴脸:“说吧,你都做了什么?”一副审问的架势。 “呃,真的没有做什么坏事啊。妈,你要相信儿子啊。”刘方不知道老妈为什么这么问。如果是因为自己溜进爸爸书房打开电脑了,似乎没有必要这么说吧?
“哼,还跟你妈装是吧?”陈茜气愤地说道,“你不是跟妈妈保证过,什么事情都不隐瞒着妈妈吗?童话故事是怎么回事?发表在杂志上又是怎么回事?”
“啊?发表了啊?”刘方正准备解释,老爸进门了。
刘招一进门就听到、也看见了老婆和儿子在自己书房:“你们都在干什么呢?”
陈茜拽着儿子走入了客厅,对着刚换好拖鞋的刘招说道:“问问你儿子吧。” “嗯?”刘招的眼神带着疑惑先看了一眼自己老婆,再严肃地看向了刘方。
“爸爸,我写了几个童话寄给了杂志社,还登出来了。”
“什么?”刘招无语地看看那个“孽畜”,再看看自己老婆。
陈茜点点头,拿出了那封还没打开的信。
刘招看了一眼那印刷的落款是《中外童话故事》编辑部的信封,急急打开了。倒出来的有5张10元的钞票和一封中外童话故事专用信笺的信。 信中表达了对刘方先生的尊敬以及稿件已经全部采用的通知、奉上稿酬的优厚和希望继续合作的意愿。
刘招石化了。
看到自己丈夫都无言了,陈茜又说道:“你去看看你电脑上的东西吧。”
刘招这才想起来,刚进门的时候好像母子俩都在自己书房,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情况。他起身就进了书房。
不一会儿,刘招又回到了客厅,看向自己儿子:“那是你写的?” “嗯。”
“你怎么会打字的?”
“姑姑家里有,我也会用。就是这个打中文我琢磨了半天。”刘方无奈,只能拉姑姑家垫背了。
刘招和陈茜无语了。或许孩子姑姑家里有电脑,你也可能对电脑熟悉了,但你自己琢磨琢磨都能学会打字?
“方方啊,你说实话,爸爸没有怪你。” 刘方很清楚老爸在诱导自己,打死也不能说实话啊!
“我就是在一个个试验敲击字母的过程中学会的。”又是一副呆萌的表情。
夫妻俩很头疼。这个妖孽!或许,这孩子真的看一眼什么就都会了?
事情很快过去了,夫妻俩不想限制自己儿子。关键的是,这孩子的学习根本不用操心啊,有一点自己的时间没什么,尤其是写作似乎也不错,身为文化人的父母对这个还感觉很高大上。
“爸,妈,我想跳级。”这一天的午饭中,刘方在饭桌上再次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啊?”刘招夫妻俩又惊了。你想干嘛?还能不能好好地玩耍了?你现在都已经比同学最少小四岁了,你还想跳级?是不是跳到天上你才满意?
刘招夫妻俩差点满嘴跑火车了,也没能说服自己的儿子。最终,妥协的结果是,等初一年级考试结束后,马上找校长测试能不能进初三。但,刘方以后不能再跳级。
已经能比同龄人至少多争取出五年的时间,刘方也就答应了。
一年的时间,在万众瞩目、万众期待中,连续刊登的方方童话栏目,结集出版了。
这一年,《中外童话故事》每一期都不断地在加印中进行,现在杂志发行量已经超过四十万,比一年前翻了不知道多少番了,反正足足是过去的近乎10倍。
集子的名字就叫《方方童话》,为此,编辑部再次和刘方的父母作了沟通,出版费用按照发行利润的40%提成。但结果很令人意外。也就是说,在刘招看来,自己儿子很过分地放弃了编辑部的买断版权的想法,就要出版利润分成。而且,其他版权也牢牢握在刘方的手中。比如:影视版权、漫画版权、翻译出版的版权,等等。
在刘方看来,给你国内出版的机会已经是很照顾你《中外童话故事》了,等于分了一杯羹给你这个杂志了。如果是自己出资出版,那收入,刘方也不敢想。
刘方是谁?这厮精着呢。童话故事可不是那些快餐文学而仅仅是一次性消费,自己的童话那可是可以弥久不衰地印刷的。而且,自己有自信,当童话结集出版后,那是要传遍整个世界的。年年全世界的出版收入,甭说是自己这一世了,按照著作权法,有这个版权那就是自己死后五十年还有子孙的吃喝。买断?呵呵,太便宜了。
《中外童话故事》编辑部老杨和老王都很无奈。对方说的很清楚,不答应这个分成协议,自己准备独资找出版社出版。他们是什么人?就是干这个的啊,当然知道这个《方方童话》的魅力,自己的期刊这一年多节节攀升就是因为它啊,出版后的需求有多大他们也心知肚明。利润啊,这个是真的摸不到边啊。有六成的利润好像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老杨拍板,果断答应了这个没有过的先例。
接近150个童话,被分成了六册出版,每册都有20多个童话。编辑部也是很看好这块蛋糕,首印直接就是10万册(套)。定价已经是国内最高的,每册5元。要购买齐全这六册,需要的费用对普通人来说,可是不菲,大约相当于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半个月的工资。
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都被蜂拥而至的国人围满了。10万册(套)还没出三天就销售一空。
第一天的销售就已经震惊了华夏书店,各地加急订购的消息不断涌进编辑部。加印,继续加印!10万册就已经是这个世界国内最畅销的作品了,有第一天就这么疯狂的销售势头的吗?老杨要疯狂了,直接决定,加印20万册(套)。
各地的报刊亭和邮局也后知后觉地加入了争抢这块蛋糕的行列,《方方童话》被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上。
10天后。加印,再加20万!老杨仿佛已经游走在梦幻的边缘。
这一次,总算是缓解了市场需求,《方方童话》在稳定地销售了。
“一部神奇的童话书最近在图书市场持续火热,据悉,目前已经发行了50万套。”电视新闻都播报了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这个世界最缺的是什么?是文化,尤其是能引发轰动的文化现象。当一部图书发行量超过10万册的时候已经是这个世界很畅销的作品了,而销售量一下子在短时间内就蹦到50万册(套)是一个什么概念?前所未有啊!它不上新闻哪个值得上新闻?!
当电视的播报出来之后,又一次引发了购书狂潮。警报也不断在《中外童话故事》编辑部老杨的眼前转悠。
当再次稳定住了这个购书狂潮的时候,发行量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眼晕的数字——130万册(套)!——上了电视新闻,这个宣传的威力有点巨大。
进入九月了,发行一个多月的《方方童话》已经彻底稳住了,进入了缓慢增长的阶段。
这一天,老杨办公室。
我他娘的。这个超越了当代最热门图书十几倍的数字最终呈现在老杨的办公桌上的时候,老杨爆粗口了。太逆天了,太逆天了。
老杨很清楚,自己当初定价是把书本成本、人工费用和销售成本都算上了,再和利润按照1:1的比例算的。说实话,自己定价的时候是下了狠心的,有点心黑。一套书的销售收入是30元,利润大致就是15元,130万套书大致的利润是接近2000万元,按照40%付给作者,那毛利就是700多万,接近800万元。扣除刚刚施行的所得税,那付给作者的大约就是500多万。
500万?嘶,老杨倒吸了一口凉气,差点从椅子上蹦起来。
500万啊!现在万元户都是稀罕的人种,这家伙居然一下子就是500万的拥有者了。现在一元钱都能当钱的时代就拥有500万,这得能买多少东西啊。而且,还仅仅是靠一部书就实现的。这也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老杨叹息一声,人家作者是真的很清楚自己作品的商业价值啊。老杨不禁怀疑,当其他版权,尤其是自己这一行的翻译出版社也参与进来的时候会是怎样?
老杨打了一个哆嗦,不敢想了。
至今都以为和自己沟通版权的就是作者,老杨对这个明显口音还年轻的作者产生了好奇。
不管怎么样,还是给人家付账吧。毕竟,编辑部也赚得盆满钵满。随着书款及时的回笼,因为加印而贷款的钱也早早还上了。甚至,现在单位的办公条件那也是旧貌换新颜了,奖金发得也是上上下下喜笑颜开。
当然,这么大的一笔钱不可能是邮寄了。之前已经核实过作者本名就叫刘方的编辑部也体贴地以刘方的名义办了一个户头,转进去了500多万的华币。然后,派一个工作人员赶赴琴岛,当面交给本人最妥当。同时解释一下,编辑部已经代替作者纳税了,并且给人家纳税凭证。这是最最现实的做法。
当工作人员按照约定进门的时候,看到了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一个大约十一二岁的男孩在迎接自己。
这不能怪工作人员的眼光,这小子因为练武,活动量大,再加上先天功的促进,骨骼发育很快,看上去的身高远超同龄人。
落座,上茶。
寒暄过后,工作人员拿出了存折和纳税凭据:“刘先生,这个是已经纳税后的结算款,这是纳税凭证。请刘先生过目。”
刘招拿过了存折和纳税凭证,先打开了存折。陈茜也好奇地凑过来看去。
嘶,夫妻俩人都吸了一口凉气。那一堆堆让人眼晕的数字直接让夫妻俩大脑宕机了。
缓过神来的刘招看了看刘方。
刘方呆萌地看着自己老爸。其实,他早就已经在心里对自己大致能得到多少钱有了猜测,也就没凑上去。这一点又是很有别于其他同龄人的地方,只是刘招夫妻俩此刻都被眼前的事情惊呆了,全都没关注到。
刘招看向了工作人员:“这都是我们的了?没有搞错吧?”
“当然没有搞错。金额是538万多,请你们仔细看一遍,有没有问题。”
陈茜这会儿终于灵魂附体了,拿过存折就在心中数了数那堆让她眼晕的位数。完全正确!
“没有问题。”
想一想,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每一次坐在那些已步入中年的家长中间开家长会,别说是他们很惊奇了,自己也很惊奇。刚刚30岁的她和一帮明显超出自己年龄的家长开家长会是什么感受?她自己都有些坐立不安。
这真的是儿子写的。陈茜短暂的失神马上恢复了嘴脸:“说吧,你都做了什么?”一副审问的架势。 “呃,真的没有做什么坏事啊。妈,你要相信儿子啊。”刘方不知道老妈为什么这么问。如果是因为自己溜进爸爸书房打开电脑了,似乎没有必要这么说吧?
“哼,还跟你妈装是吧?”陈茜气愤地说道,“你不是跟妈妈保证过,什么事情都不隐瞒着妈妈吗?童话故事是怎么回事?发表在杂志上又是怎么回事?”
“啊?发表了啊?”刘方正准备解释,老爸进门了。
刘招一进门就听到、也看见了老婆和儿子在自己书房:“你们都在干什么呢?”
陈茜拽着儿子走入了客厅,对着刚换好拖鞋的刘招说道:“问问你儿子吧。” “嗯?”刘招的眼神带着疑惑先看了一眼自己老婆,再严肃地看向了刘方。
“爸爸,我写了几个童话寄给了杂志社,还登出来了。”
“什么?”刘招无语地看看那个“孽畜”,再看看自己老婆。
陈茜点点头,拿出了那封还没打开的信。
刘招看了一眼那印刷的落款是《中外童话故事》编辑部的信封,急急打开了。倒出来的有5张10元的钞票和一封中外童话故事专用信笺的信。 信中表达了对刘方先生的尊敬以及稿件已经全部采用的通知、奉上稿酬的优厚和希望继续合作的意愿。
刘招石化了。
看到自己丈夫都无言了,陈茜又说道:“你去看看你电脑上的东西吧。”
刘招这才想起来,刚进门的时候好像母子俩都在自己书房,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情况。他起身就进了书房。
不一会儿,刘招又回到了客厅,看向自己儿子:“那是你写的?” “嗯。”
“你怎么会打字的?”
“姑姑家里有,我也会用。就是这个打中文我琢磨了半天。”刘方无奈,只能拉姑姑家垫背了。
刘招和陈茜无语了。或许孩子姑姑家里有电脑,你也可能对电脑熟悉了,但你自己琢磨琢磨都能学会打字?
“方方啊,你说实话,爸爸没有怪你。” 刘方很清楚老爸在诱导自己,打死也不能说实话啊!
“我就是在一个个试验敲击字母的过程中学会的。”又是一副呆萌的表情。
夫妻俩很头疼。这个妖孽!或许,这孩子真的看一眼什么就都会了?
事情很快过去了,夫妻俩不想限制自己儿子。关键的是,这孩子的学习根本不用操心啊,有一点自己的时间没什么,尤其是写作似乎也不错,身为文化人的父母对这个还感觉很高大上。
“爸,妈,我想跳级。”这一天的午饭中,刘方在饭桌上再次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啊?”刘招夫妻俩又惊了。你想干嘛?还能不能好好地玩耍了?你现在都已经比同学最少小四岁了,你还想跳级?是不是跳到天上你才满意?
刘招夫妻俩差点满嘴跑火车了,也没能说服自己的儿子。最终,妥协的结果是,等初一年级考试结束后,马上找校长测试能不能进初三。但,刘方以后不能再跳级。
已经能比同龄人至少多争取出五年的时间,刘方也就答应了。
一年的时间,在万众瞩目、万众期待中,连续刊登的方方童话栏目,结集出版了。
这一年,《中外童话故事》每一期都不断地在加印中进行,现在杂志发行量已经超过四十万,比一年前翻了不知道多少番了,反正足足是过去的近乎10倍。
集子的名字就叫《方方童话》,为此,编辑部再次和刘方的父母作了沟通,出版费用按照发行利润的40%提成。但结果很令人意外。也就是说,在刘招看来,自己儿子很过分地放弃了编辑部的买断版权的想法,就要出版利润分成。而且,其他版权也牢牢握在刘方的手中。比如:影视版权、漫画版权、翻译出版的版权,等等。
在刘方看来,给你国内出版的机会已经是很照顾你《中外童话故事》了,等于分了一杯羹给你这个杂志了。如果是自己出资出版,那收入,刘方也不敢想。
刘方是谁?这厮精着呢。童话故事可不是那些快餐文学而仅仅是一次性消费,自己的童话那可是可以弥久不衰地印刷的。而且,自己有自信,当童话结集出版后,那是要传遍整个世界的。年年全世界的出版收入,甭说是自己这一世了,按照著作权法,有这个版权那就是自己死后五十年还有子孙的吃喝。买断?呵呵,太便宜了。
《中外童话故事》编辑部老杨和老王都很无奈。对方说的很清楚,不答应这个分成协议,自己准备独资找出版社出版。他们是什么人?就是干这个的啊,当然知道这个《方方童话》的魅力,自己的期刊这一年多节节攀升就是因为它啊,出版后的需求有多大他们也心知肚明。利润啊,这个是真的摸不到边啊。有六成的利润好像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老杨拍板,果断答应了这个没有过的先例。
接近150个童话,被分成了六册出版,每册都有20多个童话。编辑部也是很看好这块蛋糕,首印直接就是10万册(套)。定价已经是国内最高的,每册5元。要购买齐全这六册,需要的费用对普通人来说,可是不菲,大约相当于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半个月的工资。
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都被蜂拥而至的国人围满了。10万册(套)还没出三天就销售一空。
第一天的销售就已经震惊了华夏书店,各地加急订购的消息不断涌进编辑部。加印,继续加印!10万册就已经是这个世界国内最畅销的作品了,有第一天就这么疯狂的销售势头的吗?老杨要疯狂了,直接决定,加印20万册(套)。
各地的报刊亭和邮局也后知后觉地加入了争抢这块蛋糕的行列,《方方童话》被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上。
10天后。加印,再加20万!老杨仿佛已经游走在梦幻的边缘。
这一次,总算是缓解了市场需求,《方方童话》在稳定地销售了。
“一部神奇的童话书最近在图书市场持续火热,据悉,目前已经发行了50万套。”电视新闻都播报了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这个世界最缺的是什么?是文化,尤其是能引发轰动的文化现象。当一部图书发行量超过10万册的时候已经是这个世界很畅销的作品了,而销售量一下子在短时间内就蹦到50万册(套)是一个什么概念?前所未有啊!它不上新闻哪个值得上新闻?!
当电视的播报出来之后,又一次引发了购书狂潮。警报也不断在《中外童话故事》编辑部老杨的眼前转悠。
当再次稳定住了这个购书狂潮的时候,发行量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眼晕的数字——130万册(套)!——上了电视新闻,这个宣传的威力有点巨大。
进入九月了,发行一个多月的《方方童话》已经彻底稳住了,进入了缓慢增长的阶段。
这一天,老杨办公室。
我他娘的。这个超越了当代最热门图书十几倍的数字最终呈现在老杨的办公桌上的时候,老杨爆粗口了。太逆天了,太逆天了。
老杨很清楚,自己当初定价是把书本成本、人工费用和销售成本都算上了,再和利润按照1:1的比例算的。说实话,自己定价的时候是下了狠心的,有点心黑。一套书的销售收入是30元,利润大致就是15元,130万套书大致的利润是接近2000万元,按照40%付给作者,那毛利就是700多万,接近800万元。扣除刚刚施行的所得税,那付给作者的大约就是500多万。
500万?嘶,老杨倒吸了一口凉气,差点从椅子上蹦起来。
500万啊!现在万元户都是稀罕的人种,这家伙居然一下子就是500万的拥有者了。现在一元钱都能当钱的时代就拥有500万,这得能买多少东西啊。而且,还仅仅是靠一部书就实现的。这也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老杨叹息一声,人家作者是真的很清楚自己作品的商业价值啊。老杨不禁怀疑,当其他版权,尤其是自己这一行的翻译出版社也参与进来的时候会是怎样?
老杨打了一个哆嗦,不敢想了。
至今都以为和自己沟通版权的就是作者,老杨对这个明显口音还年轻的作者产生了好奇。
不管怎么样,还是给人家付账吧。毕竟,编辑部也赚得盆满钵满。随着书款及时的回笼,因为加印而贷款的钱也早早还上了。甚至,现在单位的办公条件那也是旧貌换新颜了,奖金发得也是上上下下喜笑颜开。
当然,这么大的一笔钱不可能是邮寄了。之前已经核实过作者本名就叫刘方的编辑部也体贴地以刘方的名义办了一个户头,转进去了500多万的华币。然后,派一个工作人员赶赴琴岛,当面交给本人最妥当。同时解释一下,编辑部已经代替作者纳税了,并且给人家纳税凭证。这是最最现实的做法。
当工作人员按照约定进门的时候,看到了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一个大约十一二岁的男孩在迎接自己。
这不能怪工作人员的眼光,这小子因为练武,活动量大,再加上先天功的促进,骨骼发育很快,看上去的身高远超同龄人。
落座,上茶。
寒暄过后,工作人员拿出了存折和纳税凭据:“刘先生,这个是已经纳税后的结算款,这是纳税凭证。请刘先生过目。”
刘招拿过了存折和纳税凭证,先打开了存折。陈茜也好奇地凑过来看去。
嘶,夫妻俩人都吸了一口凉气。那一堆堆让人眼晕的数字直接让夫妻俩大脑宕机了。
缓过神来的刘招看了看刘方。
刘方呆萌地看着自己老爸。其实,他早就已经在心里对自己大致能得到多少钱有了猜测,也就没凑上去。这一点又是很有别于其他同龄人的地方,只是刘招夫妻俩此刻都被眼前的事情惊呆了,全都没关注到。
刘招看向了工作人员:“这都是我们的了?没有搞错吧?”
“当然没有搞错。金额是538万多,请你们仔细看一遍,有没有问题。”
陈茜这会儿终于灵魂附体了,拿过存折就在心中数了数那堆让她眼晕的位数。完全正确!
“没有问题。”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跨界巨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跨界巨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