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杞人忧天
目录:汉明| 作者:八无和尚| 类别:历史军事
马士英也真蒙了,敢情自己一番好意,全被当成了驴肝肺?
自己都快六十岁的人了,有白发不是最正常不过了吗?
怎么就成了心思太重的缘故了?
马士英真急了,他跳着脚道:“王爷切不可率性而为,这支水师不能放过……另外,与郑成功也绝不能开战,一旦开战,新城就全乱了,土地房产价格暴跌,杭州、松江两个港口的商人也不再进来……还请王爷三思啊。”
吴争彻底听懂了,看着跳着脚的马士英好气又好笑,“你和张国维他们,都这么想?”
“是。”
吴争长吁了口气,扭头看着船头被激起的浪花,悠悠道:“你错了……你们都错了。”
马士英惊讶地看着吴争的背影,愣了一会儿。
长吸了口气,然后踮着脚上前,在吴争背后小心翼翼地问道:“还请王爷赐教,我等何处错了?”
吴争没有回头,轻叹道:“任何一个既得利益阶层,都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就算一切如你们猜度的一样,事情也不会变得如你们想的那样糟,何况……。”
“何况什么?”
吴争回头看着马士英的眼睛,道:“何况事情本就不是你们想得那样……你们,杞人忧天了!”
说完,吴争顾自回舱了。
马士英在船头愣了,看着吴争的背影,赶紧撩起官服的襟摆,追了上去,口中直嚷着,“王爷嗳——您话可不能只讲一半啊。”
……。
不是王一林运气好,而是连郑彩都活着,被吴淞水师救了。
吴淞水师仅距离战场二十多里。
也真不能怪郑家水师那些狼心狗肺的,连郑彩落水都不救,真要停船救郑彩,那铁定是逃不了了,之前以十多艘中型船做挡箭牌,才脱离吴淞水师射程的努力就白费了。
这场海战确实刷新了双方所有水师将士的双眼,射程决定胜败!
这是一场海战观念的刷新,此战之后,不管是吴争,还是郑成功,将水师火炮的射程,设定为换装的首要任务,而不是象以前一样以火炮数量为上。
对海战装备的重要性认知为,速度、射程、口径,火炮数量反而放在了最后。
这不得不说,是场观念上的革命。
吴争率舟山水师至七星岛水域与张名振会师时,也确实被海上的一片狼籍惊到了。
无论是吴争本尊,还是吴峥,根本不具备对海战的切身认识。
吴争一直在模仿。
向英格兰、佛郎机(葡萄牙)、拂郎察(法国)购买火炮、战舰及铸造设备,派人前往西欧学习铸造技术。
之后人员学成归来,购买的战舰组建了吴淞舰队,两大船坞开始仿造大型战船并进行改良,以适合近海和内河(长江)作战。
这一系列的举动,都在播下种子。
吴争自认,自己学识有限,恐怕已经达不到了,但大汉族有无数的能工巧匠,他们能在学习中超越,自己需要的,就是为他们提供这个温床。
譬如军校师生和参加实战的将领,共同撰写的“步兵操典”,就是结出的果实。
再譬如,这场海战中,王一林水师撤退时的果断和阻击时的决绝,都可圈可点。
没有人真正打过象如此规模的海战,大明朝近三百年,从未有过,与倭国在白江口一战,那充其量只是一场坐船的步兵之战,根本与海战理念无关。
用的武器依旧是弓弩、拍杆和投石器,了不起的在大船上安放了几架佛朗机炮。
所以,吴争对海战战场的景象是震撼的。
这与陆地战场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因为海战没有逃兵,只有逃将。
水师真正体现出了同生共死这四个字,战船沉了,没有人可以独活。
可看见王一林时,吴争是愤怒的。
这厮是真坏了自己的好事。
吴争之所以绕过大将军府,要执意部署这次行动。
不仅仅是因为郑成功挖了吴争的墙角。
也不是吴争睚眦必报。
事实上,当一个势力壮大时,必然会无意识的对边上势力造成威胁。
正如后世我国要和平崛起,但周边国家都会感觉到一种威胁。
吴争势力的壮大对郑成功有威胁,郑成功势力壮大,更会对吴争有威胁,这无法规避。
所以,不管对错、善恶,吴争都得防患于未然,给郑成功一个“教训”。
这是震慑,也是态度。
因为吴争无法承受,在北伐时,背后捅来的刀。
就算在反清复明一面旗帜下,也无法杜绝“友军”捅自己的后背。
这一点,出自吴争对历史中郑成功人心的判断。
在吴争心里,郑成功不是一个可以相互依托的战友,充其量,只是个“猪队友”。
既然清楚这一点,就有了这次战术行动。
是战术,不是战略。
也就是说,吴争并没有南下的念头,这,与马士英等人揣摩的截然不同。
但马士英有一句话说对了,如今的大将军府及辖下子民,需要一个短期的战略目标。
否则,人是会懈怠的,就如钢刀不时时打磨,会生锈。
如果福建没有清军,吴争与郑成功之间陆路相通,吴争或许会选择南下,无论是合并还是吞并,先统一南边,形成一个稳固的后方再说。
但福建、两广清军是无法绕过的坎。
当然,眼下北伐军的实力已经可以与福建、两广清军正面对决,但一旦动了,背面清廷是不会眼睁睁看着福建、两广清军被北伐军消灭的。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吴争只能另想他辙。
从古至今,江南都不是个龙兴之地。
因为无地形险要、无战略纵深,一旦举事,三面皆敌,剩下一面是茫茫大海。
吴争的故土执念,让他无从选择西南或者西北,而且,吴争不认为,自己可以在客场与郑成功争夺东南。
既然选了江南,那就坚定地走下去,至少到目前为止,大将军府的势力可以傲视西、南半壁。
但王一林和张名振的擅自行动,破坏了吴争之前的计划和部署。
吴争能不生气吗?
怕是抡开膀子,大嘴巴抽过去的心都有了。
可吴争还有很讲理的,因为,他视张名振、王一林二人,为自己人。
自己都快六十岁的人了,有白发不是最正常不过了吗?
怎么就成了心思太重的缘故了?
马士英真急了,他跳着脚道:“王爷切不可率性而为,这支水师不能放过……另外,与郑成功也绝不能开战,一旦开战,新城就全乱了,土地房产价格暴跌,杭州、松江两个港口的商人也不再进来……还请王爷三思啊。”
吴争彻底听懂了,看着跳着脚的马士英好气又好笑,“你和张国维他们,都这么想?”
“是。”
吴争长吁了口气,扭头看着船头被激起的浪花,悠悠道:“你错了……你们都错了。”
马士英惊讶地看着吴争的背影,愣了一会儿。
长吸了口气,然后踮着脚上前,在吴争背后小心翼翼地问道:“还请王爷赐教,我等何处错了?”
吴争没有回头,轻叹道:“任何一个既得利益阶层,都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就算一切如你们猜度的一样,事情也不会变得如你们想的那样糟,何况……。”
“何况什么?”
吴争回头看着马士英的眼睛,道:“何况事情本就不是你们想得那样……你们,杞人忧天了!”
说完,吴争顾自回舱了。
马士英在船头愣了,看着吴争的背影,赶紧撩起官服的襟摆,追了上去,口中直嚷着,“王爷嗳——您话可不能只讲一半啊。”
……。
不是王一林运气好,而是连郑彩都活着,被吴淞水师救了。
吴淞水师仅距离战场二十多里。
也真不能怪郑家水师那些狼心狗肺的,连郑彩落水都不救,真要停船救郑彩,那铁定是逃不了了,之前以十多艘中型船做挡箭牌,才脱离吴淞水师射程的努力就白费了。
这场海战确实刷新了双方所有水师将士的双眼,射程决定胜败!
这是一场海战观念的刷新,此战之后,不管是吴争,还是郑成功,将水师火炮的射程,设定为换装的首要任务,而不是象以前一样以火炮数量为上。
对海战装备的重要性认知为,速度、射程、口径,火炮数量反而放在了最后。
这不得不说,是场观念上的革命。
吴争率舟山水师至七星岛水域与张名振会师时,也确实被海上的一片狼籍惊到了。
无论是吴争本尊,还是吴峥,根本不具备对海战的切身认识。
吴争一直在模仿。
向英格兰、佛郎机(葡萄牙)、拂郎察(法国)购买火炮、战舰及铸造设备,派人前往西欧学习铸造技术。
之后人员学成归来,购买的战舰组建了吴淞舰队,两大船坞开始仿造大型战船并进行改良,以适合近海和内河(长江)作战。
这一系列的举动,都在播下种子。
吴争自认,自己学识有限,恐怕已经达不到了,但大汉族有无数的能工巧匠,他们能在学习中超越,自己需要的,就是为他们提供这个温床。
譬如军校师生和参加实战的将领,共同撰写的“步兵操典”,就是结出的果实。
再譬如,这场海战中,王一林水师撤退时的果断和阻击时的决绝,都可圈可点。
没有人真正打过象如此规模的海战,大明朝近三百年,从未有过,与倭国在白江口一战,那充其量只是一场坐船的步兵之战,根本与海战理念无关。
用的武器依旧是弓弩、拍杆和投石器,了不起的在大船上安放了几架佛朗机炮。
所以,吴争对海战战场的景象是震撼的。
这与陆地战场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因为海战没有逃兵,只有逃将。
水师真正体现出了同生共死这四个字,战船沉了,没有人可以独活。
可看见王一林时,吴争是愤怒的。
这厮是真坏了自己的好事。
吴争之所以绕过大将军府,要执意部署这次行动。
不仅仅是因为郑成功挖了吴争的墙角。
也不是吴争睚眦必报。
事实上,当一个势力壮大时,必然会无意识的对边上势力造成威胁。
正如后世我国要和平崛起,但周边国家都会感觉到一种威胁。
吴争势力的壮大对郑成功有威胁,郑成功势力壮大,更会对吴争有威胁,这无法规避。
所以,不管对错、善恶,吴争都得防患于未然,给郑成功一个“教训”。
这是震慑,也是态度。
因为吴争无法承受,在北伐时,背后捅来的刀。
就算在反清复明一面旗帜下,也无法杜绝“友军”捅自己的后背。
这一点,出自吴争对历史中郑成功人心的判断。
在吴争心里,郑成功不是一个可以相互依托的战友,充其量,只是个“猪队友”。
既然清楚这一点,就有了这次战术行动。
是战术,不是战略。
也就是说,吴争并没有南下的念头,这,与马士英等人揣摩的截然不同。
但马士英有一句话说对了,如今的大将军府及辖下子民,需要一个短期的战略目标。
否则,人是会懈怠的,就如钢刀不时时打磨,会生锈。
如果福建没有清军,吴争与郑成功之间陆路相通,吴争或许会选择南下,无论是合并还是吞并,先统一南边,形成一个稳固的后方再说。
但福建、两广清军是无法绕过的坎。
当然,眼下北伐军的实力已经可以与福建、两广清军正面对决,但一旦动了,背面清廷是不会眼睁睁看着福建、两广清军被北伐军消灭的。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吴争只能另想他辙。
从古至今,江南都不是个龙兴之地。
因为无地形险要、无战略纵深,一旦举事,三面皆敌,剩下一面是茫茫大海。
吴争的故土执念,让他无从选择西南或者西北,而且,吴争不认为,自己可以在客场与郑成功争夺东南。
既然选了江南,那就坚定地走下去,至少到目前为止,大将军府的势力可以傲视西、南半壁。
但王一林和张名振的擅自行动,破坏了吴争之前的计划和部署。
吴争能不生气吗?
怕是抡开膀子,大嘴巴抽过去的心都有了。
可吴争还有很讲理的,因为,他视张名振、王一林二人,为自己人。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汉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汉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