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 担责
目录:权宋天下| 作者:老大河| 类别:历史军事
在距开平城西北百里之处的忽必烈大军营地内,一片肃穆。
十多万的大军,却没有一个人敢发出喧哗之声。
天空中,似乎有一层浓重的乌云压顶,让全军将士都喘不过气来。
只有在守卫森严的中军大帐之内,才隐隐传出一些争执之声。
忽必烈看着堆在自己面前,近百本的檄文,牙根紧咬,脸色冷若腊月的冰霜。
徐世隆战战惊惊地跪在座前,伏地而禀:“开平城一夜之间,出现了一万多份这种檄文,现已几乎收缴。但是被私藏的,可能远远不止此数。此外,开平城外,所有的牧族部落与村庄,都有檄文发现。据臣估计,单就开平城周边百里之内,恐怕就有不下十万份的檄文散播……”
帐内隐隐出现“咝、咝”的抽气声。
十万份啊!而且还光是开平城附近。
若是加上燕京、河北、河东、陕西、山西、河南以及漠北各处,总理不得有百万份。这得花掉多少的资金与人力来印制?
而且,数量如此之多的檄文,一夜之间出现于横跨数千里的各处城池内外,这幕后之人显然早已筹划多时。
而开平城、大汗以及中书左丞相耶律铸,竟然对此一无所知!
这是严重的失职。若不是高天锡已死,此人当诛!
忽必烈咬着牙,一字一顿地问道:“诸君,可有良策?”
帐内文武,鸭雀无声。
历来檄文,真正要做到传檄天下,没有经年数月,哪有可能做得到。
同样发布檄文以应对,无论是反驳、谴责或是辨解,对于窦默这些大儒来说,都不是件难事。可是别说数量如此巨大的印刷与制作,单就短时间内撒发中原各地,便非如今的开平中书省可以解决。
大权国的组织能力,让所有人都感到了浓浓的忌惮。
“怎么了,没有一个人有想法吗?”忽必烈冷冷地问道,心头掠过一丝难以明言的情绪。
有愤怒、有无奈、有烦躁,还有一丝丝的后悔。
他觉得,这么多年来,最让自己得意的事情,并不是成为蒙古国的汗王,而是对于这些汉儒的利用、驱使与掌控。
蒙古国的汗王,绝不是自己的最终目标,全天下的共主才是!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汉人与儒士,是自己迈向终极目标绝对不可或缺的助力,但也是自己有一天真正君临天下时,最大的障碍!
其实忽必烈与蒙哥有一点是一样,他们在骨子里根本就瞧不起这些汉儒。也一样担心,依赖汉儒,总有一天,会让自己的辖下之民,忘记了自己的蒙古人身份、忘记了自己的牧民血统,甚至会失去自己的语言与历史。
蒙哥因此而几乎完全摒弃了对汉人的使用。但是忽必烈却有所有不同,他要利用并榨取汉儒的所有资源,而后渐渐将这批人隔绝于管理层之外。
温水煮青蛙,当这些汉儒有一天发现自己完全无法对国策、对朝堂产生任何影响的时候,想反扑便已完全无能无力了!
可是如今看来,自己的脚步,似乎太快了一些。
最有能力的刘秉忠,已经被贬去燕京;最敢进言的郝经,却被派去与宋议和而身陷宋境。如今朝堂汉儒之中,原来最擅长避祸的窦默,却隐然成为了诸公之首。
把脑袋深埋于地毯之上的窦默,一边忍受着令人作呕的腥骚之味,一边努力地平复着自己心中的悔意。
大汗令郝经使宋时,自己其实应当出言反对的;大汗贬刘秉忠去燕京时,自己其实应该出言进谏的;大汗亲征和林时,自己最应该做的,是留在开平城,坐镇翰林院,而是不随侍在大汗身侧。
大帐之内,悄然无声,没有任何人出声回答大汗的疑问。甚至似乎连众人的呼吸声全都停了下来。
窦默后背之上的冷汗,不由涔涔而出。
“窦默,你来说说——”忽必烈冷然的声音又一次响起。
果然是我!
窦默心里发苦,颤微微地说道:“微臣以为,此为躁言丑句,勿需理会。世人多健忘,过些时日,自会烟消云散。”
忽必烈鼻子中,喷出一声冷哼。
视线扫过,看到了欲言又止的史天泽。
“史将军,你觉得如何?”忽必烈问道。
史天泽,窝阔台汗时最早受封的三个汉万户之一。也是最早对自己表示出投附之心的汉世侯势力。
而且,此人麾下的真定军,无论是在窝阔台汗时还是在蒙哥汗年代,都是蒙古国攻宋的最强主力军。尤其是在此次的和林之战中,年近六十的史天泽,在战场上却依然进退有据,立下不小功劳。
河东刘黑马、真定史天泽、保州张柔,有此三人在,中原基本可以无忧。
“大汗!”史天泽挺直着腰板回答道,“末将以为,窦先生有一点说的对。躁言丑句,没必要放在心上。”
“除和林之外,中原最大的敌人,便是窝居东北的权国。大汗为人行事,他们如何有资格妄加评议?更何况,被敌人诬陷抹黑,岂不是常有之事。
中原诸军,既然视大汗为共主,也不会因为一份檄文,就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忽必烈听着,心头略略一宽,看着史天泽的眼神中,已现出一丝赞赏之色。
帐内文武官员一堆,但是能一直保持这种坐姿的,唯有史天泽。
蒙古诸将,一下马就是各种歪歪扭扭模样。而那些文臣,只要在忽必烈面前,便气短三分。尤其是这些年,忽必烈气势越盛,不怒自威,更令那些臣属轻易不敢直视。
“只是,大汗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消弥这份檄文对于蒙古将士的影响。”史天泽继续说道。
“你们汉人,知道对大汗表忠心。难道说,我们蒙古人对大汗便不够忠诚吗?”霸突鲁大怒。
“霸突鲁将军误会了,史某的意思,是对于在外的那些蒙古人而言。两军交战,有时需要争取民心,蒙古人的民心向背,在草原、在牧民,而不是大汗如今掌控之下的中原。”
忽必烈微微颌首,“你觉得,该如何处置?”
史天泽有些犹豫的说道:“当有一人,承担所有罪责。”
帐内汉人文臣武将无不为史天泽捏了把汗。
在此之前,所有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身为蒙哥书记官的耶律铸,会如此受到忽必烈的重用,甚至挤掉刘秉忠而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书左丞相。
让耶律铸为大汗背锅,大汗会同意吗?如果不同意,史天泽今日之后,一定会遭到耶律铸疯狂的报复。
他这是何苦呢?
十多万的大军,却没有一个人敢发出喧哗之声。
天空中,似乎有一层浓重的乌云压顶,让全军将士都喘不过气来。
只有在守卫森严的中军大帐之内,才隐隐传出一些争执之声。
忽必烈看着堆在自己面前,近百本的檄文,牙根紧咬,脸色冷若腊月的冰霜。
徐世隆战战惊惊地跪在座前,伏地而禀:“开平城一夜之间,出现了一万多份这种檄文,现已几乎收缴。但是被私藏的,可能远远不止此数。此外,开平城外,所有的牧族部落与村庄,都有檄文发现。据臣估计,单就开平城周边百里之内,恐怕就有不下十万份的檄文散播……”
帐内隐隐出现“咝、咝”的抽气声。
十万份啊!而且还光是开平城附近。
若是加上燕京、河北、河东、陕西、山西、河南以及漠北各处,总理不得有百万份。这得花掉多少的资金与人力来印制?
而且,数量如此之多的檄文,一夜之间出现于横跨数千里的各处城池内外,这幕后之人显然早已筹划多时。
而开平城、大汗以及中书左丞相耶律铸,竟然对此一无所知!
这是严重的失职。若不是高天锡已死,此人当诛!
忽必烈咬着牙,一字一顿地问道:“诸君,可有良策?”
帐内文武,鸭雀无声。
历来檄文,真正要做到传檄天下,没有经年数月,哪有可能做得到。
同样发布檄文以应对,无论是反驳、谴责或是辨解,对于窦默这些大儒来说,都不是件难事。可是别说数量如此巨大的印刷与制作,单就短时间内撒发中原各地,便非如今的开平中书省可以解决。
大权国的组织能力,让所有人都感到了浓浓的忌惮。
“怎么了,没有一个人有想法吗?”忽必烈冷冷地问道,心头掠过一丝难以明言的情绪。
有愤怒、有无奈、有烦躁,还有一丝丝的后悔。
他觉得,这么多年来,最让自己得意的事情,并不是成为蒙古国的汗王,而是对于这些汉儒的利用、驱使与掌控。
蒙古国的汗王,绝不是自己的最终目标,全天下的共主才是!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汉人与儒士,是自己迈向终极目标绝对不可或缺的助力,但也是自己有一天真正君临天下时,最大的障碍!
其实忽必烈与蒙哥有一点是一样,他们在骨子里根本就瞧不起这些汉儒。也一样担心,依赖汉儒,总有一天,会让自己的辖下之民,忘记了自己的蒙古人身份、忘记了自己的牧民血统,甚至会失去自己的语言与历史。
蒙哥因此而几乎完全摒弃了对汉人的使用。但是忽必烈却有所有不同,他要利用并榨取汉儒的所有资源,而后渐渐将这批人隔绝于管理层之外。
温水煮青蛙,当这些汉儒有一天发现自己完全无法对国策、对朝堂产生任何影响的时候,想反扑便已完全无能无力了!
可是如今看来,自己的脚步,似乎太快了一些。
最有能力的刘秉忠,已经被贬去燕京;最敢进言的郝经,却被派去与宋议和而身陷宋境。如今朝堂汉儒之中,原来最擅长避祸的窦默,却隐然成为了诸公之首。
把脑袋深埋于地毯之上的窦默,一边忍受着令人作呕的腥骚之味,一边努力地平复着自己心中的悔意。
大汗令郝经使宋时,自己其实应当出言反对的;大汗贬刘秉忠去燕京时,自己其实应该出言进谏的;大汗亲征和林时,自己最应该做的,是留在开平城,坐镇翰林院,而是不随侍在大汗身侧。
大帐之内,悄然无声,没有任何人出声回答大汗的疑问。甚至似乎连众人的呼吸声全都停了下来。
窦默后背之上的冷汗,不由涔涔而出。
“窦默,你来说说——”忽必烈冷然的声音又一次响起。
果然是我!
窦默心里发苦,颤微微地说道:“微臣以为,此为躁言丑句,勿需理会。世人多健忘,过些时日,自会烟消云散。”
忽必烈鼻子中,喷出一声冷哼。
视线扫过,看到了欲言又止的史天泽。
“史将军,你觉得如何?”忽必烈问道。
史天泽,窝阔台汗时最早受封的三个汉万户之一。也是最早对自己表示出投附之心的汉世侯势力。
而且,此人麾下的真定军,无论是在窝阔台汗时还是在蒙哥汗年代,都是蒙古国攻宋的最强主力军。尤其是在此次的和林之战中,年近六十的史天泽,在战场上却依然进退有据,立下不小功劳。
河东刘黑马、真定史天泽、保州张柔,有此三人在,中原基本可以无忧。
“大汗!”史天泽挺直着腰板回答道,“末将以为,窦先生有一点说的对。躁言丑句,没必要放在心上。”
“除和林之外,中原最大的敌人,便是窝居东北的权国。大汗为人行事,他们如何有资格妄加评议?更何况,被敌人诬陷抹黑,岂不是常有之事。
中原诸军,既然视大汗为共主,也不会因为一份檄文,就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忽必烈听着,心头略略一宽,看着史天泽的眼神中,已现出一丝赞赏之色。
帐内文武官员一堆,但是能一直保持这种坐姿的,唯有史天泽。
蒙古诸将,一下马就是各种歪歪扭扭模样。而那些文臣,只要在忽必烈面前,便气短三分。尤其是这些年,忽必烈气势越盛,不怒自威,更令那些臣属轻易不敢直视。
“只是,大汗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消弥这份檄文对于蒙古将士的影响。”史天泽继续说道。
“你们汉人,知道对大汗表忠心。难道说,我们蒙古人对大汗便不够忠诚吗?”霸突鲁大怒。
“霸突鲁将军误会了,史某的意思,是对于在外的那些蒙古人而言。两军交战,有时需要争取民心,蒙古人的民心向背,在草原、在牧民,而不是大汗如今掌控之下的中原。”
忽必烈微微颌首,“你觉得,该如何处置?”
史天泽有些犹豫的说道:“当有一人,承担所有罪责。”
帐内汉人文臣武将无不为史天泽捏了把汗。
在此之前,所有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身为蒙哥书记官的耶律铸,会如此受到忽必烈的重用,甚至挤掉刘秉忠而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书左丞相。
让耶律铸为大汗背锅,大汗会同意吗?如果不同意,史天泽今日之后,一定会遭到耶律铸疯狂的报复。
他这是何苦呢?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权宋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权宋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