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31章 生不逢时
目录:权宋天下| 作者:老大河| 类别:历史军事
南宋末年,自赵禥之后,几个小皇帝都是短命鬼。如今这个赵权没听说过的“赵舒”,显然也活不了太长的时间。
哪怕自己什么都不做,赵溢最少也有五六成的机会继承宋国的皇位。
这种感觉,尤如吃了一只由巧克力精制而成的苍蝇,感觉极度恶心,入口却相当甜美。
真香魔咒吗?
那么,现在到底在做何选择?
是按照既定的策略,尽大权国最大的努力,在保证军队不遭受重大损失的前提下,能救多少百姓算多少。而后等忽必烈蹂躏完宋国之后,大权军再慢慢收拾残破河山?
或是不顾伤亡、倾尽全力,开始全军南下,在宋室被元灭掉之前,救援临安?
可是,临安的君臣,到底还能撑多久?
提前向元军全面宣战,对于旅顺诸公来说,倒是没有任何障碍。尤其是军中将领,不少人的态度都是——无论如何先打再说!
但是怎么打,从哪里打起,派谁先去打?
忽必烈手中的军队,已经成了一个无法统计的数字。
倒不是因为缉侦局的情报收集工作做得不够到位,而是因为,每一支元军的数量,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
有些汉军偷偷解散消失不见,有些流民被充入军队随即死在各个战场之上,而有些宋军则整支整支军队地投降,成为元国新军。
也许连忽必烈自己,都已经无法搞得清楚,自己到底拥有多少可战之兵。
但是,不管元军现在有多少兵力,单就数量来说,是大权国军队远远无法相比的。如果此时选择与元军直面对战,大权国哪怕可以获胜,也必将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
还好,战争从来就不是以人数的多寡来论胜负。否则数百年来,宋国也不会被契丹、女真与蒙古人接连打得狼狈不堪。
双方的这场战争,一旦开始便注定是一场不死不休之战。
从长远来说,胜利的天平无疑是偏向于大权国。
有整个东北源源不断的物资产出、有平壤省与萁国的倾力支持,加上趋于稳定的中原,完全可以满足大权国数十万军队征战之需。
而忽必烈哪怕吞并了整个宋国,也是惨破不堪、生产秩序早已经被打乱的宋国。以劫掠来支持战争,在短时间内是很爽,但时间一长劫无可劫之时,便会是颓败的开始。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依然是宋国君臣,能守得住临安。能守到大权国主力军队越过黄河、突破淮水、长江的时候。
问题,又绕回了原点。
宋国,能守得住临安吗?
或者说,宋国会愿意死战而等到大权国军队的到来吗?
毕竟,有可能拥有大义名份的,是赵溢,而不是大权国的国主赵权!
刘秉忠静静地听着赵权、侍其轴、梁申与辛邦杰四人议事,神情肃穆,他是第一次被邀请参加大权国最高层的四人会议,但是刘秉忠并没有感到任何的荣幸。
这个国家的高层已经没有自己的位置了,这是刘秉忠很早以前就知道的事实,所以他才会把自己“发配”到萁国为相。
这些年萁国不仅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便恢复了秩序、彻底消弥了高丽前朝的所有影响力,还为大权国安抚中原提供了大量的粮食支持。
成就与能力,早已是有目共睹。能否真正进入大权国中枢高层,刘秉忠其实已经不太在意了,但是通过这种最高层的会议,接触到了大权国许多真正的机密,对于刘秉忠而言,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比如,国主唯一的儿子赵溢,竟然被视为宋国未来的储君。
震惊过后,刘秉忠迅速地让自己冷静下来,调动自己所有的脑力,以分析隐匿于事件表面之下的其他企图。
赵权等人的声音渐弱,四个人眼神都似乎于不经意之间,看向刘秉忠。
刘秉忠半闭着眼,再次理清了自己的思路,这才睁开双眼平静地说道:“整个宋国,忽必烈唯一忌惮的人,只有贾似道。如今看来,此人无论是深谋远虑的心性,还是长算远略的能力,起码在宋人当中,无有可匹敌者!”
侍其轴微微颌首。
这一点他自然认同,刘秉忠说的只是宋人,不包括在座诸人。
“宋国皇储之位,不可图!”刘秉忠缓缓地摇着头说道:“起码现在不可图!”
赵权等人静静地等着刘秉忠的下文。
“国主之子,千金之身,不可能在此时远赴临安,轻身涉险,此其一。
其二,哪怕宋国灭亡在即,哪怕宋国小皇帝夭折,没有宋国当朝大臣的支持,也不可能得继皇位。
而支持赵溢殿下为宋皇者,止有完全失去权势的贾似道一人,他如今自身尚且难保,又如何左右立储之争?
其三,既然内无大臣支持,只能靠大权国军马强势介入。宋人,会允许大权国军队此时进入临安吗?”
赵权点了点头,这些问题他都有想到过,唯一琢磨不透的是,贾似道挖了这么大的一个坑,到底是为什么?
“属下以为,贾似道此举,是想让大权国以最快的速度介入宋元之战!”
赵权脑中亮光一闪,恍然而悟。
贾似道出征丁家洲之前,大约已经料到凭他手中的十三万人马与元军对战,败多胜少。却又无法再拖延下去等待大权国军队南下,以储君为饵,是希望让自己不顾一切挥师南下,在忽必烈之前去抢摘大宋这颗果实。
而想要得到宋室皇位,前提自然是得击败正在渡江的元军。大权国军队越早入局,与元军之间的爆发的战事便会越发激烈,哪怕无法杀退元军,也能给宋国挣得喘息的机会。甚至在两败俱伤之后,宋国还可能坐收渔翁之利。
“属下以为,这是贾似道的第一个目的。如果在大权国军队大举南下之前,临安便败在元军之手,赵皇或死或降,到那时,没有哪个皇族会贪图这个皇位。也许贾似道觉得,那时才是殿下以储君身份被扶为宋皇的最佳时机。
贾似道此举,可能是希望国主以此挽救宋国的百姓,让他们免于被异族所欺凌。无论如何,国主与宋人一样,都源于华夏、同为炎黄之后。而且有救助北地百姓在前,想来对于宋国的百姓,也不会下狠心戕害。”
赵权心下,一阵恍惚。
贾似道,是这样一个心系百姓、心系天下之人吗?
“另外,贾似道此举,也彻底断绝了大权国与元国和议的可能。殿下一旦为宋国储君,忽必烈定然不会容他存活于世,从此将不死不休!”刘秉忠脸上露出了赞赏之意,忍不住又说道:“这一石三鸟之策,确实非常人所能。可惜了,生不逢时贾似道!”
哪怕自己什么都不做,赵溢最少也有五六成的机会继承宋国的皇位。
这种感觉,尤如吃了一只由巧克力精制而成的苍蝇,感觉极度恶心,入口却相当甜美。
真香魔咒吗?
那么,现在到底在做何选择?
是按照既定的策略,尽大权国最大的努力,在保证军队不遭受重大损失的前提下,能救多少百姓算多少。而后等忽必烈蹂躏完宋国之后,大权军再慢慢收拾残破河山?
或是不顾伤亡、倾尽全力,开始全军南下,在宋室被元灭掉之前,救援临安?
可是,临安的君臣,到底还能撑多久?
提前向元军全面宣战,对于旅顺诸公来说,倒是没有任何障碍。尤其是军中将领,不少人的态度都是——无论如何先打再说!
但是怎么打,从哪里打起,派谁先去打?
忽必烈手中的军队,已经成了一个无法统计的数字。
倒不是因为缉侦局的情报收集工作做得不够到位,而是因为,每一支元军的数量,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
有些汉军偷偷解散消失不见,有些流民被充入军队随即死在各个战场之上,而有些宋军则整支整支军队地投降,成为元国新军。
也许连忽必烈自己,都已经无法搞得清楚,自己到底拥有多少可战之兵。
但是,不管元军现在有多少兵力,单就数量来说,是大权国军队远远无法相比的。如果此时选择与元军直面对战,大权国哪怕可以获胜,也必将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
还好,战争从来就不是以人数的多寡来论胜负。否则数百年来,宋国也不会被契丹、女真与蒙古人接连打得狼狈不堪。
双方的这场战争,一旦开始便注定是一场不死不休之战。
从长远来说,胜利的天平无疑是偏向于大权国。
有整个东北源源不断的物资产出、有平壤省与萁国的倾力支持,加上趋于稳定的中原,完全可以满足大权国数十万军队征战之需。
而忽必烈哪怕吞并了整个宋国,也是惨破不堪、生产秩序早已经被打乱的宋国。以劫掠来支持战争,在短时间内是很爽,但时间一长劫无可劫之时,便会是颓败的开始。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依然是宋国君臣,能守得住临安。能守到大权国主力军队越过黄河、突破淮水、长江的时候。
问题,又绕回了原点。
宋国,能守得住临安吗?
或者说,宋国会愿意死战而等到大权国军队的到来吗?
毕竟,有可能拥有大义名份的,是赵溢,而不是大权国的国主赵权!
刘秉忠静静地听着赵权、侍其轴、梁申与辛邦杰四人议事,神情肃穆,他是第一次被邀请参加大权国最高层的四人会议,但是刘秉忠并没有感到任何的荣幸。
这个国家的高层已经没有自己的位置了,这是刘秉忠很早以前就知道的事实,所以他才会把自己“发配”到萁国为相。
这些年萁国不仅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便恢复了秩序、彻底消弥了高丽前朝的所有影响力,还为大权国安抚中原提供了大量的粮食支持。
成就与能力,早已是有目共睹。能否真正进入大权国中枢高层,刘秉忠其实已经不太在意了,但是通过这种最高层的会议,接触到了大权国许多真正的机密,对于刘秉忠而言,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比如,国主唯一的儿子赵溢,竟然被视为宋国未来的储君。
震惊过后,刘秉忠迅速地让自己冷静下来,调动自己所有的脑力,以分析隐匿于事件表面之下的其他企图。
赵权等人的声音渐弱,四个人眼神都似乎于不经意之间,看向刘秉忠。
刘秉忠半闭着眼,再次理清了自己的思路,这才睁开双眼平静地说道:“整个宋国,忽必烈唯一忌惮的人,只有贾似道。如今看来,此人无论是深谋远虑的心性,还是长算远略的能力,起码在宋人当中,无有可匹敌者!”
侍其轴微微颌首。
这一点他自然认同,刘秉忠说的只是宋人,不包括在座诸人。
“宋国皇储之位,不可图!”刘秉忠缓缓地摇着头说道:“起码现在不可图!”
赵权等人静静地等着刘秉忠的下文。
“国主之子,千金之身,不可能在此时远赴临安,轻身涉险,此其一。
其二,哪怕宋国灭亡在即,哪怕宋国小皇帝夭折,没有宋国当朝大臣的支持,也不可能得继皇位。
而支持赵溢殿下为宋皇者,止有完全失去权势的贾似道一人,他如今自身尚且难保,又如何左右立储之争?
其三,既然内无大臣支持,只能靠大权国军马强势介入。宋人,会允许大权国军队此时进入临安吗?”
赵权点了点头,这些问题他都有想到过,唯一琢磨不透的是,贾似道挖了这么大的一个坑,到底是为什么?
“属下以为,贾似道此举,是想让大权国以最快的速度介入宋元之战!”
赵权脑中亮光一闪,恍然而悟。
贾似道出征丁家洲之前,大约已经料到凭他手中的十三万人马与元军对战,败多胜少。却又无法再拖延下去等待大权国军队南下,以储君为饵,是希望让自己不顾一切挥师南下,在忽必烈之前去抢摘大宋这颗果实。
而想要得到宋室皇位,前提自然是得击败正在渡江的元军。大权国军队越早入局,与元军之间的爆发的战事便会越发激烈,哪怕无法杀退元军,也能给宋国挣得喘息的机会。甚至在两败俱伤之后,宋国还可能坐收渔翁之利。
“属下以为,这是贾似道的第一个目的。如果在大权国军队大举南下之前,临安便败在元军之手,赵皇或死或降,到那时,没有哪个皇族会贪图这个皇位。也许贾似道觉得,那时才是殿下以储君身份被扶为宋皇的最佳时机。
贾似道此举,可能是希望国主以此挽救宋国的百姓,让他们免于被异族所欺凌。无论如何,国主与宋人一样,都源于华夏、同为炎黄之后。而且有救助北地百姓在前,想来对于宋国的百姓,也不会下狠心戕害。”
赵权心下,一阵恍惚。
贾似道,是这样一个心系百姓、心系天下之人吗?
“另外,贾似道此举,也彻底断绝了大权国与元国和议的可能。殿下一旦为宋国储君,忽必烈定然不会容他存活于世,从此将不死不休!”刘秉忠脸上露出了赞赏之意,忍不住又说道:“这一石三鸟之策,确实非常人所能。可惜了,生不逢时贾似道!”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权宋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权宋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