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363 里程碑性质的突破(求订阅)

363 里程碑性质的突破(求订阅)

目录: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作者:肥美的韭菜| 类别:都市言情

    有机光伏的小会结束后,众人开始工作。

    里间实验室,田晴在配制溶液,莫文琳和韩嘉莹在测试器件,外面办公室,陈婉清和邬胜男在办公桌前码字。

    许秋也留在办公室,首先把之前两天激子扩散距离的测试结果,拟合成为模拟实验室的结果,也就是ITI、IDI分别为纳米和纳米的结果,既然知道了多次重复数据下拟合的结果,他没打算让田晴再在现实中再测试一遍。    毕竟这两个最终结果都是通过模拟实验室中大约500个数据拟合出来的,加起来就是1000个数据,如果在现实中再测试一遍的话,至少要花费十天以上的时间。

    其实,不愿意进行重复性实验,这也是国内很多课题组的想法。

    国内的大组还好,小组的话,基本上重复性实验能按照最低的标准来,就按照最低标准来。

    比如有机光伏,很多组都是采用“5批不同批次的器件,20个以上的器件点”这样的条件,包括许秋刚开始的时候也是这样。

    现在的话,许秋做的最优体系通常采用的都是“10批次、50个以上器件点”的条件,而且还会去NIM送样第三方检测,数据可靠性高上了不少。    而老外做实验,重复性的实验一般都会超过最低标准不少,而且数据的稳定性,误差棒的长度都比较短。

    这也引申出一个论文造假的评判问题,假如是因为自身实验重复度不够高,而导致其他人无法重复出来,这该怎么判呢?

    你说他没造假吧,这个结果确实重复不出来。

    但你说他造假吧,这个结果就是当时测出来的,而且没有人工修饰的痕迹。

    就很难判断。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发表高质量文章越来越重视第三方检测的原因。

    是真是假,一测便知。

    之后,许秋许秋给光源负责分配机时的老师发了封邮件,申请了九月份的GIXS机时安排,以及R-SoXS测试的紧急机时。

    在邮件里,他吹了一波自己的工作,“有望发《自然》大子刊,非常紧急,文章都已经快写好了,现在就差光源数据了”。

    虽然文章其实还没开始写,甚至实验表征数据还差十多项没有完成,但该吹的时候还是得吹一波的,不然怎么要机时呢。    搞定这两项后,许秋听到实验室方向传来学妹和莫文琳的欢呼声:“效率突破13%啦!”

    许秋闻声,走进里间实验室。

    “师兄,最高效率%啦~”韩嘉莹的笑容洋溢在脸上,开心的说道。

    随后她又补充了一句:“测试的是J2:IDI-4F体系,遮挡板面积平方厘米。”

    有机光伏领域保持了近四年12%的效率,今天被学妹成功打破并向上跨越了一个台阶,迈入了13%,而且其中J2给体材料还是她亲自合成出来的,她不激动才怪呢。    “不错,不错。”许秋鼓励了两句,轻拍了学妹的肩膀,随后目光看向电脑上的J-V曲线。

    J-V曲线是先平后升,非常的标准,旁边的光电参数,效率数值%,开路电压伏特,短路电流密度毫安每平方厘米,填充因子很高,达到了。

    ‘填充因子很高……’许秋灵机一动,联想到之前测试的激子扩散距离结果,脑海中产生了解释这个现象的一个思路:“IDI体系具有较长的激子扩散距离,可以制备厚膜、大尺寸器件,表明其对有效层薄膜的形貌容忍度较高,有利于提高填充因子。”

    在有机光伏领域中,开路电压和禁带宽度直接相关,短路电流和光吸收范围直接相关,也和禁带宽度间接相关,填充因子是一个综合的标准,主要受到有效层形貌的影响。

    这里,许秋将激子扩散距离和填充因子联系到了一起,算是他提出的一个观点,用来相互解释这个实验现象,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证明,观点可能正确,可能错误,但不管正确与否,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行,每一个新观点都可以为文章加分。

    在非大佬灌水的情况下,想要让自己的工作冲破M、JS这等层次顶刊的壁垒,达到《自然》大子刊或者NS主刊,就是靠文章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到这个地步,之前套模板,在普通一二区期刊灌水的方法就很难使用了。

    韩嘉莹见许秋只评说了两句“不错”后就没声音了,忍不住转头说道:“师兄你好淡定呀,这可是13%呀……也是,之前师兄你都已经预测到这样的结果了。”

    “学妹继续测试吧,说不定另外IDI-M体系的效率更高呢。”许秋笑着转移了话题,并没有解释他淡定的原因是之前暑假的时候已经激动过一次了,那时候模拟实验室里的数值比现在还高呢,达到了%。

    “噢,那个IDI-M体系已经测过了,最高效率只有%。”韩嘉莹庆幸道:“我本来还以为今天上不去13%呢,结果回头就给了我一个惊喜。”

    又和学妹她们聊了几句,许秋离开实验室,前往218,高效率是这个工作的最大亮点,他决定把这个消息告诉魏兴思,同时和魏老师沟通一下这个工作该投什么文章。

    许秋进入218房间时,发现魏兴思正在打电话。

    魏老师脸色变化了一番,感慨道:“说曹操到曹操就到,远江啊,许秋正好过来了,我来问问他。”

    说话间,他打开了免提,扬声器中传来龚远江的声音:“好啊。”

    魏兴思向许秋问道:“龚远江他们那边说需要一批ITI,咱们现在这边ITI还有多少,200毫克有吗?”

    许秋略作思索,回应道:“200毫克,应该是有的。”

    ITI属于标准体系,作为一个标准体系,就意味着每种给体材料被合出来,首先都要和ITI组合做一批器件作为标准来进行比较。

    因此,许秋之前让邬胜男一次性合成了2克多ITI,到现在还剩下1克多没有用完,分200毫克出去对课题组里也没太大的影响。

    许秋大概能明白龚远江的来意,就是为了抢占先机,完成工作的越快,发表好文章的几率就越高。

    同时,许秋也不得不说,龚远江的动作还是蛮快的,他之前发表的M和学妹的那篇JS,两个ITI体系都刚proof(校验)完成没多久,文章才刚刚能在网上检索到,龚远江就出现了。

    200毫克的ITI应该足够龚远江他们正常制备一两个月的器件,等到一两个月后,他们肯定能自主把ITI给合成出来,毕竟他们都已经模仿开发了IIN单元衍生的D受体材料,现在只需要把中央的IDTT合成出来就可以,而且还有现成的文献可以参考。

    大课题组一旦全速开动,研发能力可不容小觑。

    只是,他们肯定没想到,许秋这边的材料都已经迭代好几代了:

    窄带隙D受体材料包括IT-4F、IDI、IDI-4F等等;给体材料也从H22到H43,再到J1、J2;近红外的受体材料,有学姐的IIO、IIO-4F、IIO-4l,还有博后学姐的FN-4F。

    效率数据也从10%、11%、12%,一步步的突破到了现在的13%。

    龚远江他们想要追上许秋的进度,至少得花费大半年甚至一年多的时间。

    魏兴思:“那明天许秋你让莫文琳寄200毫克ITI给远江他们过去。”

    龚远江:“好嘞,谢谢。许秋应该找你有事吧,我就不多打扰你们了,拜拜。”

    魏兴思:“不用和我客气,拜拜。”

    挂断电话后,魏兴思笑着对许秋说道:“ITI的影响力还是比较高的,自从前几天你那两篇文章proof过后,我最近收到好几个国内的课题组给我发的邮件,向我们询问ITI的情况。”

    许秋“嗯”了一声,魏兴思随口问道:“对了,你过来找我是什么事?”

    “就是刚刚测试器件,效率超过13%了。”许秋回应道。

    “13%?!”魏兴思本来想把手机放在无线充电器上,结果一个没拿稳,手机一滑,掉到了地上,好在下面有地毯缓冲,手机没事。

    许秋看着魏老师弯腰捡手机滑稽的样子,一边憋着笑,一边解释道:“没错,具体数值是%,J2:IDI-4F体系。”

    “13%,13%啊……”魏兴思没有看出来许秋的古怪,自顾自的不住重复感慨着,到后来他甚至闭上了双眼,深深的呼吸着,平复着心情,像极了那种突然收到惊喜时,浑身血液直冲脑门的样子。

    这个数据,对许秋、韩嘉莹他们来说,其实感受还没那么深,毕竟他们入行时间满打满算也就一年多,而且一直以来都顺风顺水的,没有过那种憋了半年、一年,结果工作丝毫没有起色的经历。

    但对魏兴思这个做了小半辈子光伏,起起落落的研究者来说,意义非凡,也让他感触良多,没想到自己的课题组竟然能够走到这一步。

    效率从12%到13%的突破,已经能够称得上是有机光伏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这标志着非富勒烯体系从最初的远远落后,到之前的旗鼓相当,再到现在实现了对富勒烯体系的全面超越。

    同时,这个进展在经过第三方检测机构认证后,肯定将会登上NRL的“最高太阳能电池器件效率图”。

    NRL是漂亮国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每隔一段时间会更新各种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世界记录,一旦上榜的话,就将永久性的成为折线图上面的一个点,同时注明该世界纪录诞生者所在的工作单位。

    在回国前,魏兴思就是在NRL里面一个大佬手下工作,但自己主要是做PDI的,效率最高值也只有5%、6%,平常都是看着其他大佬们的名字在上面挂着。

    今天,魏兴思他终于这个有机会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有科研辅助系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有科研辅助系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