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乱成一锅粥啦
目录:春秋大领主| 作者:荣誉与忠诚| 类别:历史军事
在吕武一阵猛如虎地操作之下,晋国先后干趟了秦国、齐国和卫国,对不对?
以后马炮的角度来评价,秦国和齐国先后躺下对晋国很重要,能够使晋国失去西边和东面的威胁,抽出更多的精力和硬实力来跟楚国进行对抗。
卫国则纯粹就是跳得太欢,早期不断挑战晋国的底线,后来干出卷袖子下场蹦迪的操作。
所以并不是因为卫国的实力强大到能威胁晋国,有那么一个精神病国主招惹到晋国的打击算是一种求仁得仁。
在中原地区跳得最欢的几个诸侯先后躺下,晋国也如列国所预料的那般立刻与楚国进入高烈度的对抗。
先出招的是楚国,他们得知晋悼公姬周只是带着下军和新军去了东面,来了个半路堵截,致使在卫国地界的“沫之战”爆发了。
那一次楚军再次饮马大河,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成功俘获晋悼公姬周,并且在“沫之战”给战败了,还给了晋国收拾卫国的绝佳机会。
“邲之战”、“鄢陵之战”、“沫之战”和“郜之战”都算是中原以晋国为首集团与南方楚国为首集团争霸过程中的几次转折点,影响最大的却是发生在“郜”的那一战。
晋军取得了“郜之战”的胜利,挥军继续南下,仅是饮马大江其实也就那样,偏偏晋军在楚国都城“郢”城下进行了阅兵。
那可是以进犯姿态跑去楚国都城阅兵,别说楚国还一点拿晋军怎么样都没办法的表现,无不说明在“郜”这一战已经让楚国流血太多,短时间内无力继续再跟晋国争雄了。
晋国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度,不是说她作为一个军果主义国家,需要了解到晋国属于第一个不以公族为主要政治力量的诸侯国,另一个无比奇葩的地方在于每每没有了外敌必生内乱!
“范氏与赵氏相争?”虞显有点懵了。
天下间谁不知道范氏是晋国第一强大的家族,关于这点哪怕吕武为元戎,阴氏的城邑数量一天不超过范氏,范氏就还会是人们眼中那个晋国最强大的家族。
赵氏是个什么情况?以前的赵氏当然是晋国当之无愧的最强家族,然后被晋景公设计给灭了一次,重新复立后的赵氏之主赵武从母亲赵庄姬处获得了庞大的遗产,要说恢复赵氏鼎盛时期则是没有。
如果说以前的赵氏风光无限,轮到赵武成为赵氏大宗之主后,赵氏无论在晋国还是各个诸侯国,存在感真的没有多强。
人们的印象中,赵武不但低调,好像因为幼年不幸的经历有点胆小,哪来的胆子跟当前晋国第一强大的家族范氏掰腕子?
目前“虎牢”又变成了南方跟北方的贸易要道了。原因?晋国很强大,元戎吕武进行了表态,再有范氏的威胁明摆着,不想惹麻烦的列国贵族敢不走这条道路吗?
所以说,一个国家的强大真能体现在各方各面,包括引导大局上的经济链。
也就是现在用的不是纸钞,要不然信不信晋国高层就此过上印钱来抢劫全世界的幸福生活?
范氏当然也进行了自我反省,他们将收取的税下调,幅度方面也就那样,算是一种很勉强的自我挽尊,实际上被人暗地里骂得更狠。
虞显多方打听才知道范氏与赵氏的交恶是因为“温”地的归属,一下子心里有点谱了。
这里面阴氏有戏份。
吕武答应士匄会从中周旋,后面得知范氏想用“铎辰”换“温”,一阵无语之后表示这中间人着实没法当。
那个“铎辰”在晋国的东部,晋国在公元前593年才灭掉当地的赤狄,确认了包括“铎辰”在内的一大片地盘归于晋国。
晋国获得哪块地盘的时间长短会决定当地的开发程度,更多的是取决于获得封邑的家族有没有尽心尽力去进行开发。
很显然的事情,范氏有多个成熟的产粮地,注定会对后面获得的“铎辰”重视程度只是一般般,也就导致“铎辰”的开发度真心不怎么样。
“阴子可有言语?”虞显就想知道这事。
可能是来自郑国的商贾很不快乐地说道:“晋元戎并未有所举动。”
楚国衰弱之后,郑国还是很希望晋国越乱越好的。
范氏和赵氏出现问题只是晋国内乱的其一。
爆发矛盾的还包括魏氏与解氏,公族内部的多个封主爆发乱战,另外就是智氏跟韩氏打起来了。
一圈看下来,阴氏看似没有被直接卷进去,然而解氏、智氏出了问题,明显阴氏下场是迟早的事情。
现在智盈才几岁啊?满打满算也就十岁。
这一次是智氏主动对韩氏发难,给的名义是韩氏刺杀智瑩,并且摆出谁的劝都不听,出兵韩氏封地就是干。
十岁的孩子这么莽,尤其是当前的智氏比韩氏弱小,直接导致的是让人们相信智瑩死于韩氏的刺杀。
韩起一开始也懵了,一方面家族内部进行征召,另一方面召集主要的家族成员,就想问问到底是不是韩氏的某个谁干的。
韩氏内部当然没有人承认刺杀智瑩,要命的是没人能百分百肯定刺杀智瑩与韩氏无关,比如刺客使用的弓极可能是出自韩氏。
因为无法洗清嫌疑的关系,韩起只能硬着头皮跟智氏私军交战,再派出韩无忌找吕武沟通。
虞显正在感概霸主不愧是霸主,一乱就那么彻底,听到旁边的人交谈,侧耳倾听得知原本在开打的韩氏和智氏已经联合起来干魏氏,张大嘴巴有点失去思考能力。
会玩,不愧是霸主国,真的太会玩了!
上一刻还是生死仇敌,下一刻联合起来调转矛头,一开始是在演戏,还是魏氏太招人恨?
吕武发誓,里面并没有自己的手笔。
过程是中行吴介入,他跟韩起和智盈讲了什么只有少数人知道,直接导致的结果是韩氏和智氏掉头去干魏氏。
“如此说来,操戈相攻仅是魏氏与韩氏、智氏?”虞显琢磨了一下下,霸主国看着挺乱,好像远没有传闻中那么乱。
至少真正开战的家族也就魏氏对上韩氏、智氏,以及公族一帮脑子抽了的封主,其余家族停留在打嘴炮阶段。
虞显非常不明白地想道:“阴子为何坐视?”
这个大概是也很多人不明白的地方,满心思猜测吕武到底想搞什么。
他们这支来自宋国的使节团途经“虎牢”继续向北,路过“温”的时候看到了对峙状态的范氏私军和赵氏私军。
仅是从数量来看,范氏的私军数量约是赵氏私军的三倍,一看就能看出两个家族在实力方面的差距。
他们进入属于魏氏的封地,看见的是一副风风火火的备战姿态,路途中不止一次有魏氏的私军快速行军越过。
等待接近“新田”百里,首先看到的是来自阴氏的骑兵巡查队,道路上可算没有了来来往往的各家私军。
“无人敢于挑阴子虎须。”杨梁是副使,用着无比感概的语气那么猜测。
他们这种歪果仁都习惯了晋国一无外患就内部相攻的局面,晋国内部的各家族就更麻木了。
对于晋国的贵族来说,只要不是卿位家族对卿位家族实际动手,其它都只是算小场面。
而韩氏和智氏联合起来打魏氏,只要荀氏或阴氏没有下场,事态方面也算能没有彻底失控。
现在晋国的贵族就等着范氏会不会对赵氏动手,又或者赵氏会不会对范氏认怂,一旦范氏和赵氏也动手的话,代表的是真正的大乱将会爆发。
那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格局!
人们猜测阴氏的注意力被范氏和赵氏的要打没打吸引住了,暂时不是介入韩氏、智氏对战魏氏的时机。
他们的猜想中,范氏实际对赵氏动手,将会导致阴氏、荀氏、赵氏、韩氏和智氏,可能还要加上一个苦成氏,以及晋国超过六成的中小贵族,一块形成一个阵营;范氏则会跟魏氏、羊舌氏等公族,再加上三成左右的晋国中小贵族,成为另一个阵营。
宋国使节团来到“新田”的郊外,有人提醒后方来了大股队伍,一看旗号竟然是魏氏,眼尖的人又发现更远的地方陆陆续续出现新的队伍,从旗号分辨是荀氏、解氏、韩氏、智氏……等等家族的队伍。
碰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宋国使节团的队伍当然要停下靠边,让那些晋国家族的队伍先过去呀。
解武本来不想停下,看到停在路边的宋国队伍中有阴氏的旌旗,停住战车大声问道:“尔等来自宋国,为何持元戎旗号?”
能说阴氏现在的旗号在所有列国都很有威慑力吗?当然不能那么说。
虞显肯定要出面,说清楚自己来自哪里,队伍里面为什么会有阴氏的旗号。
“噢?!原来是阴氏家宰当面。”解武当然听过虞显的名号。
事实上,晋国的很多家族在研究阴氏,他们一般会从吕武处在微末开始研究,里面会有属于虞显的戏份。
如果吕武不是“卿”的话,人们不会用“家宰”这个称呼,一般也就称呼为“家老”而已。
这不,吕武早就今夕非比往日,虞显也跟着沾光了不是。
“你以何身份请见元戎?”解武问道。
虞显想了想,说道:“故阴氏家宰?”
现在阴氏家宰的身份远比宋国正使管用,只是虞显才不会这时候去见吕武。
毕竟,做人要有逼数,什么时候该去找大人物,又是什么时候别去给大人物添堵,要分得清。
晋国现在的问题好像挺严重,虞显不管是作为宋国使者,还是曾经阴氏的家宰,帮不上吕武什么忙,不要这个时候去强加戏份了吧?
“恰好元戎需使宋国一用,你且随我来。”解武说完不给虞显拒绝的机会,命令驭手驾驶战车跟上远去的队伍。
这倒是让虞显愣在原地,没搞懂宋国现在能帮上晋国什么忙,又或者说能在什么私事上帮到吕武。
以后马炮的角度来评价,秦国和齐国先后躺下对晋国很重要,能够使晋国失去西边和东面的威胁,抽出更多的精力和硬实力来跟楚国进行对抗。
卫国则纯粹就是跳得太欢,早期不断挑战晋国的底线,后来干出卷袖子下场蹦迪的操作。
所以并不是因为卫国的实力强大到能威胁晋国,有那么一个精神病国主招惹到晋国的打击算是一种求仁得仁。
在中原地区跳得最欢的几个诸侯先后躺下,晋国也如列国所预料的那般立刻与楚国进入高烈度的对抗。
先出招的是楚国,他们得知晋悼公姬周只是带着下军和新军去了东面,来了个半路堵截,致使在卫国地界的“沫之战”爆发了。
那一次楚军再次饮马大河,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成功俘获晋悼公姬周,并且在“沫之战”给战败了,还给了晋国收拾卫国的绝佳机会。
“邲之战”、“鄢陵之战”、“沫之战”和“郜之战”都算是中原以晋国为首集团与南方楚国为首集团争霸过程中的几次转折点,影响最大的却是发生在“郜”的那一战。
晋军取得了“郜之战”的胜利,挥军继续南下,仅是饮马大江其实也就那样,偏偏晋军在楚国都城“郢”城下进行了阅兵。
那可是以进犯姿态跑去楚国都城阅兵,别说楚国还一点拿晋军怎么样都没办法的表现,无不说明在“郜”这一战已经让楚国流血太多,短时间内无力继续再跟晋国争雄了。
晋国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度,不是说她作为一个军果主义国家,需要了解到晋国属于第一个不以公族为主要政治力量的诸侯国,另一个无比奇葩的地方在于每每没有了外敌必生内乱!
“范氏与赵氏相争?”虞显有点懵了。
天下间谁不知道范氏是晋国第一强大的家族,关于这点哪怕吕武为元戎,阴氏的城邑数量一天不超过范氏,范氏就还会是人们眼中那个晋国最强大的家族。
赵氏是个什么情况?以前的赵氏当然是晋国当之无愧的最强家族,然后被晋景公设计给灭了一次,重新复立后的赵氏之主赵武从母亲赵庄姬处获得了庞大的遗产,要说恢复赵氏鼎盛时期则是没有。
如果说以前的赵氏风光无限,轮到赵武成为赵氏大宗之主后,赵氏无论在晋国还是各个诸侯国,存在感真的没有多强。
人们的印象中,赵武不但低调,好像因为幼年不幸的经历有点胆小,哪来的胆子跟当前晋国第一强大的家族范氏掰腕子?
目前“虎牢”又变成了南方跟北方的贸易要道了。原因?晋国很强大,元戎吕武进行了表态,再有范氏的威胁明摆着,不想惹麻烦的列国贵族敢不走这条道路吗?
所以说,一个国家的强大真能体现在各方各面,包括引导大局上的经济链。
也就是现在用的不是纸钞,要不然信不信晋国高层就此过上印钱来抢劫全世界的幸福生活?
范氏当然也进行了自我反省,他们将收取的税下调,幅度方面也就那样,算是一种很勉强的自我挽尊,实际上被人暗地里骂得更狠。
虞显多方打听才知道范氏与赵氏的交恶是因为“温”地的归属,一下子心里有点谱了。
这里面阴氏有戏份。
吕武答应士匄会从中周旋,后面得知范氏想用“铎辰”换“温”,一阵无语之后表示这中间人着实没法当。
那个“铎辰”在晋国的东部,晋国在公元前593年才灭掉当地的赤狄,确认了包括“铎辰”在内的一大片地盘归于晋国。
晋国获得哪块地盘的时间长短会决定当地的开发程度,更多的是取决于获得封邑的家族有没有尽心尽力去进行开发。
很显然的事情,范氏有多个成熟的产粮地,注定会对后面获得的“铎辰”重视程度只是一般般,也就导致“铎辰”的开发度真心不怎么样。
“阴子可有言语?”虞显就想知道这事。
可能是来自郑国的商贾很不快乐地说道:“晋元戎并未有所举动。”
楚国衰弱之后,郑国还是很希望晋国越乱越好的。
范氏和赵氏出现问题只是晋国内乱的其一。
爆发矛盾的还包括魏氏与解氏,公族内部的多个封主爆发乱战,另外就是智氏跟韩氏打起来了。
一圈看下来,阴氏看似没有被直接卷进去,然而解氏、智氏出了问题,明显阴氏下场是迟早的事情。
现在智盈才几岁啊?满打满算也就十岁。
这一次是智氏主动对韩氏发难,给的名义是韩氏刺杀智瑩,并且摆出谁的劝都不听,出兵韩氏封地就是干。
十岁的孩子这么莽,尤其是当前的智氏比韩氏弱小,直接导致的是让人们相信智瑩死于韩氏的刺杀。
韩起一开始也懵了,一方面家族内部进行征召,另一方面召集主要的家族成员,就想问问到底是不是韩氏的某个谁干的。
韩氏内部当然没有人承认刺杀智瑩,要命的是没人能百分百肯定刺杀智瑩与韩氏无关,比如刺客使用的弓极可能是出自韩氏。
因为无法洗清嫌疑的关系,韩起只能硬着头皮跟智氏私军交战,再派出韩无忌找吕武沟通。
虞显正在感概霸主不愧是霸主,一乱就那么彻底,听到旁边的人交谈,侧耳倾听得知原本在开打的韩氏和智氏已经联合起来干魏氏,张大嘴巴有点失去思考能力。
会玩,不愧是霸主国,真的太会玩了!
上一刻还是生死仇敌,下一刻联合起来调转矛头,一开始是在演戏,还是魏氏太招人恨?
吕武发誓,里面并没有自己的手笔。
过程是中行吴介入,他跟韩起和智盈讲了什么只有少数人知道,直接导致的结果是韩氏和智氏掉头去干魏氏。
“如此说来,操戈相攻仅是魏氏与韩氏、智氏?”虞显琢磨了一下下,霸主国看着挺乱,好像远没有传闻中那么乱。
至少真正开战的家族也就魏氏对上韩氏、智氏,以及公族一帮脑子抽了的封主,其余家族停留在打嘴炮阶段。
虞显非常不明白地想道:“阴子为何坐视?”
这个大概是也很多人不明白的地方,满心思猜测吕武到底想搞什么。
他们这支来自宋国的使节团途经“虎牢”继续向北,路过“温”的时候看到了对峙状态的范氏私军和赵氏私军。
仅是从数量来看,范氏的私军数量约是赵氏私军的三倍,一看就能看出两个家族在实力方面的差距。
他们进入属于魏氏的封地,看见的是一副风风火火的备战姿态,路途中不止一次有魏氏的私军快速行军越过。
等待接近“新田”百里,首先看到的是来自阴氏的骑兵巡查队,道路上可算没有了来来往往的各家私军。
“无人敢于挑阴子虎须。”杨梁是副使,用着无比感概的语气那么猜测。
他们这种歪果仁都习惯了晋国一无外患就内部相攻的局面,晋国内部的各家族就更麻木了。
对于晋国的贵族来说,只要不是卿位家族对卿位家族实际动手,其它都只是算小场面。
而韩氏和智氏联合起来打魏氏,只要荀氏或阴氏没有下场,事态方面也算能没有彻底失控。
现在晋国的贵族就等着范氏会不会对赵氏动手,又或者赵氏会不会对范氏认怂,一旦范氏和赵氏也动手的话,代表的是真正的大乱将会爆发。
那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格局!
人们猜测阴氏的注意力被范氏和赵氏的要打没打吸引住了,暂时不是介入韩氏、智氏对战魏氏的时机。
他们的猜想中,范氏实际对赵氏动手,将会导致阴氏、荀氏、赵氏、韩氏和智氏,可能还要加上一个苦成氏,以及晋国超过六成的中小贵族,一块形成一个阵营;范氏则会跟魏氏、羊舌氏等公族,再加上三成左右的晋国中小贵族,成为另一个阵营。
宋国使节团来到“新田”的郊外,有人提醒后方来了大股队伍,一看旗号竟然是魏氏,眼尖的人又发现更远的地方陆陆续续出现新的队伍,从旗号分辨是荀氏、解氏、韩氏、智氏……等等家族的队伍。
碰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宋国使节团的队伍当然要停下靠边,让那些晋国家族的队伍先过去呀。
解武本来不想停下,看到停在路边的宋国队伍中有阴氏的旌旗,停住战车大声问道:“尔等来自宋国,为何持元戎旗号?”
能说阴氏现在的旗号在所有列国都很有威慑力吗?当然不能那么说。
虞显肯定要出面,说清楚自己来自哪里,队伍里面为什么会有阴氏的旗号。
“噢?!原来是阴氏家宰当面。”解武当然听过虞显的名号。
事实上,晋国的很多家族在研究阴氏,他们一般会从吕武处在微末开始研究,里面会有属于虞显的戏份。
如果吕武不是“卿”的话,人们不会用“家宰”这个称呼,一般也就称呼为“家老”而已。
这不,吕武早就今夕非比往日,虞显也跟着沾光了不是。
“你以何身份请见元戎?”解武问道。
虞显想了想,说道:“故阴氏家宰?”
现在阴氏家宰的身份远比宋国正使管用,只是虞显才不会这时候去见吕武。
毕竟,做人要有逼数,什么时候该去找大人物,又是什么时候别去给大人物添堵,要分得清。
晋国现在的问题好像挺严重,虞显不管是作为宋国使者,还是曾经阴氏的家宰,帮不上吕武什么忙,不要这个时候去强加戏份了吧?
“恰好元戎需使宋国一用,你且随我来。”解武说完不给虞显拒绝的机会,命令驭手驾驶战车跟上远去的队伍。
这倒是让虞显愣在原地,没搞懂宋国现在能帮上晋国什么忙,又或者说能在什么私事上帮到吕武。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春秋大领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