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春秋大领主 第820章:大争之世,唯论强弱存亡

第820章:大争之世,唯论强弱存亡

目录:春秋大领主| 作者:荣誉与忠诚| 类别:历史军事

    韩国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被汉国攻夺三分之二的城邑,喊着要救援韩国的荀国大军在中行吴的统率下控制了韩国的三分之一城邑,自此韩国已经进入名存实亡的阶段。

    吕武在“新田”见了韩须、箕襄等一众韩氏的族人,没有干出杀人子嗣的事情,好言安慰之后让他们暂时前去“长安”住下,等候下一步的安排。

    韩须是韩起的嫡长子。

    箕襄则是韩无忌的嫡长子,他顶了箕氏家主的位置,算是一种过继式的别出,成为小宗之主。

    当然了,“箕”这个地方很早之前就归了吕武,后来作为大宗的韩氏则是依然保留小宗箕氏,封地却不再是“箕”地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原本只是楚国和范国的大战,随后各自摇人让战事进一步扩大,搞到后面互相背叛又各自相攻,发生的众多事情真心令天下人看得眼花缭乱。

    其中,韩国背叛汉国在天下诸侯看来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他们纳闷的是韩起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就敢背叛汉国,以至于落得不到四个月的时间被汉军攻夺三分之二城邑的下场。

    韩起的悖盟真不是一件令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汉国没有对韩国开战,可是汉国一再获得韩国的城邑,韩国的山川地势全面对汉国洞开,汉国怎么又可能不给韩国一种芒刺在背的威胁感呢?

    在各诸侯看来,汉国与韩国结盟又背叛算是一种狗咬狗一嘴毛,谁死了都是一种活该。

    他们最为在意的是中行吴喊着救援韩国,真正干的却是谋夺韩国城邑的肮脏事,认为中行吴的这种做法太过于卑鄙无耻,所作所为称得上是诸侯的公敌了。

    老实说,中行吴那么做的危害确实很大,那么一搞之后,以后谁跟谁结盟都会互相小心提防,势力范围不再可能任由第二方的军队过境,喊援军也变成了一种需要深思熟虑才敢干的事情。

    要说中行吴那么干之后起到了什么贡献,大概就是让诸侯对势力范围有更明确的概念,少不了要公示哪哪和哪是自己的地盘,埋个界碑什么的之类。

    吕武在“新田”也接见了中行喜,拒绝了中行吴邀请前往少水边上见面的请求。

    汉国东出的步骤被打乱,很多事情需要吕武进行即时的调整,哪有闲工夫去跟中行吴假惺惺演戏?

    这一次攻夺韩国三分之二城邑,必须说是韩氏玩“取而代之”出现的恶果,导致非韩氏公族在抵抗汉军入侵并不尽心尽力,甚至很多韩国的贵族没有等来汉军兵临城下就先行派人前往投降了。

    韩氏取代曲沃一系并不名正言顺,再来是韩国没有展露出什么霸主之资,相反刚刚建国就显露出了颓势。

    晋国才灭亡多少年?别说是老一辈,即便是新生代都无比怀念曾经作为霸主一员的荣光。

    他们的认知中汉氏子姓也是晋国的一员,韩氏无法给予他们作为霸主国一员的骄傲和各种福利,投奔汉氏子姓并不是一件什么背叛的行为,无非就是换了一位带头大哥而已。

    那种心理不独韩国的贵族有,汉国、范国、荀国的非公族贵族其实全有。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韩国那些贵族干脆利索的投降,投降之后也没有将自己当做外人,一下子给吕武的心里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说到底,老一辈的人还没有死光,不是那种汉氏、范氏、荀氏和韩氏各自持国上百年后的阶段,新生代生长在各有一国的环境下,忘记了百年前同为晋人的曾经,哪怕没有忘记其实也不会当一回事。

    “现在是谁强势就得人心呗?”吕武刚接见完投降的韩国贵族,有了更清晰的明悟。

    吕武目前在哪?他原本在“虎牢”统筹,后来去了“新田”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置,然后再一次来到了“虎牢”这边。

    作为晋国曾经都城的“新田”对一些“老人”有着很重要的政治意义,韩氏取代“曲沃一系”之后有给晋公室留了封地,却是将姬彪养在了“新田”进行控制。

    吕武在“新田”见了姬彪,重新将“绛”还给了姬彪作为封地,也算是对得起曾经作为晋国之臣的经历了。

    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影响却是很大,首先是怀念晋国荣光的那些贵族,他们觉得吕武是一个怀念旧情的人,再来就是各诸侯认为吕武至少还愿意遵行礼节,然后就是韩氏变得更加像是乱臣贼子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隐患,比如可能会让有些头脑不清醒的贵族想搞“复辟”,只是相较于隐患而言,吕武觉得利大于弊。

    在吕武重新来到“虎牢”的消息传开后,率军驻扎在“荣泽”附近的韩起派人前来邀见。

    吕武没有接见韩起的使者,只是让梁兴出面与之接洽。

    “韩王愿割土求和,再请我王互盟共讨于荀。”梁兴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看上去很奇怪。

    汉军已经控制了那些城邑,当地人对汉国的统治并没有反抗情绪,足以证明汉国统治那些城邑并不存在什么大的困难。

    现在,韩起想用服输讨回一些城邑,再用割土的方式求得汉国帮助韩国对荀国展开复仇?

    看着好像是韩起的脑子坏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韩起玩得是春秋的规则,也就是投降输一半,再让韩国成为汉国的附庸。

    “且先使韩王发布讨伐荀国檄文。”吕武毛病了才答应投降输一半。

    梁兴答应下来,复又说道:“范侯遣使节而来,询问王上何时撤军?”

    当前汉军控制了“虎牢”,也就是将范国直接一切两半,很现实的是汉国并没有攻打“虎牢”以北的范国城邑。

    就是吧,汉军已经将“原”、“台谷”等一些范国之前赠送给韩国的城邑给占了,直接让汉国的疆域扩展到了“温”边上。

    撤军?吕武为什么再一次来到“虎牢”这边?除了韩军和郑军驻扎在“虎牢”南边之外,“虎牢”所处的位置也决定了挥军向东就能威胁到荀国。

    所以,吕武进行动员夺取了韩国三分之二的城邑,当前有三个“师”和三千骑兵驻扎在“黄父”附近,有两个“师”驻扎在了“断道”,其余一个“军”又两个“师”以及三万骑兵都在“虎牢”了。

    那些并不是吕武动员起来的全部兵力,刚刚攻占的区域都在要道屯有驻兵,同时三戎之地那边还有两个“师”和五千骑兵。

    如果有必要的话,吕武其实也能对刚刚从韩国那边改换门庭到汉国的贵族进行征召,大约是能再凑出两个“师”左右的部队。

    以为三个“军”又一个“师”和三万八千骑兵,没有算上出征“汉中”的三个“师”,他们就是吕武能够动员兵力的极限了吗?那肯定不是。

    汉国执行了新制度,那是一种比曾经晋国更军果主义的制度,不过日子了为前提,以汉国约五百万的人口动员出七八十万数量的大军,绝对能够做到的。

    要是这一波能将得自韩国的三分之二城邑吞下去,汉国应该是能增加四十万左右的人口?那样汉国的总人口应该是接近五百五十万了。

    吕武说道:“如需会盟,韩王、荀王、范侯、宋公、郑侯,皆可来也。”

    现在真的不是汉国大举东出的好时机,别看一波吞了那么多的城邑,实际上是打乱了吕武的很多部署。

    首先,长渠还有三分之一左右没修,保持原有的人力物力投入,怎么都还要修两年。

    再来是,汉国修栈道,梳理“天池水泽”,并且攻占“汉中”之后正在图谋巴蜀。

    虽然说两线用兵是兵家大忌,其实也看两线是怎么个用兵方式。

    巴蜀那边撑死了也就拖住汉国不过超过一个“军”的兵力,关键在于会让攻占巴蜀的时间被拖得比较长,或者因为汉国高层的注意力不在那边,导致出现战败的可能性。

    “我需要时间……”吕武对这个认知很清醒。

    韩国名存实亡了对不对?汉国却是没有宣布灭掉了韩国。

    然后,汉国现在有那个能力夺取范国“虎牢”以北的城邑,一样没有付之行动。

    吕武太清楚疆域的扩张是怎么回事了,并不是短时间内疾速扩大地盘就是好,讲究的是能不能有效消化再为己所用。

    “郑失其土……”吕武看向梁兴,接着往下说道:“范、韩皆可居之。”

    归还城邑给韩起是没有可能的。

    韩起还想有自己的国家,跟范国和郑国挤一挤吧?

    子产玩忽悠大法有了一支大军,后勤供应则是仰仗楚国,一旦失去楚国的粮秣支持,分分钟大军四散。

    范国现在半死不活,没有实力来保证自己疆域不变,他们需要时间来整合内部的力量,该受的委屈就必须忍着。

    当然,那些是吕武自己的盘算,能不能成事非常不好说。

    梁兴觉得自己就是再能说会道,中行吴、韩起、范鞅、子产、子佐也不会是傻子吧?

    吕武说道:“苟且罢了,无需事成,延时为上。”

    短短时间之内风云变幻,吕武不相信只有自己应接不暇,实际上被卷进来的各个诸侯脑子肯定更乱。

    吕武想了想,说道:“你还需奔走列国,唯重齐国。”

    成体系的纵横术还没有出现,以前梁兴干的活其实已经有点相似的影子了。

    有些事情就是不为个人的意志而左右。

    吕武想要尽可能地拖时间,着实没有想到范鞅会将韩起带进“虎牢”来到自己的面前。

    算不上什么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只是一时间相对无言而已。

    韩起的胆子也算是大,敢进“虎牢”来见吕武。

    在韩起进“虎牢”之前,其实吕武已经事先知情,多少算是有一些心里缓冲了。

    “坐罢。”吕武能怎么地?干掉送上门来的韩起吗?

    范鞅眼观鼻鼻观心地坐下,看了一眼韩起,又看向吕武,说道:“未先请谒,请叔父恕罪。”

    吕武不搭理范鞅,看着韩起问道:“为何叛我?”

    那什么,是汉军先攻击的韩军,还顺带连郑军一起揍了,搞得还想掩饰一下的韩军和郑军,不得不合流抗击汉军的攻势。

    只是吧?韩起现在面临的情况是实力不如人,他跟子产的联合也是一件既定事实,不辩解可能还能谈,一辩解说不定就要被赶走了。

    吕武根本没想让韩起回答,继续说道:“事已至此,如言谈城邑归属,且待荀王来此。”

    连裤子都输了的韩起敢来见吕武,家底看起来很厚的中行吴未必敢。

    中行吴想见吕武是在会盟环境之下,也就是双方带上认为可以自保的兵力,再在天下人的瞩目下进行聚首,才不是玩孤身赴会。

    韩起发现自己事先酝酿的话变成笑话,一时间一再欲言又止,就是一句话都讲不出来。

    吕武看向范鞅,说道:“寡人暂管‘虎牢’为防楚军复来,亦观荀军是何动向。”

    关于楚国出现弑君夺位的消息,暂时还没有传到他们耳朵里。

    倒是中行吴带着大约两个“军”的兵力在“宁”附近,一旦向西北就能进军汉国势力范围,向西则是逼近“虎牢”。

    那个“宁”其实是范国的城邑,也就是中行吴没有征得范鞅的意见就率军入境了。

    范鞅问道:“叔父,能否使我军过‘虎牢’南下?”

    什么鬼?

    自从“虎牢”落在汉军的控制之下后,范鞅什么时候派人去了“虎牢”北边调兵?

    不是范国再也无法联络“虎牢”北边的贵族,纯粹是汉国没有窥探到“虎牢”以北的范国贵族有汇流集结的迹象。

    吕武短时间内思考了很多,应道:“自无不可。”

    来呗。

    范鞅还能集结多少兵力,哪怕数量超过汉军在“虎牢”驻扎的一个“军”又两个“师”以及三万骑兵,质量方面也绝对没得比。

    达成某种试探目标的范鞅明显松了口气,看向韩起说道:“叔父自可逗留范国。郑君桥与我是敌非友,不可留也。”

    吕武眉头一挑,心想:“有意思,借我来压韩起。”

    现实就是那么种情况,范国除非愿意归还郑国城邑,不然跟郑国根本不可能存在和平。

    就是因为这么的错综复杂,才会让吕武认为可以拖时间。

    毕竟,他们想联合,一些尖锐矛盾该怎么理清楚?事实上也不可能理清楚的!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春秋大领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