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初夏
目录:汉世祖| 作者:芈黍离| 类别:历史军事
汉开宝八年,夏,四月。
距离刘皇帝正式下诏北伐,已然整整一个月过去了,在这一个月内,整个北方风起云涌,原本密布的战云,已然开始下雨了,腥风血雨。
大汉近乎不宣而战的行为,彻底将华夏南北拉回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战争年代,沉寂了十多年的汉辽边境,也开始陷入躁动。
一纸和议,对汉辽双方而言,实在过于脆弱,任何一方都有轻易撕毁的能力。和平安定的表象下,积攒的十多年的矛盾、仇怨,也借机一次爆发出来。
面对大汉又一次声势浩大的北伐,辽国那边,也做着积极主动的应对,没有退缩,当然,他们也没有退缩的余地,只有抗争。
新继位不久的辽帝耶律贤,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不得不放下他对大辽的改革整饬计划,必须得集中精力,团结一致,来进行一场卫国战争。
“五十万步骑”足够庞大,足够慑人,这几乎是辽国统治下男女丁口的八分之一了,只要稍微想想,就能让人头皮发麻,脊背发凉。
不过,耶律贤终究不是个凡人,在经过初期的紧张与惶恐后,迅速冷静了下来。大汉兵雄势大,卒精器利,固然是事实,能够吓人,却吓不倒人。
耶律贤有明主之姿,更重要的,是他有一干得力的辅臣,与他协肩并力,共度时艰,当下的辽国内部,也能算是人才辈出,不论在军还是在政,都有一批可当重任的胡汉大臣。
经过与几名重要大臣的商讨之后,面对来势汹汹的汉军,辽国这边也迅速地做好了应对决策,没有其他选择,就一个字,打!
耶律贤适与韩德让等人的分析,耶律贤也打消了心头的顾虑,这是事关生死的抗击,不能有任何的胆怯,更不能有一丝保留。
在辽国君臣看来,汉军固然强大,所谓的五十万步骑也有些言过其实,实际可堪一战的军队能有六成就不错了,并且还是多路出击,致其分散。
不得不说,辽国君臣的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北伐大军,称得上是职业军队的不足三十万,能称为精锐的更只有一半。但是,哪怕仅这个数目,也足够强大的,辽国君臣这边也不敢真的小觑,只是场面上,得坚持着,不能怯场。
一阵紧张的商讨过后,耶律贤领导下的大辽朝廷,展现出了与耶律璟时代迥异的高效,迅速做好针对性的调度准备。
汉军东路主攻,剑指辽东的策略,并不难猜,辽廷这边也是针对性布置。南院大王耶律斜轸迅速返回东京辽阳府,负责辽东的抵御事务,甚至于耶律贤把整个辽东京道的军政大权都交给他,与其先斩后奏之权。
而针对于大汉在其他方向的动作,辽国也果断采取收缩防御的态势,不怕汉军深入草原,这里是他们的主场。
当然,辽国这样的应对,事实上也正合汉军的意图,在辽东打一场打仗,打一场决战,正是大汉需要的。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辽东之地,汉军必取之,辽军必守之,这就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只有正面攻防碰撞。
耶律斜轸那边,用来鼓舞士气的口号,除了保家卫国之外,就是要让辽东成为汉军的坟墓,要让汉军步随军的后尘,要让刘皇帝成为第二个隋炀帝......
显然,辽国这边通晓中国历史的人,也不少,轻易地就联想到一起,借古谕今!
从上京向东京道增兵的同时,耶律贤也大发诏令,于全国范围内的部族、州县及仆属部落征召士兵,以应对南朝的入侵,态度极其强硬 其强硬,命令不容置疑,这也是倾尽全力了。
以当下辽国的人口情况,用控弦百万来形容,并不过分,然而,真要一次性征召这么多军队,也是不现实的。
其中问题太多,一者辽国地域太广,虽然在漠南漠北设有边军道州县,但仍旧大量的部族分散游牧于各地,集结起来并不容易,需要时间;
二者,真要动员百万军队,怎么养都是一个要命的问题,百万军队的供给,可想而知会有怎样庞大的后勤补给压力,绝不是辽国能够支撑得起的,更何况还是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
因此,从大漠草原,耶律贤最终也只征召了二十万左右的部卒,这几乎是竭尽全力了。而在耶律贤于国内动员军队应战的同时,汉辽之间的碰撞,也已正式开始了。
山阳道那边,可以说是最先发起进攻的,汉将田重进率领五千骑兵,北出**,将汉辽之间搁议的盆地草场,彻底纳入大汉的控制之中。
游牧于其间的辽民部落,虽然在感受到危险,获取警讯后更是从速北遁。然而,事情来得突然,契丹人又拖家带口携财产牲畜,动作也快不到哪里去,面对田重进的攻击,被擒获甚多。
田重进锐意进取,有所斩获后,犹不罢休,继续领军向北,深入辽境上百里后,方才遭遇大股的辽军。
那是辽国布置在阴山东南麓的边军,战起之后,面对田重进的不依不饶,汇集了周边的部精壮合计七千余骑,前来迎战截击,掩护部卒的撤退。
这算是北伐之后汉辽两军之间第一次成规模战斗,比起数十万大军鏖战,不算大,但是针锋相对,极为激烈。
汉军装备训练精良,但是人少且长途奔袭,辽军人多一些,士气也不低,最终交锋两个多时辰,互有损伤后,撤离战圈。
辽军是为掩护部族的北撤,以免汉军继续肆无忌惮地杀掠,目的达到,不加纠缠。田重进则是自觉孤军深入,辽军抗击坚决,再加有朝廷的战略指导意见在前,不敢久留。
当然,也是田重进撤得快,在摸清了人数之后,辽国的西南招讨使韩匡美已然领军增援而来,如果撤得慢了,他那五千骑怕也难全身而退。
一场战斗,双方死伤达三千人,也正式掀开了汉辽之间这场血腥而残酷的战争的大幕。浓烈的杀机,笼罩在大漠南北,也唯有鲜血能够洗刷消弭......
在山**出的五日后,榆林道的杨业也正式动手了,他与王审琦二人,各领万骑,兵分两路,直击辽西南边境。
杨业率军,攻辽天德军,拔其寨,杀俘辽军千余人,其后北出黑山,与王审琦合兵于阴山北麓,纵横五百余里。
活动的范围够大,跑得也不算近了,然而,只达到了一个基础目标,将辽国布置在阴山前麓的十几个戍镇拔除。
活动于这片区域的少量达旦、诸葛失等部族,见机得快,撤得也早,因此真论斩获,杨业与王审琦这边也不算大。
而想要取得更大的战果,就需要继续北进,深入大漠,直插腹心,对此,杨业与王审琦还不敢贸贸然地进兵。
中西路两军,虽然没有太多的建树,却也是轰轰烈烈的,扬威塞北。相较之下,作为主攻部队的东路军,反而有所沉寂。
在三月十六日时,太子及赵匡胤、高怀德便已率军抵达幽州,而来自各方各地各军编制在东路军下的十卒,也基本集结完毕。
不过,直到夏初了,仍旧没有大动作,甚至没有向辽东进兵的意思。
距离刘皇帝正式下诏北伐,已然整整一个月过去了,在这一个月内,整个北方风起云涌,原本密布的战云,已然开始下雨了,腥风血雨。
大汉近乎不宣而战的行为,彻底将华夏南北拉回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战争年代,沉寂了十多年的汉辽边境,也开始陷入躁动。
一纸和议,对汉辽双方而言,实在过于脆弱,任何一方都有轻易撕毁的能力。和平安定的表象下,积攒的十多年的矛盾、仇怨,也借机一次爆发出来。
面对大汉又一次声势浩大的北伐,辽国那边,也做着积极主动的应对,没有退缩,当然,他们也没有退缩的余地,只有抗争。
新继位不久的辽帝耶律贤,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不得不放下他对大辽的改革整饬计划,必须得集中精力,团结一致,来进行一场卫国战争。
“五十万步骑”足够庞大,足够慑人,这几乎是辽国统治下男女丁口的八分之一了,只要稍微想想,就能让人头皮发麻,脊背发凉。
不过,耶律贤终究不是个凡人,在经过初期的紧张与惶恐后,迅速冷静了下来。大汉兵雄势大,卒精器利,固然是事实,能够吓人,却吓不倒人。
耶律贤有明主之姿,更重要的,是他有一干得力的辅臣,与他协肩并力,共度时艰,当下的辽国内部,也能算是人才辈出,不论在军还是在政,都有一批可当重任的胡汉大臣。
经过与几名重要大臣的商讨之后,面对来势汹汹的汉军,辽国这边也迅速地做好了应对决策,没有其他选择,就一个字,打!
耶律贤适与韩德让等人的分析,耶律贤也打消了心头的顾虑,这是事关生死的抗击,不能有任何的胆怯,更不能有一丝保留。
在辽国君臣看来,汉军固然强大,所谓的五十万步骑也有些言过其实,实际可堪一战的军队能有六成就不错了,并且还是多路出击,致其分散。
不得不说,辽国君臣的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北伐大军,称得上是职业军队的不足三十万,能称为精锐的更只有一半。但是,哪怕仅这个数目,也足够强大的,辽国君臣这边也不敢真的小觑,只是场面上,得坚持着,不能怯场。
一阵紧张的商讨过后,耶律贤领导下的大辽朝廷,展现出了与耶律璟时代迥异的高效,迅速做好针对性的调度准备。
汉军东路主攻,剑指辽东的策略,并不难猜,辽廷这边也是针对性布置。南院大王耶律斜轸迅速返回东京辽阳府,负责辽东的抵御事务,甚至于耶律贤把整个辽东京道的军政大权都交给他,与其先斩后奏之权。
而针对于大汉在其他方向的动作,辽国也果断采取收缩防御的态势,不怕汉军深入草原,这里是他们的主场。
当然,辽国这样的应对,事实上也正合汉军的意图,在辽东打一场打仗,打一场决战,正是大汉需要的。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辽东之地,汉军必取之,辽军必守之,这就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只有正面攻防碰撞。
耶律斜轸那边,用来鼓舞士气的口号,除了保家卫国之外,就是要让辽东成为汉军的坟墓,要让汉军步随军的后尘,要让刘皇帝成为第二个隋炀帝......
显然,辽国这边通晓中国历史的人,也不少,轻易地就联想到一起,借古谕今!
从上京向东京道增兵的同时,耶律贤也大发诏令,于全国范围内的部族、州县及仆属部落征召士兵,以应对南朝的入侵,态度极其强硬 其强硬,命令不容置疑,这也是倾尽全力了。
以当下辽国的人口情况,用控弦百万来形容,并不过分,然而,真要一次性征召这么多军队,也是不现实的。
其中问题太多,一者辽国地域太广,虽然在漠南漠北设有边军道州县,但仍旧大量的部族分散游牧于各地,集结起来并不容易,需要时间;
二者,真要动员百万军队,怎么养都是一个要命的问题,百万军队的供给,可想而知会有怎样庞大的后勤补给压力,绝不是辽国能够支撑得起的,更何况还是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
因此,从大漠草原,耶律贤最终也只征召了二十万左右的部卒,这几乎是竭尽全力了。而在耶律贤于国内动员军队应战的同时,汉辽之间的碰撞,也已正式开始了。
山阳道那边,可以说是最先发起进攻的,汉将田重进率领五千骑兵,北出**,将汉辽之间搁议的盆地草场,彻底纳入大汉的控制之中。
游牧于其间的辽民部落,虽然在感受到危险,获取警讯后更是从速北遁。然而,事情来得突然,契丹人又拖家带口携财产牲畜,动作也快不到哪里去,面对田重进的攻击,被擒获甚多。
田重进锐意进取,有所斩获后,犹不罢休,继续领军向北,深入辽境上百里后,方才遭遇大股的辽军。
那是辽国布置在阴山东南麓的边军,战起之后,面对田重进的不依不饶,汇集了周边的部精壮合计七千余骑,前来迎战截击,掩护部卒的撤退。
这算是北伐之后汉辽两军之间第一次成规模战斗,比起数十万大军鏖战,不算大,但是针锋相对,极为激烈。
汉军装备训练精良,但是人少且长途奔袭,辽军人多一些,士气也不低,最终交锋两个多时辰,互有损伤后,撤离战圈。
辽军是为掩护部族的北撤,以免汉军继续肆无忌惮地杀掠,目的达到,不加纠缠。田重进则是自觉孤军深入,辽军抗击坚决,再加有朝廷的战略指导意见在前,不敢久留。
当然,也是田重进撤得快,在摸清了人数之后,辽国的西南招讨使韩匡美已然领军增援而来,如果撤得慢了,他那五千骑怕也难全身而退。
一场战斗,双方死伤达三千人,也正式掀开了汉辽之间这场血腥而残酷的战争的大幕。浓烈的杀机,笼罩在大漠南北,也唯有鲜血能够洗刷消弭......
在山**出的五日后,榆林道的杨业也正式动手了,他与王审琦二人,各领万骑,兵分两路,直击辽西南边境。
杨业率军,攻辽天德军,拔其寨,杀俘辽军千余人,其后北出黑山,与王审琦合兵于阴山北麓,纵横五百余里。
活动的范围够大,跑得也不算近了,然而,只达到了一个基础目标,将辽国布置在阴山前麓的十几个戍镇拔除。
活动于这片区域的少量达旦、诸葛失等部族,见机得快,撤得也早,因此真论斩获,杨业与王审琦这边也不算大。
而想要取得更大的战果,就需要继续北进,深入大漠,直插腹心,对此,杨业与王审琦还不敢贸贸然地进兵。
中西路两军,虽然没有太多的建树,却也是轰轰烈烈的,扬威塞北。相较之下,作为主攻部队的东路军,反而有所沉寂。
在三月十六日时,太子及赵匡胤、高怀德便已率军抵达幽州,而来自各方各地各军编制在东路军下的十卒,也基本集结完毕。
不过,直到夏初了,仍旧没有大动作,甚至没有向辽东进兵的意思。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汉世祖》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汉世祖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