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李治急,给母后下药
目录: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 作者:大唐谪仙| 类别:历史军事
长孙皇后脸色不好,她这些日子都没有睡好觉,总是咳嗽、胸闷、呼吸困难,这几日又总是高烧不断,显然病情,越发的加重了。
长乐,几乎昼夜不眠、衣不解带、尽心伺候,当然其他公主也都会来。
只是长孙皇后的两个大儿子,一个李泰,今日就藩出了长安;另一个太子李承乾,因为皇子长大的缘故,这后宫重地,哪怕是要见母亲,也需要经过繁琐的程序。
长孙皇后听说了李泰要就藩后,居然心情好了些许,因为这是她心病之一,作为母亲,她当然希望自己的二儿子永远留在自己的身边。
可长孙皇后她是”二般”人,她非常清楚若是二儿子仍然留在长安,早晚会引发多么严重后果。
更重要的是,她能感觉到,陛下好像在太子和李泰两人之间有过犹豫,而这种犹豫以是极容易让李泰多出非分之想的,而太子李承乾呢,自以为皇位非他莫属,因此越发肆无忌惮,所玩的游戏也越来越不靠谱。
所以,李泰留在长安越久,在他身边的人便越发会在他身边鼓动他,最后兄弟之间,必然产生敌意,甚至可能最后酿成不共戴天仇恨。
玄武门之变的血迹,还未干涸,长孙皇后怎么忍心看着自己这两个儿子最终也走到那一步。
长孙皇后是极聪慧的,当初她就在李世民面前,再三劝说过,便是希望李泰速速离开长安,太子是陛下继承人,而李泰依旧还是太子血亲兄弟,被封在富庶的扬州和越州,享受着荣华富贵,这是最好的安排。
而如今,陛下终于下了旨意,李泰哭哭啼啼的去了扬州,这虽然令病中的长孙皇后很是不舍,可她也清楚,若无今日之痛,他日可能酝酿更大灾祸,那才是她这个母亲最大的痛苦!
长乐在宫中本是被人如众星捧月一般骄纵的,可现在母亲病重,这么多时日也不见好,她成日在此伺候,心里抑郁,便多了几分心事。
李世民先是将御医们叫到一边,大致询问了病情,此病常见,不过御医们说这是顽疾,只能好生调养。
可这所谓的调养,哪里有这么容易?
虽然天气寒,但因为水晶宫有特殊供暖系统,水晶宫不需要炭盆和火炉,屋中也是暖呵呵的。
可李世民却觉得这个冬天多了几分寒意,李世民坐在床榻前一动不动想着心事。
凤榻上的长孙皇后半梦半醒,听到动静,她勉强对坐在榻前的长乐道:"是稚奴来了吗?他这些日子,也是很辛苦,咳咳,咳咳。"
长乐一听母后咳嗽,心里便难受,连忙点头称是。
李治行礼道:"母后,儿臣给您煎了一些药来。"
长乐疑惑道:"九弟,你这是从哪儿来的药,母后已吃过了太医开的药了啊。"
李世民抬头,看着长乐道,"这是小九儿师父那边的方子,效果应该比太医们开的药要好。"
高阳便道:"儿臣今日出了宫,去找了小九哥,小九哥听闻母后病了,忧心如焚。说是他奶爸有秘方,可以舒缓母后的病情,儿臣是以,是以,……"
听说是李治煎的药,长乐就道,"是小九奶爸的方子,是吗?他能治这样的病?他不是擅长格物吗?何况,他也没来诊问。"
显然,长乐是有疑虑的。
格物和医学是大不一样的,长乐一开始听父皇说可以放手使用李治奶爸的方子,也觉得新奇。
后来一看奶爸的方子,与太医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她心里就有点不放心了。
再者说了,奶爸人都没来过,也没有诊病,就这样下药,长乐当然是关心则乱,生恐有一点疏失。
高阳一向畏惧长乐再加上长乐现在心情烦燥,所以在她面前就觉得短了一截,她踟蹰,只好道:"我,我,儿臣,不是的,……。"
李世民站起来,看了一眼高阳,却是问:"小九儿,最近你在做什么?"
因为长孙皇后的病,再加上近日通货膨胀、物价暴涨,让李世民操碎了心!
他那里还有心思顾着宫外的事,现在见到李治,李世民就发问:"朕听说,你又邀请程咬金开陶瓷作坊?"
李治双眼放光回答道,"是的,父皇,这一次也是奶爸给的秘方,制造出来的瓷器,可比我们大唐目前制造的,要好上许多,骨瓷就卖得相当好,胡人都是成马车来买运回西域去。
所以,奶爸又给我增加了一个叫青花的品种,还有景泰蓝。
不过景泰蓝技术,难度就比较高了,目前工匠还没有完全掌握,若是这种工艺也能搞好的话,那钱就赚得海了去了。
父皇,只是用粘土烧制以后,就可换回大量的金钱,这生意可划算了!而在秦岭山里,这种粘土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
父皇,儿臣要不也给你入二成?"
李世民一愣,感慨道:"好,你这孩子有孝心,那行,朕可不嫌钱少!取药过来,朕来瞧瞧。"
李治依言,便将食盒递上!
李世民揭开,里头只是普通的药汤,一样溢着一股子苦涩味,并没什么稀奇!
不过这药汤还散发着温热,李世民叹了口气道:"无论如何,你也是有心了,只是这药……"
关键时刻,李世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了,便看向了御医:"你们怎么看?"
几个擅治内科的御医心里说,我们哪里敢怎么看,这病我们治了一个多月也不见好,一直的反复发作,现在是戴罪之身,唯一能想的,是能不能保住自己的腿呢!
于是,这几个御医,便模棱两可了:"陛下,这药是不能乱吃的,一旦吃错了,只怕是要出事的。"
这是警告,意思是,若是吃错了药,出了问题,那就不是我们的错了,我们是不担这个责任的。
又有人道:"不过久闻九皇子与孙神医颇懂医理,也未必没有妙方,这个嘛,这个嘛……"
这后一句话的意思就是:吃,赶紧喂给娘娘吃吧,反正吃好了,大家无过,吃坏了,一切责任都是九皇子和孙神医的。
……
看着眼前食盒里、还冒着热气的汤药,李世民还是有所犹豫。
虽然先前他与李治也是说得好好的,他也相信李治奶爸那边的医术水平,但是事到临头,谁不担心呢?
终究这是药啊,是要吃进人肚子里的,这要是有个万一呢?
但此时,长孙皇后蓦然咳得更利害了,一阵咳嗽之后,长乐连忙上前去摸了母后的额头,这额头更烫了。
眼见母后形如枯槁,长乐慌神。
蓦然长孙皇后说道:"进药吧。"
她的声音很轻,显是整个人虚弱无力。
一听皇后娘娘说进药,便有宦官上前,想要试药!
李世民看了一眼面白如纸的长孙皇后,像是一下子下了决心一般,大手一挥,不耐烦的道。
"这是朕的小九下的药方,即便无效,也不至于有毒。药也是小九儿亲自熬的,尔等不要多事。"
宦官便连忙退下。
于是长乐接了药汤,亲自在榻前喂着长孙皇后服下。
显然,这药有一种特别的苦涩,长孙皇后觉得格外难喝,好几次停顿,却又不得不喝!
好不容易将这药汤喝的见了底,可为甚么总有一种想要呕吐的感觉。
于是,长乐又忙让人取了蜜水喂给长孙皇后服下,这才好了一些。
只是喝了一碗药,就像耗掉了许多力气般,长孙皇后疲惫地很快睡着。
长乐看着长孙皇后依旧憔悴的脸,心里还是担心,便又问御医道:"此药,吃了不会有事吧。"
"这就很难说了。"御医回答道:"终究这不是臣等开的方子。"
李世民,眼睛一瞪。
嗯?
怎么现在说的,和方才说的不一样了?
御医们都不傻,其实在喝药之前,他们倒是希望娘娘吃药的,终究他们已经无计可施了!
此病是反复发作的顽疾,娘娘身体又虚弱,若是一个不好,娘娘的性命若是真砸在了他们的手里,那就糟糕了。
可现在人家下的药汤吃完了,就不一般了,为了保险起见,千万不要和这李治发生瓜葛,要是这药吃死了人,这算谁的?
御医医术水平如何,这属其次,终究,这世上绝没有可以药到病除,百分百能治好的病。
但御医必须得知道变通,要懂得随机应变,懂得如何甩锅,懂得如何推诿责任,否则,万一呢,这才是保命之道。
长乐遂焦急说道:"可是,方才你们还说可以进用的。"
为首老御医语重心长道:"长公主殿下。臣方才可没这样说,臣的意思是,此药终究是宫外来的,无法验证,臣等吃不准。"
长乐愠怒,即想痛斥一番这几个御医。
李世民则是厌恶看了御医们一眼,心烦意躁道:"你们退下吧。"
长乐道:"父皇……"
"不必担心,先瞧瞧此药的药效再说。"
李世民便好言安慰:"观音婢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不会有事的,哎,实在不成,再剃度五百个和尚吧。"
李世民登基之后,还是有一些迷信的,闻说行善积德可以长寿,于是大赦天下、大修佛寺,即成了一种好方法,因而,每一次妻子和子女一生病,就总想着大赦天下,或者是剃度和尚,譬如此前,就因为长孙皇后的病,而剃度了五百个和尚!
要知道,和尚可不是人人都可以当的,必须得有度牒,获得官府的认可,所以,许多人都在等着宫里的指标的!
而对于普通人而言,僧人可以不事生产,寺庙里有足够的田产可以维持生计,只要念经便可一辈子吃喝不愁,这对于许多穷苦的百姓而言,是一个极好出路。
所以,有许多人就搞私下剃度,但是这是官府所不允许的,于是,这些人便都盼着宫中贵人生点病啥的,便有了新的指标。
长乐还是不放心,便将李治拉到了一边,绷着的俏脸好不容易挤出几分笑容,道:"九弟,奶爸真的懂医术?"
长乐,几乎昼夜不眠、衣不解带、尽心伺候,当然其他公主也都会来。
只是长孙皇后的两个大儿子,一个李泰,今日就藩出了长安;另一个太子李承乾,因为皇子长大的缘故,这后宫重地,哪怕是要见母亲,也需要经过繁琐的程序。
长孙皇后听说了李泰要就藩后,居然心情好了些许,因为这是她心病之一,作为母亲,她当然希望自己的二儿子永远留在自己的身边。
可长孙皇后她是”二般”人,她非常清楚若是二儿子仍然留在长安,早晚会引发多么严重后果。
更重要的是,她能感觉到,陛下好像在太子和李泰两人之间有过犹豫,而这种犹豫以是极容易让李泰多出非分之想的,而太子李承乾呢,自以为皇位非他莫属,因此越发肆无忌惮,所玩的游戏也越来越不靠谱。
所以,李泰留在长安越久,在他身边的人便越发会在他身边鼓动他,最后兄弟之间,必然产生敌意,甚至可能最后酿成不共戴天仇恨。
玄武门之变的血迹,还未干涸,长孙皇后怎么忍心看着自己这两个儿子最终也走到那一步。
长孙皇后是极聪慧的,当初她就在李世民面前,再三劝说过,便是希望李泰速速离开长安,太子是陛下继承人,而李泰依旧还是太子血亲兄弟,被封在富庶的扬州和越州,享受着荣华富贵,这是最好的安排。
而如今,陛下终于下了旨意,李泰哭哭啼啼的去了扬州,这虽然令病中的长孙皇后很是不舍,可她也清楚,若无今日之痛,他日可能酝酿更大灾祸,那才是她这个母亲最大的痛苦!
长乐在宫中本是被人如众星捧月一般骄纵的,可现在母亲病重,这么多时日也不见好,她成日在此伺候,心里抑郁,便多了几分心事。
李世民先是将御医们叫到一边,大致询问了病情,此病常见,不过御医们说这是顽疾,只能好生调养。
可这所谓的调养,哪里有这么容易?
虽然天气寒,但因为水晶宫有特殊供暖系统,水晶宫不需要炭盆和火炉,屋中也是暖呵呵的。
可李世民却觉得这个冬天多了几分寒意,李世民坐在床榻前一动不动想着心事。
凤榻上的长孙皇后半梦半醒,听到动静,她勉强对坐在榻前的长乐道:"是稚奴来了吗?他这些日子,也是很辛苦,咳咳,咳咳。"
长乐一听母后咳嗽,心里便难受,连忙点头称是。
李治行礼道:"母后,儿臣给您煎了一些药来。"
长乐疑惑道:"九弟,你这是从哪儿来的药,母后已吃过了太医开的药了啊。"
李世民抬头,看着长乐道,"这是小九儿师父那边的方子,效果应该比太医们开的药要好。"
高阳便道:"儿臣今日出了宫,去找了小九哥,小九哥听闻母后病了,忧心如焚。说是他奶爸有秘方,可以舒缓母后的病情,儿臣是以,是以,……"
听说是李治煎的药,长乐就道,"是小九奶爸的方子,是吗?他能治这样的病?他不是擅长格物吗?何况,他也没来诊问。"
显然,长乐是有疑虑的。
格物和医学是大不一样的,长乐一开始听父皇说可以放手使用李治奶爸的方子,也觉得新奇。
后来一看奶爸的方子,与太医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她心里就有点不放心了。
再者说了,奶爸人都没来过,也没有诊病,就这样下药,长乐当然是关心则乱,生恐有一点疏失。
高阳一向畏惧长乐再加上长乐现在心情烦燥,所以在她面前就觉得短了一截,她踟蹰,只好道:"我,我,儿臣,不是的,……。"
李世民站起来,看了一眼高阳,却是问:"小九儿,最近你在做什么?"
因为长孙皇后的病,再加上近日通货膨胀、物价暴涨,让李世民操碎了心!
他那里还有心思顾着宫外的事,现在见到李治,李世民就发问:"朕听说,你又邀请程咬金开陶瓷作坊?"
李治双眼放光回答道,"是的,父皇,这一次也是奶爸给的秘方,制造出来的瓷器,可比我们大唐目前制造的,要好上许多,骨瓷就卖得相当好,胡人都是成马车来买运回西域去。
所以,奶爸又给我增加了一个叫青花的品种,还有景泰蓝。
不过景泰蓝技术,难度就比较高了,目前工匠还没有完全掌握,若是这种工艺也能搞好的话,那钱就赚得海了去了。
父皇,只是用粘土烧制以后,就可换回大量的金钱,这生意可划算了!而在秦岭山里,这种粘土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
父皇,儿臣要不也给你入二成?"
李世民一愣,感慨道:"好,你这孩子有孝心,那行,朕可不嫌钱少!取药过来,朕来瞧瞧。"
李治依言,便将食盒递上!
李世民揭开,里头只是普通的药汤,一样溢着一股子苦涩味,并没什么稀奇!
不过这药汤还散发着温热,李世民叹了口气道:"无论如何,你也是有心了,只是这药……"
关键时刻,李世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了,便看向了御医:"你们怎么看?"
几个擅治内科的御医心里说,我们哪里敢怎么看,这病我们治了一个多月也不见好,一直的反复发作,现在是戴罪之身,唯一能想的,是能不能保住自己的腿呢!
于是,这几个御医,便模棱两可了:"陛下,这药是不能乱吃的,一旦吃错了,只怕是要出事的。"
这是警告,意思是,若是吃错了药,出了问题,那就不是我们的错了,我们是不担这个责任的。
又有人道:"不过久闻九皇子与孙神医颇懂医理,也未必没有妙方,这个嘛,这个嘛……"
这后一句话的意思就是:吃,赶紧喂给娘娘吃吧,反正吃好了,大家无过,吃坏了,一切责任都是九皇子和孙神医的。
……
看着眼前食盒里、还冒着热气的汤药,李世民还是有所犹豫。
虽然先前他与李治也是说得好好的,他也相信李治奶爸那边的医术水平,但是事到临头,谁不担心呢?
终究这是药啊,是要吃进人肚子里的,这要是有个万一呢?
但此时,长孙皇后蓦然咳得更利害了,一阵咳嗽之后,长乐连忙上前去摸了母后的额头,这额头更烫了。
眼见母后形如枯槁,长乐慌神。
蓦然长孙皇后说道:"进药吧。"
她的声音很轻,显是整个人虚弱无力。
一听皇后娘娘说进药,便有宦官上前,想要试药!
李世民看了一眼面白如纸的长孙皇后,像是一下子下了决心一般,大手一挥,不耐烦的道。
"这是朕的小九下的药方,即便无效,也不至于有毒。药也是小九儿亲自熬的,尔等不要多事。"
宦官便连忙退下。
于是长乐接了药汤,亲自在榻前喂着长孙皇后服下。
显然,这药有一种特别的苦涩,长孙皇后觉得格外难喝,好几次停顿,却又不得不喝!
好不容易将这药汤喝的见了底,可为甚么总有一种想要呕吐的感觉。
于是,长乐又忙让人取了蜜水喂给长孙皇后服下,这才好了一些。
只是喝了一碗药,就像耗掉了许多力气般,长孙皇后疲惫地很快睡着。
长乐看着长孙皇后依旧憔悴的脸,心里还是担心,便又问御医道:"此药,吃了不会有事吧。"
"这就很难说了。"御医回答道:"终究这不是臣等开的方子。"
李世民,眼睛一瞪。
嗯?
怎么现在说的,和方才说的不一样了?
御医们都不傻,其实在喝药之前,他们倒是希望娘娘吃药的,终究他们已经无计可施了!
此病是反复发作的顽疾,娘娘身体又虚弱,若是一个不好,娘娘的性命若是真砸在了他们的手里,那就糟糕了。
可现在人家下的药汤吃完了,就不一般了,为了保险起见,千万不要和这李治发生瓜葛,要是这药吃死了人,这算谁的?
御医医术水平如何,这属其次,终究,这世上绝没有可以药到病除,百分百能治好的病。
但御医必须得知道变通,要懂得随机应变,懂得如何甩锅,懂得如何推诿责任,否则,万一呢,这才是保命之道。
长乐遂焦急说道:"可是,方才你们还说可以进用的。"
为首老御医语重心长道:"长公主殿下。臣方才可没这样说,臣的意思是,此药终究是宫外来的,无法验证,臣等吃不准。"
长乐愠怒,即想痛斥一番这几个御医。
李世民则是厌恶看了御医们一眼,心烦意躁道:"你们退下吧。"
长乐道:"父皇……"
"不必担心,先瞧瞧此药的药效再说。"
李世民便好言安慰:"观音婢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不会有事的,哎,实在不成,再剃度五百个和尚吧。"
李世民登基之后,还是有一些迷信的,闻说行善积德可以长寿,于是大赦天下、大修佛寺,即成了一种好方法,因而,每一次妻子和子女一生病,就总想着大赦天下,或者是剃度和尚,譬如此前,就因为长孙皇后的病,而剃度了五百个和尚!
要知道,和尚可不是人人都可以当的,必须得有度牒,获得官府的认可,所以,许多人都在等着宫里的指标的!
而对于普通人而言,僧人可以不事生产,寺庙里有足够的田产可以维持生计,只要念经便可一辈子吃喝不愁,这对于许多穷苦的百姓而言,是一个极好出路。
所以,有许多人就搞私下剃度,但是这是官府所不允许的,于是,这些人便都盼着宫中贵人生点病啥的,便有了新的指标。
长乐还是不放心,便将李治拉到了一边,绷着的俏脸好不容易挤出几分笑容,道:"九弟,奶爸真的懂医术?"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开局抢回武媚娘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