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清谈细腰台
目录:寒门贵子| 作者:地黄丸| 类别:历史军事
“女郎,有个小和尚先于魏郎君向徐佑发难了!”一个俊俏可爱的丫头急匆匆的跑进来,冲着幕帐后面的人脆生生的喊道。
“哦?结果如何?”
幕帐后的声音清冽中透着说不出的娇媚,夹杂着吴侬软语的绵密,又带点金陵雅言的正统,仿佛宝相*的仙子沾染了尘世的烟火气,让人觉得高不可攀,却拼了命的想去亲近。
“结果?哼,那小和尚没什么本事,只两三下就完全败下阵来,羞臊的没脸见人,灰溜溜的走了!”
“那小和尚可有名姓?”
“我问了,好像……好像叫竺无印……”
“嗯?”幕帐后的人似乎停滞了片刻,淡然的语气里终于有了几分好奇,道:“无印法师也不是徐佑的对手么?”
“哪里谈得上对手,女郎是没在那瞧着,竺无印丑态百出,连僧袍破没破都不知道,还自称什么挂碍无心,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幕帐后久久无声,过了会,道:“你去禀告顾府君,我愿为徐佑和魏无忌之间的胜者单独跳一支舞,聊表寸心,以襄盛会。”
丫头愣了愣,道:“女郎不是只答应顾府君清唱一曲的么?”
“去吧,其他的不要多问!”
丫头满头雾水,心里纳闷的想:往日里清乐楼的姑娘们谈及江东才子,大多对徐佑的诗才仰慕不已,甚至不惜倒贴钱财以求一响贪欢。唯有自家女郎不假辞色,从来不曾提及过那位幽夜逸光,今日怎么反倒主动起来了呢?
见丫头迟迟未走,幕帐后噗嗤笑了起来,道:“你可是觉得我是为了徐佑才跳舞的吗?”
丫头吐吐舌头,道:“婢子不敢!”
“徐佑虽大有才名,诗赋堪称江东独步,但诗赋并不是经义,若论春秋,我曾和魏郎君辩诘过,他对春秋的精研远超前贤和今人,徐佑怕不是对手。”
“哦!”丫头恍然大悟,捂嘴笑道:“我就说嘛,原来女郎是对魏郎君动了心……”
等丫头走远,幕帐后的人幽幽叹了口气,一只欺霜赛雪的皓腕伸了出来,幕帐掀起,露出一张风华绝代的俏脸,
她就是扬州第一名妓李仙姬!
“我们这样的女子,早已不会为任何人动心了!”李仙姬轻移莲步,来到窗前,透过层峦叠嶂的假山,美目清波,注视着不远处那喧闹的宴会所在。
“徐佑,徐佑……”
她默念两次徐佑的名字,眸子里倒映着夏日的滚滚热浪,却不知怎的,房间里骤然弥漫着几许刺骨的冷意。
看着竺无印狼狈不堪的背影,徐佑没有太大的快意。他和天师道势成水火,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本无宗自然会想办法和他示好,尤其竺法言的六字之师流传甚广,难免不会引起主上的猜疑。所以借此机会,羞辱竺无印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角色,既小小得罪了本无宗,却又不会得罪的太狠,难道允许竺无印贸然挑衅,还不允许他反击吗?
张桐等人围了上来,不停的敬酒狂赞,徐佑以酒量不佳为由,只和他们干了一杯就不再多喝。还是顾允发话,兴奋的众人才逐渐散去。眼看到了巳时中,西边围栏后的人群里站出来一人,正是魏无忌。
而他身边,赫然是久违露面的陆绪!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陆绪没有坐在顾允这边的主位上来,而是和一群的朋友坐在了西位,今日的一切,是他在背后策划鼓动,为的就是将徐佑击败,一雪前耻。
至于击败徐佑的是谁,并不重要,其实陆绪不愿意承认,在他内心深处,对徐佑充满了恐惧,这种恐惧已经强大到再也承受不起失败的打击,所以只能假手他人,为自己出这口恶气。
魏无忌连饮三杯壮行酒,在一帮士族子弟的吹捧声中,压抑住内心的激动和澎湃,缓步走向高台。高台正中早布置好了两个蒲团,一东,一西,距离十六步,喻示《春秋》的一万六千余字。
撩起袍摆,屈膝跪坐,身子端正如松,配上气宇轩昂的外表,魏无忌的初次亮相,便博得了阵阵喝彩声。
顾允亲自斟了两杯酒,看向徐佑,轻笑道:“等你得胜而归,我再陪你饮这杯酒!”
徐佑起身,走开几步,回头洒然一笑,道:“且看我温酒斩华雄!”
入得高台,居于东,徐佑双手交叠,俯身下拜,道:“今日有幸聆听魏郎君教诲,佑委实喜从心来。你我辩诘,只为穷究圣人玄意,非为胜负输赢,不知魏郎君可赞同吗?”
魏无忌道:“正是此理!”
他还能说什么?冠冕堂皇的话,从来都站着道义和道理,哪怕再虚伪和恶心。
两人对坐数息,魏无忌先忍不住,道:“敢问郎君,何谓春秋?”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徐佑以司马迁的话来应对,显得平稳有余却并不出奇,道:“简而言之,春秋,乃微言大义!”
魏无忌点点头,至少徐佑已经入了门,非是那些沽名钓誉的酒囊饭袋,又问道:“春秋有三传,左氏,公羊和谷梁,徐郎君以为何人为上?”
这话问的刁钻,自古以来,春秋三传的优劣都是争议的焦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哪能轻易的分出好坏?
徐佑岂会被他牵着鼻子走,淡淡反问道:“魏郎君以为呢?”
“三传各有其长,各有其短,若非要一较高下,自然以《春秋左氏传》为上!”
“愿闻其详!”
“《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若三者皆取其长,而弃其短,《左传》记事比《春秋》多了二十六年,既注疏了《春秋》的经义,也补充了《春秋》未尽的史料,更订正了些许经文里的谬误,仅以此论,远胜公谷二传!”
这倒不失公允之论,但辩诘就是如此,对与错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依仗口舌之利和满腹学识,将对方的言论驳倒,让自己的言论站稳脚跟。
徐佑摇头道:“郎君此言差矣!左传虽然详于记事,可公羊、谷梁详于诂经,三者侧重不同,以你之间来分高下,未免太过儿戏。正如去年扬州大熟,仰赖风调雨顺之功,那是风功劳大,还是雨功劳大呢?”
此言一出,众皆哄笑,魏无忌不敢再轻视徐佑,手指轻叩掌心,稳住情绪,将徐佑的话原路奉还,道:“愿闻其详!”
“诂经必须依经训解,所以春秋所无者,公羊、谷梁未尝言之;记事则不然,要有始有终,所以左氏把事实列在经文之前,以叙其始;把事实置于经文之后,以终其义。春秋经文所无者,而左传特记述其事;或为春秋所有者,而左传不记述其事。因此,西汉诸多博士曾说左氏不传春秋,而以公羊谷梁最得春秋真意,正是这般的道理!”
自从唯物主义辩证法从逻辑学里被提炼出来之后,所有的辩论都可以从中找到破解的法门,不管是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还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只要掌握对立统一的这个核心规律,无论是儒、道从名家学到的名辩术,还是佛门的因明学,都不值一提。
中西几千年后的巨大差距,根本原因是逻辑学的差距,徐佑自认经史子集未必就比这些饱学之士厉害,但他有两个无人能及的优点:一、学问是不断发展的,对经史子集的认知和注解也是在不断的完善和修缮,他有后世无数大师们研究出来的知识点,只需挑前圣先贤们的谬误之处,就完全可以震住像魏无忌他们这样的徒子徒孙;二、他恰巧掌握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辩诘这种事,单凭一张嘴,就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死的说成活的。别小看了这个本事,佛道论衡上千年,道门几乎没怎么赢过,难道是因为道士们的学识比不上和尚吗?并不是!只是和尚们精研因明学,所以打起嘴仗来没输过。
不过道门有个长处,吵架没赢过,打架没输过,因此一言不合就聚众造反,也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了三武一宗的灭佛惨剧。
魏无忌默然,他敏锐的察觉到徐佑说的话并不全对,应该也有漏洞,可就是找不到反驳的法子。如此沉默了将近一柱香的时间,围观的众人大气不敢出,他们虽不在场上,却也能感觉到双方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甚至有人觉得,明明是两个文弱书生对阵,竟生生的有了沙场征伐的凌厉杀机,让人毛骨悚然。
“《左传》与《春秋》,经之与传,犹衣之表里,相持而成。若有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也不能知其真意。西汉诸儒尊公谷而轻左氏,故而终前汉二百一十年,未有一注本行于后世!”
“哦?”徐佑剑眉微扬,轻抚袍袖,风姿气度,无不领袖群伦,道:“那,郎君以为,春秋是经,还是史?左传亦仅是注本,或也是史书?”
“哦?结果如何?”
幕帐后的声音清冽中透着说不出的娇媚,夹杂着吴侬软语的绵密,又带点金陵雅言的正统,仿佛宝相*的仙子沾染了尘世的烟火气,让人觉得高不可攀,却拼了命的想去亲近。
“结果?哼,那小和尚没什么本事,只两三下就完全败下阵来,羞臊的没脸见人,灰溜溜的走了!”
“那小和尚可有名姓?”
“我问了,好像……好像叫竺无印……”
“嗯?”幕帐后的人似乎停滞了片刻,淡然的语气里终于有了几分好奇,道:“无印法师也不是徐佑的对手么?”
“哪里谈得上对手,女郎是没在那瞧着,竺无印丑态百出,连僧袍破没破都不知道,还自称什么挂碍无心,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幕帐后久久无声,过了会,道:“你去禀告顾府君,我愿为徐佑和魏无忌之间的胜者单独跳一支舞,聊表寸心,以襄盛会。”
丫头愣了愣,道:“女郎不是只答应顾府君清唱一曲的么?”
“去吧,其他的不要多问!”
丫头满头雾水,心里纳闷的想:往日里清乐楼的姑娘们谈及江东才子,大多对徐佑的诗才仰慕不已,甚至不惜倒贴钱财以求一响贪欢。唯有自家女郎不假辞色,从来不曾提及过那位幽夜逸光,今日怎么反倒主动起来了呢?
见丫头迟迟未走,幕帐后噗嗤笑了起来,道:“你可是觉得我是为了徐佑才跳舞的吗?”
丫头吐吐舌头,道:“婢子不敢!”
“徐佑虽大有才名,诗赋堪称江东独步,但诗赋并不是经义,若论春秋,我曾和魏郎君辩诘过,他对春秋的精研远超前贤和今人,徐佑怕不是对手。”
“哦!”丫头恍然大悟,捂嘴笑道:“我就说嘛,原来女郎是对魏郎君动了心……”
等丫头走远,幕帐后的人幽幽叹了口气,一只欺霜赛雪的皓腕伸了出来,幕帐掀起,露出一张风华绝代的俏脸,
她就是扬州第一名妓李仙姬!
“我们这样的女子,早已不会为任何人动心了!”李仙姬轻移莲步,来到窗前,透过层峦叠嶂的假山,美目清波,注视着不远处那喧闹的宴会所在。
“徐佑,徐佑……”
她默念两次徐佑的名字,眸子里倒映着夏日的滚滚热浪,却不知怎的,房间里骤然弥漫着几许刺骨的冷意。
看着竺无印狼狈不堪的背影,徐佑没有太大的快意。他和天师道势成水火,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本无宗自然会想办法和他示好,尤其竺法言的六字之师流传甚广,难免不会引起主上的猜疑。所以借此机会,羞辱竺无印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角色,既小小得罪了本无宗,却又不会得罪的太狠,难道允许竺无印贸然挑衅,还不允许他反击吗?
张桐等人围了上来,不停的敬酒狂赞,徐佑以酒量不佳为由,只和他们干了一杯就不再多喝。还是顾允发话,兴奋的众人才逐渐散去。眼看到了巳时中,西边围栏后的人群里站出来一人,正是魏无忌。
而他身边,赫然是久违露面的陆绪!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陆绪没有坐在顾允这边的主位上来,而是和一群的朋友坐在了西位,今日的一切,是他在背后策划鼓动,为的就是将徐佑击败,一雪前耻。
至于击败徐佑的是谁,并不重要,其实陆绪不愿意承认,在他内心深处,对徐佑充满了恐惧,这种恐惧已经强大到再也承受不起失败的打击,所以只能假手他人,为自己出这口恶气。
魏无忌连饮三杯壮行酒,在一帮士族子弟的吹捧声中,压抑住内心的激动和澎湃,缓步走向高台。高台正中早布置好了两个蒲团,一东,一西,距离十六步,喻示《春秋》的一万六千余字。
撩起袍摆,屈膝跪坐,身子端正如松,配上气宇轩昂的外表,魏无忌的初次亮相,便博得了阵阵喝彩声。
顾允亲自斟了两杯酒,看向徐佑,轻笑道:“等你得胜而归,我再陪你饮这杯酒!”
徐佑起身,走开几步,回头洒然一笑,道:“且看我温酒斩华雄!”
入得高台,居于东,徐佑双手交叠,俯身下拜,道:“今日有幸聆听魏郎君教诲,佑委实喜从心来。你我辩诘,只为穷究圣人玄意,非为胜负输赢,不知魏郎君可赞同吗?”
魏无忌道:“正是此理!”
他还能说什么?冠冕堂皇的话,从来都站着道义和道理,哪怕再虚伪和恶心。
两人对坐数息,魏无忌先忍不住,道:“敢问郎君,何谓春秋?”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徐佑以司马迁的话来应对,显得平稳有余却并不出奇,道:“简而言之,春秋,乃微言大义!”
魏无忌点点头,至少徐佑已经入了门,非是那些沽名钓誉的酒囊饭袋,又问道:“春秋有三传,左氏,公羊和谷梁,徐郎君以为何人为上?”
这话问的刁钻,自古以来,春秋三传的优劣都是争议的焦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哪能轻易的分出好坏?
徐佑岂会被他牵着鼻子走,淡淡反问道:“魏郎君以为呢?”
“三传各有其长,各有其短,若非要一较高下,自然以《春秋左氏传》为上!”
“愿闻其详!”
“《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若三者皆取其长,而弃其短,《左传》记事比《春秋》多了二十六年,既注疏了《春秋》的经义,也补充了《春秋》未尽的史料,更订正了些许经文里的谬误,仅以此论,远胜公谷二传!”
这倒不失公允之论,但辩诘就是如此,对与错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依仗口舌之利和满腹学识,将对方的言论驳倒,让自己的言论站稳脚跟。
徐佑摇头道:“郎君此言差矣!左传虽然详于记事,可公羊、谷梁详于诂经,三者侧重不同,以你之间来分高下,未免太过儿戏。正如去年扬州大熟,仰赖风调雨顺之功,那是风功劳大,还是雨功劳大呢?”
此言一出,众皆哄笑,魏无忌不敢再轻视徐佑,手指轻叩掌心,稳住情绪,将徐佑的话原路奉还,道:“愿闻其详!”
“诂经必须依经训解,所以春秋所无者,公羊、谷梁未尝言之;记事则不然,要有始有终,所以左氏把事实列在经文之前,以叙其始;把事实置于经文之后,以终其义。春秋经文所无者,而左传特记述其事;或为春秋所有者,而左传不记述其事。因此,西汉诸多博士曾说左氏不传春秋,而以公羊谷梁最得春秋真意,正是这般的道理!”
自从唯物主义辩证法从逻辑学里被提炼出来之后,所有的辩论都可以从中找到破解的法门,不管是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还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只要掌握对立统一的这个核心规律,无论是儒、道从名家学到的名辩术,还是佛门的因明学,都不值一提。
中西几千年后的巨大差距,根本原因是逻辑学的差距,徐佑自认经史子集未必就比这些饱学之士厉害,但他有两个无人能及的优点:一、学问是不断发展的,对经史子集的认知和注解也是在不断的完善和修缮,他有后世无数大师们研究出来的知识点,只需挑前圣先贤们的谬误之处,就完全可以震住像魏无忌他们这样的徒子徒孙;二、他恰巧掌握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辩诘这种事,单凭一张嘴,就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死的说成活的。别小看了这个本事,佛道论衡上千年,道门几乎没怎么赢过,难道是因为道士们的学识比不上和尚吗?并不是!只是和尚们精研因明学,所以打起嘴仗来没输过。
不过道门有个长处,吵架没赢过,打架没输过,因此一言不合就聚众造反,也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了三武一宗的灭佛惨剧。
魏无忌默然,他敏锐的察觉到徐佑说的话并不全对,应该也有漏洞,可就是找不到反驳的法子。如此沉默了将近一柱香的时间,围观的众人大气不敢出,他们虽不在场上,却也能感觉到双方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甚至有人觉得,明明是两个文弱书生对阵,竟生生的有了沙场征伐的凌厉杀机,让人毛骨悚然。
“《左传》与《春秋》,经之与传,犹衣之表里,相持而成。若有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也不能知其真意。西汉诸儒尊公谷而轻左氏,故而终前汉二百一十年,未有一注本行于后世!”
“哦?”徐佑剑眉微扬,轻抚袍袖,风姿气度,无不领袖群伦,道:“那,郎君以为,春秋是经,还是史?左传亦仅是注本,或也是史书?”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寒门贵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寒门贵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