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倭寇杀向太仓,王忬紧急调兵
目录:大明抗倭英雄传| 作者:远山客| 类别:历史军事
却说倭寇听说任环回到了苏州,知道攻打苏州很难了,于是不情愿地放弃攻打苏州,转向北部的太仓地区抢掠。太仓是王忬的家乡,王忬听说从苏州撤退的数千倭寇杀向太仓,心中好急,急忙给太仓州知府熊桴、苏松参将郭成、扬州参将李锡、扬州知府吴桂芳、扬州府同知唐维、松江知府方廉、吴淞把总侯继高等军政官员发布命令,务必阻止倭寇进入太仓地区。
太仓州位于江苏省东南端,东濒长江,南邻上海,西接苏州。太仓的浏家港号称“六国码头”,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主要商埠,伟大航海家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曾经从这里起锚。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土壤肥沃,物产富饶,素称“江南鱼米之乡”,故称“太仓”。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的吴王楚君在此屯积粮食以供奉王家,这也许就是太仓地名的由来。太仓为“东南之富域”、“天下之良港”是从元朝开始的,在元代,太仓不仅设卫筑城,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海防前哨,更为重要的是开发漕运,加强南北经济交流,拓展海上对外贸易,加快了太仓农副产品、水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对外开放,使太仓在不到百年的短短时间内,成为了“天下第一码头”的东南大港。到了明朝永乐年间,朝廷先后七次派遣郑和从太仓刘家港出发,成就了大明与南洋和西域众多国家的贸易交流。洪武十二年在太仓)增设镇海卫,驻兵防守。弘治十年又在太仓建州,属于苏州府辖地。
却说太仓知府熊桴收到王忬的命令,知道情况紧急,与巡按御史蔡克廉商议阻击倭寇的办法。蔡克廉胆小怕事,对熊桴说,我是一文职官员,不太懂军事,阻击倭寇的事情,你应该找懂军事的人,像钱錞、罗拱辰、乔镗、闵电等人都是很懂军事的人,熊知府何不去找他们商量呢?熊桴听了蔡克廉这一番话,心中愤怒,心想你堂堂朝廷大员,还巡按各地,原来是贪生怕死,躲避责任。好吧,你要贪生怕死,我一个地方官也不好得罪你,于是说:“巡按大人,下官知道你工作很忙,既然你工作忙,下官就不麻烦你了,阻击抗倭的事情,你就不要费心了,下官另外想办法。”熊知府说罢走了。 但是熊桴心中着急,又去附近的川沙乔家村找乔镗。乔镗是上海川沙乔家村人,字子声,号春山。他最爱对人说起的话就是:“大丈夫当殉知遇,赴缓急,功在社稷,利及桑梓,乃不虚生天壤间负此七尺躯。”熊桴跟乔镗也有交往,知道乔镗不但话说得好,而且富有正义感,能够办事。当熊桴来到乔镗家里,跟乔镗说起王忬的命令,乔镗知道事态严重,经过一番思索,对熊桴说出一番话:
“熊大人,你今日登门,原来是把我乔镗当作知己了。本来么,我只是在太学里读过两年书,并没有官职,也许是我给邻里做了一些小事情,于是邻里间就对我有些吹嘘,也就有了一点虚名。这样吧,既然是倭寇杀来了,古语说得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倭寇杀来了,总得有人抵敌,官军?有官军抵挡当然好,但是我大明数千里海防,官军转得过来吗?所以,我们还得有两手准备。一方面我们盼望官军尽快赶来,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应该有所准备。不满熊大人说,还在去年我就跟王潭商量过,是否把川沙我们乔家和王家的子弟组织起来,请武术教徒教授武术,还可以从明军中请军官来教授军事知识,进行军事训练。一旦倭寇杀来,我们也可以自卫。我们自己有了武装,心中才有底气,倭寇敢于在我们川沙撒野,我们就让他们有来无回。王潭也同意了我的想法,所以我们川沙已经行动起来了。虽然时间还只有近一年时间,但是我们的乡勇兵士气很旺盛,如果倭寇杀来,就让我们把川沙的乡勇兵拉出去。所以还请熊大人到时候亲临指挥。”
熊桴听了乔镗一番话,很受鼓舞,想不到民间还有这等人物。熊桴还能说什么呢?说一番鼓励的话?还有必要吗?给予嘉奖?不行呀,还没有到给予嘉奖的时候。如果在抗倭战斗中有立功表现,嘉奖是不可免的。但是熊桴总觉得要对乔镗说点什么,熊桴搔搔头,终于理清了思路,说:“乔义士,我看你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隐者,对于抗倭保家乡,一定还有好主意。依义士之见,要有抗倭防倭的长久之计,目前除了组织乡勇兵与倭寇作战,还有什么有效举措?”
乔镗不假思索就回答:“熊大人,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古今军事家无不重视作战中的地理条件。但是我们上海一带,全是平原一片,并无险要地形可以利用。但是平原地方也有地利可用,一座城池,在周围挖掘护城河,就是人为地制造地利。我们川沙一带,到处一片平地,既无山险可依,也无河道可凭。但是我们也有可以利用的条件。贯穿我们川沙的瀚海塘、捍海塘、内捍海塘、里护塘、霍公塘、大护塘等各段护塘,只要把它们的外壕都疏浚了,形成一道完整的壕沟,就可以成为阻击倭寇杀入川沙的屏障。我们只要在这些护塘上面加以巡逻,在关键地段派乡勇兵把守,倭寇要杀入川沙就要困难得多。所以我建议熊大人以州府名义下文,要求各段所在乡村负责迅速动工,尽快把护塘外壕疏浚,对抵御倭寇入侵一定具有重大作用,还请熊大人定夺。”
“好呀,好!我就知道乔义士有好主意。这样吧,我现在就以州府名义下文,到时候还请乔义士亲临指导工程。” 原来护塘修筑于北宋皇祐四年到至和元年,当时护塘的名称叫皇祜老护塘。时任华亭县令是吴及,吴及是通州静海人,北宋直昭文馆学士,皇祐四年任华亭县县令。老护塘的建成,带动了人口的集聚和经济的繁荣,塘身东西两侧的运盐河上舟楫如梭,塘上则陆续出现了一批集镇。北起黄家湾,依次向南有顾家路口、曹家路口、龚家路口、大湾、小湾、八团镇、七团行、六团湾等。老护塘建成后,到明朝嘉靖年间已经有四五百年了,期间曾遭受元大德五年、明正统九年、明成化七年等多次特大的台风侵袭,护塘多次被海潮冲垮,造成严重灾害。随后虽然历经多次重修,但是到嘉靖年间护塘已经被严重破坏,无法起到交通作用,更谈不上有军事意义了。
在州府的号召下,在熊桴和乔镗的督促下,疏浚护塘外壕的工程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了,熊桴与乔镗每天在工地上与民工共同劳动,并且督促检查工程。工程进展很快,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内,一道东起运盐河,南自南汇大团,北至川沙黄家湾的、总长近百里的护塘外壕联通了,站在护塘上,面对波光粼粼的外濠,虽然没有面对滚滚长江的豪情,也足以与站在大运河沿岸有类似的感觉。百里外塘不但给整个上海地区带来舟楫之便,也是上海地区抗击抗倭保卫家乡的人工壕堑。
谢天谢地,由于沿途军民的节节阻击,倭寇迟迟没有杀到太仓地区,使得上海川沙一带的护塘外壕顺利疏浚贯通。知府熊桴也松了一口气。接下来,熊桴与乔镗抓紧了对乡勇兵的训练。
但是倭寇仍然疯狂地向着太仓地区杀来。五月十八日,江阴知县钱錞得到王忬的命令,率领所部人马前往太仓阻击倭寇。钱錞不敢稍停,率领三百名乡勇奔赴太仓。此时苏松参将郭成、扬州府知府吴桂芳、扬州府通判唐维等都率领部队尾追倭寇至太仓。
钱錞是荆州显陵卫人,字鸣叔,号鹤洲,此时年纪才二十八岁,去年接任江阴知县,在江阴积极备战,看到北城墙有一缺口,当即决定对缺口进行了补修。考虑到守城军力不够,临时招募了六百名乡勇,亲自训练,用以补充守城兵力,加强了各方面的城防保卫工作。如加强巡逻,增加斥候人员,加强烽火台的瞭望值班。为保境安民、抵御倭寇做好准备。五月十八日,钱錞收到王忬的命令,说大股倭寇已经杀入太仓境内,要钱錞带领一支人马前去增援。钱錞当即率领三百名乡勇赶赴太仓。 却说太仓知府熊桴得到斥候报告,说在川沙东边一百多里的地方发现了倭寇大队人马,估计人数在两三千。接着又有江阴知县钱錞派来的快骑报告说,钱錞 已经率领三百多名乡勇进入太仓东部地区,希望熊桴率领太仓地方部队在潘家桥一带阻击倭寇,与钱錞的部队对倭寇形成东西夹击之势。熊桴得到报告,立即与乔镗商量,乔镗把守卫外塘的任务交给熊桴,自己率领三百六十名乡勇奔赴川沙东部五十多里的潘家桥。
当乔镗率领三百六十名乡勇赶到潘家桥附近,正赶上倭寇已经赶到潘家桥西边桥头。乔镗看到倭寇就要杀过潘家桥,不由多想,高举那把一丈一尺长的九曲枪,大喝一声就冲上潘家桥,乔镗的十多位兄弟乔錦、乔金敖、乔鏢、乔鑑等和五个儿子乔木、乔术等也护卫在乔镗左右一齐杀上潘家桥。已经冲上潘家桥的倭寇也高举战刀相迎,一场殊死拼杀就在潘家桥上展开。乔镗虽然是一介书生,但是由于乔镗心怀大志,在饱读经史的同时,也对多部古代兵书有所钻研,懂得许多军事知识。同时,乔镗还向静安寺的慧智和尚学习武术,学就一身武艺。乔镗还给十多位兄弟和五个儿子都传授了自己的武艺。此时在潘家桥上与倭寇厮杀,由于乔镗和兄弟子侄们都使用一丈一尺长的九曲枪,比起倭寇使用的五六尺长的战刀,在长度上就占了绝对优势。加上乔镗的精湛武功,眨眼之间已经有十多个倭寇死在乔镗和兄弟子侄们的枪下。
倭寇看到对手不好对付,估计要冲过这座桥很难,于是向后退却。乔镗率领兄弟子侄们一鼓作气将倭寇赶下潘家桥。
倭寇虽然被赶下潘家桥,但是倭寇有一千多人,而对方只有三百多人,倭寇不甘心,于是在桥头扎住阵脚,建立起阵地,与对方的乡兵对峙,寻找机会杀过桥。乔镗知道自己兵力上的劣势,如果杀过桥头,只怕会被倭寇包了饺子,于是在桥上用马车连接,建立起防御阵地,等待江阴知县钱錞的援军赶到。
太仓州位于江苏省东南端,东濒长江,南邻上海,西接苏州。太仓的浏家港号称“六国码头”,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主要商埠,伟大航海家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曾经从这里起锚。境内地势平坦,河流纵横,土壤肥沃,物产富饶,素称“江南鱼米之乡”,故称“太仓”。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的吴王楚君在此屯积粮食以供奉王家,这也许就是太仓地名的由来。太仓为“东南之富域”、“天下之良港”是从元朝开始的,在元代,太仓不仅设卫筑城,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海防前哨,更为重要的是开发漕运,加强南北经济交流,拓展海上对外贸易,加快了太仓农副产品、水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对外开放,使太仓在不到百年的短短时间内,成为了“天下第一码头”的东南大港。到了明朝永乐年间,朝廷先后七次派遣郑和从太仓刘家港出发,成就了大明与南洋和西域众多国家的贸易交流。洪武十二年在太仓)增设镇海卫,驻兵防守。弘治十年又在太仓建州,属于苏州府辖地。
却说太仓知府熊桴收到王忬的命令,知道情况紧急,与巡按御史蔡克廉商议阻击倭寇的办法。蔡克廉胆小怕事,对熊桴说,我是一文职官员,不太懂军事,阻击倭寇的事情,你应该找懂军事的人,像钱錞、罗拱辰、乔镗、闵电等人都是很懂军事的人,熊知府何不去找他们商量呢?熊桴听了蔡克廉这一番话,心中愤怒,心想你堂堂朝廷大员,还巡按各地,原来是贪生怕死,躲避责任。好吧,你要贪生怕死,我一个地方官也不好得罪你,于是说:“巡按大人,下官知道你工作很忙,既然你工作忙,下官就不麻烦你了,阻击抗倭的事情,你就不要费心了,下官另外想办法。”熊知府说罢走了。 但是熊桴心中着急,又去附近的川沙乔家村找乔镗。乔镗是上海川沙乔家村人,字子声,号春山。他最爱对人说起的话就是:“大丈夫当殉知遇,赴缓急,功在社稷,利及桑梓,乃不虚生天壤间负此七尺躯。”熊桴跟乔镗也有交往,知道乔镗不但话说得好,而且富有正义感,能够办事。当熊桴来到乔镗家里,跟乔镗说起王忬的命令,乔镗知道事态严重,经过一番思索,对熊桴说出一番话:
“熊大人,你今日登门,原来是把我乔镗当作知己了。本来么,我只是在太学里读过两年书,并没有官职,也许是我给邻里做了一些小事情,于是邻里间就对我有些吹嘘,也就有了一点虚名。这样吧,既然是倭寇杀来了,古语说得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倭寇杀来了,总得有人抵敌,官军?有官军抵挡当然好,但是我大明数千里海防,官军转得过来吗?所以,我们还得有两手准备。一方面我们盼望官军尽快赶来,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应该有所准备。不满熊大人说,还在去年我就跟王潭商量过,是否把川沙我们乔家和王家的子弟组织起来,请武术教徒教授武术,还可以从明军中请军官来教授军事知识,进行军事训练。一旦倭寇杀来,我们也可以自卫。我们自己有了武装,心中才有底气,倭寇敢于在我们川沙撒野,我们就让他们有来无回。王潭也同意了我的想法,所以我们川沙已经行动起来了。虽然时间还只有近一年时间,但是我们的乡勇兵士气很旺盛,如果倭寇杀来,就让我们把川沙的乡勇兵拉出去。所以还请熊大人到时候亲临指挥。”
熊桴听了乔镗一番话,很受鼓舞,想不到民间还有这等人物。熊桴还能说什么呢?说一番鼓励的话?还有必要吗?给予嘉奖?不行呀,还没有到给予嘉奖的时候。如果在抗倭战斗中有立功表现,嘉奖是不可免的。但是熊桴总觉得要对乔镗说点什么,熊桴搔搔头,终于理清了思路,说:“乔义士,我看你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隐者,对于抗倭保家乡,一定还有好主意。依义士之见,要有抗倭防倭的长久之计,目前除了组织乡勇兵与倭寇作战,还有什么有效举措?”
乔镗不假思索就回答:“熊大人,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古今军事家无不重视作战中的地理条件。但是我们上海一带,全是平原一片,并无险要地形可以利用。但是平原地方也有地利可用,一座城池,在周围挖掘护城河,就是人为地制造地利。我们川沙一带,到处一片平地,既无山险可依,也无河道可凭。但是我们也有可以利用的条件。贯穿我们川沙的瀚海塘、捍海塘、内捍海塘、里护塘、霍公塘、大护塘等各段护塘,只要把它们的外壕都疏浚了,形成一道完整的壕沟,就可以成为阻击倭寇杀入川沙的屏障。我们只要在这些护塘上面加以巡逻,在关键地段派乡勇兵把守,倭寇要杀入川沙就要困难得多。所以我建议熊大人以州府名义下文,要求各段所在乡村负责迅速动工,尽快把护塘外壕疏浚,对抵御倭寇入侵一定具有重大作用,还请熊大人定夺。”
“好呀,好!我就知道乔义士有好主意。这样吧,我现在就以州府名义下文,到时候还请乔义士亲临指导工程。” 原来护塘修筑于北宋皇祐四年到至和元年,当时护塘的名称叫皇祜老护塘。时任华亭县令是吴及,吴及是通州静海人,北宋直昭文馆学士,皇祐四年任华亭县县令。老护塘的建成,带动了人口的集聚和经济的繁荣,塘身东西两侧的运盐河上舟楫如梭,塘上则陆续出现了一批集镇。北起黄家湾,依次向南有顾家路口、曹家路口、龚家路口、大湾、小湾、八团镇、七团行、六团湾等。老护塘建成后,到明朝嘉靖年间已经有四五百年了,期间曾遭受元大德五年、明正统九年、明成化七年等多次特大的台风侵袭,护塘多次被海潮冲垮,造成严重灾害。随后虽然历经多次重修,但是到嘉靖年间护塘已经被严重破坏,无法起到交通作用,更谈不上有军事意义了。
在州府的号召下,在熊桴和乔镗的督促下,疏浚护塘外壕的工程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了,熊桴与乔镗每天在工地上与民工共同劳动,并且督促检查工程。工程进展很快,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内,一道东起运盐河,南自南汇大团,北至川沙黄家湾的、总长近百里的护塘外壕联通了,站在护塘上,面对波光粼粼的外濠,虽然没有面对滚滚长江的豪情,也足以与站在大运河沿岸有类似的感觉。百里外塘不但给整个上海地区带来舟楫之便,也是上海地区抗击抗倭保卫家乡的人工壕堑。
谢天谢地,由于沿途军民的节节阻击,倭寇迟迟没有杀到太仓地区,使得上海川沙一带的护塘外壕顺利疏浚贯通。知府熊桴也松了一口气。接下来,熊桴与乔镗抓紧了对乡勇兵的训练。
但是倭寇仍然疯狂地向着太仓地区杀来。五月十八日,江阴知县钱錞得到王忬的命令,率领所部人马前往太仓阻击倭寇。钱錞不敢稍停,率领三百名乡勇奔赴太仓。此时苏松参将郭成、扬州府知府吴桂芳、扬州府通判唐维等都率领部队尾追倭寇至太仓。
钱錞是荆州显陵卫人,字鸣叔,号鹤洲,此时年纪才二十八岁,去年接任江阴知县,在江阴积极备战,看到北城墙有一缺口,当即决定对缺口进行了补修。考虑到守城军力不够,临时招募了六百名乡勇,亲自训练,用以补充守城兵力,加强了各方面的城防保卫工作。如加强巡逻,增加斥候人员,加强烽火台的瞭望值班。为保境安民、抵御倭寇做好准备。五月十八日,钱錞收到王忬的命令,说大股倭寇已经杀入太仓境内,要钱錞带领一支人马前去增援。钱錞当即率领三百名乡勇赶赴太仓。 却说太仓知府熊桴得到斥候报告,说在川沙东边一百多里的地方发现了倭寇大队人马,估计人数在两三千。接着又有江阴知县钱錞派来的快骑报告说,钱錞 已经率领三百多名乡勇进入太仓东部地区,希望熊桴率领太仓地方部队在潘家桥一带阻击倭寇,与钱錞的部队对倭寇形成东西夹击之势。熊桴得到报告,立即与乔镗商量,乔镗把守卫外塘的任务交给熊桴,自己率领三百六十名乡勇奔赴川沙东部五十多里的潘家桥。
当乔镗率领三百六十名乡勇赶到潘家桥附近,正赶上倭寇已经赶到潘家桥西边桥头。乔镗看到倭寇就要杀过潘家桥,不由多想,高举那把一丈一尺长的九曲枪,大喝一声就冲上潘家桥,乔镗的十多位兄弟乔錦、乔金敖、乔鏢、乔鑑等和五个儿子乔木、乔术等也护卫在乔镗左右一齐杀上潘家桥。已经冲上潘家桥的倭寇也高举战刀相迎,一场殊死拼杀就在潘家桥上展开。乔镗虽然是一介书生,但是由于乔镗心怀大志,在饱读经史的同时,也对多部古代兵书有所钻研,懂得许多军事知识。同时,乔镗还向静安寺的慧智和尚学习武术,学就一身武艺。乔镗还给十多位兄弟和五个儿子都传授了自己的武艺。此时在潘家桥上与倭寇厮杀,由于乔镗和兄弟子侄们都使用一丈一尺长的九曲枪,比起倭寇使用的五六尺长的战刀,在长度上就占了绝对优势。加上乔镗的精湛武功,眨眼之间已经有十多个倭寇死在乔镗和兄弟子侄们的枪下。
倭寇看到对手不好对付,估计要冲过这座桥很难,于是向后退却。乔镗率领兄弟子侄们一鼓作气将倭寇赶下潘家桥。
倭寇虽然被赶下潘家桥,但是倭寇有一千多人,而对方只有三百多人,倭寇不甘心,于是在桥头扎住阵脚,建立起阵地,与对方的乡兵对峙,寻找机会杀过桥。乔镗知道自己兵力上的劣势,如果杀过桥头,只怕会被倭寇包了饺子,于是在桥上用马车连接,建立起防御阵地,等待江阴知县钱錞的援军赶到。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抗倭英雄传》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抗倭英雄传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