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第三百六十四章 无心插柳【第四更!求订阅!求月票!】70/115

第三百六十四章 无心插柳【第四更!求订阅!求月票!】70/115

目录: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作者:俊秀才| 类别:历史军事

    京畿地区的雨一停,裕王府的煤炭师傅们便已经启程。

    他们肯定不会走柳铭淇他们的那条道路,毕竟那时正好是洪灾在湖北、重庆和宜宾肆虐的时候。

    所以他们走的从京畿地区往陕西,再通过汉中抵达成都。

    等到他们来到成都,已经是七月下旬。

    池三此时已经在威远那边建立好了蜂窝煤工坊,因为有柳铭淇在,所有需要的器械的图纸也重新画了出来,找了工匠们打造。

    所以上百名煤炭师傅们来到威远,马上便可以招募工人开始生产。

    葛松道虽然不在威远,可他也连连给柳铭淇发书,“成都蜂窝煤已渐告枯竭,还望殿下加紧生产,多多益善。”

    成都府本来储存着两亿多个蜂窝煤。

    如果没有暴雨和洪灾的话,每个月还要给他们送来一亿个。

    这一方面是储备一些起来备用,另一方面是准备源源不断的给西康省运送过去的。

    在暴雨来临的那一刻,葛松道立刻就中断了运输的打算,直接调派到了宜宾和重庆地区。

    那边的灾民们粮食可能不是大问题,但怎么烧水做饭,却是大问题。

    暴雨虽然停歇了,但是到处的森林树林都被雨水浇得从头到尾、从外到内都湿透了,怎么用来烧火?

    况且烧木材很容易引发火灾,万一把帐篷、临时简易房屋给烧起来了,那么密集的环境情况下,得死多少人?

    还是蜂窝煤最好。

    又安全又不用受到天气条件的限制,而且还占地很小。

    也正是因为有了蜂窝煤的及时送到灾区,所以柳铭淇说的让他们烧开了水来喝,也就成为了现实。

    但在这种情况下,蜂窝煤的消耗速度非常惊人。

    每天至少都是七八百万个被用掉,两亿多的蜂窝煤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在成都府、绵阳府、阆中府等等区域的人们,还因此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因为他们也需要煤炭来烧火做饭,如今市面上都完全没有卖的,你说让他们怎么办?

    这些地方数百万人口的需求,可是比灾区要多多了。

    只不过是没有那么紧迫而已。

    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葛松道才大喊着“多多益善”。

    池三早就买好了大量的生石灰,加上威远煤矿就在旁边,泥土什么的也根本不缺。

    所以煤炭师傅们到了之后,池三一天之内便给他们配上了五千多个早就招募好的助手工人们,开始了紧张的制作煤炭工程。

    这些煤炭师傅全部来自于裕王府,是裕王府的下人。

    他们大部分的人专门负责怎么调配蜂窝煤的配比,只有少数十来人才指挥着学徒工人们怎么去搅拌、压制、风干蜂窝煤。

    由于生疏的关系,第一天才做出了十五万个蜂窝煤。

    在第二天就猛增到了一百二十万个,第三天便达到了七百万个,第四天开始,直接稳定在了一千五百万个。

    要不怎么说还是青壮劳动力管用呢?

    这五千多个汉子干活儿非常卖力,效率是第一蜂窝煤工坊的好几倍,也是第二蜂窝煤工坊那群京城工人们的两倍。

    经历过贫穷困苦的人,才知道珍惜。

    和京城的两百文一天、三餐必然有一顿是肉食相比,他们的薪酬只是每天一百文,三餐只有麸糠馒头和麸糠稀饭,每天干得最好的十个小组,可以在晚上吃一盘猪肉炒的菜。

    但即便是这样,他们也是感恩裕王府得不得了,干活儿一个比一个认真,如果不是求稳的话,他们每天干出两千万个都毫不意外。

    难怪后世的四川人出门打工,从来都是受到热烈欢迎的了。

    单是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值得工厂老板们争相聘用。

    由于是夏天,又没有雨水,做好的蜂窝煤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一晚上就能吹干晾干所有的水分,第二天便被等待着的马车给拉走。

    第一目的地仍旧不是成都府,还是宜宾府和重庆府。

    即便这些地方的蜂窝煤明显够用了,但为了以防万一,葛松道还是要多囤积一些。

    每天只有少量部分,才会运送到四川的各个州府县。

    柳铭淇再次使出了大杀器。

    他把蜂窝煤的出坊价格定在了两文钱。

    还是两文钱。

    要知道,在京城的两个蜂窝煤工坊,它们的原材料都是皇家的煤山半卖半送的,所以价格才压在了不可思议的二文钱一个上面。

    蜂窝煤的销量实在是太多了。

    动不动就是几亿个、几十亿个。

    很多商人都梦想着哪怕我一个蜂窝煤只挣一文钱,做一亿个也能挣十万两白银。

    但他们真正去操作的时候才发现,光是原材料和人工加在一起,做一个都得十来文钱。

    哪怕是你做一万个,折合下来也还得七八文钱。

    如此计算,哪怕是十亿个,成本价还是牢牢的定卡在了两文钱以上。

    这还不包括任何的商税,还有其它各种杂七杂八的开支。

    一旦有个什么差错,那么几万个工人的工钱怎么办?他们如果闹起事来,可是杀头的罪过!

    当然了,这和商人们不懂得煤炭粉、石灰粉和泥土比例有关。

    即便是他们弄懂了,在裕王府始终保持二文钱一个蜂窝煤的价格的比较下,还是根本做不出来。

    于是不少人都直接放弃了。

    哪怕有些人不死心,做了劣质的蜂窝煤,用低价三文钱两个的策略来抢客户。

    但他们直接大部分用泥土,外面抹很少的一层煤炭粉,这样买回去根本就烧不起来。

    所以这个注定不可能大规模的售卖,也不可能光明正大的售卖。

    而且你还得小心苗黑子这个六亲不认的混蛋!

    抓住了那可就是起码几千、几万两银子的罚款!!

    故而即便是做假的蜂窝煤,也只是一些很低级的小商人在做,真正有点实力的,都已经放弃了在上面找钱。

    这个事儿葛松道也晓得。

    他原本以为柳铭淇的蜂窝煤工坊来到了四川,这边的威远煤矿价格可是按照正常价格算的——毕竟这里几千个挖煤工人和管理官吏们都是要开酬劳的。

    因此哪怕是加一文钱,葛松道也能接受。

    可别小看了这“一文钱”,一两银子涨价一文钱算不得什么,但二文钱涨了一文钱,那就是涨价五成,这个比例可是非常高了!

    但人家柳铭淇一文钱都没有加,还是两文一个蜂窝煤,这就显得太仗义了。

    这样的价格,即便是运到西康去,售价也最多不过四文钱。

    运到成都、绵阳、泸州等地,售价最多才三文钱而已。

    四川布政使张子哲在汇报赈灾情况时,特意在给葛松道的信件里加了一句“裕王世子此仁心仁德,使我四川赈灾钱粮又能节省出一分,多给老百姓们一碗稀粥吃,真是功德无量。”

    张子哲是真的感动了。

    裕王世子这个价格,你要说亏本太多,那肯定不会。

    但你要说人家赚什么钱,那纯粹是胡说八道。

    充其量叫除去所有的成本和税收之后,一年能勉强维持一两万、三五万两银子的薄利,就已经顶天了。

    裕王府做生意本身就是为了赚钱,我们四川请他过来设立蜂窝煤工坊,也不可能说让人家不挣钱。

    但人家一过来开始生产,便是用极低的价格出货,这不就是为了援助四川的抗击洪灾吗?

    葛松道毕竟是见过的世面多,他晓得柳铭淇肯定也是挣钱的,不过却也同样觉得他肯定是薄利多销,并不指着蜂窝煤挣钱,而是图在四川打开名气。

    不管怎么说,只要经过了这一次的大洪水灾难,那么葛松道肯定是要给裕王府的生意开一个口子的。

    否则人家付出那么多,你却一点人情都不讲,这也完全不符合做人做事的规矩。

    葛松道对于遵纪守法的人,向来都客气。

    他对于能在危难中伸出援手的人,更是客气。

    所以哪怕葛松道只愿意西南三省的商人们在此做生意,他也得给柳铭淇一份人情。

    说起来柳铭淇也是运气好。

    这不在京城里面,裕王妃已经窜连了一堆的宗室,准备让他们做自己的蜘蛛网上的经销商吗?

    这些经销商们是分管全天下各省州府的。

    最重要和最肥肉的一块儿肯定是江南地区。

    然后数下来就是广东、山东这两个有海贸的区域。

    接下来才是内地的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四川这边的西南三省又要排在后面了。

    但这里一来四川比较富裕,二来四川和西康下面是南诏。

    南诏这些地方的土人们都是人傻钱多,而且物资丰富的主儿。

    把东西卖给他们,一样的能赚回来大把大把的金银玉石什么的。

    只不过之前葛松道明显的不欢迎这群外面而来的商人,所以空有这么大的市场,却没办法进入。

    现在好了。

    柳铭淇通过蜂窝煤工坊,直接就让葛松道和西南总督府的官员们很满意,那么自然而然的,裕王府的那些经销商们入驻西南三省,也就没有了什么障碍。

    所以说啊,人这一辈子千万别算计太多。

    常常的那些成功,都是你做好了准备,不经意的就到来了。

    不是么?

    ……

    是双倍月票了吗?俺今天自己给自己投了一张,没有翻倍呀~~~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