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第二十七章 胜利在望!【第三更!求全订!求月票!】

第二十七章 胜利在望!【第三更!求全订!求月票!】

目录: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作者:俊秀才| 类别:历史军事

    一般来说,红薯种植,一亩地需要五十公斤的发芽红薯根块。

    但是第一次种植,柳铭淇又不是农学出身,当然就不晓得分寸,他能记得大概的间隙和播种密度,已经算是没丢农村出来的孩子的脸了。

    两百多斤远道而来的红薯,加上发芽等等一共有三百多斤,被柳铭淇分成了总共十亩地来播种。

    就这小小的十亩地,也被柳铭淇分散在了帝京城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种植。

    他担心万一哪个地方的风水成了问题,导致红薯种植出了问题,那才欲哭无泪。

    堂堂一个工科狗、实验狗,居然担心到有了迷信的想法!

    由此可见少年有多么的紧张红薯。

    这也怪不得柳铭淇。

    任何一个知道红薯功用的人,都会这么视若珍宝的对待。

    原本他是用了二十个人来看管照顾,等到后来从蜂窝煤工坊招募来七百零七个半大少年,他又增派了二十人来处理。

    实际上照看十亩地,根本要不了那么多人。

    但一方面柳铭淇是太过紧张,另一方面也是他想要更多的人从一开始就熟悉种植养护红薯的过程,培养专业人才,所以才派了那么多人来照看。

    今天柳铭淇便来到了城东的红薯试验田。

    这块试验田是东南西北最大的,足足有三亩。

    位置就在白糖工坊的里面,靠墙边儿的位置。

    白糖工坊的面积多达三百多亩,如今还在不断的往外扩展,分几亩出来是轻而易举的事儿。

    虽然大家觉得很奇怪,不知道小王爷要搞什么玩意儿,可见识到了柳铭淇神奇的裕王府众人,从来都不怀疑他的能力。

    即便看得出来这是在种植农作物,那他们也觉得,这肯定是不同寻常的农作物。

    看着一片翠绿的红薯叶子铺满了整片土地,枝繁叶茂长得很好的样子,柳铭淇心情就很愉悦。

    “可以收成了吗?”柳铭淇问侍立一旁的小主管道。

    小主管名叫于征,本来也是裕王府里面的家生子,虽然为人不大聪明,但却很踏实,做事情很认真,于是田大总管便选了他来为柳铭淇种植红薯。

    于征闻言点头又摇头:“有些地方长出的红薯已经很大了,但有些地方却还差点火候,老农民的意思是再等一等,不差这点时间。”

    为了种好红薯,裕王府特意的聘请了不少的老农民,专门做种植的指导。

    别看他们没有文化,但是和种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他们的经验教训非常重要。

    于征也没有亏待他们,每人每个月给五两银子的工钱,超过了大部分的农民,比他们自己种田要划算许多。

    所以这群老农民干脆把自己的土地交给儿女们来打理,自己一天到晚都带着裕王府的人泡在田里。

    现在柳铭淇见到的生长旺盛的红薯地,就有他们的很大功劳。

    术业有专攻,虽然新时代的老百姓们你种植田地再好,都比不上人家金融行业的动动手指头,但在这个古代,有经验的老农民们,从来都是瑰宝!

    只不过是统治者们很少重视罢了。

    别说是古代,就是现代,不是有那些包了几千亩、上万亩土地种植粮食的粮食大户吗?

    他们给普通工人的钱是一年三万,但是有经验有能力的老农民们,一年能拿十万以上。

    这就是人家在靠本事吃饭!

    所以古代的老农民,一样能如此。

    他们生性还要淳朴一些,拿了这么多钱,当然是拼了命的给你东家干活儿,不可能偷懒。

    少年是农村长大的,但因为一心读书,对于种植的细节并不知道,但他晓得,红薯肯定是冬季之前就收获了的。

    为什么?

    因为每年秋末的时候,乡亲们都会挖窖来储存红薯。

    现在已经是九月份了,顶多再过一个月,红薯也就能收获。

    不过少年现在的心也是痒痒的。

    他问道,“老于,这块地里有没有长大成熟的红薯呀?”

    “有。”

    于征指着一块儿地方道,“那里已经有一大片的红薯成熟了,个子有这么大!”

    他比划出来的大概比黄瓜大一些,却和柳铭淇熟知的那种烤红薯要小太多了。

    或者是农民伯伯多年精心耕种育种之后,所以后世才越长越好了?

    少年心中这么猜测道。

    “嗯,你给我摘两个过来,待会儿混在烧火的柴灶草木灰里面闷一个时辰,然后拿来给我吃。”少年有些迫不及待的下令道。

    “是!”

    于征没有多问,赶紧叫旁边的人去采摘。

    “其余的几块地涨势也非常好。”柳铭淇往旁边走,于征也跟着汇报道:“老农民们估算了一下,大概一亩地能收获五六百斤以上,这可是非常高的产量了。”

    “呵呵。”

    柳铭淇不屑和他争论。

    但于征还是听出了自家小主人的不屑意味。

    他心里有些奇怪,以为小主人是怀疑能不能产量达到五六百斤。

    毕竟现在这个时代,产量最高的水稻在江南膏肥之地是亩产三百八十斤左右,两湖地区的鱼米之乡,差不多也能达到这个数目。

    这就是最高了。

    寻常地方比如甘肃、贵州、西康等地,亩产量不会超过两百五十斤。

    小麦的产量还要减少三分之一,因为小麦种植不易,外加北方一年就种一季的小麦,比不上南方的浙江、两湖、广东等地种植两季的水稻。

    正因为这些地方是水稻要收获两季,所以朝廷的税赋才是一年分为夏赋和秋赋。

    倘若红薯这种可以吃的东西,一年下来能有个五六百斤的收成,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收获。

    难怪小主人不相信了,如果不是自己一天到晚的守在这里,和老农民们仔细的揣摩和探讨查看,也不会相信红薯能有这么大的产量。

    等到收获的时候,再请小主人来看,他就会清楚我不是在夸大其词了。

    于征心里刚刚这么想着,柳铭淇就道:“收获之前,一定要告诉我,不能私自收获,而且基本上等到全部可以收割的时候再告诉我,明白吗?”

    “是!”

    果然还是不相信啊。

    有点郁闷的于征,完全想不到,柳铭淇的不屑,根本就不是觉得五六百斤太多了!

    而是觉得太少了!

    袁爷爷最后把水稻搞到了一亩多少公斤,柳铭淇不晓得,因为他穿越的时候,九十多岁的袁爷爷还在继续拼搏,继续爆表冲击。

    但是红薯的产量基本上是固定了的。

    按照地域气候的不同,红薯播种的季节也不同,那些书里面都写红薯统一收获时间,那是错的。

    春天播种的红薯因为生长周期长一点,营养充足一点,所以通常能达到一亩五千斤到七千斤,培养精细的、土地肥沃的,偶尔有能突破一万斤的,但那都不是常态,也无法推广。

    夏天播种的红薯生长周期短,产量就会下降一些,但最少也有四千斤,最多能达到五千斤。

    这是什么概念?

    就拿之前的水稻来说,江南最好的田地也不过亩产三百八十斤,而一年他们能加紧种植两季,年产量不过是七百多斤。

    春种红薯稍微努力一点,基本上就能达到水稻产量的十倍!小麦产量的十几倍!!

    而且最关键的是,红薯的种植土地根本没有那么挑剔,缺水的沙地都能种植,那些砂岩山上同样能种植。

    凡是水稻和小麦看不上眼的土地,基本上就没有红薯不能种的!

    偏远山区的人,就靠着红薯才能繁衍生机的。

    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农作物界的老黄牛!

    不挑吃、不娇气、产量多、一身都是宝!!

    只要红薯推广了出去,哪怕只能出产四五千斤,也相当于耕种土地增加八倍左右!

    现代人说红薯吃了胀气、爱打屁等等缺点,不喜欢,但古代人还挑什么挑?

    能使劲儿吃饱的食物,能让一家人不挨饿的食物,这就是天赐的宝贝呀!

    我大清不就是因为有了红薯、土豆和玉米,尤其是红薯打头之后,人口才从明末的四千万,一下子暴涨到了五亿吗?

    要不是太平天国、捻军等等作乱,使得长江以南的人口减少了一亿多,到了清朝灭亡时,我国人口能暴涨到六七亿。

    清朝可不富裕,他们根本不懂得做生意,需要供养的旗人数量众多,海外贸易也非常差,比起明朝都差得远,更别说和我大宋比较了。

    他们凭什么养活这么多人口?

    不就是因为有了这些高产量的农作物支撑嘛!

    清朝时期,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就是因为红薯这些的种植,才渐渐变得人口多了的。

    不然在历史上很多时期,这些省份的人口加起来,都没有江南三省多。

    红薯真正产量的这个秘密,目前只有柳铭淇才晓得。

    他忍住了去点醒于征的冲动。

    这种惊骇不应该用在他们的身上,而是要用在皇上和朝廷大佬们的身上。

    柳铭淇很是期待,在他们看到红薯的收成之后,会是怎么样一个表情?

    ……

    注:《汉书·食货志》引用战国李悝的原话:“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亩)岁收一石半。”亩数和产粮换算,大概相当于如今的亩产量126斤上下。

    宋仁宗时,范仲淹在奏议《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臣知苏州,田出税者三万四千顷,中稔之利,每亩得米二石至三石。”亩数和产粮换算,大概相当于如今的亩产量360斤上下。

    有书说,清朝水稻亩产量达到了接近900斤,那是因为他们算的一年种植2季,加在一起的。不过清朝450斤亩产量还是不错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