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来到自贡
目录:修行在大宋| 作者:沐飞尘| 类别:玄幻奇幻
张栋张御史来到自贡。
自贡是个并不大的城市,这里住的多是汉族以外的民族。
欢族是这里的主要居民。 而欢族人的生活习惯跟汉族有着很大的差别,但这里的治理并不是欢族人。依然是汉人。
在蜀地还是一个国家,没有归入大宋的版图时,这里曾经尝试过欢人自治。但出现的结果就是不停的造反。于是后来的蜀国君就取消了欢人自治的政策,改为由汉人治理。
但欢族人还是经常造反,老实不到十年八年的就要乱一次。为此把西蜀国君搞的非常无奈。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西蜀并归大宋。大宋帝王亲自手书一封信给自贡的欢族族长们。
派南军统帅来过一次自贡。 从此,自贡再也没有发生过部族暴动的事。
大宋帝王那封信的内容早就人尽皆知了,其中的内容并无特别,也就是安抚之言,说咱们华夏子孙都是一家人,汉族和欢族难道谁比谁多一只眼睛一只手?还不都是炎黄子孙?既然是炎黄子孙就要一致对外,千万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祸起萧墙自己互相残杀让外人看笑话了。
这些话以前的蜀国国君恐怕说过有一百遍。
但都没用。
而大宋帝王说来,却好像非常非常的有用,作用神奇的大。 至于南军统帅亲自来到这里,在召开全部部族的会议上说的话,就没几个人知道了。
除了当时在会议厅内的七大部族长,再没有第九个人在场了。
而南军统帅的话,部族长们根本不外传。
只在自己挑选好接班人后,悄悄地一对一把话传给接班人。
无人知晓的那句话是这样的:再有叛乱,部族长家族全部杀尽,我南军除了路上要花的来回一个月,在自贡只需要一天就能杀光你们。记住,只要再有一次叛乱,即杀尽。 欢族的族长都是世袭的,世袭了几百年的族长家族早已在族人们心中成了说一不二的绝对话事人
朝廷有政令的,从来都是族长们往下传达。
但就此之后,族长们开过几次会,恩威并施的千叮咛万嘱咐的告诉下面的族民,以后官府的话就是我们的话,你们要是再像以前那样,首先不饶你们的就是我。
就这样,经过好几代的传达,到了最近五六十年来,自贡的百姓跟官府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疏远了。现在的族长们基本上承担的跟中原地区的宗族长们差不多。家里的事情,村里的小事是可以找家长们解决一下。但真正的大事还得去找官府。还得是按照官府的规矩来办。
自贡的这些情况,张御史早就了如指掌。其他九位御史也都清清楚楚。但即便如此,作为四川唯一一座几乎全部都是由汉族以外百姓们居住的城池,张御史还是亲自来了,其他人他实在是不放心。 到达自贡城的时候,张御史直接来到县衙。
自贡城县令早已得到总理衙门的文书,县令早就计算差不多也就这两天要到,所以每天都派衙役去城门口守着,过城门的时候御史大人要展示过所,就让衙役立刻回来通报他。
所以张御史一进城门,衙役早就飞跑去县衙告诉县令了。
县令便站在县衙门口迎接。与他一起迎接的还有自贡城的乡老们。
这可是御史大人呐,而且是奉总理御史陈大人的命令下来收集案件的。是钦差派下来的人呐。
可千万不能怠慢了。
张御史风尘仆仆,路上问了百姓县衙的位置。
“御史大人辛苦了,下官自贡城县令万以羊。下官县丞卢德宗。”
张御史有些奇怪这些人是早就知道自己到了?一想也正常,御史衙门的文书早就到过了,他们有心所以早早准备也是正常的。
当下点点头,拱手道:“二位大人好,在下张栋。”
说着,递上自己的名帖和总理衙门的文书。
大宋的御史,不管是临时的还是永久的,不管是朝廷的还是地方的。都有个证明。这是个黑色的牌子,上面写清楚持牌人的御史官位,姓名,出生年月。
县令如何敢让堂堂御史递过来的牌子,赶忙双手推辞道:“御史大人说笑了。我等怎么会质疑大人。大人远道而来,这外面不是说话的地方,咱们还是进县衙坐吧。”
“好,正好我也渴了,去讨杯水喝。”
“大人请。”
“县令县丞大人请。”
一盏茶后。
县令大人与张御史正隔着茶几说话:“所以咱们自贡城其实上报的案子并不多,只有十几件而已。我听说有的城能上报上百件案子。大人呐,你来之前我一直都在担心一件事,担心大人会不会疑心是咱们县衙从中作梗不让百姓告状。所以我得提前跟大人交待清楚了。大人应该知道,咱们自贡九成都是欢族人。欢族百姓多数时候有了问题都是找族长解决,只有非常重大的事情,族长解决不了的时候才会来找咱们官府。而且说实话,朝廷特意交代过,虽然咱们不能让自贡百姓欺负多了,但咱们也不能欺负百姓们。得适当的尊重百姓们的习俗。比如说他们习惯有事找族长,有些传统的习俗,比如说当父亲的教训儿子,喜欢砍儿子手脚以示惩戒,咱们就不能过于干涉等等之类的。所以咱们县衙一直以来都尽量的在维护百姓平安的基础上,不过多掺合百姓。这也就形成了咱们县衙官吏跟百姓们打交道并不是太多。这十几个案子也基本都是跟收税有关的,其他说官府贪污通匪之类的案子倒是一件没有...”
张御史听着县令说着这些,心想你这县令怎么如此小心翼翼如此怕事?好像生怕我误会你们县衙是故意压着百姓似的。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你心中无愧就行了,何必跟我解释这么多,我有疑问的时候自然会问你,没疑问你却如此殷勤的解释很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但表面上还是听得很认真。
待县令大人长篇大论解释完,张御史宽慰道:“万大人不要多虑,本御史不是洪水猛兽,不是来专门挑你们错的。本御史虽然干的是纠察百官的事,虽然我这次是奉总理御史陈大人之命下来办事,但我还是知道该干什么的。万大人说的这些本官心中已然有数了,定然不会因为状子少而无端迁罪于大人。况且,自贡城案子少,正说明在大人的治下,官府还是很清明的,这是好事,应该嘉奖而不应该被问责。”
自贡是个并不大的城市,这里住的多是汉族以外的民族。
欢族是这里的主要居民。 而欢族人的生活习惯跟汉族有着很大的差别,但这里的治理并不是欢族人。依然是汉人。
在蜀地还是一个国家,没有归入大宋的版图时,这里曾经尝试过欢人自治。但出现的结果就是不停的造反。于是后来的蜀国君就取消了欢人自治的政策,改为由汉人治理。
但欢族人还是经常造反,老实不到十年八年的就要乱一次。为此把西蜀国君搞的非常无奈。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西蜀并归大宋。大宋帝王亲自手书一封信给自贡的欢族族长们。
派南军统帅来过一次自贡。 从此,自贡再也没有发生过部族暴动的事。
大宋帝王那封信的内容早就人尽皆知了,其中的内容并无特别,也就是安抚之言,说咱们华夏子孙都是一家人,汉族和欢族难道谁比谁多一只眼睛一只手?还不都是炎黄子孙?既然是炎黄子孙就要一致对外,千万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祸起萧墙自己互相残杀让外人看笑话了。
这些话以前的蜀国国君恐怕说过有一百遍。
但都没用。
而大宋帝王说来,却好像非常非常的有用,作用神奇的大。 至于南军统帅亲自来到这里,在召开全部部族的会议上说的话,就没几个人知道了。
除了当时在会议厅内的七大部族长,再没有第九个人在场了。
而南军统帅的话,部族长们根本不外传。
只在自己挑选好接班人后,悄悄地一对一把话传给接班人。
无人知晓的那句话是这样的:再有叛乱,部族长家族全部杀尽,我南军除了路上要花的来回一个月,在自贡只需要一天就能杀光你们。记住,只要再有一次叛乱,即杀尽。 欢族的族长都是世袭的,世袭了几百年的族长家族早已在族人们心中成了说一不二的绝对话事人
朝廷有政令的,从来都是族长们往下传达。
但就此之后,族长们开过几次会,恩威并施的千叮咛万嘱咐的告诉下面的族民,以后官府的话就是我们的话,你们要是再像以前那样,首先不饶你们的就是我。
就这样,经过好几代的传达,到了最近五六十年来,自贡的百姓跟官府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疏远了。现在的族长们基本上承担的跟中原地区的宗族长们差不多。家里的事情,村里的小事是可以找家长们解决一下。但真正的大事还得去找官府。还得是按照官府的规矩来办。
自贡的这些情况,张御史早就了如指掌。其他九位御史也都清清楚楚。但即便如此,作为四川唯一一座几乎全部都是由汉族以外百姓们居住的城池,张御史还是亲自来了,其他人他实在是不放心。 到达自贡城的时候,张御史直接来到县衙。
自贡城县令早已得到总理衙门的文书,县令早就计算差不多也就这两天要到,所以每天都派衙役去城门口守着,过城门的时候御史大人要展示过所,就让衙役立刻回来通报他。
所以张御史一进城门,衙役早就飞跑去县衙告诉县令了。
县令便站在县衙门口迎接。与他一起迎接的还有自贡城的乡老们。
这可是御史大人呐,而且是奉总理御史陈大人的命令下来收集案件的。是钦差派下来的人呐。
可千万不能怠慢了。
张御史风尘仆仆,路上问了百姓县衙的位置。
“御史大人辛苦了,下官自贡城县令万以羊。下官县丞卢德宗。”
张御史有些奇怪这些人是早就知道自己到了?一想也正常,御史衙门的文书早就到过了,他们有心所以早早准备也是正常的。
当下点点头,拱手道:“二位大人好,在下张栋。”
说着,递上自己的名帖和总理衙门的文书。
大宋的御史,不管是临时的还是永久的,不管是朝廷的还是地方的。都有个证明。这是个黑色的牌子,上面写清楚持牌人的御史官位,姓名,出生年月。
县令如何敢让堂堂御史递过来的牌子,赶忙双手推辞道:“御史大人说笑了。我等怎么会质疑大人。大人远道而来,这外面不是说话的地方,咱们还是进县衙坐吧。”
“好,正好我也渴了,去讨杯水喝。”
“大人请。”
“县令县丞大人请。”
一盏茶后。
县令大人与张御史正隔着茶几说话:“所以咱们自贡城其实上报的案子并不多,只有十几件而已。我听说有的城能上报上百件案子。大人呐,你来之前我一直都在担心一件事,担心大人会不会疑心是咱们县衙从中作梗不让百姓告状。所以我得提前跟大人交待清楚了。大人应该知道,咱们自贡九成都是欢族人。欢族百姓多数时候有了问题都是找族长解决,只有非常重大的事情,族长解决不了的时候才会来找咱们官府。而且说实话,朝廷特意交代过,虽然咱们不能让自贡百姓欺负多了,但咱们也不能欺负百姓们。得适当的尊重百姓们的习俗。比如说他们习惯有事找族长,有些传统的习俗,比如说当父亲的教训儿子,喜欢砍儿子手脚以示惩戒,咱们就不能过于干涉等等之类的。所以咱们县衙一直以来都尽量的在维护百姓平安的基础上,不过多掺合百姓。这也就形成了咱们县衙官吏跟百姓们打交道并不是太多。这十几个案子也基本都是跟收税有关的,其他说官府贪污通匪之类的案子倒是一件没有...”
张御史听着县令说着这些,心想你这县令怎么如此小心翼翼如此怕事?好像生怕我误会你们县衙是故意压着百姓似的。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你心中无愧就行了,何必跟我解释这么多,我有疑问的时候自然会问你,没疑问你却如此殷勤的解释很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但表面上还是听得很认真。
待县令大人长篇大论解释完,张御史宽慰道:“万大人不要多虑,本御史不是洪水猛兽,不是来专门挑你们错的。本御史虽然干的是纠察百官的事,虽然我这次是奉总理御史陈大人之命下来办事,但我还是知道该干什么的。万大人说的这些本官心中已然有数了,定然不会因为状子少而无端迁罪于大人。况且,自贡城案子少,正说明在大人的治下,官府还是很清明的,这是好事,应该嘉奖而不应该被问责。”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修行在大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修行在大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