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98 年关
目录:商鬼| 作者:流水无忧| 类别:历史军事
夏嵇和南宫望此时却是有苦说不出,这件事根本不是他们这边做的,但能将事情做得这么绝,就算是不是他们,也应该是上将军所处阵营的对立面的人所做的。
上将军的悬赏发出去之后,整个金陵,乃至于整个江苏都动了起来,许多仰慕上将军威名的江湖侠客,都参与其中,为的就是揪出那些在暗中下黑手的家伙们,这些家伙太过于嚣张了,刺杀朝廷命官。
刺杀朝廷命官,这一个的教训已经是血淋淋的了,当初皇帝一怒,半个江湖的江湖人都被杀干净了,那一次杀戮导致了整个江湖高手的锐减。
如今,居然又有胆大包天之辈,刺杀苏伦,苏伦可是皇帝面前的绝对得宠的宠臣,现在苏伦生死不知,这让整个金陵都渲染上了一种杀伐即将袭来的气息。
上将军亲自发出来的命令,傻子都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
而除去这一点,江苏民愤已然激荡开来,许多百姓已经站出来,联名上书递交金陵府衙,要求必须严惩凶手,作为苏伦接手江苏事务以来,为百姓做实事的第一人,他的声望已然是极高了。
否则,也不会有人百姓在其没有离任的时候送上万民伞,因为这一段时间,苏伦推行的各种政令是真的让百姓看到了实惠之处,而且近半年来,随着禁军南下,所有人都肉眼可见的看到江苏在变化。
许多贪官污吏被整治了,还有最让江苏百姓如鲠在喉的江苏驻军的彻底解决,而且对于这些士兵,林阳实施的是首恶必诛政策,对于那些士兵,一律按照一般的退休制度,给予一定的补偿费用,随后便令其解甲归田。
当然对于这些人,也还是有着更加后续的处罚,比如说其本身从今以后将会有许多限制,甚至于一些原本和徐鹏程等人走的很近的人,甚至于会连着儿子一代都无法参与科举考试。
若是在此之前,这件事将会是无关紧要的,甚至于是许多人都绝对很乐意的事情,毕竟他们大多数人都无法参与科举考试,这时候读书的代价太大了。
但现在可不一样,随着苏伦的一道特殊政令的施行,以后对于读书人,科举考试将成为入仕的最佳途径,但随着这一道政令的施行,以后官府的许多其他的岗位,尤其是人手不足的岗位,将会成为不少读书人和实干人的入仕途径。
说起来,这正是林阳*根据二十一世的政策,合理的招募事业单位的人员,这样一来,各自分工各司其职,各自职能选用各自的人员,术业专攻之下,提升官府各个部分的办事效率。
现在的官府的各个职能部门的太过于驳杂,但人手又太少了,就好比官府这边,需要负责的事情太过于驳杂,尤其是户部,人手不足是最大的短板,户部管理着户籍,田亩乃至于仓廪等一系列的任务,算得上是六部之中比较放慢的一个区域。
这时候,虽然可以通过“外包”的方式,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徭役制度,让百姓之中每家每户每年要为国家做工二十天,虽然一般都还是抽着时间在冬天的时候,但是依旧会出现一些质量良莠不齐的状况。
外包工程,不同的人的认真程度是不一样,认真的人会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但不认真的偷奸耍滑起来,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别人做不到的。
而且一些工程,因为招募的人手,是不专业的,导致后期的处理比较困难,毕竟那些懂的人是比较少的,能教授这些人知识点已经相形见绌了,所以对于这时候的官府的工作效率,还真是不可恭维的。
尤其是县官,一旦发生一起人命案,搜查的时间,很有可能会超过好几个月,乃至于只是简单的了解信息,都要好长时间。
但若是按照职能部门,公开向社会招募合适的人员,只要将要求通过报纸或者布告的方式公布出去,并且以当地各个部门确认之后,缺乏的人手的岗位,这样一来便可以统计出了缺乏的人手的数量。
然后按照提交报名信息的人进行考场安置,然后择优录取,这时候的读书人的数量还不算太多,这种操作起来也是比较容易得多,许多不得志的读书人,以及一些懂得木工建筑的工人,也都可以聘任。
反正各个部门需要的人数和人才,只需要做好一定的统计之后,这件事就将会变得简单起来,人手充足起来,专门设置提供给百姓检举的匿名的信箱。
一切以快速服务于百姓为主,招录一部分人专门负责对这一方面的管辖,当然这些人一旦入职之后,就算作公职人员,所有人都从官府这边领取俸禄,这样一来将会大为缓解许多压力。
当然,这种模式会在明年暂时在金陵进行试点,这件事已经是得到了皇帝的批复和同意的,但就在这紧要关头,布告已经发出去的紧要关头,却是除了这一档子事。
这是大大的影响到了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原本这种方式应该是只有普通百姓知道,但由于是针对所有的读书人,所以有很大一部那种家境贫寒的学子,又是屡次不中的那种,可以作为一条备选的道路去走。
当然最让这些读书人感到满意的,还是即使进入了这些地方工作,只要自己的上面的负责的官员点头同意,然后便可以参与科举考试。
这样一个地方,可以作为暂时的缓冲的平台,为这些人家中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其次便是能有一些时间继续准备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作为能登上最高殿堂的人,没有一点点的上进心的人也不配被称之为读书人了,读书人在这时候的唯一想法就是入仕,这是所有读书人共同的想法。
也因此,许多贫寒一些的士子得到一个机会,所以对于苏伦的这个政策,几乎是金陵的至少一半以上的读书人和匠人的机会。
尤其是匠人,许多匠人一生只会受一两个弟子,因为现在许多手艺的传承,都是单对单,这一点对于郎中这个行业,更是显得尤为突出,在这个时候,伤风感冒都是一个足以要人命的大病,医疗资源十分短缺。
还有其他的许多的匠人,比如建筑的木匠,石匠等等,木匠还好,至少这时候大都是木质榫卯建筑,木匠的用武之地还是很多的,但石匠这样辛苦而又赚不到什么钱的职业,手艺失传的数不胜数。
在二十一世纪的地球上,许多古代遗留下来的器物和一些特异的建筑,就算是在后世都很难想象和推测出具体的建造方式,所有的建造方式都没能保留下来,这是很要命的东西。
就比如说,曾经出土的曾侯乙编钟,代表着青铜器时代的巅峰水准的一套器物,重新定义了乐律的起源,尤其是后来的西传的许多音律,在曾侯乙编钟出图之前,都被誉为是西方开创。
可曾侯乙编钟以横跨五个八度的音域,以及一钟双音的超高技艺独步天下,就算是是以现在的技术进行复刻,都是一群专家在历经数年时间,才成功复刻出了整套编钟。
在后世更高超的铸造技艺的加持下,都只能做到这一步,而那时候的编钟铸造那将会是何等高绝的水平。
而中医的繁衍也是如此,中医向来秉承着代代相传,传男不传女,一生只收一两个弟子的传承方式,这就导致了古代时期许多名医的著作在经久流传之后,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了。
这是林阳的另一个世界的现状,而中医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其他的比如戏曲,亦或是原本木质建筑的许多高绝的榫卯技术,都逐渐失传了。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在这时候广泛的设立讲学署,开办讲学,是传承这些受益人的技艺的重要途径,苏伦是真的觉得林阳的想法是很好,所以他决定帮林阳的一把。
虽然还没有定型,但是已经拟定的基本的政策,现在已经宣布出去了,所有人都为之鼓舞,所以现在苏伦出了事,所有人都感觉到了自己的前途可能变得渺茫起来。
所以对于苏伦这边事情百姓这些落第士子,苏伦便是唯一的光,对于他们而言,便是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尤其是一些士子,对于即将开办的小学,报以最大的期待。
因为苏伦提出来,要以当地的赋税,补助给当地的百姓的孩子,现在的印刷术已经很成熟了,虽然可能不像后世那样,可以做到让所有人的孩子一下子都入学,但是至少可以保证两名孩子一本书,这是绝对能做得到的。
读书识字向来是富裕人家的标配,平常普通人家的孩子,是很难接收到书本的,一旦开设学堂之后,以现在每个县五六万人的人口,适龄儿童能占据不少,直接开始进行启蒙和义务教育,就算是以后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可以看得懂榜文报纸,这样一来对官府出具的各种政策,这些人也有机会的参与。
现在,发布出来的政令已经很明确的准备了许多事情,但大部分还是必须要有人转述,尤其是一些村落,处于偏远山区的,全村上下或许就只有那么一两个识文断字的老人,而也不过是在红白喜事的时候写写对联,再没有其他的什么。
读书,对于现在的人而言,真的是一种富裕的象征,尤其是女子,更是如此,若是家中殷实一些,或许还真的可以能读书识字,然后成为优雅大方的名媛。
而女子识字,就像是李幼薇等人,乃是请来西席先生在家中教授,学堂唯有男子可以去,而且要教授不菲的学费,这对于一般的家庭是很难的。
西席先生虽然都是一些落第的读书人,但请来教书的代价可是不小的,至少这些人应该都能混到一个廪膳生,能享受国家对于生员的补贴,其实他们并不是那么的缺乏这一点点钱财的。
所以一般请人,需要付出的代价还是比较昂贵的,贫穷人家根本想都不用想,那是绝对支付不起的,只有那些富贵人家才能支付得起。
所以,苏伦准备开展的义务教育,对于许多百姓而言是实打实的好事,这时代的两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每一个父母都期待的事情。
只要成了官人,就意味着可以飞黄腾达,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虽然许多官员的俸禄和赏赐并不高,但实际上许许多多的外在的影响,会让这个家族逐渐富足起来。
若是再没底线一些的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也是未尝不可,只要你敢于铤而走险,不怕被监察官员抓到,那尽可以如此。
而这种事情处于一般百姓家的孩子,是绝对不可能的,尤其是一些世袭兵户,更是不可能,但这一次苏伦的政令却是将他们都包含在内了的。
苏伦准备是借助李家和林记开战的那些助学的学堂和一些慈善作用的善堂作为改建对象,这样一来可以名正言顺的给林记和李家都提供一定的庇护,其次对于这些孩子,也有了一个妥善的安置的区域。
这一段时间,李幼薇联合骆婉,已经在江苏境内开办了不少的学堂,主要资金便由他们两家供给,如今两家在江苏境内,声望是越来越高了。
有了百姓的官府的支持,这两家不仅仅会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更能积累许多名望,现在苏伦准备以官方的名义直接和这两家合作,由官府出一半资金作为义务教育,建立更多的学堂,只要是能达到适龄前儿童的水平,已经一些超龄的孩子,都能去学堂学习。
这对于许多贫苦家庭的孩子无疑是最好的方式方法,并且考虑到,这时候的许多事情,尤其是匠人的事情,一些匠人可以专门在学堂之中开设专门的课程进行讲学,针对那些大一些的孩子。
孩子年纪越长,学习能力就会逐步下降,这样一来,对于他们而言,培育一门谋生手段还是很必要的,甚至于,林阳提出,让一些富贵人家的孩子,也进入学堂学习。
从小便让这些孩子了解民生疾苦,同时学习一些百姓之中的技巧,这时候的许多士族,自诩清流,对于百姓的许多技巧,大都是保持着一种高高在上不屑为之,仿佛觉得自己一生之中都需要依靠这些为生,所以便满不在乎。
这也是那位官员为何明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却是能坐着各个地方的父母官,但却连最基本的稻粟都不认识,每天享用的菜肴,只知道其菜肴的名字,连来自什么都是一头雾水。
当然为政者,不可能样样皆精,只要学会如何用人就好,但往往这时候因为一些官员的制度的不合理性,导致许多官员基本上都是好吃懒做,尤其是那些被推举上来的官员。
这个推举制度就是最大的毒瘤,长期损害着科举制度的公平性,因为许多人的心思根本不在治学而是在如何搭上一条线,从此一飞冲天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而若是实干的官员都来自于基层,至少他们都知道百姓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然不否认,官场就是一个大染缸,什么样的门门道道你都有,也不能要求每一个官员,都如黑面包公一样,铁面无私明断是非。
只需要每个官员能合理施政,因地制宜,将其治下的土地变得生机盎然,土地里能产出粮食,土地里能产出金银,土地里还能产出各种各样的东西,不苛捐杂税即可。
一年三道赋税,在江苏这一片地界之上,若非是在江苏,若是但凡在一个比较贫困的县,比如说黔贵地区,那人均地产跟平原地区根本无法相比的地方,这种三道税足以将百姓逼得反叛。
尤其是云贵川地区,少数民族聚居,若非是当今皇帝陛下文治武功,宣布了凡是大夏子民一律平等,皆有各种同样的权利,并且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各种优抚政策,这时候的大夏必然是乱局四起。
针对这些地方,皇帝派遣的都是他手底下最得力的一批官员,这些官员有能力也有手段能将这些地方治理得很好很好,这是一个遇到了明君圣主的时代。
就好比包公,如果不是遇到了宋仁宗这位好皇帝,以他那刚直不阿的性格,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单单是斩驸马,还斩了各种皇亲国戚功勋之臣,就足以让他这个官死无全尸。
皇帝贤明而天下太平这可不是说说而已,宋朝尽管武力羸弱,是中国历朝历代之中都比较弱的朝代,但宋朝的皇帝还真是比较励精图治,当然总体上是这样的,不然宋朝的财富也不至于被誉为历朝历代最富庶的朝代。
相比于大明王朝的诸位皇帝不擅长刺激经济,宋朝的皇帝算得上是比较好的了,就是对于军力的这一点,的确是有些过于谨慎,以至于宋朝变成了受人欺凌的一个朝代。
这时候的皇帝,就是一位明君,若非是他高瞻远瞩,大夏内乱可不止是江苏这么简单,单单是少数民族的内乱,都足以让整个大夏陷入泥淖,
许多夏人官员,对于少数民族是存在的一定的歧视的,总是将这些人当中蛮子看待,加上语言有时候有说不通,双方三言两语讲不清楚,便容易爆发冲突。
针对这一点,皇帝直接下令,在各个少数民族的村寨,专门设立学堂,教授许多少数民族的人学习识字,当然不指望短期内,他们就能达到科举考试的地步,但至少能和下人官员沟通,能用官话交流。
这样一来,可以谈就可以减少更多的矛盾,很多时候,语言就是化解矛盾的绝对的武器,唯有说得通,才能够讲道理,若是讲不通才会动用武力,这是事实。
能讲道理,谁愿意跟你干一架,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傻子才干呢!
而苏伦的想法,便是林阳给他说的,想要一个国家维持着安定和平的局面,就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而要想要一个国家用有共同的民族信仰和爱国情怀,就必须统一语言和文字,在早在秦始皇时期便已经做了,书同文车同轨,平等以待便是解决矛盾冲突的最好办法,不能因为人家是少数民族,便出现权力分配不均的情况。
开办学堂,可以从中穿插培育民族自豪感的力量,让百姓认同大夏的价值观,这样一来,不用你去说,百姓也知道自己身为大夏的一员,总比成为外国的一员生活得更好。
所谓有对比才有思考,对比不是让你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而是要让你知道,在大夏比在外面可以生活得更好,更加富足,在这边的生活更好,又何必去造反,造反之后建立的国家能比现在的国家更好吗?
读书识字,是建立民族认同感的最好的方式,只有这样,彼此学习双方的历史,能加速民族融合,这样一来,对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会有巨大的助力。
而正是因为在黔贵川蜀巴渝地区实行的学堂制度取得的效果,这才让皇帝坚定的选择支持苏伦的做法,当然这个方法也是首先在江苏进行试点,而且会选择金陵作为主要试点的地点,通过金陵验证一下可行性并且剖析出一些问题之后,再来决定要不要继续实行下去。
当然这个结果已经是可以预料的,绝对是能成功的,而且是必须成功的,这是天下民心所向的事情,当然对于世家门阀的子弟,自然是要全力反对,这是必然的结果,但泱泱大势,岂容一些魑魅魍魉阻挡历史的洪流?
得民心者的天下,这是古人的认识,很深刻,这一点每一个皇帝都知道。
而随着上将军颁布的悬赏发出之后,整个江苏百姓彻底拧成一股绳,开始针对这一次的刺杀,争相告知,迅速的稽查凶手背后的人,江湖人士也纷纷行动起来。
临近年关,本应该是置办年货的时间,但这一段时间却是出奇变了味,所有人都在查找可疑人员,并且迅速举报出来。
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年关了。
上将军的悬赏发出去之后,整个金陵,乃至于整个江苏都动了起来,许多仰慕上将军威名的江湖侠客,都参与其中,为的就是揪出那些在暗中下黑手的家伙们,这些家伙太过于嚣张了,刺杀朝廷命官。
刺杀朝廷命官,这一个的教训已经是血淋淋的了,当初皇帝一怒,半个江湖的江湖人都被杀干净了,那一次杀戮导致了整个江湖高手的锐减。
如今,居然又有胆大包天之辈,刺杀苏伦,苏伦可是皇帝面前的绝对得宠的宠臣,现在苏伦生死不知,这让整个金陵都渲染上了一种杀伐即将袭来的气息。
上将军亲自发出来的命令,傻子都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
而除去这一点,江苏民愤已然激荡开来,许多百姓已经站出来,联名上书递交金陵府衙,要求必须严惩凶手,作为苏伦接手江苏事务以来,为百姓做实事的第一人,他的声望已然是极高了。
否则,也不会有人百姓在其没有离任的时候送上万民伞,因为这一段时间,苏伦推行的各种政令是真的让百姓看到了实惠之处,而且近半年来,随着禁军南下,所有人都肉眼可见的看到江苏在变化。
许多贪官污吏被整治了,还有最让江苏百姓如鲠在喉的江苏驻军的彻底解决,而且对于这些士兵,林阳实施的是首恶必诛政策,对于那些士兵,一律按照一般的退休制度,给予一定的补偿费用,随后便令其解甲归田。
当然对于这些人,也还是有着更加后续的处罚,比如说其本身从今以后将会有许多限制,甚至于一些原本和徐鹏程等人走的很近的人,甚至于会连着儿子一代都无法参与科举考试。
若是在此之前,这件事将会是无关紧要的,甚至于是许多人都绝对很乐意的事情,毕竟他们大多数人都无法参与科举考试,这时候读书的代价太大了。
但现在可不一样,随着苏伦的一道特殊政令的施行,以后对于读书人,科举考试将成为入仕的最佳途径,但随着这一道政令的施行,以后官府的许多其他的岗位,尤其是人手不足的岗位,将会成为不少读书人和实干人的入仕途径。
说起来,这正是林阳*根据二十一世的政策,合理的招募事业单位的人员,这样一来,各自分工各司其职,各自职能选用各自的人员,术业专攻之下,提升官府各个部分的办事效率。
现在的官府的各个职能部门的太过于驳杂,但人手又太少了,就好比官府这边,需要负责的事情太过于驳杂,尤其是户部,人手不足是最大的短板,户部管理着户籍,田亩乃至于仓廪等一系列的任务,算得上是六部之中比较放慢的一个区域。
这时候,虽然可以通过“外包”的方式,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徭役制度,让百姓之中每家每户每年要为国家做工二十天,虽然一般都还是抽着时间在冬天的时候,但是依旧会出现一些质量良莠不齐的状况。
外包工程,不同的人的认真程度是不一样,认真的人会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但不认真的偷奸耍滑起来,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别人做不到的。
而且一些工程,因为招募的人手,是不专业的,导致后期的处理比较困难,毕竟那些懂的人是比较少的,能教授这些人知识点已经相形见绌了,所以对于这时候的官府的工作效率,还真是不可恭维的。
尤其是县官,一旦发生一起人命案,搜查的时间,很有可能会超过好几个月,乃至于只是简单的了解信息,都要好长时间。
但若是按照职能部门,公开向社会招募合适的人员,只要将要求通过报纸或者布告的方式公布出去,并且以当地各个部门确认之后,缺乏的人手的岗位,这样一来便可以统计出了缺乏的人手的数量。
然后按照提交报名信息的人进行考场安置,然后择优录取,这时候的读书人的数量还不算太多,这种操作起来也是比较容易得多,许多不得志的读书人,以及一些懂得木工建筑的工人,也都可以聘任。
反正各个部门需要的人数和人才,只需要做好一定的统计之后,这件事就将会变得简单起来,人手充足起来,专门设置提供给百姓检举的匿名的信箱。
一切以快速服务于百姓为主,招录一部分人专门负责对这一方面的管辖,当然这些人一旦入职之后,就算作公职人员,所有人都从官府这边领取俸禄,这样一来将会大为缓解许多压力。
当然,这种模式会在明年暂时在金陵进行试点,这件事已经是得到了皇帝的批复和同意的,但就在这紧要关头,布告已经发出去的紧要关头,却是除了这一档子事。
这是大大的影响到了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原本这种方式应该是只有普通百姓知道,但由于是针对所有的读书人,所以有很大一部那种家境贫寒的学子,又是屡次不中的那种,可以作为一条备选的道路去走。
当然最让这些读书人感到满意的,还是即使进入了这些地方工作,只要自己的上面的负责的官员点头同意,然后便可以参与科举考试。
这样一个地方,可以作为暂时的缓冲的平台,为这些人家中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其次便是能有一些时间继续准备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作为能登上最高殿堂的人,没有一点点的上进心的人也不配被称之为读书人了,读书人在这时候的唯一想法就是入仕,这是所有读书人共同的想法。
也因此,许多贫寒一些的士子得到一个机会,所以对于苏伦的这个政策,几乎是金陵的至少一半以上的读书人和匠人的机会。
尤其是匠人,许多匠人一生只会受一两个弟子,因为现在许多手艺的传承,都是单对单,这一点对于郎中这个行业,更是显得尤为突出,在这个时候,伤风感冒都是一个足以要人命的大病,医疗资源十分短缺。
还有其他的许多的匠人,比如建筑的木匠,石匠等等,木匠还好,至少这时候大都是木质榫卯建筑,木匠的用武之地还是很多的,但石匠这样辛苦而又赚不到什么钱的职业,手艺失传的数不胜数。
在二十一世纪的地球上,许多古代遗留下来的器物和一些特异的建筑,就算是在后世都很难想象和推测出具体的建造方式,所有的建造方式都没能保留下来,这是很要命的东西。
就比如说,曾经出土的曾侯乙编钟,代表着青铜器时代的巅峰水准的一套器物,重新定义了乐律的起源,尤其是后来的西传的许多音律,在曾侯乙编钟出图之前,都被誉为是西方开创。
可曾侯乙编钟以横跨五个八度的音域,以及一钟双音的超高技艺独步天下,就算是是以现在的技术进行复刻,都是一群专家在历经数年时间,才成功复刻出了整套编钟。
在后世更高超的铸造技艺的加持下,都只能做到这一步,而那时候的编钟铸造那将会是何等高绝的水平。
而中医的繁衍也是如此,中医向来秉承着代代相传,传男不传女,一生只收一两个弟子的传承方式,这就导致了古代时期许多名医的著作在经久流传之后,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了。
这是林阳的另一个世界的现状,而中医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其他的比如戏曲,亦或是原本木质建筑的许多高绝的榫卯技术,都逐渐失传了。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在这时候广泛的设立讲学署,开办讲学,是传承这些受益人的技艺的重要途径,苏伦是真的觉得林阳的想法是很好,所以他决定帮林阳的一把。
虽然还没有定型,但是已经拟定的基本的政策,现在已经宣布出去了,所有人都为之鼓舞,所以现在苏伦出了事,所有人都感觉到了自己的前途可能变得渺茫起来。
所以对于苏伦这边事情百姓这些落第士子,苏伦便是唯一的光,对于他们而言,便是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尤其是一些士子,对于即将开办的小学,报以最大的期待。
因为苏伦提出来,要以当地的赋税,补助给当地的百姓的孩子,现在的印刷术已经很成熟了,虽然可能不像后世那样,可以做到让所有人的孩子一下子都入学,但是至少可以保证两名孩子一本书,这是绝对能做得到的。
读书识字向来是富裕人家的标配,平常普通人家的孩子,是很难接收到书本的,一旦开设学堂之后,以现在每个县五六万人的人口,适龄儿童能占据不少,直接开始进行启蒙和义务教育,就算是以后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可以看得懂榜文报纸,这样一来对官府出具的各种政策,这些人也有机会的参与。
现在,发布出来的政令已经很明确的准备了许多事情,但大部分还是必须要有人转述,尤其是一些村落,处于偏远山区的,全村上下或许就只有那么一两个识文断字的老人,而也不过是在红白喜事的时候写写对联,再没有其他的什么。
读书,对于现在的人而言,真的是一种富裕的象征,尤其是女子,更是如此,若是家中殷实一些,或许还真的可以能读书识字,然后成为优雅大方的名媛。
而女子识字,就像是李幼薇等人,乃是请来西席先生在家中教授,学堂唯有男子可以去,而且要教授不菲的学费,这对于一般的家庭是很难的。
西席先生虽然都是一些落第的读书人,但请来教书的代价可是不小的,至少这些人应该都能混到一个廪膳生,能享受国家对于生员的补贴,其实他们并不是那么的缺乏这一点点钱财的。
所以一般请人,需要付出的代价还是比较昂贵的,贫穷人家根本想都不用想,那是绝对支付不起的,只有那些富贵人家才能支付得起。
所以,苏伦准备开展的义务教育,对于许多百姓而言是实打实的好事,这时代的两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每一个父母都期待的事情。
只要成了官人,就意味着可以飞黄腾达,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虽然许多官员的俸禄和赏赐并不高,但实际上许许多多的外在的影响,会让这个家族逐渐富足起来。
若是再没底线一些的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也是未尝不可,只要你敢于铤而走险,不怕被监察官员抓到,那尽可以如此。
而这种事情处于一般百姓家的孩子,是绝对不可能的,尤其是一些世袭兵户,更是不可能,但这一次苏伦的政令却是将他们都包含在内了的。
苏伦准备是借助李家和林记开战的那些助学的学堂和一些慈善作用的善堂作为改建对象,这样一来可以名正言顺的给林记和李家都提供一定的庇护,其次对于这些孩子,也有了一个妥善的安置的区域。
这一段时间,李幼薇联合骆婉,已经在江苏境内开办了不少的学堂,主要资金便由他们两家供给,如今两家在江苏境内,声望是越来越高了。
有了百姓的官府的支持,这两家不仅仅会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更能积累许多名望,现在苏伦准备以官方的名义直接和这两家合作,由官府出一半资金作为义务教育,建立更多的学堂,只要是能达到适龄前儿童的水平,已经一些超龄的孩子,都能去学堂学习。
这对于许多贫苦家庭的孩子无疑是最好的方式方法,并且考虑到,这时候的许多事情,尤其是匠人的事情,一些匠人可以专门在学堂之中开设专门的课程进行讲学,针对那些大一些的孩子。
孩子年纪越长,学习能力就会逐步下降,这样一来,对于他们而言,培育一门谋生手段还是很必要的,甚至于,林阳提出,让一些富贵人家的孩子,也进入学堂学习。
从小便让这些孩子了解民生疾苦,同时学习一些百姓之中的技巧,这时候的许多士族,自诩清流,对于百姓的许多技巧,大都是保持着一种高高在上不屑为之,仿佛觉得自己一生之中都需要依靠这些为生,所以便满不在乎。
这也是那位官员为何明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却是能坐着各个地方的父母官,但却连最基本的稻粟都不认识,每天享用的菜肴,只知道其菜肴的名字,连来自什么都是一头雾水。
当然为政者,不可能样样皆精,只要学会如何用人就好,但往往这时候因为一些官员的制度的不合理性,导致许多官员基本上都是好吃懒做,尤其是那些被推举上来的官员。
这个推举制度就是最大的毒瘤,长期损害着科举制度的公平性,因为许多人的心思根本不在治学而是在如何搭上一条线,从此一飞冲天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而若是实干的官员都来自于基层,至少他们都知道百姓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然不否认,官场就是一个大染缸,什么样的门门道道你都有,也不能要求每一个官员,都如黑面包公一样,铁面无私明断是非。
只需要每个官员能合理施政,因地制宜,将其治下的土地变得生机盎然,土地里能产出粮食,土地里能产出金银,土地里还能产出各种各样的东西,不苛捐杂税即可。
一年三道赋税,在江苏这一片地界之上,若非是在江苏,若是但凡在一个比较贫困的县,比如说黔贵地区,那人均地产跟平原地区根本无法相比的地方,这种三道税足以将百姓逼得反叛。
尤其是云贵川地区,少数民族聚居,若非是当今皇帝陛下文治武功,宣布了凡是大夏子民一律平等,皆有各种同样的权利,并且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各种优抚政策,这时候的大夏必然是乱局四起。
针对这些地方,皇帝派遣的都是他手底下最得力的一批官员,这些官员有能力也有手段能将这些地方治理得很好很好,这是一个遇到了明君圣主的时代。
就好比包公,如果不是遇到了宋仁宗这位好皇帝,以他那刚直不阿的性格,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单单是斩驸马,还斩了各种皇亲国戚功勋之臣,就足以让他这个官死无全尸。
皇帝贤明而天下太平这可不是说说而已,宋朝尽管武力羸弱,是中国历朝历代之中都比较弱的朝代,但宋朝的皇帝还真是比较励精图治,当然总体上是这样的,不然宋朝的财富也不至于被誉为历朝历代最富庶的朝代。
相比于大明王朝的诸位皇帝不擅长刺激经济,宋朝的皇帝算得上是比较好的了,就是对于军力的这一点,的确是有些过于谨慎,以至于宋朝变成了受人欺凌的一个朝代。
这时候的皇帝,就是一位明君,若非是他高瞻远瞩,大夏内乱可不止是江苏这么简单,单单是少数民族的内乱,都足以让整个大夏陷入泥淖,
许多夏人官员,对于少数民族是存在的一定的歧视的,总是将这些人当中蛮子看待,加上语言有时候有说不通,双方三言两语讲不清楚,便容易爆发冲突。
针对这一点,皇帝直接下令,在各个少数民族的村寨,专门设立学堂,教授许多少数民族的人学习识字,当然不指望短期内,他们就能达到科举考试的地步,但至少能和下人官员沟通,能用官话交流。
这样一来,可以谈就可以减少更多的矛盾,很多时候,语言就是化解矛盾的绝对的武器,唯有说得通,才能够讲道理,若是讲不通才会动用武力,这是事实。
能讲道理,谁愿意跟你干一架,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傻子才干呢!
而苏伦的想法,便是林阳给他说的,想要一个国家维持着安定和平的局面,就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而要想要一个国家用有共同的民族信仰和爱国情怀,就必须统一语言和文字,在早在秦始皇时期便已经做了,书同文车同轨,平等以待便是解决矛盾冲突的最好办法,不能因为人家是少数民族,便出现权力分配不均的情况。
开办学堂,可以从中穿插培育民族自豪感的力量,让百姓认同大夏的价值观,这样一来,不用你去说,百姓也知道自己身为大夏的一员,总比成为外国的一员生活得更好。
所谓有对比才有思考,对比不是让你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而是要让你知道,在大夏比在外面可以生活得更好,更加富足,在这边的生活更好,又何必去造反,造反之后建立的国家能比现在的国家更好吗?
读书识字,是建立民族认同感的最好的方式,只有这样,彼此学习双方的历史,能加速民族融合,这样一来,对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会有巨大的助力。
而正是因为在黔贵川蜀巴渝地区实行的学堂制度取得的效果,这才让皇帝坚定的选择支持苏伦的做法,当然这个方法也是首先在江苏进行试点,而且会选择金陵作为主要试点的地点,通过金陵验证一下可行性并且剖析出一些问题之后,再来决定要不要继续实行下去。
当然这个结果已经是可以预料的,绝对是能成功的,而且是必须成功的,这是天下民心所向的事情,当然对于世家门阀的子弟,自然是要全力反对,这是必然的结果,但泱泱大势,岂容一些魑魅魍魉阻挡历史的洪流?
得民心者的天下,这是古人的认识,很深刻,这一点每一个皇帝都知道。
而随着上将军颁布的悬赏发出之后,整个江苏百姓彻底拧成一股绳,开始针对这一次的刺杀,争相告知,迅速的稽查凶手背后的人,江湖人士也纷纷行动起来。
临近年关,本应该是置办年货的时间,但这一段时间却是出奇变了味,所有人都在查找可疑人员,并且迅速举报出来。
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年关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商鬼》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商鬼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