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王府(四)
目录:御尘记| 作者:红眼白乌鸦| 类别:玄幻奇幻
“我当然知道执行官和缔约者,一个是皇军,一个是伪军,至于那个孤魂野鬼,你说得是什么东西,我不明白!”凌云道。
鹤仙人与凌云来自同一个世界,当然明白皇军和伪军是什么意思,只是那外面世界的记忆,已经成了一个遥远的存在,此刻突然被他提起,不由一愣,随即道:“哼,那孤魂野鬼,就是一群极不抗日,也不降日的人,自己沽名钓誉,自诩闲云野鹤,实际上不过是一群没用的人罢了,在这个世界上存在,没有一点用处。”
“照你这么说,陶渊明那也是一个无能之辈咯?老子、庄子这两个人,也不种庄稼,也不卖东西,整天闲云野鹤,见人便胡吹海侃,留下几篇聊天记录,还美其名曰《道德经》《庄子》,按照你说得,他们在这个世界当真是一无是处了?”凌云道。
“你不要以为拿历史上的大名人来说,就能压我一头,这世界上,任何真理都不是说名人就是对的,他们留下了传世名作,世人传颂,可又如何呢,如果世人都学他们,归隐到大山之中,不事稼穑,等待着别人的供养,那天下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要白白饿死,更不知道这世界会颠倒成一番什么样子!更何况,他们留下的传世名作,也不过是闲暇之时,用作消磨时间罢了,真的能够凭借他们的著作去治理国家吗?那不成了儿戏,哪个王朝崇尚老庄之道,没了血性,早晚必亡!”鹤仙人反驳道。
“哈哈哈,我读书少,你可别蒙我,老庄之道看似追求无为,推崇道法自然,甚至有人将老庄之道演绎成出世的宗教理念,可实际上,无论是老子还是庄子,他们的思想都深深地刻入了历代统治者的脑袋里,从未消除过这种深刻的影响,汉代初年,因为秦朝末年的战火,开始推崇无为之治,令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最后才有了汉武帝时代的国库充盈,几代人的丰厚积累,终于支撑起北击匈奴的千古大业,你敢说老庄之道无用?相反,明朝末年,天灾频发,流寇蜂起,而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不懂得与民休养生息的重要性,反而是竭力剿匪,匪本来就是官逼民反,竭力剿匪所需军费高得惊人,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造成了更多没了活路的百姓,加入到匪的行列,导致匪越剿越多,军费越花越多,陷入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凌云道。
“你这句话我不同意,什么叫做匪越剿越多,那我倒是要请教了,你认为朱由检的应对之策不对,你有何高见,不去剿匪难道这些匪会自动放下武器?”鹤仙人不服气道。
“剿匪是指标,可大明朝已经病入膏肓,有如一个腐朽摇摇欲坠的大厦,只需要一根手指头就可以轻轻推倒,这个时候,还在乎房子上出现了一些窟窿,而不是想着如何巩固大厦的梁木,如何能够使整间大厦不倒?匪固然四处蜂起,但这些匪并非是要推翻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之后,南明在清朝的强攻之下,还维持了几十年,足可见明朝的统治并非到了一波土匪乌合之众就可以完全剿灭的地步,之所以给了李自成攻进北京城的机会,只是崇祯没有把握好机会,天下老百姓的要求很简单,无非是一口饱饭,谁能让他们不饿死就跟谁干,李自成的所有口号,无非是闯王到开粮仓一类简单到妇孺童子皆可知晓的话,这一点崇祯都没有做到!毁掉大明朝的,不是殿堂之上的党争,不是关外觊觎的清八旗,甚至也不是攻进北京城的李自成,而是那崇祯自己,他没有让天下百姓连有饭吃都没做到,推翻他又何错之有?当然,李自成和清八旗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有无他们,明朝都必定要亡,因为负了天下百姓的期望。”凌云道。
“非也非也,亡明者,非明也,而是那些强敌在外,朝堂之上,只管内斗的官员,他们不能尽忠职守,武官不能镇压叛乱,抵御外敌,文官不能辅佐朝政,治理天下,因此,明朝才失去了天下!有明一朝,党争的厉害,超过了任何朝代,而皇帝的放任,更是纵容了官僚们的斗争,大明朝毁于党争,可以盖棺定论了!”鹤仙人辩驳道。
“你也说了,有明一朝都在党争,党争从未断过,你说因党争而亡明,那为什么大明将近三百年江山,前三百年党争不断都不曾亡,偏偏是明末党争而亡?这说明党争固然是加速了明朝的覆灭,但绝不是明朝灭亡的最主要原因。你想想,明朝末年,流寇四起,是什么原因?天灾当然是一部分原因,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哪一年能举国风调雨顺?每一年不是洪灾就是旱灾,甚至是蝗灾瘟疫,地震泥石流也不乏出现,那么明末为何天灾导致的结果这么严重,甚至让整个帝国轰然倒塌?究其根本原因,无非是天灾之外,还有人祸。一是朱氏子孙皆贵为天胄,享受天下百姓的供养,他们不事耕种劳作,个个虽然只能在封地内王府之中活动,但是享受的荣华富贵不亚于紫禁城中的皇帝,所有朱氏王族皆肥头大耳,李自成攻破西北之时,抓住了一个王爷,足有三百来斤,放在锅里,炸出一大锅油来,这都是民脂民膏啊!几万亩土地才能供养一个亲王,几个省的全部税收都无法满足一个王应有的俸禄,更别说,王之下,还有数之不尽的各种皇族,全靠百姓那点地里的收成养着,焉能不饿死百姓?就算是丰收之年,百姓也面黄肌瘦,勉强糊口罢了,哪里能吃饱饭?这只是第一个原因,明朝王族吸血太甚。”
“第二个明朝灭亡的原因,在于贪官太贪而皇帝太穷,此处说皇帝穷,并不是说皇帝过得比那些亲王、首辅差,安坐在皇宫中的皇帝,当然是锦衣玉食,过着奢侈的生活,可是他依然很穷,穷是因为地方税银没有上收到朝廷,从而使皇帝对地方缺乏应有的管束,穷是因为银子都落入了官僚的手中,皇帝对世家大族、当朝官员缺乏强硬的手段,到了崇祯一朝,更是如此,没法从百姓身上取得银子,因为百姓已经被压榨到没有饭可吃,没有命可活,他们的银子已经层层盘剥,被皇族子孙和贪官污吏全部拿个干干净净,这些钱落入皇族子孙与贪官污吏的手中后,崇祯除掉了魏忠贤,再也没有一个黑手,能帮他从中取钱,军队没有饷银,哪里还能为皇帝打仗,京城都被攻破,也就不足以为奇了!”
“第三个原因,恰恰是明朝本来的体系就是扭曲的,所以崇祯以为杀掉魏忠贤是在治病,实际上只是为明朝这间大厦除掉了一根坏掉的梁柱,又没有找到一根新的梁柱将大厦支撑起来,导致了整个帝国机器的停滞,最终走向了覆灭。明朝最大的弊端,在于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许多旧制度已经不适合明后期的发展,蓬勃的市场经济急需一个新的管理模式,但是明朝的皇帝并没有革新的念头,所做的无非在太祖圣训的基础上修修补补,这样子自然是矛盾百出,漏洞不断。比如说,明朝时候,所有的税银并非中央统一收取,因为考虑到税银调运的不便、粮食征收的损耗太大,钱粮的征收均是地方官府负责,对军队的给养也相应的交给了地方官府,这就导致了朝廷权力的削弱,不掌握钱粮,便不掌握权力,这是必然的。但是,有了厂卫机制的存在,大大减轻了这种地方势力做大的可能性,因为锦衣卫和东厂西厂的太监可以代表皇帝的名义,直接巡视天下,征收矿山、茶叶、丝绸、瓷器等等商品的税银,然后直接上交给皇帝,这中间当然难免擅权贪污,但效率远高于地方到中央的庞大体系,所以明朝能够在制度畸形的情况下维持将近三百年的国祚,这厂卫机制必不可少。而崇祯直接杀了魏忠贤,也意味着放弃了厂卫机制,结果他没有太祖朱元璋的雄才大略,但又大胆抽掉了这根朽坏的梁柱,新梁柱没有支撑起来,导致了大厦毁于一旦,倾塌当然是应有之义,这才是明亡的最大原因!”凌云道。
“魏忠贤不过是一个奸臣贼子,哼,太监又有什么好东西了,你还真当他是忠臣良将吗?崇祯除掉他,依我之见,并没有什么不妥,反而是大快人心,让那些忠臣们出了一口恶气,明亡与此相隔十几年,可以说魏忠贤之死和明朝灭亡之间毫无关系,你不必为这个奸人洗白了,你与他不过是一丘之貉!”鹤仙人道。。
“哈哈哈,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井蛙不可以语令者,这一点都不错,自诩忠臣,清廉刚直,当然容易做到,可是能够不惧身背骂名,为皇帝与百官作对,聚天下之财充实国库,不怕挨骂,这种能臣可不是那些沽名钓誉的忠臣所能媲美的!”凌云道。
“那依你这么说,每一个王朝能够存活下来,依靠的都是奸佞小人,而不是忠臣良将咯?那你倒是说说,史官为什么要在史书中,各种经史子集中,称赞忠臣良将,唾骂奸臣贼子,而不是反过来呢?”鹤仙人反问道。
鹤仙人与凌云来自同一个世界,当然明白皇军和伪军是什么意思,只是那外面世界的记忆,已经成了一个遥远的存在,此刻突然被他提起,不由一愣,随即道:“哼,那孤魂野鬼,就是一群极不抗日,也不降日的人,自己沽名钓誉,自诩闲云野鹤,实际上不过是一群没用的人罢了,在这个世界上存在,没有一点用处。”
“照你这么说,陶渊明那也是一个无能之辈咯?老子、庄子这两个人,也不种庄稼,也不卖东西,整天闲云野鹤,见人便胡吹海侃,留下几篇聊天记录,还美其名曰《道德经》《庄子》,按照你说得,他们在这个世界当真是一无是处了?”凌云道。
“你不要以为拿历史上的大名人来说,就能压我一头,这世界上,任何真理都不是说名人就是对的,他们留下了传世名作,世人传颂,可又如何呢,如果世人都学他们,归隐到大山之中,不事稼穑,等待着别人的供养,那天下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要白白饿死,更不知道这世界会颠倒成一番什么样子!更何况,他们留下的传世名作,也不过是闲暇之时,用作消磨时间罢了,真的能够凭借他们的著作去治理国家吗?那不成了儿戏,哪个王朝崇尚老庄之道,没了血性,早晚必亡!”鹤仙人反驳道。
“哈哈哈,我读书少,你可别蒙我,老庄之道看似追求无为,推崇道法自然,甚至有人将老庄之道演绎成出世的宗教理念,可实际上,无论是老子还是庄子,他们的思想都深深地刻入了历代统治者的脑袋里,从未消除过这种深刻的影响,汉代初年,因为秦朝末年的战火,开始推崇无为之治,令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最后才有了汉武帝时代的国库充盈,几代人的丰厚积累,终于支撑起北击匈奴的千古大业,你敢说老庄之道无用?相反,明朝末年,天灾频发,流寇蜂起,而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不懂得与民休养生息的重要性,反而是竭力剿匪,匪本来就是官逼民反,竭力剿匪所需军费高得惊人,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造成了更多没了活路的百姓,加入到匪的行列,导致匪越剿越多,军费越花越多,陷入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凌云道。
“你这句话我不同意,什么叫做匪越剿越多,那我倒是要请教了,你认为朱由检的应对之策不对,你有何高见,不去剿匪难道这些匪会自动放下武器?”鹤仙人不服气道。
“剿匪是指标,可大明朝已经病入膏肓,有如一个腐朽摇摇欲坠的大厦,只需要一根手指头就可以轻轻推倒,这个时候,还在乎房子上出现了一些窟窿,而不是想着如何巩固大厦的梁木,如何能够使整间大厦不倒?匪固然四处蜂起,但这些匪并非是要推翻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之后,南明在清朝的强攻之下,还维持了几十年,足可见明朝的统治并非到了一波土匪乌合之众就可以完全剿灭的地步,之所以给了李自成攻进北京城的机会,只是崇祯没有把握好机会,天下老百姓的要求很简单,无非是一口饱饭,谁能让他们不饿死就跟谁干,李自成的所有口号,无非是闯王到开粮仓一类简单到妇孺童子皆可知晓的话,这一点崇祯都没有做到!毁掉大明朝的,不是殿堂之上的党争,不是关外觊觎的清八旗,甚至也不是攻进北京城的李自成,而是那崇祯自己,他没有让天下百姓连有饭吃都没做到,推翻他又何错之有?当然,李自成和清八旗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有无他们,明朝都必定要亡,因为负了天下百姓的期望。”凌云道。
“非也非也,亡明者,非明也,而是那些强敌在外,朝堂之上,只管内斗的官员,他们不能尽忠职守,武官不能镇压叛乱,抵御外敌,文官不能辅佐朝政,治理天下,因此,明朝才失去了天下!有明一朝,党争的厉害,超过了任何朝代,而皇帝的放任,更是纵容了官僚们的斗争,大明朝毁于党争,可以盖棺定论了!”鹤仙人辩驳道。
“你也说了,有明一朝都在党争,党争从未断过,你说因党争而亡明,那为什么大明将近三百年江山,前三百年党争不断都不曾亡,偏偏是明末党争而亡?这说明党争固然是加速了明朝的覆灭,但绝不是明朝灭亡的最主要原因。你想想,明朝末年,流寇四起,是什么原因?天灾当然是一部分原因,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哪一年能举国风调雨顺?每一年不是洪灾就是旱灾,甚至是蝗灾瘟疫,地震泥石流也不乏出现,那么明末为何天灾导致的结果这么严重,甚至让整个帝国轰然倒塌?究其根本原因,无非是天灾之外,还有人祸。一是朱氏子孙皆贵为天胄,享受天下百姓的供养,他们不事耕种劳作,个个虽然只能在封地内王府之中活动,但是享受的荣华富贵不亚于紫禁城中的皇帝,所有朱氏王族皆肥头大耳,李自成攻破西北之时,抓住了一个王爷,足有三百来斤,放在锅里,炸出一大锅油来,这都是民脂民膏啊!几万亩土地才能供养一个亲王,几个省的全部税收都无法满足一个王应有的俸禄,更别说,王之下,还有数之不尽的各种皇族,全靠百姓那点地里的收成养着,焉能不饿死百姓?就算是丰收之年,百姓也面黄肌瘦,勉强糊口罢了,哪里能吃饱饭?这只是第一个原因,明朝王族吸血太甚。”
“第二个明朝灭亡的原因,在于贪官太贪而皇帝太穷,此处说皇帝穷,并不是说皇帝过得比那些亲王、首辅差,安坐在皇宫中的皇帝,当然是锦衣玉食,过着奢侈的生活,可是他依然很穷,穷是因为地方税银没有上收到朝廷,从而使皇帝对地方缺乏应有的管束,穷是因为银子都落入了官僚的手中,皇帝对世家大族、当朝官员缺乏强硬的手段,到了崇祯一朝,更是如此,没法从百姓身上取得银子,因为百姓已经被压榨到没有饭可吃,没有命可活,他们的银子已经层层盘剥,被皇族子孙和贪官污吏全部拿个干干净净,这些钱落入皇族子孙与贪官污吏的手中后,崇祯除掉了魏忠贤,再也没有一个黑手,能帮他从中取钱,军队没有饷银,哪里还能为皇帝打仗,京城都被攻破,也就不足以为奇了!”
“第三个原因,恰恰是明朝本来的体系就是扭曲的,所以崇祯以为杀掉魏忠贤是在治病,实际上只是为明朝这间大厦除掉了一根坏掉的梁柱,又没有找到一根新的梁柱将大厦支撑起来,导致了整个帝国机器的停滞,最终走向了覆灭。明朝最大的弊端,在于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许多旧制度已经不适合明后期的发展,蓬勃的市场经济急需一个新的管理模式,但是明朝的皇帝并没有革新的念头,所做的无非在太祖圣训的基础上修修补补,这样子自然是矛盾百出,漏洞不断。比如说,明朝时候,所有的税银并非中央统一收取,因为考虑到税银调运的不便、粮食征收的损耗太大,钱粮的征收均是地方官府负责,对军队的给养也相应的交给了地方官府,这就导致了朝廷权力的削弱,不掌握钱粮,便不掌握权力,这是必然的。但是,有了厂卫机制的存在,大大减轻了这种地方势力做大的可能性,因为锦衣卫和东厂西厂的太监可以代表皇帝的名义,直接巡视天下,征收矿山、茶叶、丝绸、瓷器等等商品的税银,然后直接上交给皇帝,这中间当然难免擅权贪污,但效率远高于地方到中央的庞大体系,所以明朝能够在制度畸形的情况下维持将近三百年的国祚,这厂卫机制必不可少。而崇祯直接杀了魏忠贤,也意味着放弃了厂卫机制,结果他没有太祖朱元璋的雄才大略,但又大胆抽掉了这根朽坏的梁柱,新梁柱没有支撑起来,导致了大厦毁于一旦,倾塌当然是应有之义,这才是明亡的最大原因!”凌云道。
“魏忠贤不过是一个奸臣贼子,哼,太监又有什么好东西了,你还真当他是忠臣良将吗?崇祯除掉他,依我之见,并没有什么不妥,反而是大快人心,让那些忠臣们出了一口恶气,明亡与此相隔十几年,可以说魏忠贤之死和明朝灭亡之间毫无关系,你不必为这个奸人洗白了,你与他不过是一丘之貉!”鹤仙人道。。
“哈哈哈,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井蛙不可以语令者,这一点都不错,自诩忠臣,清廉刚直,当然容易做到,可是能够不惧身背骂名,为皇帝与百官作对,聚天下之财充实国库,不怕挨骂,这种能臣可不是那些沽名钓誉的忠臣所能媲美的!”凌云道。
“那依你这么说,每一个王朝能够存活下来,依靠的都是奸佞小人,而不是忠臣良将咯?那你倒是说说,史官为什么要在史书中,各种经史子集中,称赞忠臣良将,唾骂奸臣贼子,而不是反过来呢?”鹤仙人反问道。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御尘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御尘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