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与子同袍(第四更,求订阅)
目录: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作者:臊眉耷目| 类别:历史军事
阳人城下,刘琦等一众荆州兵将,终于见到了孙坚。
孙坚很高大,很魁梧,完全符合刘琦心中对一个名将的印象。
只是他的相貌并不似刘琦想象中的那般英武。 其实孙坚的长相算是有棱有角,颧骨高耸,颇显刚毅,可唯独那双眼睛,让刘琦觉得有点不太对劲。
那双眼眸中的光芒过于暴戾了,时不时的泛出些凶光。
与其说是江东猛虎,但他眼神给刘琦的感觉,倒更像是狼。
一只敢于嗜咬一切的凶狼。
在汉末的历史舞台上,每一天都有英雄的身姿闪动出夺目的光芒,但是在最近这一段时间里,刘琦却觉得注定都是属于孙坚一个人的。 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几乎都是孙坚一个在与董卓抗争,除了与徐荣之战遭了败绩,但其后孙坚一直保持着胜利者的姿态,连败胡轸,华雄等人,声威大震,而且还一发不可收拾。
眼下的孙坚,似乎跟董卓打上了瘾,一直屯兵于阳人,几乎时不时的就要跟雒阳派出来的军队干上一波。
若不是因为孙坚如虎在侧,牵制了西凉军大部分的精力,董卓早就开始大举迁都长安了,何至于至今还只是小规模的迁移。
雒阳之所以还存在,孙坚可谓功不可没。
孙坚一众与刘琦等人见过礼,彼此互通姓名表字。 他大致打量了一下刘琦身后的那些兵将,突然问道:“刘公子此来,麾下有多少人马?”
刘琦没想到孙坚一见面,不谦虚不客套,直接问他兵马数量。
这性子,与袁术可谓是大不相同。
“我所领来的荆州军,现有七千人。”
孙坚皱起了眉头,似乎是在思虑着什么。 “竟有七千人这么多?如此怕是不够。”
“什么不够?”刘琦好奇道。
孙坚嗤笑一声,那笑声似有几分嘲讽,且毫不忌讳。
“是过冬用的绵袍,刘公子好歹也是一军之将,连这些事都不曾想到么?”
孙坚口中的绵袍,并不是后世所说的‘棉服’。 在汉朝,棉花还没有被引入中土,更谈不上大面积的耕种,因此也就没有棉花,更谈不上有所谓的‘棉袄’或是‘棉服。’
在没有棉花作为填充物的汉朝,北方人过冬的衣服普遍是“缯絮”“绵袍”。
缯絮的材料主要以丝锦为主,成本较高,在社会安定生产力较高的情况下,倒也能够大面积的普及。
可在眼下这种动乱时节,以地方刺史郡守之力,想让他们快速的筹备几万套缯絮供以军需,只怕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只能用绵袍。
至于绵袍——袍者,苞也;苞,内衣也。泛指上衣和下裳连成一体的长衣,有内外两层,夹层之中放入御寒的填充物,便成了冬天的袍。
而绵,指的则是蚕丝质地的丝絮,以此为填充物,因而取字为绵,但为了节省成本,基本都是往里面填充絮头、细碎枲麻等填充物代替绵。
眼下已是腊月时节,阳人县周边虽少下雪,可一旦进入大寒时节,却也干冷异常。
若是后方的绵袍不至,荆州军接下来的日子,只怕是难捱了。
刘琦皱起了眉,转头问蒯越道:“咱们将士的冬衣,南郡那边可曾准备了?”
蒯越拱手道:“越已经派人向襄阳催促可,南郡的比曹掾史目下已核实了郡内仓物,冬衣倒是有,只是厚度不足,不能抵御此处严寒,因而重新抢做了一批绵袍,目下正在往这边运送,抵达阳人县恐尚需些时日。”
刘琦点了点头,叹息道:“若是如此,那就得让三军将士们坚持坚持了。”
孙坚冷眼旁观,听完刘琦和蒯越的对话,突然插嘴。
“孙某的军中,冬衣也不甚足……”
刘琦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
这孙坚什么意思?
听他这言下之意,似乎想敲诈我荆州军的冬衣?
这算什么行为?简直是跟袁术如出一撤。
刘琦看向蒯越,却见他的眼中也出现了一丝瘟怒。
这是摆明了想打劫啊。
刘琦看向孙坚,淡淡道:“君侯此言何意?刘琦不甚解呀。”
孙坚似乎并不在意刘琦和蒯越的不快,他脸上依旧是那副冷冰冰的神色,外加略微的嘲讽。
不过他的回答却出人意外。
“孙某军中,冬衣也不甚足,恐无法支援给贵军了……眼下,某只能从吴县的子弟中,抽出七千人,让他们与公子麾下的军卒穿插轮换使用绵袍,两人共用一件冬衣,每日各穿六个时辰,待汝荆州军的冬衣抵达之后,再将同用的冬衣还给我军将士,不知公子以为如何?”
这一番话说出来,不只是刘琦,连蒯越、蔡勋、黄忠、文聘等人都楞在了当场。
这孙坚,一脸漠然,嘲讽意味十足,怎么办出来的事,竟这般暖心?
“两人,共用一袍?”刘琦喃喃念叨道。
孙坚一挑眉:“怎么?刘公子的麾下军卒,还不屑与孙某的将士同袍么?”
“那倒不是,只是不曾想君侯居然这般仗义,实在令琦诧异非常。”
本以为孙坚是要趁火打劫,要荆州军给他提供绵袍,可谁曾想他居然是提议要自己的将士和荆州军暂时同袍抗寒。
换言之,就是将己方七千吴郡子弟兵的冬服借给了荆州军一半。
古代因生产力低下,缺少衣物渡过寒冬是很正常的事。
两人同用一袍渡过寒冬,也不是孙坚首创,在此之前,还是有先例的。
《诗经·秦风》中有一首诗歌叫《无衣》,诗的开头即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意思是,谁说我没有军服,我和你共有战袍,虽然只是诗歌,但诗歌的题材和意境,很多都是源于生活,可见当时的秦国军队在物资困难的冬天,士兵只能两人合披一件绵袍抵御寒冷。
但那毕竟都是一军,而像是孙坚这样,让己方军士与连盟友都算不上的宗亲联军共用一袍,这行为已经可称之为大义了。
这不该是孙坚的为人啊?
面对刘琦的感激,孙坚却没有任何表示,依旧是摆着一张臭脸。
他很是平淡地对刘琦道:“阳人县的东城,已经被孙某清空了,那里有空置的民舍和空地可以屯兵,那些屋舍,孙某用了一半,剩下的给你等用,将士们无需驻兵于城外,在城中驻扎即可。”
孙坚的语气虽然冰冷,但他话中的内容却无不显示了他对刘琦一众的关照之意。
在来阳人城之前,刘琦曾在脑海中构思了好几个与孙坚会面时的场景。
但他万万没想到孙坚居然会这样对待他们荆州军。
不应该的……
前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郡守张咨皆亡于其手……杀刺史太守眼皮都不眨的人,会有这么好心?
这样的人,会做出照顾荆州军的举动?
刘琦不太信。
但他现在也摸不准孙坚的脉络。
罢了,反正有袁术做后盾,那就走一步算一步吧。
当下,刘琦便先按照孙坚的邀请,率兵进城安营扎寨。
孙坚想搞什么鬼,且容日后再慢慢思之。
反正以刘琦和袁术目前的关系,刘琦觉得孙坚也不敢坑己方。
孙坚很高大,很魁梧,完全符合刘琦心中对一个名将的印象。
只是他的相貌并不似刘琦想象中的那般英武。 其实孙坚的长相算是有棱有角,颧骨高耸,颇显刚毅,可唯独那双眼睛,让刘琦觉得有点不太对劲。
那双眼眸中的光芒过于暴戾了,时不时的泛出些凶光。
与其说是江东猛虎,但他眼神给刘琦的感觉,倒更像是狼。
一只敢于嗜咬一切的凶狼。
在汉末的历史舞台上,每一天都有英雄的身姿闪动出夺目的光芒,但是在最近这一段时间里,刘琦却觉得注定都是属于孙坚一个人的。 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几乎都是孙坚一个在与董卓抗争,除了与徐荣之战遭了败绩,但其后孙坚一直保持着胜利者的姿态,连败胡轸,华雄等人,声威大震,而且还一发不可收拾。
眼下的孙坚,似乎跟董卓打上了瘾,一直屯兵于阳人,几乎时不时的就要跟雒阳派出来的军队干上一波。
若不是因为孙坚如虎在侧,牵制了西凉军大部分的精力,董卓早就开始大举迁都长安了,何至于至今还只是小规模的迁移。
雒阳之所以还存在,孙坚可谓功不可没。
孙坚一众与刘琦等人见过礼,彼此互通姓名表字。 他大致打量了一下刘琦身后的那些兵将,突然问道:“刘公子此来,麾下有多少人马?”
刘琦没想到孙坚一见面,不谦虚不客套,直接问他兵马数量。
这性子,与袁术可谓是大不相同。
“我所领来的荆州军,现有七千人。”
孙坚皱起了眉头,似乎是在思虑着什么。 “竟有七千人这么多?如此怕是不够。”
“什么不够?”刘琦好奇道。
孙坚嗤笑一声,那笑声似有几分嘲讽,且毫不忌讳。
“是过冬用的绵袍,刘公子好歹也是一军之将,连这些事都不曾想到么?”
孙坚口中的绵袍,并不是后世所说的‘棉服’。 在汉朝,棉花还没有被引入中土,更谈不上大面积的耕种,因此也就没有棉花,更谈不上有所谓的‘棉袄’或是‘棉服。’
在没有棉花作为填充物的汉朝,北方人过冬的衣服普遍是“缯絮”“绵袍”。
缯絮的材料主要以丝锦为主,成本较高,在社会安定生产力较高的情况下,倒也能够大面积的普及。
可在眼下这种动乱时节,以地方刺史郡守之力,想让他们快速的筹备几万套缯絮供以军需,只怕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只能用绵袍。
至于绵袍——袍者,苞也;苞,内衣也。泛指上衣和下裳连成一体的长衣,有内外两层,夹层之中放入御寒的填充物,便成了冬天的袍。
而绵,指的则是蚕丝质地的丝絮,以此为填充物,因而取字为绵,但为了节省成本,基本都是往里面填充絮头、细碎枲麻等填充物代替绵。
眼下已是腊月时节,阳人县周边虽少下雪,可一旦进入大寒时节,却也干冷异常。
若是后方的绵袍不至,荆州军接下来的日子,只怕是难捱了。
刘琦皱起了眉,转头问蒯越道:“咱们将士的冬衣,南郡那边可曾准备了?”
蒯越拱手道:“越已经派人向襄阳催促可,南郡的比曹掾史目下已核实了郡内仓物,冬衣倒是有,只是厚度不足,不能抵御此处严寒,因而重新抢做了一批绵袍,目下正在往这边运送,抵达阳人县恐尚需些时日。”
刘琦点了点头,叹息道:“若是如此,那就得让三军将士们坚持坚持了。”
孙坚冷眼旁观,听完刘琦和蒯越的对话,突然插嘴。
“孙某的军中,冬衣也不甚足……”
刘琦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
这孙坚什么意思?
听他这言下之意,似乎想敲诈我荆州军的冬衣?
这算什么行为?简直是跟袁术如出一撤。
刘琦看向蒯越,却见他的眼中也出现了一丝瘟怒。
这是摆明了想打劫啊。
刘琦看向孙坚,淡淡道:“君侯此言何意?刘琦不甚解呀。”
孙坚似乎并不在意刘琦和蒯越的不快,他脸上依旧是那副冷冰冰的神色,外加略微的嘲讽。
不过他的回答却出人意外。
“孙某军中,冬衣也不甚足,恐无法支援给贵军了……眼下,某只能从吴县的子弟中,抽出七千人,让他们与公子麾下的军卒穿插轮换使用绵袍,两人共用一件冬衣,每日各穿六个时辰,待汝荆州军的冬衣抵达之后,再将同用的冬衣还给我军将士,不知公子以为如何?”
这一番话说出来,不只是刘琦,连蒯越、蔡勋、黄忠、文聘等人都楞在了当场。
这孙坚,一脸漠然,嘲讽意味十足,怎么办出来的事,竟这般暖心?
“两人,共用一袍?”刘琦喃喃念叨道。
孙坚一挑眉:“怎么?刘公子的麾下军卒,还不屑与孙某的将士同袍么?”
“那倒不是,只是不曾想君侯居然这般仗义,实在令琦诧异非常。”
本以为孙坚是要趁火打劫,要荆州军给他提供绵袍,可谁曾想他居然是提议要自己的将士和荆州军暂时同袍抗寒。
换言之,就是将己方七千吴郡子弟兵的冬服借给了荆州军一半。
古代因生产力低下,缺少衣物渡过寒冬是很正常的事。
两人同用一袍渡过寒冬,也不是孙坚首创,在此之前,还是有先例的。
《诗经·秦风》中有一首诗歌叫《无衣》,诗的开头即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意思是,谁说我没有军服,我和你共有战袍,虽然只是诗歌,但诗歌的题材和意境,很多都是源于生活,可见当时的秦国军队在物资困难的冬天,士兵只能两人合披一件绵袍抵御寒冷。
但那毕竟都是一军,而像是孙坚这样,让己方军士与连盟友都算不上的宗亲联军共用一袍,这行为已经可称之为大义了。
这不该是孙坚的为人啊?
面对刘琦的感激,孙坚却没有任何表示,依旧是摆着一张臭脸。
他很是平淡地对刘琦道:“阳人县的东城,已经被孙某清空了,那里有空置的民舍和空地可以屯兵,那些屋舍,孙某用了一半,剩下的给你等用,将士们无需驻兵于城外,在城中驻扎即可。”
孙坚的语气虽然冰冷,但他话中的内容却无不显示了他对刘琦一众的关照之意。
在来阳人城之前,刘琦曾在脑海中构思了好几个与孙坚会面时的场景。
但他万万没想到孙坚居然会这样对待他们荆州军。
不应该的……
前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郡守张咨皆亡于其手……杀刺史太守眼皮都不眨的人,会有这么好心?
这样的人,会做出照顾荆州军的举动?
刘琦不太信。
但他现在也摸不准孙坚的脉络。
罢了,反正有袁术做后盾,那就走一步算一步吧。
当下,刘琦便先按照孙坚的邀请,率兵进城安营扎寨。
孙坚想搞什么鬼,且容日后再慢慢思之。
反正以刘琦和袁术目前的关系,刘琦觉得孙坚也不敢坑己方。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