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十章 明悟
目录:东宫锦字录| 作者:候春鸟| 类别:都市言情
姜云和明燎都清楚,即使是徐太傅,也不可能隔着千山万水将手伸到京城。他和护国寺之间的关系,绝不会只凭一句戏言般的赌约来维系,能不动声色地谋划大事,也必然有人暗中助拳。
但,不像是南家。
以姜云和南为雅今日的接触来看,南家更像是知道了什么,又或者是出于某些难言之隐,才会放下身段,做出以往不会做的事。 他们想借姜云,和徐太傅搭上关系。
姜云问及明燎与明昭的交情,并非探听天家隐秘。她之所以这样问,是为确认南家的目的。她想知道,南家究竟是自作主张,还是背后有人指点。
明燎断言此事与三皇子无关,其言下之意是,南家所图,一不在权势,二也非结党。
身在朝堂中央的人,从没有独善其身的机会。就算为了南为雅的安危,南家也不会越过三皇子而贸然决断。南为雅的示好,两代人的善意,开罪姻亲的风险……最关键的是,此举有很大可能违逆圣意。
姜云沉浸在思绪里,明燎的声音唤她回神:“坐。” 她这时才意识到自己仍然站着。书案是为读书而准备,即使是太子的书案,也不会宽大到哪里去。
不会有第二人的位置。
朝臣拜见太子,大多是站着答话,偶尔有关系亲近、德高望重的,也只会坐在下首。但明燎身边不留人,他递的东西,姜云只能亲自上前去接。
此时再退回下方,显得太过生分。他们是夫妻。
可是,太近了。 姜云难得感到紧张,她与明燎并不亲近,两人之间的假意情深,连逢场作戏都称不上。至于偶尔的亲密接触,只是明燎拷问人心的手段而已。
这是第一次,明燎容她整理心情,不用任何强迫手段,等她主动靠近。而她看着从容,实则耳根发烫,白皙的脸上层生红润,从太子妃做回了姜云。
可惜明燎不解风情:“知道秦贵妃为何看中秦明素么?”
姜云强行平复微漾的心,缓缓说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程家最近风头太盛。”
明眼人都能看出秦明素手段更好,是个做王妃的苗子。但亲王正妃,需要的不止是心性。如果出身上更合适,就算选个跋扈之人又如何?宠冠六宫的秦贵妃,岂会调教不出一个儿媳。 但程家太受重用,也太不知收敛,如程丞相一般的人,古往今来,大多都难得太平。与其和程家联姻,真不如选自己的侄女。
明燎挑眉:“就这么简单?”
他理所应当地认为姜云该能说出更多,姜云自然不会让他失望。但接下来的话,从她嘴里说出来,颇有荒谬之感:“其次,程家和陵阳侯府是姻亲。”
姜云半真半假地叹了口气:“倘若陵阳侯府的姑娘嫁给太子,程家的姑娘嫁给襄王,两头押注,两面讨好,谁都会怀疑他们的目的。”
纵然人人都知道,太子妃和姜家关系紧张,太子和陵阳侯府更有着不可化解的矛盾。但,谁知他们不会把彼此当作退路? 与天家人谈感情,谈仇恨,都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姜程两家同进同退,放任程轻仪嫁给襄王,焉知不会导致恶果?假使太子和襄王之中,有一人能拥揽两家支持,那非但意味着势力大增,也等同于剪除对方的羽翼。
姜云很清楚,明燎的芥蒂绝不会放下,但别人不见得会这样想。纵然是她,也并非是因为太子和姜家的仇而做此判断。
如果贺周不是存心欺骗或误导她的话,那贺皇后之事中……明燎很可能选择了袖手旁观。他对贺家究竟有几分在乎,恐怕没人能给出答案。
但明燎对贺周的维护和放纵皆不似假。
在藏鹿园,姜云见到了成越的剑。剑为君子之器,成越是个彻彻底底的读书人。他手无缚鸡之力,再好的剑之于他,也无非是一样礼器而已。
可明燎将之珍藏至今。
姜云不知他为何变成如今的模样,甚至无从猜起,但仅据此一事,她就愿意相信明燎绝非无情之人。
成越与他是君臣,尚且被明燎记挂在心,而贺周与明燎是兄弟。太子殿下决然又恣肆,能容忍贺周揭破他的计划,又怎么可能将他置于尴尬的境地。
姜云忽然笑出了声:“秦贵妃看得长远,却着实没什么必要。”
明燎摘笔着墨,仍然在提问:“可还有其三?”
他虽然不曾遮掩,但姜云有意避嫌,她将目光移向一旁,似考量之模样:“其三,秦家百年望族,秦贵妃盛宠不衰,襄王殿下身后的势力不小。再得一门姻亲,太刺眼了。”
明燎微微颔首,做了一个似是而非的评价:“歪打正着。”
姜云蹙眉:“不是?”
明燎既如此说,便意味着她想错了。制衡与中庸的道理不难,但身在局中,清醒的人却少。金殿上不知有多少精明人倒在眼前的利益中,能狠心放弃所谓的唾手可得,才能在一代代的争斗中存留。
秦家不至于想不透……
明燎问道:“你是秦贵妃,你会如何?”
姜云沉声回答:“择程轻仪为襄王妃,嘱咐家中保持低调,在后宫沉寂一段时日。”
帝王无情,但也不会滥杀。秦家与秦贵妃不争不抢,未必不能扭转天子的印象。他们若知趣,自然有复起之时。
为臣,讲究一个自知之明,但想在朝堂上走得远,绝不能没有进取之锐气。
程轻仪之于襄王意味着新的机遇,选了秦明素,就只能一条路走到底。秦贵妃哪里来的底气笃定秦家不会失势?
明燎的笔锋在此停下,轻轻撩动纸张。墨色映入姜云眼底,她知道不该再躲,便大方地将注意力放到纸上。
“世家。”
“襄王之意又如何?”明燎的声音和纸上的两个大字同时坠入姜云心底,她的脊背在一瞬间绷直。下意识地,她想到了大雍太子说过的一句话。
“太子妃不妨先想想,徐家又在做什么。”
而今,姜云懂了。徐太傅不曾将他的心思直言相告,但姜云由他亲自教导,和他做出了几乎一样的选择。
徐家和秦家代表了望族名门的两种生存之道,而他们为的,不是太子,也不是襄王。
但,不像是南家。
以姜云和南为雅今日的接触来看,南家更像是知道了什么,又或者是出于某些难言之隐,才会放下身段,做出以往不会做的事。 他们想借姜云,和徐太傅搭上关系。
姜云问及明燎与明昭的交情,并非探听天家隐秘。她之所以这样问,是为确认南家的目的。她想知道,南家究竟是自作主张,还是背后有人指点。
明燎断言此事与三皇子无关,其言下之意是,南家所图,一不在权势,二也非结党。
身在朝堂中央的人,从没有独善其身的机会。就算为了南为雅的安危,南家也不会越过三皇子而贸然决断。南为雅的示好,两代人的善意,开罪姻亲的风险……最关键的是,此举有很大可能违逆圣意。
姜云沉浸在思绪里,明燎的声音唤她回神:“坐。” 她这时才意识到自己仍然站着。书案是为读书而准备,即使是太子的书案,也不会宽大到哪里去。
不会有第二人的位置。
朝臣拜见太子,大多是站着答话,偶尔有关系亲近、德高望重的,也只会坐在下首。但明燎身边不留人,他递的东西,姜云只能亲自上前去接。
此时再退回下方,显得太过生分。他们是夫妻。
可是,太近了。 姜云难得感到紧张,她与明燎并不亲近,两人之间的假意情深,连逢场作戏都称不上。至于偶尔的亲密接触,只是明燎拷问人心的手段而已。
这是第一次,明燎容她整理心情,不用任何强迫手段,等她主动靠近。而她看着从容,实则耳根发烫,白皙的脸上层生红润,从太子妃做回了姜云。
可惜明燎不解风情:“知道秦贵妃为何看中秦明素么?”
姜云强行平复微漾的心,缓缓说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程家最近风头太盛。”
明眼人都能看出秦明素手段更好,是个做王妃的苗子。但亲王正妃,需要的不止是心性。如果出身上更合适,就算选个跋扈之人又如何?宠冠六宫的秦贵妃,岂会调教不出一个儿媳。 但程家太受重用,也太不知收敛,如程丞相一般的人,古往今来,大多都难得太平。与其和程家联姻,真不如选自己的侄女。
明燎挑眉:“就这么简单?”
他理所应当地认为姜云该能说出更多,姜云自然不会让他失望。但接下来的话,从她嘴里说出来,颇有荒谬之感:“其次,程家和陵阳侯府是姻亲。”
姜云半真半假地叹了口气:“倘若陵阳侯府的姑娘嫁给太子,程家的姑娘嫁给襄王,两头押注,两面讨好,谁都会怀疑他们的目的。”
纵然人人都知道,太子妃和姜家关系紧张,太子和陵阳侯府更有着不可化解的矛盾。但,谁知他们不会把彼此当作退路? 与天家人谈感情,谈仇恨,都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姜程两家同进同退,放任程轻仪嫁给襄王,焉知不会导致恶果?假使太子和襄王之中,有一人能拥揽两家支持,那非但意味着势力大增,也等同于剪除对方的羽翼。
姜云很清楚,明燎的芥蒂绝不会放下,但别人不见得会这样想。纵然是她,也并非是因为太子和姜家的仇而做此判断。
如果贺周不是存心欺骗或误导她的话,那贺皇后之事中……明燎很可能选择了袖手旁观。他对贺家究竟有几分在乎,恐怕没人能给出答案。
但明燎对贺周的维护和放纵皆不似假。
在藏鹿园,姜云见到了成越的剑。剑为君子之器,成越是个彻彻底底的读书人。他手无缚鸡之力,再好的剑之于他,也无非是一样礼器而已。
可明燎将之珍藏至今。
姜云不知他为何变成如今的模样,甚至无从猜起,但仅据此一事,她就愿意相信明燎绝非无情之人。
成越与他是君臣,尚且被明燎记挂在心,而贺周与明燎是兄弟。太子殿下决然又恣肆,能容忍贺周揭破他的计划,又怎么可能将他置于尴尬的境地。
姜云忽然笑出了声:“秦贵妃看得长远,却着实没什么必要。”
明燎摘笔着墨,仍然在提问:“可还有其三?”
他虽然不曾遮掩,但姜云有意避嫌,她将目光移向一旁,似考量之模样:“其三,秦家百年望族,秦贵妃盛宠不衰,襄王殿下身后的势力不小。再得一门姻亲,太刺眼了。”
明燎微微颔首,做了一个似是而非的评价:“歪打正着。”
姜云蹙眉:“不是?”
明燎既如此说,便意味着她想错了。制衡与中庸的道理不难,但身在局中,清醒的人却少。金殿上不知有多少精明人倒在眼前的利益中,能狠心放弃所谓的唾手可得,才能在一代代的争斗中存留。
秦家不至于想不透……
明燎问道:“你是秦贵妃,你会如何?”
姜云沉声回答:“择程轻仪为襄王妃,嘱咐家中保持低调,在后宫沉寂一段时日。”
帝王无情,但也不会滥杀。秦家与秦贵妃不争不抢,未必不能扭转天子的印象。他们若知趣,自然有复起之时。
为臣,讲究一个自知之明,但想在朝堂上走得远,绝不能没有进取之锐气。
程轻仪之于襄王意味着新的机遇,选了秦明素,就只能一条路走到底。秦贵妃哪里来的底气笃定秦家不会失势?
明燎的笔锋在此停下,轻轻撩动纸张。墨色映入姜云眼底,她知道不该再躲,便大方地将注意力放到纸上。
“世家。”
“襄王之意又如何?”明燎的声音和纸上的两个大字同时坠入姜云心底,她的脊背在一瞬间绷直。下意识地,她想到了大雍太子说过的一句话。
“太子妃不妨先想想,徐家又在做什么。”
而今,姜云懂了。徐太傅不曾将他的心思直言相告,但姜云由他亲自教导,和他做出了几乎一样的选择。
徐家和秦家代表了望族名门的两种生存之道,而他们为的,不是太子,也不是襄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东宫锦字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东宫锦字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