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破局
目录:东宫锦字录| 作者:候春鸟| 类别:都市言情
明燎的问题不易作答,但姜云无所畏惧。
她平静地笑道:“该当如何便如何。”
这个颇似敷衍的答案,再度使明燎笑出了声。 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姜云说得极为认真,澎湃的自信和庄严给她添了三分气度,这就是他的太子妃。
此刻,早已过了宵禁之时。京城里人声皆寂,惟有马蹄阵阵,卷起一程夜风。
直到临鹰卫来到襄王府,这一扇古朴的朱门仍未封闭。皇帝召得突然,但襄王已经等了一整夜。
他状似惊讶地迎接来使,做足了意外的样子,然而他也衣冠楚楚,不见丝毫失度。
莫说明澜本就清醒,即使已经深眠暖帐,得王命急宣,他也能在顷刻之间做回高冠博带的襄王,从容地踏上入宫的路。 游走在朝堂的人,哪一个不是慎而又慎。即使身为实权亲王,生而尊贵的襄王殿下,也依旧时时警醒,随时准备承托应命,做君父的马前卒。
与前程和权力相比,一夜好眠微不足道。若能拥揽无限江山,自有日月投入梦中。
紫宸殿与明燎离开时无异,仍未有其他人踏足。
明澜敛衣止步,在金阶前拜过天子:“儿臣参见父皇。”
面圣自有面圣的规矩,也是一门大学问。但即使于此道浸淫不深之人也该知道,考验天子的耐心,绝不是什么好主意。 然而明澜与明燎意外默契,不约而同地选择沉默。这对兄弟都知道今夜将会发生什么,但他们都不曾直白地表现出来。
皇帝目光深深:“你和谢迟筠交情不浅。”
这不是一句质问。
明澜坦诚道:“儿臣师承谢相……虽有意外之变,但经年授业并不作伪。谢氏门人罪孽深重,但其中不乏儿臣昔日之益友。”
宫里的大事小事都逃不过皇帝耳目,明澜毫不掩饰这五年里对谢迟筠的照拂。 皇帝意味深长地说道:“知信怀恩,方为君子,你身为朕的儿子,为天下人做了表率。”
而此一言,当然也不是夸赞。
不等明澜回答,皇帝先问了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可知朕寻你所为何事?”
明澜顿了几息,最终不曾隐瞒:“母妃已遣人将今日之事告知儿臣。”
皇帝笑了一声,未置可否。 虽不曾严令封口,但如此之事,焉有流传于外的道理。纵然是皇帝的宠妃和爱子,也绝不该私下议论。
“今日之事皆因儿臣所致,儿臣行事无状,甘领责罚,只盼父皇宽恕母妃一片拳拳之心。”
明澜没有天真到听不出皇帝言中之意,他正容请罪:“儿臣识人不清,愧受父皇教诲。”
他竟不打算辩驳。
皇帝平静地问:“你是识人不清,还是不愿分辨?”
明澜面有惭颜,声音却仍然沉稳:“儿臣只以为她恐惧宫廷寂寞,难耐清苦,才会处处献殷勤。”
犹豫片刻,他终究直言不讳:“儿臣也曾相劝,可惜她不愿听。”
闻言,皇帝眼中有三分玩味:“你可知有许多人称你和谢迟筠暗通款曲,纠缠不清。”
明澜面色不变:“儿臣不敢。”
皇帝忽然高声喝问:“你还有什么不敢!”
明澜仍然不见惧意,只是面上的惭愧多了几分:“儿臣视她为故旧,不忍见她自甘堕落,虽曾有相助之举,却绝无儿女私情。”
“哦?”皇帝叹了一声,“从未见你亲近其他女子,你母妃和太后,为此费了不少心。”
“谢迟筠负有大罪,儿臣顾念旧情,擅自相助,已是徇私之举,绝不敢再生他意。”
明澜字字诚恳,令人颇为动容。皇帝不动声色地看向他,而他言语之中的悔恨陡然加深。
“一念之差酿成大祸,谢迟筠淫乱宫闱,使天家颜面蒙羞,儿臣有罪。”
皇帝却又笑了:“你既自称与她没有私情,又何苦加罪于己身。”
明澜略微垂首:“谢迟筠所谋之事,绝非一日之功,儿臣当有所察觉。”
皇帝没有评价。
停了片刻,明澜又道:“她本已没为官婢,是儿臣养大了她的心。会有今日恶果,儿臣有罪。”
皇帝轻斥一声:“还算清醒。”
唤明澜抬头,他看着自己的二子缓缓开口:“心软是大忌。”
明澜恭恭敬敬地说道:“儿臣受教。”
他忽然看向皇帝,郑重地俯首叩拜:“儿臣请命,代父皇巡牧西北道。”
一瞬间,大殿归于寂静,静得令人屏息。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工夫,皇帝扬唇问道:“为何?”
明澜回答:“母妃忧心于儿臣的婚事,近日也见了几家姑娘。然今有此变故,却当将之暂缓,以防旁人妄加揣测,也免朝中老臣寒心。”
若在此时为襄王议亲,难免有粉饰太平之意味。谁愿意将女儿作为皇家的遮羞布,在这个当口,送进招人议论的襄王府。
皇帝又问:“出京更像避事。此案尚无定论,你可会觉得委屈?”
他虽说得宽容也隐晦,但两人心里都清楚,明澜此时离京,或许更接近放逐。
明澜坦然答道:“真相自有水落石出之时。”
不待皇帝反应,他再度开口:“西戎人意图不明,而种种迹象皆表示,他们并不安分。”
须兰黎渥言行有异,明澜也看得清清楚楚。无需再多言,皇帝也明白,这才是他的真实目的。
传召襄王是为问罪,他却趁机大胆进谏,提了一种惊人的可能。
皇帝神色深沉:“准。”
明澜谢恩告退。
天将破晓,这个消息已传到明燎手中。此时,东宫的两位主子正享受着难得的安逸。
一夜无眠,他们索性起一壶新茶,闲卷清香,对坐到天明。
明燎唇角微扬,毫不避讳身旁的姜云:“论眼光和手段,满朝文武皆不如他。”
他的妻子略含请教地看着他。
等明燎将密报内容告知,姜云也静了神:“他意在兵权。”
他们都知道西境将起祸端,而明澜做出了与父兄一般无二的判断。
身为天家子,身为皇帝信重之人,倘若战起之日,明澜就在边疆,那他应身挑大梁,责无旁贷。
她平静地笑道:“该当如何便如何。”
这个颇似敷衍的答案,再度使明燎笑出了声。 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姜云说得极为认真,澎湃的自信和庄严给她添了三分气度,这就是他的太子妃。
此刻,早已过了宵禁之时。京城里人声皆寂,惟有马蹄阵阵,卷起一程夜风。
直到临鹰卫来到襄王府,这一扇古朴的朱门仍未封闭。皇帝召得突然,但襄王已经等了一整夜。
他状似惊讶地迎接来使,做足了意外的样子,然而他也衣冠楚楚,不见丝毫失度。
莫说明澜本就清醒,即使已经深眠暖帐,得王命急宣,他也能在顷刻之间做回高冠博带的襄王,从容地踏上入宫的路。 游走在朝堂的人,哪一个不是慎而又慎。即使身为实权亲王,生而尊贵的襄王殿下,也依旧时时警醒,随时准备承托应命,做君父的马前卒。
与前程和权力相比,一夜好眠微不足道。若能拥揽无限江山,自有日月投入梦中。
紫宸殿与明燎离开时无异,仍未有其他人踏足。
明澜敛衣止步,在金阶前拜过天子:“儿臣参见父皇。”
面圣自有面圣的规矩,也是一门大学问。但即使于此道浸淫不深之人也该知道,考验天子的耐心,绝不是什么好主意。 然而明澜与明燎意外默契,不约而同地选择沉默。这对兄弟都知道今夜将会发生什么,但他们都不曾直白地表现出来。
皇帝目光深深:“你和谢迟筠交情不浅。”
这不是一句质问。
明澜坦诚道:“儿臣师承谢相……虽有意外之变,但经年授业并不作伪。谢氏门人罪孽深重,但其中不乏儿臣昔日之益友。”
宫里的大事小事都逃不过皇帝耳目,明澜毫不掩饰这五年里对谢迟筠的照拂。 皇帝意味深长地说道:“知信怀恩,方为君子,你身为朕的儿子,为天下人做了表率。”
而此一言,当然也不是夸赞。
不等明澜回答,皇帝先问了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可知朕寻你所为何事?”
明澜顿了几息,最终不曾隐瞒:“母妃已遣人将今日之事告知儿臣。”
皇帝笑了一声,未置可否。 虽不曾严令封口,但如此之事,焉有流传于外的道理。纵然是皇帝的宠妃和爱子,也绝不该私下议论。
“今日之事皆因儿臣所致,儿臣行事无状,甘领责罚,只盼父皇宽恕母妃一片拳拳之心。”
明澜没有天真到听不出皇帝言中之意,他正容请罪:“儿臣识人不清,愧受父皇教诲。”
他竟不打算辩驳。
皇帝平静地问:“你是识人不清,还是不愿分辨?”
明澜面有惭颜,声音却仍然沉稳:“儿臣只以为她恐惧宫廷寂寞,难耐清苦,才会处处献殷勤。”
犹豫片刻,他终究直言不讳:“儿臣也曾相劝,可惜她不愿听。”
闻言,皇帝眼中有三分玩味:“你可知有许多人称你和谢迟筠暗通款曲,纠缠不清。”
明澜面色不变:“儿臣不敢。”
皇帝忽然高声喝问:“你还有什么不敢!”
明澜仍然不见惧意,只是面上的惭愧多了几分:“儿臣视她为故旧,不忍见她自甘堕落,虽曾有相助之举,却绝无儿女私情。”
“哦?”皇帝叹了一声,“从未见你亲近其他女子,你母妃和太后,为此费了不少心。”
“谢迟筠负有大罪,儿臣顾念旧情,擅自相助,已是徇私之举,绝不敢再生他意。”
明澜字字诚恳,令人颇为动容。皇帝不动声色地看向他,而他言语之中的悔恨陡然加深。
“一念之差酿成大祸,谢迟筠淫乱宫闱,使天家颜面蒙羞,儿臣有罪。”
皇帝却又笑了:“你既自称与她没有私情,又何苦加罪于己身。”
明澜略微垂首:“谢迟筠所谋之事,绝非一日之功,儿臣当有所察觉。”
皇帝没有评价。
停了片刻,明澜又道:“她本已没为官婢,是儿臣养大了她的心。会有今日恶果,儿臣有罪。”
皇帝轻斥一声:“还算清醒。”
唤明澜抬头,他看着自己的二子缓缓开口:“心软是大忌。”
明澜恭恭敬敬地说道:“儿臣受教。”
他忽然看向皇帝,郑重地俯首叩拜:“儿臣请命,代父皇巡牧西北道。”
一瞬间,大殿归于寂静,静得令人屏息。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工夫,皇帝扬唇问道:“为何?”
明澜回答:“母妃忧心于儿臣的婚事,近日也见了几家姑娘。然今有此变故,却当将之暂缓,以防旁人妄加揣测,也免朝中老臣寒心。”
若在此时为襄王议亲,难免有粉饰太平之意味。谁愿意将女儿作为皇家的遮羞布,在这个当口,送进招人议论的襄王府。
皇帝又问:“出京更像避事。此案尚无定论,你可会觉得委屈?”
他虽说得宽容也隐晦,但两人心里都清楚,明澜此时离京,或许更接近放逐。
明澜坦然答道:“真相自有水落石出之时。”
不待皇帝反应,他再度开口:“西戎人意图不明,而种种迹象皆表示,他们并不安分。”
须兰黎渥言行有异,明澜也看得清清楚楚。无需再多言,皇帝也明白,这才是他的真实目的。
传召襄王是为问罪,他却趁机大胆进谏,提了一种惊人的可能。
皇帝神色深沉:“准。”
明澜谢恩告退。
天将破晓,这个消息已传到明燎手中。此时,东宫的两位主子正享受着难得的安逸。
一夜无眠,他们索性起一壶新茶,闲卷清香,对坐到天明。
明燎唇角微扬,毫不避讳身旁的姜云:“论眼光和手段,满朝文武皆不如他。”
他的妻子略含请教地看着他。
等明燎将密报内容告知,姜云也静了神:“他意在兵权。”
他们都知道西境将起祸端,而明澜做出了与父兄一般无二的判断。
身为天家子,身为皇帝信重之人,倘若战起之日,明澜就在边疆,那他应身挑大梁,责无旁贷。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东宫锦字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东宫锦字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