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5 羡慕和跳槽
目录: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作者:彼岸之筏| 类别:历史军事
会后,大家再度投入热火朝天的生产之中,在前一段时间里,玻璃厂、水泥厂和砖瓦厂虽然缺乏劳动力,但生产也一直没有停止,这些工厂日常生产的直接负责人是侯相麟、乔晓沐和桂咸宁三人。
侯相麟是厂长,另外两位是副厂长,主要工作是现场监督、技术指导以及日常的生产管理劳动力安排等。
如今有了外来劳动力,工厂的生产终于步入正轨,经过反复挑选后,玻璃厂总算有十个来自苏禄国的汉人在厂里上班了。 他们在桂咸宁的培训和指导下,已经能做一些简单的机械操作,不过也只是在生产线上给乔桂二人打打下手,还不敢让这些人自主操作设备。
随着新熔融炉的试生产顺利完成,化工组还改进了正式生产的工艺操作,玻璃生产线已经有了各种改良,而且骆老板他们也给玻璃厂制造出不少简易的工艺装备,现在无论是玻璃器皿还是制镜,基本上都实现了半机械化加手工模具操作。
专业人士们希望,通过这个途径,尽量让绝大多数工艺过程都变成一些固定的手工作业,目的是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外来劳动力,改良后的操作工艺更加的固定单一,这样的话,一个人只要不是太笨,再有一把力气,哪怕是文盲,当一名单一重复动作的操作工还是可以胜任的。
玻璃厂因为模具的原因,目前只有就三样器皿:茶杯、汤碗和圆盘子,规格尺寸也只有大中小三种。
至于玻璃镜子,随着模具的增加,到了十一月下旬,已经有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样式了,尺寸规格也增加了一些。 现在,二十厘米见方、三十厘米见方的玻璃镜子被生产出来,加上原来的两个长方形的规格,目前已经有五种种规格的镜子,大伙认为,这些玻璃器皿和玻璃镜子在台面上一起摆出来,看起来也算是琳琅满目。
虽然不少人心里仍然嘀咕产品品种貌似少了点,但模具生产既受限于材料,又因为骆老板那边很忙,现在也只好将就了。
毕竟咱们的产品质量不错,在这个时代,这些商品绝对是个卓越的存在。
不过无论是器皿还是镜子,产量还是有一些低,除了生产设备是微型的以外,归根结底,还是劳动力的问题。
特别是镜子的生产,因为操作技术操作相对复杂一些,经过挑选和培训,现在也只有六个汉人在给桂咸宁打下手,这里面有两对夫妇和两个年龄超过了十八岁的年青人。 看得出来,这几位原本在村里就属于头脑比较灵活,相对而言心灵手巧的人,经过考核试用,最后这六人获得了每月每人四两白银并包吃住的职位。
这个工作让那些去大田里干活的汉人们很是羡慕,因为去大田干活的薪水每月每人只有一两银子,虽然也包吃住,虽然吃得也很好,但看到那几位平时干农活很不行,经常被人嘲笑没力气不能吃苦耐劳的人,居然穿着工作服每天干干净净的坐着火车上班下班,挣得银子也比自己多很多,也确实让人有些羡慕嫉妒。
是的,对于汉人们而言,玻璃厂确实是挣银子最多的地方。
在那里,除了最高一个月四两银子的职位外,玻璃炉的操作工一个月也有三两银子,普通的机器杂操作工每个月二两五钱银子。
至于水泥厂、砖瓦厂的工作每个月每人也有二两左右的进项。 而在矿场上班的汉人,月薪居然也达到三两五钱,这让不少人心动,不过,那些活要比农活辛苦多了。
为此有不少人居然生出沮丧的感觉,原本以为自己是农活上的行家里手,走哪里都吃香,但眼前的事实好像不对了。
那些平时被认为脑子聪明但不会老老实实干做田活的人,那些力气比自己小的人,居然比自己挣得多!不少人对此现象很是吃味。
然而也无可奈何,澳洲人并没有不给自己机会,这些人也曾经参加过各种考试选拔,结果大部分人连左右手的概念都分不清,折腾半天也无法模仿老师的操作。
关键是,模仿能力差也就算了,还大字不识一个,脑子也是懵懵懂懂的,显然人家澳洲人自然是看不上这样的,听说那些精巧的机关老精贵了,搞坏了自己也担当不起,想想还是算了吧,没办法,各人有各人的命…… 不过,大伙好像都有其它机会的,最近澳洲人对他们说,过一阵子胶合板厂和糖厂要开工了,能挣不少银子呢,在白花花的银子的诱惑下,这些在大田里干活的汉人们如今都有去厂子里干活的想法……
不仅如此,老朱那边的妇女们好像也有些按耐不住,她们也不知道听谁说的,也许是听菜园子里摘菜的向日葵女子公学的女学生们说的吧,澳洲人的工厂也招女工,而且澳洲人讲究男女平等,工作一样男女工钱一样!
对于这个说法,早先她们是将信将疑的,但到后来,女人们果然看到邻居有两对小夫妻去了玻璃厂,而且真的拿一样的工钱后,牧场里的女人们就动了跳槽的心思。
老朱很快就知道了这些情况,他找到孙老和赵老师他们,要求拨出预算提高自己这边劳动力的工钱,要么干脆让那些工厂不要招募女工,不然自己这边队伍不好带。
最高执行委员会考虑到老朱这边的事业才刚刚起步,而且那些可以参与外贸的产品还没有开发出来,从贸易核算的角度上讲,目前的牧场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当然这是从贸易的角度上讲的,其实,供应大家的餐桌绝对是应该算作产出的,而且是最重要的产出,但显然现在还没有核算到这种程度,夏小鸥掌控的基金池对于牧业的财务核算仍然是把这一块列为“支出”项目,也没有对肉蛋奶的供应进行产出估值。
当然了,这是暂时的,以后会核算的,不过肯定不是现在。
总之从成本核算角度上讲,基金理事会通盘考虑后,认为目前牧场的工钱肯定暂时给不了像工厂那么高。
于是孙老只好提议让工厂不要再招募女工了。
不过这个提议立刻遭到王纳宾周雨叶的抗议,他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那个“华盛纺织公司”,纺织女工怎么能不招呢?
好吧,纺织厂例外,不过最高执行委员会希望两位在定工钱的时候考虑一下老朱那边,选拔女工的时候也严格一些,省的让老朱那边不好带队伍……
然后,孙老还事先很担心地询问老王这边的意见,孙老说,工厂这样招工,对老王你这边的队伍会不会也会产生不稳定的影响啊?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老王对汉人劳动力将流向工厂这个事却毫不在意,表示你们工厂随便招,只要你们真能招到素质合格的工人,我这边没意见。
侯相麟是厂长,另外两位是副厂长,主要工作是现场监督、技术指导以及日常的生产管理劳动力安排等。
如今有了外来劳动力,工厂的生产终于步入正轨,经过反复挑选后,玻璃厂总算有十个来自苏禄国的汉人在厂里上班了。 他们在桂咸宁的培训和指导下,已经能做一些简单的机械操作,不过也只是在生产线上给乔桂二人打打下手,还不敢让这些人自主操作设备。
随着新熔融炉的试生产顺利完成,化工组还改进了正式生产的工艺操作,玻璃生产线已经有了各种改良,而且骆老板他们也给玻璃厂制造出不少简易的工艺装备,现在无论是玻璃器皿还是制镜,基本上都实现了半机械化加手工模具操作。
专业人士们希望,通过这个途径,尽量让绝大多数工艺过程都变成一些固定的手工作业,目的是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外来劳动力,改良后的操作工艺更加的固定单一,这样的话,一个人只要不是太笨,再有一把力气,哪怕是文盲,当一名单一重复动作的操作工还是可以胜任的。
玻璃厂因为模具的原因,目前只有就三样器皿:茶杯、汤碗和圆盘子,规格尺寸也只有大中小三种。
至于玻璃镜子,随着模具的增加,到了十一月下旬,已经有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样式了,尺寸规格也增加了一些。 现在,二十厘米见方、三十厘米见方的玻璃镜子被生产出来,加上原来的两个长方形的规格,目前已经有五种种规格的镜子,大伙认为,这些玻璃器皿和玻璃镜子在台面上一起摆出来,看起来也算是琳琅满目。
虽然不少人心里仍然嘀咕产品品种貌似少了点,但模具生产既受限于材料,又因为骆老板那边很忙,现在也只好将就了。
毕竟咱们的产品质量不错,在这个时代,这些商品绝对是个卓越的存在。
不过无论是器皿还是镜子,产量还是有一些低,除了生产设备是微型的以外,归根结底,还是劳动力的问题。
特别是镜子的生产,因为操作技术操作相对复杂一些,经过挑选和培训,现在也只有六个汉人在给桂咸宁打下手,这里面有两对夫妇和两个年龄超过了十八岁的年青人。 看得出来,这几位原本在村里就属于头脑比较灵活,相对而言心灵手巧的人,经过考核试用,最后这六人获得了每月每人四两白银并包吃住的职位。
这个工作让那些去大田里干活的汉人们很是羡慕,因为去大田干活的薪水每月每人只有一两银子,虽然也包吃住,虽然吃得也很好,但看到那几位平时干农活很不行,经常被人嘲笑没力气不能吃苦耐劳的人,居然穿着工作服每天干干净净的坐着火车上班下班,挣得银子也比自己多很多,也确实让人有些羡慕嫉妒。
是的,对于汉人们而言,玻璃厂确实是挣银子最多的地方。
在那里,除了最高一个月四两银子的职位外,玻璃炉的操作工一个月也有三两银子,普通的机器杂操作工每个月二两五钱银子。
至于水泥厂、砖瓦厂的工作每个月每人也有二两左右的进项。 而在矿场上班的汉人,月薪居然也达到三两五钱,这让不少人心动,不过,那些活要比农活辛苦多了。
为此有不少人居然生出沮丧的感觉,原本以为自己是农活上的行家里手,走哪里都吃香,但眼前的事实好像不对了。
那些平时被认为脑子聪明但不会老老实实干做田活的人,那些力气比自己小的人,居然比自己挣得多!不少人对此现象很是吃味。
然而也无可奈何,澳洲人并没有不给自己机会,这些人也曾经参加过各种考试选拔,结果大部分人连左右手的概念都分不清,折腾半天也无法模仿老师的操作。
关键是,模仿能力差也就算了,还大字不识一个,脑子也是懵懵懂懂的,显然人家澳洲人自然是看不上这样的,听说那些精巧的机关老精贵了,搞坏了自己也担当不起,想想还是算了吧,没办法,各人有各人的命…… 不过,大伙好像都有其它机会的,最近澳洲人对他们说,过一阵子胶合板厂和糖厂要开工了,能挣不少银子呢,在白花花的银子的诱惑下,这些在大田里干活的汉人们如今都有去厂子里干活的想法……
不仅如此,老朱那边的妇女们好像也有些按耐不住,她们也不知道听谁说的,也许是听菜园子里摘菜的向日葵女子公学的女学生们说的吧,澳洲人的工厂也招女工,而且澳洲人讲究男女平等,工作一样男女工钱一样!
对于这个说法,早先她们是将信将疑的,但到后来,女人们果然看到邻居有两对小夫妻去了玻璃厂,而且真的拿一样的工钱后,牧场里的女人们就动了跳槽的心思。
老朱很快就知道了这些情况,他找到孙老和赵老师他们,要求拨出预算提高自己这边劳动力的工钱,要么干脆让那些工厂不要招募女工,不然自己这边队伍不好带。
最高执行委员会考虑到老朱这边的事业才刚刚起步,而且那些可以参与外贸的产品还没有开发出来,从贸易核算的角度上讲,目前的牧场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当然这是从贸易的角度上讲的,其实,供应大家的餐桌绝对是应该算作产出的,而且是最重要的产出,但显然现在还没有核算到这种程度,夏小鸥掌控的基金池对于牧业的财务核算仍然是把这一块列为“支出”项目,也没有对肉蛋奶的供应进行产出估值。
当然了,这是暂时的,以后会核算的,不过肯定不是现在。
总之从成本核算角度上讲,基金理事会通盘考虑后,认为目前牧场的工钱肯定暂时给不了像工厂那么高。
于是孙老只好提议让工厂不要再招募女工了。
不过这个提议立刻遭到王纳宾周雨叶的抗议,他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那个“华盛纺织公司”,纺织女工怎么能不招呢?
好吧,纺织厂例外,不过最高执行委员会希望两位在定工钱的时候考虑一下老朱那边,选拔女工的时候也严格一些,省的让老朱那边不好带队伍……
然后,孙老还事先很担心地询问老王这边的意见,孙老说,工厂这样招工,对老王你这边的队伍会不会也会产生不稳定的影响啊?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老王对汉人劳动力将流向工厂这个事却毫不在意,表示你们工厂随便招,只要你们真能招到素质合格的工人,我这边没意见。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