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哪来这么多银子
目录:荣宁| 作者:佛前青莲| 类别:都市言情
谢老太一听谢若慎的话,顿时不高兴了。
福运来和生活馆的事她早有所闻。
别以为她在深宅大院就是瞎子聋子。 她能用的人手多得很。
别看福运来只是糕点铺子,可是,都开了两家分铺了。
更何况,吃食的利润虽然薄,可架不住薄利多销啊!!
自己可是听人说了,客似云来的,每天想来尽赚几十两的肯定有。
要不然,怎么在短短的一年时间之内,又开了第二家的? 还和镇南王世子妃合开了生活馆的?
本钱哪里来?
天上掉下来啊?
她又不是不知道三房底细的。
肯定是那糕点铺子赚来的呗。 只不过,那糕点铺子有大姑子,还有她两个孙儿的股份。
她不知道三房占多少罢了。
可两三成总有吧?
至于那生活馆更加不用说。
自己的人可是有打听过的。 那些贵妇人做一个什么套餐的,就是一千八百八十两起步的。
据说最贵的是什么包年,一年五千八百八十两。
虽然世子妃肯定是占大头。
可是,三房一年刨去成本,赚个几千两是肯定有的吧?
现在,她只让三房一年给个几百两,怎么就叽叽歪歪了呢? 还扣这么一顶大帽子下来。
谢若宁是继续低着头,不说话。
她是第一次觉得,自家兄长脑子转速很快。
第一时间把最重要的给提出来了。
祖父那可是上位期,特别是今年是考察之年。
京城里的御史们盯得紧呢。
要不然,西府的诚伯父怎么会去礼部的?
就是因为有些御史说了,他这个当兄长的不友善,所以,不能怪他弟弟不恭敬的。
只不过他一向官风不错,所以,才有御史提议,让他去礼部接受下礼部各位大人们的礼仪熏陶。
你说有这种前车之鉴,谢老太爷会不会让人落下口舌的?
更何况,他本人就觉得,老妻提的,一人一百两一月的生活费太高了。
你想,他一年的年收入,明的,暗的加起来,也差不多五百两左右。
现在,老妻说,他一个人一个月就要用一百两。
那是什么意思?
言下之意是他自己的俸禄连自己都养不起?
是这个意思吧?
老妻是指,自己这么多年来,是靠她的嫁妆在养对吧?
男人,那是最要面子的了,无论他几岁。
因此,谢老太爷便清了清嗓子道,“这样吧,我就一月三十两吧,至于你们母亲……”
谢老太爷话还没说完,二房的谢载辉立即接口道,“母亲平日里要吃些燕窝,还要添置些新衣裳,和父亲一样三十两那是肯定不够的。
要么折中一下?五十两怎么样?
这样,父亲母亲加起来八十两,一年算个九百九十九两吧,长长久久。
大哥,三弟,你们看如何?”
谢彦信虽然是觉得,每人一年出三百三十三两,还是有些贵的。
只不过,和之前嫡母说的,一人八百两已经好太多了。
刚想点头答应,那边谢老太爷道,“我们老两口,一年能吃多少,用多少的,哪里需要这么多。
更何况,圣上那边刚在提倡节俭,我们还奢靡,这不行的。”
转头对大管家道,“你算算看,平日里,我一个月大概的开销是多少?”
大管家一听,看了眼谢老太,顿时有些不好说话了。
怎么说呢,谢老太爷平日里的开销还真不大。
用银子最多的,其实是平日里人情往来。
这么多年来,他是一直在国子监的,所以,他衣着基本也就那么十几件。
最多一年到头除了过年,难得做一件。
因为他说要以身作则。
至于出行,很多时候都是步行,除非刮风下雨,才会坐马车。
他唯一花银子最多的,也就是茶叶。
可茶叶这玩意儿吧,自有他的学生孝敬。
或者可以说这么说,东府整个府主子们喝的茶叶基本是不用向外购买的。
无他,谢老爷子的学生都知道他嗜茶如命。
所以,这个送几斤,那个送几斤。
虽然每个人送的量是不多。
因为量太多,谢老太爷也不收。
可架不住他在国子监这么多年,学生多啊。
特别是有些学生去了江南一带的,有些个,一次性会让人捎个几十斤回来。
让自己在京城的亲人分送给先生,老师,亲戚朋友的。
所以,整体来说,只要不算人情往来的,谢老太爷别说一个月了,一个季度的花费,都不会超过三十两的。
你说吧,这叫大管家怎么说?
谢老太爷也大管家也不说话,便自顾自的说道,“这样吧,协议上写,让他们兄弟,每人每年上缴一百两吧。
现在皇上王爷们都是提倡节俭,我们为人臣子的,必须得跟着做……”
谢老太爷捋着胡须还没说完,那边谢老太急了,“那到时候病了请医吃药呢?
庄子田产都分给他们兄弟三人了,我们老两口,喝西北风啊?”
不得不说,谢老太说得也是对的。
虽然她还有陪嫁庄子,田产的,可那将来都是要留给她的儿子的。
谁叫她的儿子不争气呢?
虽然老大争气些,可偏偏那最有希望的嫡孙又废了。
老大之前写信和她说过,在外面纳了个二房。
那二房也是官宦人家的,希望到时候生个聪明的儿子,将来能继承衣钵吧。
要不然,几十年后,难道让他们长房看三房脸色吗?
你说她现在厚着脸皮向几个儿子要银子是为了谁?
还不是为了子孙们。
偏偏老二那个不争气的,居然把银子往下降了。
没看见人家三房啥也没说吗?
这说明,人家压根没把那八百两银子看在眼里。
谢若宁听着两口子的话有些奇怪。
他们夫妻二人不是应该早就商量好了的吗?
难道是一个唱白脸?
一个唱黑脸?
说真,一年要八百两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三房一是未必能年年拿得出。
二也是为了父亲和兄长的官声,也不会答应下来。
私下里啥都好说。
可这种事是白纸黑字写了下来的。
就如兄长所说,万一将来有人算账呢?
人家会说,你一个小文官,一个小侍卫,一年能拿出这么多银子来孝敬父母,祖父母的?
那么,你总得留下银子养家糊口吧?
你的银子哪来的?
福运来和生活馆的事她早有所闻。
别以为她在深宅大院就是瞎子聋子。 她能用的人手多得很。
别看福运来只是糕点铺子,可是,都开了两家分铺了。
更何况,吃食的利润虽然薄,可架不住薄利多销啊!!
自己可是听人说了,客似云来的,每天想来尽赚几十两的肯定有。
要不然,怎么在短短的一年时间之内,又开了第二家的? 还和镇南王世子妃合开了生活馆的?
本钱哪里来?
天上掉下来啊?
她又不是不知道三房底细的。
肯定是那糕点铺子赚来的呗。 只不过,那糕点铺子有大姑子,还有她两个孙儿的股份。
她不知道三房占多少罢了。
可两三成总有吧?
至于那生活馆更加不用说。
自己的人可是有打听过的。 那些贵妇人做一个什么套餐的,就是一千八百八十两起步的。
据说最贵的是什么包年,一年五千八百八十两。
虽然世子妃肯定是占大头。
可是,三房一年刨去成本,赚个几千两是肯定有的吧?
现在,她只让三房一年给个几百两,怎么就叽叽歪歪了呢? 还扣这么一顶大帽子下来。
谢若宁是继续低着头,不说话。
她是第一次觉得,自家兄长脑子转速很快。
第一时间把最重要的给提出来了。
祖父那可是上位期,特别是今年是考察之年。
京城里的御史们盯得紧呢。
要不然,西府的诚伯父怎么会去礼部的?
就是因为有些御史说了,他这个当兄长的不友善,所以,不能怪他弟弟不恭敬的。
只不过他一向官风不错,所以,才有御史提议,让他去礼部接受下礼部各位大人们的礼仪熏陶。
你说有这种前车之鉴,谢老太爷会不会让人落下口舌的?
更何况,他本人就觉得,老妻提的,一人一百两一月的生活费太高了。
你想,他一年的年收入,明的,暗的加起来,也差不多五百两左右。
现在,老妻说,他一个人一个月就要用一百两。
那是什么意思?
言下之意是他自己的俸禄连自己都养不起?
是这个意思吧?
老妻是指,自己这么多年来,是靠她的嫁妆在养对吧?
男人,那是最要面子的了,无论他几岁。
因此,谢老太爷便清了清嗓子道,“这样吧,我就一月三十两吧,至于你们母亲……”
谢老太爷话还没说完,二房的谢载辉立即接口道,“母亲平日里要吃些燕窝,还要添置些新衣裳,和父亲一样三十两那是肯定不够的。
要么折中一下?五十两怎么样?
这样,父亲母亲加起来八十两,一年算个九百九十九两吧,长长久久。
大哥,三弟,你们看如何?”
谢彦信虽然是觉得,每人一年出三百三十三两,还是有些贵的。
只不过,和之前嫡母说的,一人八百两已经好太多了。
刚想点头答应,那边谢老太爷道,“我们老两口,一年能吃多少,用多少的,哪里需要这么多。
更何况,圣上那边刚在提倡节俭,我们还奢靡,这不行的。”
转头对大管家道,“你算算看,平日里,我一个月大概的开销是多少?”
大管家一听,看了眼谢老太,顿时有些不好说话了。
怎么说呢,谢老太爷平日里的开销还真不大。
用银子最多的,其实是平日里人情往来。
这么多年来,他是一直在国子监的,所以,他衣着基本也就那么十几件。
最多一年到头除了过年,难得做一件。
因为他说要以身作则。
至于出行,很多时候都是步行,除非刮风下雨,才会坐马车。
他唯一花银子最多的,也就是茶叶。
可茶叶这玩意儿吧,自有他的学生孝敬。
或者可以说这么说,东府整个府主子们喝的茶叶基本是不用向外购买的。
无他,谢老爷子的学生都知道他嗜茶如命。
所以,这个送几斤,那个送几斤。
虽然每个人送的量是不多。
因为量太多,谢老太爷也不收。
可架不住他在国子监这么多年,学生多啊。
特别是有些学生去了江南一带的,有些个,一次性会让人捎个几十斤回来。
让自己在京城的亲人分送给先生,老师,亲戚朋友的。
所以,整体来说,只要不算人情往来的,谢老太爷别说一个月了,一个季度的花费,都不会超过三十两的。
你说吧,这叫大管家怎么说?
谢老太爷也大管家也不说话,便自顾自的说道,“这样吧,协议上写,让他们兄弟,每人每年上缴一百两吧。
现在皇上王爷们都是提倡节俭,我们为人臣子的,必须得跟着做……”
谢老太爷捋着胡须还没说完,那边谢老太急了,“那到时候病了请医吃药呢?
庄子田产都分给他们兄弟三人了,我们老两口,喝西北风啊?”
不得不说,谢老太说得也是对的。
虽然她还有陪嫁庄子,田产的,可那将来都是要留给她的儿子的。
谁叫她的儿子不争气呢?
虽然老大争气些,可偏偏那最有希望的嫡孙又废了。
老大之前写信和她说过,在外面纳了个二房。
那二房也是官宦人家的,希望到时候生个聪明的儿子,将来能继承衣钵吧。
要不然,几十年后,难道让他们长房看三房脸色吗?
你说她现在厚着脸皮向几个儿子要银子是为了谁?
还不是为了子孙们。
偏偏老二那个不争气的,居然把银子往下降了。
没看见人家三房啥也没说吗?
这说明,人家压根没把那八百两银子看在眼里。
谢若宁听着两口子的话有些奇怪。
他们夫妻二人不是应该早就商量好了的吗?
难道是一个唱白脸?
一个唱黑脸?
说真,一年要八百两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三房一是未必能年年拿得出。
二也是为了父亲和兄长的官声,也不会答应下来。
私下里啥都好说。
可这种事是白纸黑字写了下来的。
就如兄长所说,万一将来有人算账呢?
人家会说,你一个小文官,一个小侍卫,一年能拿出这么多银子来孝敬父母,祖父母的?
那么,你总得留下银子养家糊口吧?
你的银子哪来的?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荣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荣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