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分家1
目录:荣宁| 作者:佛前青莲| 类别:都市言情
这几天谢彦信的心情一直不咋滴。
谢若宁哪怕生意再忙,她还是察觉出来了。
谢若宁想了想,便和谢若敏提了个建议,给祖父母另外单独立一份基金。 “什么意思?另外立一份?怎么说的?那天不是说好了吗?
宁儿,我知道这些日子你赚了不少。
可你要明白一点的是,这银子是每个月都要拿出去的。
还不知道二老……
当然了,我是希望二老能活得越长久越好的。 可生意的事儿,又是说不准的。
没有哪家哪户的生意一定是顺风顺水的。
也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的。
到时候,祖父或许还会怜惜父亲些,可你觉得那位会如何?
这做人总得给自己留条后路。 要不然,弟弟将来的压力太大了。”
谢若敏是不赞成的。
对,他们确实也把自家亲祖母和母亲的陪嫁都给拿回来了,表面上。
实际上被人家侵吞的,不知道有多少。
他们已经哑巴吃黄莲给认了下来。 现在人家的亲儿子都不愿意多出。
自家父亲是庶出,那多出干嘛?
更何况,那多出的,将来还不是落到人家荷包里?
所以,谢若敏不赞成。
“也不用多出多少,一年多出五十两,祖父母年事已高,吃药看病方面,确实会多些的。 倘若长房和二房愿意,那么就有一百五十两了。
如果一年看不完,那将来可以拨入丧葬费哪儿。
祖父母不是留了一个小庄子养老兼拿来做丧葬费的嘛。
咱们也算一点心意。
五十两呢,也不算多。
这样,父亲也会开心些。”
谢若宁并不是圣母,只不过,她不想让谢彦信愁眉不展的。
在她看来,每年只不过多出五十两,能让父亲高兴就成。
要不然,为了点点银子,使父亲不高兴,那才划不来。
自己努力赚银子养家是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大家的生活好些,大家开心些?
至于长房和二房出不出其实对她来说也无所谓。
谢若敏的考虑确实周到些,毕竟,生意这事儿确实说不好。
可谢若宁知道将来的事儿。
知道皇太孙会上位,那么,自己的铺子有皇太孙的入股。
虽然不多,可怎么着也算是打着皇字招牌了吧?
不说别的,以后谁敢向自己收保护费啊。
就算想上门踢馆的,也得看自己的腿够不够粗。
至于生活馆,前世的时候,镇南王府可是没参与进夺嫡事件中的。
人家内斗还来不及,谁有那闲功夫管别人家的事,哪怕是皇家的。
所以,人家的王府还挺稳的。
虽然这一世,某些事,发生了变化。
但是,王妃和侧妃之间斗得依旧厉害。
会不会参与进夺嫡中,她不知道。
可前世的时候,世子死了,人家也没参与进去。
这次,世子没死,胡侧妃死了一个儿子,重残了一个。
理论上也应该不会参与吧?
更何况,哪怕真的参与了,按照思路,也是胡侧妃的儿子参与。
生活馆是挂世子妃名下的。
所以,理论上是无大碍。
哪怕有一天,世子想不开,自寻死路真参与进去了。
生活馆也保不住,皇太孙上肯定能保住自己。
到时候,自己再和皇太孙的哪个妻妾联合做生意不就行了。
抱上了最大的大腿,你说吧,怕啥?
谢若宁虽然计划得挺不错的,不过,很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
等第二次家庭会议的时候,据说是谢老太爷夫妻达成了一致。
那就是每一房每年交两百四十两的银子给二老养老。
另外倘若还住在老宅,那么,按照刚需交银子。
倘若不住老宅,搬出去住,那么,每年交五十两银子。
大管家表示,因为不住在老宅,老宅这儿咱也得保持清洁,卫生,保养不是?
保证你们回来祭祖,或者哪天谢老太爷夫妇病倒你们回来侍疾的时候,能第一时间入住。
最后一点,是最为重要的。
那就是三兄弟一次性,每人交一千两银子。
谢老太爷的意思是,三千两,再加上自己和老妻的私已,到时候购买一个小庄子。
这个小庄子干啥用途呢?
比方说,三兄弟给的生活费不够了,小庄子补贴。
他们总不能缺银子了,向三兄弟要不是?
说不定三兄弟都不住在府里。
比方说,他们有生之年看病吃药的银子,从小庄子出。
年纪大了,老看病吃药,总不能老向三兄弟要银子吧?
三兄弟不烦,他们也烦。
最后就是他们夫妻到时候的丧葬费,也从小庄子的出产这儿出。
倘若不够,到时候把庄子卖了,再加上二人的私房,谢老太的陪嫁,想来丧葬费也够了。
谢若宁快速的算了笔账。
本来谢老太的想法是每房交八百两,那么,十年便是八千两。
将来的丧葬费另外,二老的丧葬费大概也是需要五千到一万两左右的。
倘若是谢老太走在前,谢老太爷为了官场,未必会大办,估计三千两也差不多了。
那么,将来,谢老太爷的后事,大概也是在三千到五千两左右。
但是,倘若谢老太爷走得早,谢老太为了向三房要银子,大办是肯定的。
不大办,怎么侵吞银子?
所以,五千两估计是起步,说不定会到八千甚至一万两。
账面上操办白事的银子越多,她私吞的也越多。
她当了这么多年的掌家太太,自然是门清儿。
但是,由于每年八百两的生活费这样写下来,对谢老太爷也好,大伯父和自家老爹的名声也好,就有些妨碍了。
这分家不是说自家人说好就行。
这是要一式五份,让族长和族老,或者族里的公证人们签字画押。
然后三房和谢老太爷夫妇各留一份,还有一份是要送到族里去存档的。
万一哪一房的人,或者是谢老太爷夫妇哪儿,没了协议,将来可以调取。
万一要告上官府,也是以存在族里的那份为主。
所以,族里到时候肯定是瞒不住的。
可现在不同了。
在协议上的,只有两百四十两。
至于五十两的房子看管费,一千两购买庄子的费用,全部不会写到协议上。
这样一来,父子几人的官声那是保住了。
其次,老两口的生活也是能够保证了的。
这方法是谁想出来的呢?
肯定是谢老太爷。
谢若宁偷偷的看了眼坐着的祖父,心里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谢若宁哪怕生意再忙,她还是察觉出来了。
谢若宁想了想,便和谢若敏提了个建议,给祖父母另外单独立一份基金。 “什么意思?另外立一份?怎么说的?那天不是说好了吗?
宁儿,我知道这些日子你赚了不少。
可你要明白一点的是,这银子是每个月都要拿出去的。
还不知道二老……
当然了,我是希望二老能活得越长久越好的。 可生意的事儿,又是说不准的。
没有哪家哪户的生意一定是顺风顺水的。
也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的。
到时候,祖父或许还会怜惜父亲些,可你觉得那位会如何?
这做人总得给自己留条后路。 要不然,弟弟将来的压力太大了。”
谢若敏是不赞成的。
对,他们确实也把自家亲祖母和母亲的陪嫁都给拿回来了,表面上。
实际上被人家侵吞的,不知道有多少。
他们已经哑巴吃黄莲给认了下来。 现在人家的亲儿子都不愿意多出。
自家父亲是庶出,那多出干嘛?
更何况,那多出的,将来还不是落到人家荷包里?
所以,谢若敏不赞成。
“也不用多出多少,一年多出五十两,祖父母年事已高,吃药看病方面,确实会多些的。 倘若长房和二房愿意,那么就有一百五十两了。
如果一年看不完,那将来可以拨入丧葬费哪儿。
祖父母不是留了一个小庄子养老兼拿来做丧葬费的嘛。
咱们也算一点心意。
五十两呢,也不算多。
这样,父亲也会开心些。”
谢若宁并不是圣母,只不过,她不想让谢彦信愁眉不展的。
在她看来,每年只不过多出五十两,能让父亲高兴就成。
要不然,为了点点银子,使父亲不高兴,那才划不来。
自己努力赚银子养家是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大家的生活好些,大家开心些?
至于长房和二房出不出其实对她来说也无所谓。
谢若敏的考虑确实周到些,毕竟,生意这事儿确实说不好。
可谢若宁知道将来的事儿。
知道皇太孙会上位,那么,自己的铺子有皇太孙的入股。
虽然不多,可怎么着也算是打着皇字招牌了吧?
不说别的,以后谁敢向自己收保护费啊。
就算想上门踢馆的,也得看自己的腿够不够粗。
至于生活馆,前世的时候,镇南王府可是没参与进夺嫡事件中的。
人家内斗还来不及,谁有那闲功夫管别人家的事,哪怕是皇家的。
所以,人家的王府还挺稳的。
虽然这一世,某些事,发生了变化。
但是,王妃和侧妃之间斗得依旧厉害。
会不会参与进夺嫡中,她不知道。
可前世的时候,世子死了,人家也没参与进去。
这次,世子没死,胡侧妃死了一个儿子,重残了一个。
理论上也应该不会参与吧?
更何况,哪怕真的参与了,按照思路,也是胡侧妃的儿子参与。
生活馆是挂世子妃名下的。
所以,理论上是无大碍。
哪怕有一天,世子想不开,自寻死路真参与进去了。
生活馆也保不住,皇太孙上肯定能保住自己。
到时候,自己再和皇太孙的哪个妻妾联合做生意不就行了。
抱上了最大的大腿,你说吧,怕啥?
谢若宁虽然计划得挺不错的,不过,很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
等第二次家庭会议的时候,据说是谢老太爷夫妻达成了一致。
那就是每一房每年交两百四十两的银子给二老养老。
另外倘若还住在老宅,那么,按照刚需交银子。
倘若不住老宅,搬出去住,那么,每年交五十两银子。
大管家表示,因为不住在老宅,老宅这儿咱也得保持清洁,卫生,保养不是?
保证你们回来祭祖,或者哪天谢老太爷夫妇病倒你们回来侍疾的时候,能第一时间入住。
最后一点,是最为重要的。
那就是三兄弟一次性,每人交一千两银子。
谢老太爷的意思是,三千两,再加上自己和老妻的私已,到时候购买一个小庄子。
这个小庄子干啥用途呢?
比方说,三兄弟给的生活费不够了,小庄子补贴。
他们总不能缺银子了,向三兄弟要不是?
说不定三兄弟都不住在府里。
比方说,他们有生之年看病吃药的银子,从小庄子出。
年纪大了,老看病吃药,总不能老向三兄弟要银子吧?
三兄弟不烦,他们也烦。
最后就是他们夫妻到时候的丧葬费,也从小庄子的出产这儿出。
倘若不够,到时候把庄子卖了,再加上二人的私房,谢老太的陪嫁,想来丧葬费也够了。
谢若宁快速的算了笔账。
本来谢老太的想法是每房交八百两,那么,十年便是八千两。
将来的丧葬费另外,二老的丧葬费大概也是需要五千到一万两左右的。
倘若是谢老太走在前,谢老太爷为了官场,未必会大办,估计三千两也差不多了。
那么,将来,谢老太爷的后事,大概也是在三千到五千两左右。
但是,倘若谢老太爷走得早,谢老太为了向三房要银子,大办是肯定的。
不大办,怎么侵吞银子?
所以,五千两估计是起步,说不定会到八千甚至一万两。
账面上操办白事的银子越多,她私吞的也越多。
她当了这么多年的掌家太太,自然是门清儿。
但是,由于每年八百两的生活费这样写下来,对谢老太爷也好,大伯父和自家老爹的名声也好,就有些妨碍了。
这分家不是说自家人说好就行。
这是要一式五份,让族长和族老,或者族里的公证人们签字画押。
然后三房和谢老太爷夫妇各留一份,还有一份是要送到族里去存档的。
万一哪一房的人,或者是谢老太爷夫妇哪儿,没了协议,将来可以调取。
万一要告上官府,也是以存在族里的那份为主。
所以,族里到时候肯定是瞒不住的。
可现在不同了。
在协议上的,只有两百四十两。
至于五十两的房子看管费,一千两购买庄子的费用,全部不会写到协议上。
这样一来,父子几人的官声那是保住了。
其次,老两口的生活也是能够保证了的。
这方法是谁想出来的呢?
肯定是谢老太爷。
谢若宁偷偷的看了眼坐着的祖父,心里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荣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荣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