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番外 她们都去哪儿了?细数风尘女子的出路归宿
目录:狐朋仙友| 作者:独坐前轩| 类别:其他类型
真没想到又能就这一话题水上一期,行吧,争取这一章能多唠点干的。
有好事者问我,你上一回写了如何解救那些风尘女子,可也有一辈子都没被人搭救的人吧?这些人都是什么结局啊?
你真的想知道么?
真的么?
你确定么?
好吧,尽管三遍已经问过了,但我还是希望你有个心理准备。
除了极少数被人赎身或者自赎出馆的,剩下的风尘女孩的最终结局都是贫病交迫得惨死在荒凉破败的小巷寒窑当中,得以善终的几率极其渺茫。
举个例子,1949年11月21日,在人民政府的积极行动下,整个首都范围内两百多家大小风月场所在一夜之间全部取缔关门,共有1268名饱受摧残压迫的妇女同胞被解救出火坑。
然而经过医生诊断,这1268名妇女同胞中共有1205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性病,染病几率高达95%!!
为了挽救这些妇女同胞的生命,人民政府从本就极度紧张的财政开支里拨出一亿元专款,用于进口昂贵的盘尼西林。
可怕么?
首发网址m.
然而更可怕的还在后面,经过进一步的排查,1205名性病患者当中还有十几个是从来都不接客的清倌人!
根据医生诊断,这些一直守身如玉的清倌人也会患性病的原因很可能是和患者长期共用生活设施而造成的交叉感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有传闻,同治皇帝当年就是因为游逛花街柳巷而感染恶疾,最后不治身亡。
和掌握全国最顶级医疗资源的皇帝比起来,一个普通风尘女孩所能获得的医疗帮助实在是太过渺小。
所以摆在所有风尘女子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抢在没感染恶疾前跳出这个火坑;要么就只能眼睁睁得被火坑慢慢吞噬!
好了,说点稍微轻松一些的。
那就是风尘女跳出火坑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得遇良人,被良人赎身脱籍;第二、虽遇良人,但恨力有不逮,只能赎身未得脱籍;第三、自家积攒储蓄,自赎脱离。
以下各举一例。
第一种是风尘女最好的归宿,良人肯出力帮你脱籍,那就是接纳你成为家庭正式一份子的表示。
虽然风尘女一定当不了后宅主事的正妻,但只要知道做小伏低,说话办事都小心在意,最后得一个善终还是可以指望的。
怕就怕这些人身在福中却不知福,比如《琵琶行》当中的琵琶女。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黑灯瞎火的与有夫之妇私会于游船之上,得亏这件事发生在风气开通的唐朝,要是赶上礼教森严的明清,那琵琶女够沉塘浸竹笼的罪过了。
凭啥一个陌生男人大半夜得隔着船舱喊你赴宴,你就抱着琵琶过船啊?这种事要是让你家官人知道了,人家该咋想?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琵琶女的老公先抛弃她……然而事情真的如此么?
《琵琶行》所发生的地点是今天江西省九江市外的浔阳江,这是江西省第一大水系,瞬时流量能有多少不好说,反正光凭一个弱女子怀抱琵琶得划船操舵是肯定不可能的……难道她是浪里白条的前世?
所以在琵琶女的坐船上,有撑船摇橹的艄公舵手,提着灯笼照亮,还有拿着披风帮着遮挡夜风(枫叶荻花秋瑟瑟)的丫鬟婆子,没准还有暖手的熏炉与食盒酒壶……
这可是私人游艇级别的待遇,那琵琶女的老公要是真不要她了,还能给她这种待遇?
以今天眼光来看,琵琶女就是典型的‘作’。
‘老大嫁做商人妇’,人家老公是诚心实意得把她娶回来的,既然是嫁,那就一定有媒妁和婚书,也就是给她脱籍了(教坊女不能上婚书)。
人家是挺想和琵琶女过一辈子,但琵琶女却咽不下这口做小伏低的气,于是一个人跑到浔阳江上夜弹琵琶,心中未尝不是埋怨‘既然大张旗鼓得娶我,却为何又将我置于别人之下受人家的窝囊气’。
别急,还有猛料要爆!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诗中这个‘浮梁’,就是今天江西省东北部的浮梁县,以盛产茶叶著称。
从浮梁县到九江市,地图直线距离145公里,实际通航里程只多不少,考虑到唐代的交通水平,这是不折不扣的远门,来回跑上大半个月是一点问题都没有(逆水时只能靠纤夫一步一步得拉纤),可这能叫‘重利轻别离’么?
人家不来回奔波得贩茶挣钱,拿什么养活你啊?你晚上乘坐私人游艇沿着浔阳江到处逛的时候,可曾想过要给老公省钱么?
人人都想,‘自己家中坐,钱从天上来’,可这现实么?
再说了,就算老公出远门了,你好意思跟人家说自己‘去来江口守空船’么?
老公走时没赶上送行,这可能是因为人家家里的大老婆带着家里人来码头送行,不让琵琶女往跟前凑了,这点还可以理解,但为啥他回来你也没接着呢?
这船上拉回来的是一包一包的茶叶,作为押船的商人,琵琶女的老公得亲眼盯着脚夫将茶叶包从船上小心翼翼得搬到车上,再运回自家仓库里存放。
只要有江水溅到茶叶包上,那这包茶叶就不能入库存放,而是得摊开在日头底下彻底晒干。
潮湿的茶叶一入库,肯定就发霉了,那还能卖么?
装卸茶叶的过程,他老公肯定要全程紧盯,这可是最最关键的环节,决不能假手他人。
这一船茶叶光卸就是大半天,琵琶女就是每天派一个丫鬟到码头上转一圈都不会错过她老公。
这要是还能守空船,那多半就是根本没把老公放在心上,天天不知上哪条河上浪去了,等她玩够了想起这节来,船上的茶叶全都搬回商人家里入了库,此刻商人八成都和自家大老婆一起吃上热乎乎的接风面汤。
这就是为啥当家大老婆多半不用去码头接船的原因:商人一定得亲自押着茶货回家来,自己在家安心等就是了。
前往码头接船几乎是琵琶女唯一可以和老公互诉衷肠的机会……显然她还是没抓住机会。
其实琵琶女心中的‘怨气’,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京城户口,有房有产;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每叫善才服,妆成总被秋娘妒’……年少有才,要模样有模样,要妆容有妆容;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当年追老娘那些人,花钱这叫一个敞亮!好端端的银钗,就为给老娘合曲打拍子,敲碎了;正宗西域来的葡萄酒,乡下小茶贩你见过么?人家一开就是两瓶,喝一瓶,倒一瓶!
‘弟走从军阿姨死,朝来暮去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做商人妇’……要不是我们家中途出了事,老娘我年纪又大了,我能让你这个乡下土财主接盘?
从作者白居易‘元和十年(816)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并于次年做《琵琶行》’这一点看出,琵琶女的弟弟从军,也就是琵琶女风头正盛的那几年,应该就是最近十来年的事情,具体时间不会早于公元800年。
不然琵琶女嫁给浔阳茶商时的年纪也太大了,那不是娶小妾,而是娶了个妈回来(琵琶女十三岁学成出师,之后又在教坊工作个两三年(五陵年少争缠头),要是再加上十几年,那就得三十四五了)。
大唐贞元十七年(801年),唐与吐蕃之间爆发‘维州之战’,次年正月大唐攻破维州(今四川理县东北)战役结束
要知道安史之乱(755-763)以后,唐朝实力大损,边境防线也严重内缩,使得西线强悍的吐蕃帝国不断东进。
公元801年,吐蕃再次向唐朝西线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相继攻陷唐朝麟州等战略要地,兵锋直逼长安。
然而此时的唐王朝,却走出了一招化被动为主动的妙棋:命令剑南节度使韦皋率领步骑两万,兵分九路经四川杀入吐蕃境内,先后转战四个月,终围困维州城,并以围点打援战法,相继消灭吐蕃自西北赶来增援的援军……虽转战千里,终大败之。
维州之战后,吐蕃实力大损,对唐朝的威胁大为减弱。曾经雄踞欧亚内陆的吐蕃帝国终于开始走下坡路,再无力对唐朝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为了能打赢这场决胜百年的大会战,大唐举国抽调安史之乱后所剩不多的精兵,以供剑南节度使韦皋指挥。
如果琵琶女的弟弟真的被征召入伍,并参与了‘维州之战’,那就证明琵琶女其实出身正经军旅家庭,而且还是曾经保护代宗还都长安的名将郭子仪帐下精兵。
在代宗还都之后,这些部队因为一路护驾有功,遂赏赐田产土地,从此世居长安。
这时有人问了,既然琵琶女她的出身门第这么好,那干嘛还要被父母送进风月场所里卖身呢?寻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嫁了不好么?
这位看官,琵琶女她出身教坊是不假,可谁说她卖身了?
如果琵琶女真得卖过身,那就不会‘五陵年少争缠头’的事情发生了……都明码标价的事情有啥好争的?只要给鸨母交上钱,那还怕睡不上人?
要知道,唐代的教坊主要承担职责的还是教育培养曲艺人才,副业才搞风月,所以琵琶女其实是被父母送去培训曲艺的。
像她这样的女子虽名属教坊,但却不受鸨母控制,也不陪宿陪歇,最多只是捧着琵琶到达官贵人所举办的酒宴上献艺而已。
所以那些五陵年少才会捧着大笔钱财蜂拥而至,想做琵琶女的入幕之宾……因为人家是不卖身的!
其实琵琶女原本的人生轨迹应该是这样的:学艺成——名动教坊——由娘家人明察暗访,替琵琶女从争缠头的五陵年少当中挑选一位真正出身豪门的子弟嫁了。
然而天不遂人愿,就在琵琶女名动教坊的那一年,她的弟弟被征召从军了,之后又战死在维州之战中(维州之战只持续了四个月,可琵琶女的弟弟显然是一去不返了)。
紧接着琵琶女的父母阿姨又相继病故,从此再也没有娘家人可以帮着打听那些五陵年少的身家虚实了。
这时又有人问了,那琵琶女她自己为啥不托人打听这些五陵年少呢?实在不行就干脆挑一个顺眼得嫁了呗。
可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例子,说的是一个男的追女孩的时候天天都给人家送古驰爱马仕,然而等两人一结婚,女方才发现那些东西都是男方借钱买的,如今已经欠了一屁股债,几乎每天都有债主登门讨债,就算即刻离婚也得一同承担债务……敢问现在这种事情还少么?
琵琶女她怎么知道那些衣着光鲜缠头丰厚的五陵年少,谁在打肿脸充胖子?
她又如何知道受其所托去打探的那人不会信口胡言?毕竟大家非亲非故的,你托我去调查人家,那你能给我什么好处啊?
琵琶女什么也给不了,她不是卖笑为生的青楼女子,光靠酒局献艺是赚不到什么钱的。
到最后,琵琶女既不甘心随便嫁给五陵年少,也不甘心沦落在教坊之中卖身度日。
就这样,时间一天一天得拖了下来,直到命中那个浔阳茶商的出现。
尽管琵琶女此刻心中有一百个不如意,但浔阳茶商能从浔阳往长安贩茶就足以说明其身家尚可,再错过这个村,可就真没有店了!
除了捏着鼻子下嫁,琵琶女没有别的路好走。
人贵有自知之明,那些只为求一夕之欢而争缠头的‘五陵年少’和愿意给你一个终身归宿的浔阳茶商,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爱着你的那个人,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那些开局幸运的玩家不见得总能坚持到游戏结束,这个在诗作中连名姓都没留下的琵琶女最终命运无从知晓,但从这个态势推测,怕是好不到哪里去。
第二种是次一等的归宿,良人肯出力帮你赎身却不得脱籍,就那算给良人生下子女,也不能够公开相认……这点是真够惨的,但总算还有个遮风挡雨的去处。
这一类女子的代表就是杜十娘,故事前文讲了,这里不再复述,单讲一下杜十娘她为啥手拥巨资还要投江自尽,何不一脚将那忘恩负义的李甲踢下船去,从此自己过活。
答案很简单,十娘她没脱籍啊!每年都要给官府缴纳花捐的!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穟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那帮税吏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只要账簿上欠了朝廷捐税,他们就可以此为凭没日没夜得去那家骚扰,而杜十娘她又是一个美貌多金的女子,税吏们怕是更加要赶在晚上去催逼勒索了……这月给了,下月又来,今后还能过安稳日子么?不如抱着百宝箱寻一个痛快!
第三种是最次一等的归宿,这些女子最后几乎都成了新一代的老鸨。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这些一辈子都没碰见中意郎君的女子……她们嘴巴甜会做人,能和上一任鸨母维持较为融洽的关系。
因此被鸨母特殊照顾,不但没有过多盘剥,反而私授机宜,教其在接客后以独门药汤擦洗下身,这才侥幸逃过花柳恶疾的魔掌,最终在火坑里熬到了有钱自赎的那一天。
然而这些女孩并无一点生活技能,在赎身之后也没有多少积蓄,离开风月场所就无处谋生。
再加上她们和上一任老鸨的关系也算处得比较融洽,最后多半会主动留下来帮助老鸨打理花馆生意,成了下一任老鸨。
今天的第三位女主角就是鼎鼎大名的韦爵爷之母,韦春花。
我知道肯定有很多人表示不信,但你想想韦小宝他可是一个出生在丽春院的孩子!!
过去花馆的老鸨一般都要给新买来的妓女灌服绝子汤来彻底断送这个妓女的生育能力,这是因为过去是没有现在这些高效的避孕流产手段,一旦妓女在接客之后怀孕,那么就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无法接客来为老鸨赚钱。
更为致命的一点就是过去人们认为女子打胎流产是一种见不得人的行为,所以碰上需要打胎的时节,人们不去药铺里找有正经医术传承的大夫,而是去找三姑六婆之中的药婆来操持。
那药婆给的打胎药到底灵不灵,向来只有天才知道!
因此过去有很多无辜女子在喝了药婆给的汤药之后小产死亡,这可不是说笑,而是血淋淋的事实!
咱们回头说韦小宝的母亲韦春花,虽然一般人家很可能因为顾惜自家闺女的性命而不去找药婆来打胎。
可妓院的老鸨显然不在此列,一旦妓女因怀孕而显怀,狠心的老鸨子是一定会去找药婆讨一付打胎药来给这个妓女灌下!
那为什么韦春花肚子里的韦小宝没有被丽春院的老鸨子下药打掉呢?
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韦春花她年轻时是丽春院的头牌摇钱树,老鸨子承担不起韦春花打胎时意外死亡的损失,因此只有硬着头皮让韦春花把韦小宝生下来!
虽然查老没有在《鹿鼎记》里明写这个故事到底发生在哪一年,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康熙皇帝这一线索来个倒推。
据记载,康熙皇帝1654年9岁登基,1661年16岁亲政,正是在亲政这一年,康熙皇帝在韦小宝的相助下铲除鳌拜。
在《鹿鼎记》中,查老借海大富之口提到,常去摔跤房练武的康熙皇帝比韦小宝大了三岁!那就是说韦小宝出生在1648年!
提问,在1648年左右,扬州地区发生了什么大事?
回答,1645年9月20日到29日,清军因史阁部英勇抗清而迁怒扬州百姓,进行报复性屠杀,史称‘扬州十日’!
从1645年10月到1648年,只有短短两三年的时间,想让一个刚刚经历兵灾血火的城市恢复元气是相当困难的,更不用说这里还得扣掉韦春花怀韦小宝的十个月!
试问丽春院的老鸨子,要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个姿色上乘的粉头来当自己的头牌呢?答案是找现成的!
要知道扬州左近水运发达,自古是两淮盐商的聚集地,因此在明清两季扬州之地有一个为了迎合当时盐商们变态审美而残酷迫害年轻女孩的行业——养瘦马!
这养瘦马说得就是当时扬州城内有一些人贩子专门去附近贫家挑选一些身材消瘦姿色上乘的年轻女孩,在使钱将其买下后,聘请专门的曲艺师傅教授其各种吹拉弹唱的技巧。
等到女孩长成,再把她们高价卖给那些富豪盐商们做婢女小妾,以此来牟利。
因此韦春花她很可能是一个从遭受‘扬州十日’而破家的富家大户家中流落街头,最后不得不去娼门卖笑维生的扬州瘦马!
正是为了保住这一个得来不易的扬州瘦马,丽春院的老鸨子不但不敢给韦春花灌服那种寒凉闭经的绝子羹,还对韦春花怀有身孕之事睁一眼闭一眼。
正是有了韦春花的撑腰,韦小宝才能在丽春院里无法无天,在嫖客的菜肴上偷嘴,和龟奴赌博的时候耍诈,一旦被人抓了现形就躺在地上打滚撒泼……
这哪里是一个饱受欺凌冷眼妓院小厮?分明是一个被丽春院上下具体宠坏的孩子!
所以韦小宝他发财之后的宏愿才是开三家叫丽夏、丽秋、丽冬三家花馆来和丽春院凑一桌大四喜,可见他对养育自己长大的丽春院是相当有感情的。
此外,韦小宝居然还敢私自把受伤逃犯茅十八藏在丽春院里……把一个浑身血淋淋的江湖豪客藏在自己工作场所里,这可不是一般的龟奴小厮能办到的事情!
如果你还是不信,在《鹿鼎记》里明确写了,韦爵爷他在皇宫里发了大财之后,乔装前往丽春院去探望自己亲妈韦春花。
这时,整部《鹿鼎记》都过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连九难与阿珂都登场了。
可等韦小宝赶到丽春院的时候,韦春花的房间里居然还有要求陪歇的恩客……算算年纪,韦春花此时可得四十出头了!
年逾四十还得亲自操刀上阵,你说这种归宿好还是不好?
好了,正事说完,以下是闲话时间。
中曾提到李安萍怀疑有身边人与外间勾结,私自偷了自己珍藏的钱母铸造花钱。关於这点,有好事者表示看不明白,而且觉得只要搞到一枚花钱就可以拿着去铸造花钱。
如果对古玩交易有一些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中国古钱币有‘子母钱’之分,比如看起来‘一样’的乾隆通宝,一个人手里的值三千多,而另一个还不到两块。
这是因为人家三千多的那枚是母钱,一种先铸造出方孔圆饼形状的钱板,再请巧手工匠将具体花纹一点点镂刻在钱板上的钱币。
之后再请其他工匠拿着母钱翻砂铸模,这些用砂模浇灌铜汁大批铸造出来的就是子钱。
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水平,砂模的质量很差,不但铸造出来的子钱比母钱粗糙很多,这砂模还是一次性的……用过就废了。
绝对不能用子钱翻砂铸模,这样铸造出来的‘子子钱’会更加粗糙,甚至可能会缺失部分花纹。
这就和你把一张照片先上传上网再下载回来一样,由于在上传下载的过程中出现数据丢包,照片的清晰度会严重下降!
拿到母钱,随便一个翻砂小工都可以造模铸钱,这样造假币所耗费的成本少,也不用惊动太多的人。
而能雕刻母钱的巧手工匠就是最最稀缺的技术工种,就算京城也就十来号人有这门手艺,而小一点的城市(比如承德),压根就没处找去。
话赶话说到这里,再顺路说个有点关系的故事。
常看民国剧的人一定对这个场景不陌生:商人接过顾客手里的大洋,总会先放在嘴边用力吹一下,再放到耳边去听。
为啥鉴定大洋真假的方法是先吹后听呢?大洋它会说话?
按照一般套路,鉴定者不应该先仔细观察大洋上面的锈色与花纹雕工么?
根据现代技术检测结果,一般民国大洋的含银量在83%-89%(需要加一点铜来保持银币的硬度),如此高纯度的银币可以简单视为同一材质。
因此在气流快速通过其表面时会引发整块金属的共振……铸币白银的纯度越高,这共振效果就越强,而鉴定者就是根据银币共振时产生的独有嗡鸣声来快速鉴定真假。
而假大洋则是因为铸币时使用的金属中的白银,被人用密度相差不大的铅换掉了!在造假者精妙的计算控制下,真假大洋无论是外形图案,还是重量体积都几乎一样,靠肉眼很难区分真假,就只能靠嘴来吹了。
至于市面上为啥会出现这么多假大洋……这些假大洋根本就是北洋政府自己造的假币,专门用来弥补财政亏空,给政府雇员发工资的。
(工资不全是假币,但可能真七假三,至于花不花得出去,要看个人本事)
有好事者问我,你上一回写了如何解救那些风尘女子,可也有一辈子都没被人搭救的人吧?这些人都是什么结局啊?
你真的想知道么?
真的么?
你确定么?
好吧,尽管三遍已经问过了,但我还是希望你有个心理准备。
除了极少数被人赎身或者自赎出馆的,剩下的风尘女孩的最终结局都是贫病交迫得惨死在荒凉破败的小巷寒窑当中,得以善终的几率极其渺茫。
举个例子,1949年11月21日,在人民政府的积极行动下,整个首都范围内两百多家大小风月场所在一夜之间全部取缔关门,共有1268名饱受摧残压迫的妇女同胞被解救出火坑。
然而经过医生诊断,这1268名妇女同胞中共有1205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性病,染病几率高达95%!!
为了挽救这些妇女同胞的生命,人民政府从本就极度紧张的财政开支里拨出一亿元专款,用于进口昂贵的盘尼西林。
可怕么?
首发网址m.
然而更可怕的还在后面,经过进一步的排查,1205名性病患者当中还有十几个是从来都不接客的清倌人!
根据医生诊断,这些一直守身如玉的清倌人也会患性病的原因很可能是和患者长期共用生活设施而造成的交叉感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有传闻,同治皇帝当年就是因为游逛花街柳巷而感染恶疾,最后不治身亡。
和掌握全国最顶级医疗资源的皇帝比起来,一个普通风尘女孩所能获得的医疗帮助实在是太过渺小。
所以摆在所有风尘女子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抢在没感染恶疾前跳出这个火坑;要么就只能眼睁睁得被火坑慢慢吞噬!
好了,说点稍微轻松一些的。
那就是风尘女跳出火坑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得遇良人,被良人赎身脱籍;第二、虽遇良人,但恨力有不逮,只能赎身未得脱籍;第三、自家积攒储蓄,自赎脱离。
以下各举一例。
第一种是风尘女最好的归宿,良人肯出力帮你脱籍,那就是接纳你成为家庭正式一份子的表示。
虽然风尘女一定当不了后宅主事的正妻,但只要知道做小伏低,说话办事都小心在意,最后得一个善终还是可以指望的。
怕就怕这些人身在福中却不知福,比如《琵琶行》当中的琵琶女。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黑灯瞎火的与有夫之妇私会于游船之上,得亏这件事发生在风气开通的唐朝,要是赶上礼教森严的明清,那琵琶女够沉塘浸竹笼的罪过了。
凭啥一个陌生男人大半夜得隔着船舱喊你赴宴,你就抱着琵琶过船啊?这种事要是让你家官人知道了,人家该咋想?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琵琶女的老公先抛弃她……然而事情真的如此么?
《琵琶行》所发生的地点是今天江西省九江市外的浔阳江,这是江西省第一大水系,瞬时流量能有多少不好说,反正光凭一个弱女子怀抱琵琶得划船操舵是肯定不可能的……难道她是浪里白条的前世?
所以在琵琶女的坐船上,有撑船摇橹的艄公舵手,提着灯笼照亮,还有拿着披风帮着遮挡夜风(枫叶荻花秋瑟瑟)的丫鬟婆子,没准还有暖手的熏炉与食盒酒壶……
这可是私人游艇级别的待遇,那琵琶女的老公要是真不要她了,还能给她这种待遇?
以今天眼光来看,琵琶女就是典型的‘作’。
‘老大嫁做商人妇’,人家老公是诚心实意得把她娶回来的,既然是嫁,那就一定有媒妁和婚书,也就是给她脱籍了(教坊女不能上婚书)。
人家是挺想和琵琶女过一辈子,但琵琶女却咽不下这口做小伏低的气,于是一个人跑到浔阳江上夜弹琵琶,心中未尝不是埋怨‘既然大张旗鼓得娶我,却为何又将我置于别人之下受人家的窝囊气’。
别急,还有猛料要爆!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诗中这个‘浮梁’,就是今天江西省东北部的浮梁县,以盛产茶叶著称。
从浮梁县到九江市,地图直线距离145公里,实际通航里程只多不少,考虑到唐代的交通水平,这是不折不扣的远门,来回跑上大半个月是一点问题都没有(逆水时只能靠纤夫一步一步得拉纤),可这能叫‘重利轻别离’么?
人家不来回奔波得贩茶挣钱,拿什么养活你啊?你晚上乘坐私人游艇沿着浔阳江到处逛的时候,可曾想过要给老公省钱么?
人人都想,‘自己家中坐,钱从天上来’,可这现实么?
再说了,就算老公出远门了,你好意思跟人家说自己‘去来江口守空船’么?
老公走时没赶上送行,这可能是因为人家家里的大老婆带着家里人来码头送行,不让琵琶女往跟前凑了,这点还可以理解,但为啥他回来你也没接着呢?
这船上拉回来的是一包一包的茶叶,作为押船的商人,琵琶女的老公得亲眼盯着脚夫将茶叶包从船上小心翼翼得搬到车上,再运回自家仓库里存放。
只要有江水溅到茶叶包上,那这包茶叶就不能入库存放,而是得摊开在日头底下彻底晒干。
潮湿的茶叶一入库,肯定就发霉了,那还能卖么?
装卸茶叶的过程,他老公肯定要全程紧盯,这可是最最关键的环节,决不能假手他人。
这一船茶叶光卸就是大半天,琵琶女就是每天派一个丫鬟到码头上转一圈都不会错过她老公。
这要是还能守空船,那多半就是根本没把老公放在心上,天天不知上哪条河上浪去了,等她玩够了想起这节来,船上的茶叶全都搬回商人家里入了库,此刻商人八成都和自家大老婆一起吃上热乎乎的接风面汤。
这就是为啥当家大老婆多半不用去码头接船的原因:商人一定得亲自押着茶货回家来,自己在家安心等就是了。
前往码头接船几乎是琵琶女唯一可以和老公互诉衷肠的机会……显然她还是没抓住机会。
其实琵琶女心中的‘怨气’,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京城户口,有房有产;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每叫善才服,妆成总被秋娘妒’……年少有才,要模样有模样,要妆容有妆容;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当年追老娘那些人,花钱这叫一个敞亮!好端端的银钗,就为给老娘合曲打拍子,敲碎了;正宗西域来的葡萄酒,乡下小茶贩你见过么?人家一开就是两瓶,喝一瓶,倒一瓶!
‘弟走从军阿姨死,朝来暮去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做商人妇’……要不是我们家中途出了事,老娘我年纪又大了,我能让你这个乡下土财主接盘?
从作者白居易‘元和十年(816)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并于次年做《琵琶行》’这一点看出,琵琶女的弟弟从军,也就是琵琶女风头正盛的那几年,应该就是最近十来年的事情,具体时间不会早于公元800年。
不然琵琶女嫁给浔阳茶商时的年纪也太大了,那不是娶小妾,而是娶了个妈回来(琵琶女十三岁学成出师,之后又在教坊工作个两三年(五陵年少争缠头),要是再加上十几年,那就得三十四五了)。
大唐贞元十七年(801年),唐与吐蕃之间爆发‘维州之战’,次年正月大唐攻破维州(今四川理县东北)战役结束
要知道安史之乱(755-763)以后,唐朝实力大损,边境防线也严重内缩,使得西线强悍的吐蕃帝国不断东进。
公元801年,吐蕃再次向唐朝西线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相继攻陷唐朝麟州等战略要地,兵锋直逼长安。
然而此时的唐王朝,却走出了一招化被动为主动的妙棋:命令剑南节度使韦皋率领步骑两万,兵分九路经四川杀入吐蕃境内,先后转战四个月,终围困维州城,并以围点打援战法,相继消灭吐蕃自西北赶来增援的援军……虽转战千里,终大败之。
维州之战后,吐蕃实力大损,对唐朝的威胁大为减弱。曾经雄踞欧亚内陆的吐蕃帝国终于开始走下坡路,再无力对唐朝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为了能打赢这场决胜百年的大会战,大唐举国抽调安史之乱后所剩不多的精兵,以供剑南节度使韦皋指挥。
如果琵琶女的弟弟真的被征召入伍,并参与了‘维州之战’,那就证明琵琶女其实出身正经军旅家庭,而且还是曾经保护代宗还都长安的名将郭子仪帐下精兵。
在代宗还都之后,这些部队因为一路护驾有功,遂赏赐田产土地,从此世居长安。
这时有人问了,既然琵琶女她的出身门第这么好,那干嘛还要被父母送进风月场所里卖身呢?寻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嫁了不好么?
这位看官,琵琶女她出身教坊是不假,可谁说她卖身了?
如果琵琶女真得卖过身,那就不会‘五陵年少争缠头’的事情发生了……都明码标价的事情有啥好争的?只要给鸨母交上钱,那还怕睡不上人?
要知道,唐代的教坊主要承担职责的还是教育培养曲艺人才,副业才搞风月,所以琵琶女其实是被父母送去培训曲艺的。
像她这样的女子虽名属教坊,但却不受鸨母控制,也不陪宿陪歇,最多只是捧着琵琶到达官贵人所举办的酒宴上献艺而已。
所以那些五陵年少才会捧着大笔钱财蜂拥而至,想做琵琶女的入幕之宾……因为人家是不卖身的!
其实琵琶女原本的人生轨迹应该是这样的:学艺成——名动教坊——由娘家人明察暗访,替琵琶女从争缠头的五陵年少当中挑选一位真正出身豪门的子弟嫁了。
然而天不遂人愿,就在琵琶女名动教坊的那一年,她的弟弟被征召从军了,之后又战死在维州之战中(维州之战只持续了四个月,可琵琶女的弟弟显然是一去不返了)。
紧接着琵琶女的父母阿姨又相继病故,从此再也没有娘家人可以帮着打听那些五陵年少的身家虚实了。
这时又有人问了,那琵琶女她自己为啥不托人打听这些五陵年少呢?实在不行就干脆挑一个顺眼得嫁了呗。
可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例子,说的是一个男的追女孩的时候天天都给人家送古驰爱马仕,然而等两人一结婚,女方才发现那些东西都是男方借钱买的,如今已经欠了一屁股债,几乎每天都有债主登门讨债,就算即刻离婚也得一同承担债务……敢问现在这种事情还少么?
琵琶女她怎么知道那些衣着光鲜缠头丰厚的五陵年少,谁在打肿脸充胖子?
她又如何知道受其所托去打探的那人不会信口胡言?毕竟大家非亲非故的,你托我去调查人家,那你能给我什么好处啊?
琵琶女什么也给不了,她不是卖笑为生的青楼女子,光靠酒局献艺是赚不到什么钱的。
到最后,琵琶女既不甘心随便嫁给五陵年少,也不甘心沦落在教坊之中卖身度日。
就这样,时间一天一天得拖了下来,直到命中那个浔阳茶商的出现。
尽管琵琶女此刻心中有一百个不如意,但浔阳茶商能从浔阳往长安贩茶就足以说明其身家尚可,再错过这个村,可就真没有店了!
除了捏着鼻子下嫁,琵琶女没有别的路好走。
人贵有自知之明,那些只为求一夕之欢而争缠头的‘五陵年少’和愿意给你一个终身归宿的浔阳茶商,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爱着你的那个人,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那些开局幸运的玩家不见得总能坚持到游戏结束,这个在诗作中连名姓都没留下的琵琶女最终命运无从知晓,但从这个态势推测,怕是好不到哪里去。
第二种是次一等的归宿,良人肯出力帮你赎身却不得脱籍,就那算给良人生下子女,也不能够公开相认……这点是真够惨的,但总算还有个遮风挡雨的去处。
这一类女子的代表就是杜十娘,故事前文讲了,这里不再复述,单讲一下杜十娘她为啥手拥巨资还要投江自尽,何不一脚将那忘恩负义的李甲踢下船去,从此自己过活。
答案很简单,十娘她没脱籍啊!每年都要给官府缴纳花捐的!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穟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那帮税吏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只要账簿上欠了朝廷捐税,他们就可以此为凭没日没夜得去那家骚扰,而杜十娘她又是一个美貌多金的女子,税吏们怕是更加要赶在晚上去催逼勒索了……这月给了,下月又来,今后还能过安稳日子么?不如抱着百宝箱寻一个痛快!
第三种是最次一等的归宿,这些女子最后几乎都成了新一代的老鸨。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这些一辈子都没碰见中意郎君的女子……她们嘴巴甜会做人,能和上一任鸨母维持较为融洽的关系。
因此被鸨母特殊照顾,不但没有过多盘剥,反而私授机宜,教其在接客后以独门药汤擦洗下身,这才侥幸逃过花柳恶疾的魔掌,最终在火坑里熬到了有钱自赎的那一天。
然而这些女孩并无一点生活技能,在赎身之后也没有多少积蓄,离开风月场所就无处谋生。
再加上她们和上一任老鸨的关系也算处得比较融洽,最后多半会主动留下来帮助老鸨打理花馆生意,成了下一任老鸨。
今天的第三位女主角就是鼎鼎大名的韦爵爷之母,韦春花。
我知道肯定有很多人表示不信,但你想想韦小宝他可是一个出生在丽春院的孩子!!
过去花馆的老鸨一般都要给新买来的妓女灌服绝子汤来彻底断送这个妓女的生育能力,这是因为过去是没有现在这些高效的避孕流产手段,一旦妓女在接客之后怀孕,那么就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无法接客来为老鸨赚钱。
更为致命的一点就是过去人们认为女子打胎流产是一种见不得人的行为,所以碰上需要打胎的时节,人们不去药铺里找有正经医术传承的大夫,而是去找三姑六婆之中的药婆来操持。
那药婆给的打胎药到底灵不灵,向来只有天才知道!
因此过去有很多无辜女子在喝了药婆给的汤药之后小产死亡,这可不是说笑,而是血淋淋的事实!
咱们回头说韦小宝的母亲韦春花,虽然一般人家很可能因为顾惜自家闺女的性命而不去找药婆来打胎。
可妓院的老鸨显然不在此列,一旦妓女因怀孕而显怀,狠心的老鸨子是一定会去找药婆讨一付打胎药来给这个妓女灌下!
那为什么韦春花肚子里的韦小宝没有被丽春院的老鸨子下药打掉呢?
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韦春花她年轻时是丽春院的头牌摇钱树,老鸨子承担不起韦春花打胎时意外死亡的损失,因此只有硬着头皮让韦春花把韦小宝生下来!
虽然查老没有在《鹿鼎记》里明写这个故事到底发生在哪一年,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康熙皇帝这一线索来个倒推。
据记载,康熙皇帝1654年9岁登基,1661年16岁亲政,正是在亲政这一年,康熙皇帝在韦小宝的相助下铲除鳌拜。
在《鹿鼎记》中,查老借海大富之口提到,常去摔跤房练武的康熙皇帝比韦小宝大了三岁!那就是说韦小宝出生在1648年!
提问,在1648年左右,扬州地区发生了什么大事?
回答,1645年9月20日到29日,清军因史阁部英勇抗清而迁怒扬州百姓,进行报复性屠杀,史称‘扬州十日’!
从1645年10月到1648年,只有短短两三年的时间,想让一个刚刚经历兵灾血火的城市恢复元气是相当困难的,更不用说这里还得扣掉韦春花怀韦小宝的十个月!
试问丽春院的老鸨子,要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个姿色上乘的粉头来当自己的头牌呢?答案是找现成的!
要知道扬州左近水运发达,自古是两淮盐商的聚集地,因此在明清两季扬州之地有一个为了迎合当时盐商们变态审美而残酷迫害年轻女孩的行业——养瘦马!
这养瘦马说得就是当时扬州城内有一些人贩子专门去附近贫家挑选一些身材消瘦姿色上乘的年轻女孩,在使钱将其买下后,聘请专门的曲艺师傅教授其各种吹拉弹唱的技巧。
等到女孩长成,再把她们高价卖给那些富豪盐商们做婢女小妾,以此来牟利。
因此韦春花她很可能是一个从遭受‘扬州十日’而破家的富家大户家中流落街头,最后不得不去娼门卖笑维生的扬州瘦马!
正是为了保住这一个得来不易的扬州瘦马,丽春院的老鸨子不但不敢给韦春花灌服那种寒凉闭经的绝子羹,还对韦春花怀有身孕之事睁一眼闭一眼。
正是有了韦春花的撑腰,韦小宝才能在丽春院里无法无天,在嫖客的菜肴上偷嘴,和龟奴赌博的时候耍诈,一旦被人抓了现形就躺在地上打滚撒泼……
这哪里是一个饱受欺凌冷眼妓院小厮?分明是一个被丽春院上下具体宠坏的孩子!
所以韦小宝他发财之后的宏愿才是开三家叫丽夏、丽秋、丽冬三家花馆来和丽春院凑一桌大四喜,可见他对养育自己长大的丽春院是相当有感情的。
此外,韦小宝居然还敢私自把受伤逃犯茅十八藏在丽春院里……把一个浑身血淋淋的江湖豪客藏在自己工作场所里,这可不是一般的龟奴小厮能办到的事情!
如果你还是不信,在《鹿鼎记》里明确写了,韦爵爷他在皇宫里发了大财之后,乔装前往丽春院去探望自己亲妈韦春花。
这时,整部《鹿鼎记》都过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连九难与阿珂都登场了。
可等韦小宝赶到丽春院的时候,韦春花的房间里居然还有要求陪歇的恩客……算算年纪,韦春花此时可得四十出头了!
年逾四十还得亲自操刀上阵,你说这种归宿好还是不好?
好了,正事说完,以下是闲话时间。
中曾提到李安萍怀疑有身边人与外间勾结,私自偷了自己珍藏的钱母铸造花钱。关於这点,有好事者表示看不明白,而且觉得只要搞到一枚花钱就可以拿着去铸造花钱。
如果对古玩交易有一些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中国古钱币有‘子母钱’之分,比如看起来‘一样’的乾隆通宝,一个人手里的值三千多,而另一个还不到两块。
这是因为人家三千多的那枚是母钱,一种先铸造出方孔圆饼形状的钱板,再请巧手工匠将具体花纹一点点镂刻在钱板上的钱币。
之后再请其他工匠拿着母钱翻砂铸模,这些用砂模浇灌铜汁大批铸造出来的就是子钱。
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水平,砂模的质量很差,不但铸造出来的子钱比母钱粗糙很多,这砂模还是一次性的……用过就废了。
绝对不能用子钱翻砂铸模,这样铸造出来的‘子子钱’会更加粗糙,甚至可能会缺失部分花纹。
这就和你把一张照片先上传上网再下载回来一样,由于在上传下载的过程中出现数据丢包,照片的清晰度会严重下降!
拿到母钱,随便一个翻砂小工都可以造模铸钱,这样造假币所耗费的成本少,也不用惊动太多的人。
而能雕刻母钱的巧手工匠就是最最稀缺的技术工种,就算京城也就十来号人有这门手艺,而小一点的城市(比如承德),压根就没处找去。
话赶话说到这里,再顺路说个有点关系的故事。
常看民国剧的人一定对这个场景不陌生:商人接过顾客手里的大洋,总会先放在嘴边用力吹一下,再放到耳边去听。
为啥鉴定大洋真假的方法是先吹后听呢?大洋它会说话?
按照一般套路,鉴定者不应该先仔细观察大洋上面的锈色与花纹雕工么?
根据现代技术检测结果,一般民国大洋的含银量在83%-89%(需要加一点铜来保持银币的硬度),如此高纯度的银币可以简单视为同一材质。
因此在气流快速通过其表面时会引发整块金属的共振……铸币白银的纯度越高,这共振效果就越强,而鉴定者就是根据银币共振时产生的独有嗡鸣声来快速鉴定真假。
而假大洋则是因为铸币时使用的金属中的白银,被人用密度相差不大的铅换掉了!在造假者精妙的计算控制下,真假大洋无论是外形图案,还是重量体积都几乎一样,靠肉眼很难区分真假,就只能靠嘴来吹了。
至于市面上为啥会出现这么多假大洋……这些假大洋根本就是北洋政府自己造的假币,专门用来弥补财政亏空,给政府雇员发工资的。
(工资不全是假币,但可能真七假三,至于花不花得出去,要看个人本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狐朋仙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狐朋仙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