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4章 手长的优势
目录:大明元辅| 作者:云无风| 类别:历史军事
此时的明军是没有“试射”、“校射”这种概念的,就史载来看,大概到了辽事近乎崩溃的那段时间,大明才引进了佛郎机的炮术教官,教授部分军官操炮技巧。
但京华体系下,无论陆海,都有高务实带来的这一概念,因此……京华炮舰上的这第一发炮,其实是在实弹校射。
当然,校射虽然强调的是校正射击诸元,但并不代表就是胡乱开炮,实际上这一炮是照着朵**兵人数最密集的部分打去的——因为如果对着最前方打,有可能因为偏差而根本没够得着人家,别的时候也就罢了,现在人家站在河边,够不着那就打到河里去了,面子上未免太难看。
很难说是船上炮手的炮术不到位还是风雨中的河水起伏太大,总之这一炮打偏了,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打远了。
这对着炒花部前锋骑兵最中心打出的一炮,最终打得差点跑出骑兵后部的边缘,但好在是“差点”,所以除了把一个倒霉蛋连人带马砸成了一团溅血的烂肉之外,余力未绝的炮弹还连带着把他身后几名骑兵的战马砸断了腿,受到波及的五六名骑兵顿时落马,断腿的马儿惨叫嘶鸣。
周遭的朵**兵吓了一大跳,下意识地把明军方面的举动看做是“兜底”,也就是想要将他们“一网打尽”,纷纷四散躲避,急得他们直属的头目乃至首领们大声呼喝,试图约束军纪。
炒花台吉刚才本是打算掉头躲去后阵的,一看这情况,也不敢直愣愣地去后阵了,而是二话不说就往侧后方跑,策马执缰,动作迅捷。
他身边的几名将领兼小首领们有样学样,纷纷跟着他开溜,只有之前发出警告的那将领一边跟着逃跑,一边大吼着“后撤,全军后撤!”
仅仅挨了一炮就直接全军后撤,这一情况完全出乎大明一方的预计,船老大在位置较高的舰桥上看得分明,一时大为着急,下令炮手们尽快开第二炮。
第二炮因为船老大的催促而提前了一点点发出,但由于对方是行动迅速的骑兵,此前校正的射击诸元和当前的敌军实际分布有了些误差,这一炮仍然打偏,却也依然打到了人——将近十名挤在一块逃难的骑兵或砸死撞死,或击毙战马而落地。
站在炒花部骑兵的角度来说,幸好今天有雨,地上已经有些泥泞了,土壤变得比平时要松软,卸去了实心炮弹的部分动能,否则炮弹要是在坚硬的地上发生弹跳,死伤者必然更多。
但平心而论,这两炮的实际造成的伤害其实还不如之前的四轮万历一式齐射,只是……与其他几乎初次遭受火炮打击的军队一样,火炮带来的震撼效果远不是火枪能比的,加上炒花台吉本人的不作为甚至逃窜,因此竟然形成了一次小型的溃败。
张万邦在舰桥里看得明白,他知道其实炒花部的这一波溃败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所处的位置是平时根本不会出现的——明军居然在河里,他们根本够不着!
换做一般的情况,他预计对方被第一发达到后军的炮火袭击之后,第一反应绝对不会是撤退,而是直接前压,甚至果断冲阵,杀入明军阵地,与明军绞杀在一起,如此明军火炮自然也就不敢再开炮了,弄不好还会丢弃火炮逃命——步兵若是抵挡不住,没有短兵相接能力的炮兵发生溃散,那是常有之事。
所以刚才这短短的一次交手虽然明军方面看起来威震来敌,仅发两炮就把敌军千余骑兵给打了个崩溃,但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我能打你,而你不能打我”这个显然“不公平”的基础之上的,倒不是说明军火炮一出,炒花部就被摧枯拉朽地摆平了这么简单。
这里要补充说明一下,明史书中的炒花本身就是人名,也就是刚才那位炒花台吉,他的本名叫做舒哈卓里克图洪巴图鲁。
同时要补充介绍的是关于兀良哈和内喀尔喀五部的一些问题:兀良哈是明人对漠北蒙古东部的称呼﹐又名朵颜三卫。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朱元璋置泰宁卫、朵颜卫、福余卫指挥使司。因朵颜卫地险而强,且为兀良哈人,故以兀良哈概括三卫。
但在十六世纪中叶,兀良哈三卫屡屡不服汗廷的管束,不断地与其他万户发生摩擦,在嘉靖三年,也就是公元1524年,兀良哈万户的诺颜突畦、格儿博罗特起兵攻打喀尔喀万户,汗廷派使者调解也完全不理。
此时的蒙古大汗博迪汗(达延汗之孙)在1524年、1531年、1533年、1538年先后四次讨伐并最终与奉命出兵的俺答汗等瓜分了兀良哈万户——俺答汗其实是为了分赃而去的,这一点不必细说了。
而在此之后,占据了泰宁、福余卫领地的内喀尔喀部假托两卫的名义与明朝互市。但是明人对此没有刻意加以区分,此后便称内喀尔喀为兀良哈——实际上从那之后的兀良哈与明初的兀良哈是完全不同的。
而关于内喀尔喀部,在达延汗分封诸子之后,其五子阿勒楚博罗特受封居喀尔喀万户中喀尔喀河以东的五个鄂托克,称为内喀尔喀。
内喀尔喀分这五部为扎鲁特、巴林、弘吉刺惕、巴牙兀惕和乌济叶惕,也称巴林、弘吉拉、扎鲁特、巴亚特、乌吉也特或者札鲁特部、巴林部、翁吉剌特部、巴岳特部和乌齐叶特部五部。
这个阿勒楚博罗特的儿子虎喇哈赤,南下兼并兀良哈的泰宁卫。虎喇哈赤有五子:长子乌巴什卫征领有扎鲁特部;次子苏巴海(即明人口中的速把亥)领有巴林部;三子兀班贝穆多克新领有弘吉刺惕部;四子索宁岱青领有巴牙兀惕部;五子舒哈克卓力克图领有乌济叶特部。
《辽夷略》上说炒花是虎喇哈赤的五子之一,乌齐叶特部之主。所以说在明人的文书史料里头,炒花既是人名,即舒哈克卓力克图,为内喀尔喀五部联盟中乌齐叶特部首领,又以“炒花”用来指代了整个齐叶特部这个部落。
这样一解释,炒花部为什么肯比较老实的尊奉图们汗的命令出兵,并且明明出兵较图们更多,就比较好理解了——他这个“朵颜”本身是冒名顶替的,从根子上来说,他们家一直就是跟着察哈尔部这个“中央万户”混的。
张万邦因为世代跟蒙古人作战,对蒙古人的这些渊源还算搞得比较清楚,所以他判断此刻炒花部既然南下,其后必有图们的身影。
因此,他也不管炒花部挨了两炮就溃散这种情况算不算战机,直接要求船老大不要再管对方,而是先将自己送回南岸。
船老大自然遵命,不仅是因为高务实之前就有吩咐,而且现在对方已经后撤了,他又上不了岸,留在这里的意义也不大。
不过这一次张万邦没有再犹豫什么是高兵宪口中的“必要时刻”,他一到三岔河码头就直接开始下令,命令三岔河码头的水寨大营派出船只严密监控能力所及的相应河段,并且随时保持战备状态,一旦对岸出现异动,不仅要侦知对方的兵力多寡,还要“务必阻拦鞑子过河”。
三岔河码头的京华船队欣然领命,几百护卫队也各就各位,随时保持可以“从征”的状态。
张万邦很是满意,派了几名家丁留守三岔河大营作为联络信使,然后自己也匆匆往东昌堡赶回,准备下一阶段的安排了。
----------
感谢书友“胖宝宝狗带了”、“约书亚”、“zoonm”的月票支持,谢谢!另祝大家新年快乐,新的一年里阖家幸福,万事胜意。
大明元辅最新章节地址:
大明元辅全文阅读地址:/124133/
大明元辅txt下载地址:
大明元辅手机阅读:/124133/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989章 手长的优势)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大明元辅》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但京华体系下,无论陆海,都有高务实带来的这一概念,因此……京华炮舰上的这第一发炮,其实是在实弹校射。
当然,校射虽然强调的是校正射击诸元,但并不代表就是胡乱开炮,实际上这一炮是照着朵**兵人数最密集的部分打去的——因为如果对着最前方打,有可能因为偏差而根本没够得着人家,别的时候也就罢了,现在人家站在河边,够不着那就打到河里去了,面子上未免太难看。
很难说是船上炮手的炮术不到位还是风雨中的河水起伏太大,总之这一炮打偏了,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打远了。
这对着炒花部前锋骑兵最中心打出的一炮,最终打得差点跑出骑兵后部的边缘,但好在是“差点”,所以除了把一个倒霉蛋连人带马砸成了一团溅血的烂肉之外,余力未绝的炮弹还连带着把他身后几名骑兵的战马砸断了腿,受到波及的五六名骑兵顿时落马,断腿的马儿惨叫嘶鸣。
周遭的朵**兵吓了一大跳,下意识地把明军方面的举动看做是“兜底”,也就是想要将他们“一网打尽”,纷纷四散躲避,急得他们直属的头目乃至首领们大声呼喝,试图约束军纪。
炒花台吉刚才本是打算掉头躲去后阵的,一看这情况,也不敢直愣愣地去后阵了,而是二话不说就往侧后方跑,策马执缰,动作迅捷。
他身边的几名将领兼小首领们有样学样,纷纷跟着他开溜,只有之前发出警告的那将领一边跟着逃跑,一边大吼着“后撤,全军后撤!”
仅仅挨了一炮就直接全军后撤,这一情况完全出乎大明一方的预计,船老大在位置较高的舰桥上看得分明,一时大为着急,下令炮手们尽快开第二炮。
第二炮因为船老大的催促而提前了一点点发出,但由于对方是行动迅速的骑兵,此前校正的射击诸元和当前的敌军实际分布有了些误差,这一炮仍然打偏,却也依然打到了人——将近十名挤在一块逃难的骑兵或砸死撞死,或击毙战马而落地。
站在炒花部骑兵的角度来说,幸好今天有雨,地上已经有些泥泞了,土壤变得比平时要松软,卸去了实心炮弹的部分动能,否则炮弹要是在坚硬的地上发生弹跳,死伤者必然更多。
但平心而论,这两炮的实际造成的伤害其实还不如之前的四轮万历一式齐射,只是……与其他几乎初次遭受火炮打击的军队一样,火炮带来的震撼效果远不是火枪能比的,加上炒花台吉本人的不作为甚至逃窜,因此竟然形成了一次小型的溃败。
张万邦在舰桥里看得明白,他知道其实炒花部的这一波溃败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所处的位置是平时根本不会出现的——明军居然在河里,他们根本够不着!
换做一般的情况,他预计对方被第一发达到后军的炮火袭击之后,第一反应绝对不会是撤退,而是直接前压,甚至果断冲阵,杀入明军阵地,与明军绞杀在一起,如此明军火炮自然也就不敢再开炮了,弄不好还会丢弃火炮逃命——步兵若是抵挡不住,没有短兵相接能力的炮兵发生溃散,那是常有之事。
所以刚才这短短的一次交手虽然明军方面看起来威震来敌,仅发两炮就把敌军千余骑兵给打了个崩溃,但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我能打你,而你不能打我”这个显然“不公平”的基础之上的,倒不是说明军火炮一出,炒花部就被摧枯拉朽地摆平了这么简单。
这里要补充说明一下,明史书中的炒花本身就是人名,也就是刚才那位炒花台吉,他的本名叫做舒哈卓里克图洪巴图鲁。
同时要补充介绍的是关于兀良哈和内喀尔喀五部的一些问题:兀良哈是明人对漠北蒙古东部的称呼﹐又名朵颜三卫。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朱元璋置泰宁卫、朵颜卫、福余卫指挥使司。因朵颜卫地险而强,且为兀良哈人,故以兀良哈概括三卫。
但在十六世纪中叶,兀良哈三卫屡屡不服汗廷的管束,不断地与其他万户发生摩擦,在嘉靖三年,也就是公元1524年,兀良哈万户的诺颜突畦、格儿博罗特起兵攻打喀尔喀万户,汗廷派使者调解也完全不理。
此时的蒙古大汗博迪汗(达延汗之孙)在1524年、1531年、1533年、1538年先后四次讨伐并最终与奉命出兵的俺答汗等瓜分了兀良哈万户——俺答汗其实是为了分赃而去的,这一点不必细说了。
而在此之后,占据了泰宁、福余卫领地的内喀尔喀部假托两卫的名义与明朝互市。但是明人对此没有刻意加以区分,此后便称内喀尔喀为兀良哈——实际上从那之后的兀良哈与明初的兀良哈是完全不同的。
而关于内喀尔喀部,在达延汗分封诸子之后,其五子阿勒楚博罗特受封居喀尔喀万户中喀尔喀河以东的五个鄂托克,称为内喀尔喀。
内喀尔喀分这五部为扎鲁特、巴林、弘吉刺惕、巴牙兀惕和乌济叶惕,也称巴林、弘吉拉、扎鲁特、巴亚特、乌吉也特或者札鲁特部、巴林部、翁吉剌特部、巴岳特部和乌齐叶特部五部。
这个阿勒楚博罗特的儿子虎喇哈赤,南下兼并兀良哈的泰宁卫。虎喇哈赤有五子:长子乌巴什卫征领有扎鲁特部;次子苏巴海(即明人口中的速把亥)领有巴林部;三子兀班贝穆多克新领有弘吉刺惕部;四子索宁岱青领有巴牙兀惕部;五子舒哈克卓力克图领有乌济叶特部。
《辽夷略》上说炒花是虎喇哈赤的五子之一,乌齐叶特部之主。所以说在明人的文书史料里头,炒花既是人名,即舒哈克卓力克图,为内喀尔喀五部联盟中乌齐叶特部首领,又以“炒花”用来指代了整个齐叶特部这个部落。
这样一解释,炒花部为什么肯比较老实的尊奉图们汗的命令出兵,并且明明出兵较图们更多,就比较好理解了——他这个“朵颜”本身是冒名顶替的,从根子上来说,他们家一直就是跟着察哈尔部这个“中央万户”混的。
张万邦因为世代跟蒙古人作战,对蒙古人的这些渊源还算搞得比较清楚,所以他判断此刻炒花部既然南下,其后必有图们的身影。
因此,他也不管炒花部挨了两炮就溃散这种情况算不算战机,直接要求船老大不要再管对方,而是先将自己送回南岸。
船老大自然遵命,不仅是因为高务实之前就有吩咐,而且现在对方已经后撤了,他又上不了岸,留在这里的意义也不大。
不过这一次张万邦没有再犹豫什么是高兵宪口中的“必要时刻”,他一到三岔河码头就直接开始下令,命令三岔河码头的水寨大营派出船只严密监控能力所及的相应河段,并且随时保持战备状态,一旦对岸出现异动,不仅要侦知对方的兵力多寡,还要“务必阻拦鞑子过河”。
三岔河码头的京华船队欣然领命,几百护卫队也各就各位,随时保持可以“从征”的状态。
张万邦很是满意,派了几名家丁留守三岔河大营作为联络信使,然后自己也匆匆往东昌堡赶回,准备下一阶段的安排了。
----------
感谢书友“胖宝宝狗带了”、“约书亚”、“zoonm”的月票支持,谢谢!另祝大家新年快乐,新的一年里阖家幸福,万事胜意。
大明元辅最新章节地址:
大明元辅全文阅读地址:/124133/
大明元辅txt下载地址:
大明元辅手机阅读:/124133/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989章 手长的优势)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大明元辅》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元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元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