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74章 朱翊钧的烦躁
目录:大明元辅| 作者:云无风| 类别:历史军事
朱翊钧的猜测并不深入,只是根据高务实的习惯而下意识猜到他大概在打离间计的主意,或者更直白一点说,在打分化瓦解的主意。
高务实的想法基本符合他的猜测,只不过想得更多一些。但高务实刚要解释清楚,便听见外间有脚步声响起,他和朱翊钧对视一眼,都暂时没了声音。
“皇爷,司礼监刚刚收到三边总督郜光先的疏文,您现在看吗?”
这声音是陈矩的声音。
陈矩是知道高务实在此的,他又是个谨慎的人,那他依然前来呈上郜光先的疏文就说明这疏文肯定很重要。
朱翊钧和高务实都明白这一点,因此两人稍稍对视,眼神交流了一下之后,朱翊钧便道:“拿进来吧。”
陈矩于是进来,双手将一本疏文奉上。
朱翊钧看了看,这道疏文应该已经经过内阁了,上面有申时行的票拟,不过票拟写得极其简单:“其俟兵部部覆。”——就是先等兵部回答再说。
朱翊钧轻哼一声,没说别的话,打开疏文看了起来,刚看一两行就皱起了眉头,飞快得扫完全文,一声不吭递给高务实。但等高务实双手接过,他却又忍不住道:“你也是兵部堂上官,看完直接代表兵部部覆吧。”
咦?
高务实心中有些意外。我虽然也是兵部堂上官,但我这个左侍郎实际分管的工作是京营这块啊,怎么让我代表兵部部覆三边总督?
不过想归想,在没看到疏文内容之前,他也不好妄加揣测,便默默打开疏文看了起来。
这篇疏文写得有些啰嗦,先是说了一通三边今年预算大减,各种差事都办不利索——难怪朱翊钧刚才一看开头就眉头大皱,毕竟今年暂削三边军饷的决定是他亲自做出的。
接着,郜光先话锋一转,说到西宁失陷一事。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简而言之就一句话:千错万错都是永昌卫的错,永昌卫指挥使罪该万死——他已经将其先拿下了。
三边总督拿下个指挥使当然轻松得犹如喝口凉水,不过郜光先的行文只怕有些问题——不是说遣词造句有问题,而是他表现出的态度有些问题。在他的疏文中,这件事谁都没有责任,有责任的只有永昌卫,因此处罚了永昌卫指挥使之后就万事大吉了。
这风格高务实很熟悉,但也不太熟悉——推诿罪责是很熟悉的官场套路,可是你这个三边总督怎么说也是永昌卫的头号上司,他永昌卫犯了事,你好歹也提一句说要“负领导责任”嘛,完全三不沾怎么可能?难怪朱翊钧脸色难看。
高务实心中叹了口气,面色却一如既往地淡定,继续往下看。
接下来郜光先总算开始说正事了,他提到在西宁丢失的消息一传到固原,自己就做出了反应,责令甘肃巡抚曹子登、甘肃总兵刘承嗣二人即刻展布机宜,率军进剿,伺机夺回西宁。
这一条其实没什么大问题,毕竟在朝廷看来,三边有事找三边总督,而在三边总督看来,甘肃有事肯定先找甘肃巡抚和甘肃总兵。
一级压一级,历朝历代一直都是这个道理。
不过问题出在下面,郜光先表示,他本来想调动固原兵力“助剿”,但固原本就贫瘠,今年削了军饷之后,平时的操练都已经大打折扣了,要想出动近千里而助剿西宁,那几乎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他现在没法出兵,而是在竭尽所能调度银钱物资,争取早些凑够了出征所需,然后才能启程。
这下子,连高务实也忍不住皱眉了。
郜光先这人怎么回事啊?你一个三边总督,边境出了这么大的事,火急火燎才是正常表现好不好?
结果你倒好,手头那么大的权限你不会用?调度?调度个屁啊,这种时候有多少库银都得先拿出来用了。
大明朝的财政制度谁不知道啊?中枢虽然没钱,地方上也未见得多富裕,可是地方衙门毕竟也是有一大笔自己管着的税款的,而现在才特么年初呢,去年的钱难道就见底了,你没得拿还是拿不得?
事有轻重缓急,这话难道你都没听过?
高务实心里憋着气,继续往下看,结果这一看差点得背过气去。
郜光先表示,陕西等地府库不充裕,地方官都不肯调动钱粮,而且庆王等各西北地区的王爷们也都表示大军不宜轻动,因为现在切尽黄台吉好像不太行了,万一他死了之后鄂尔多斯部寇边,固原大军又走了,那到时候丢了宁夏、固原等地该怎么办?
郜光先认为王爷们的担忧也很有道理,因此决定先等一等,看切尽到底死不死再说。另外关于钱粮,他还是会尽力再催促一番……
高务实看完,简直说不出话来。
你特么是朝廷三边总督啊,王爷们说话对你来说管个屁用,你居然听他们的?而且陕西地方官不肯调拨钱粮?
见了你的鬼了!多大的地方官在你这个挂兵部尚书衔的制台大人面前能直着腰杆子说话?他们不肯给,你还就没辙了?你这是去做总督还是去做家丁啊?
朱翊钧见高务实也气得翻白眼,忍不住冷哼一声,道:“怎么说?这位郜制台究竟是拿不出钱来,还是压根就不肯拿啊?”
皇帝这句话里已经明显带了火气,甚至把“郜制台”这种词都说出来了——制台这个说法其实没问题,过了大礼议那段时间之后,朝廷上下包括民间,依然把总督叫做“制台”,皇帝也不是不知道,但并不会去追究。毕竟当初“总制”改“总督”是有时代背景的,就是大礼议。
然而皇帝这么叫就不正常了,因为正常来说皇帝称呼臣子应该是统统直呼其名。当然在实际中,对于亲近的大臣,皇帝有时候会称呼其字、其号,对于做过他讲官的大臣以及阁老们,则也可能以“先生”称呼。
然而不管怎么说,皇帝通常是不会用该员的职务别称来称呼的,如果用了,多半是带着讽刺或者愤怒,只有极个别的情况下可能是开玩笑。
朱翊钧现在肯定没有兴致开玩笑,所以他一定是带着怒意的讽刺。
可是他这话……高务实却不太好回,因为郜光先毕竟是晋党出身,如果自己现在顺着朱翊钧的意思说话,搞不好郜光先当场就能丢官。
对于高务实而言,郜光先的官也不是说一定不能丢,而是不能这么简单、这么仓促的丢了,因为他现在没有做好任何应变准备。万一郜光先丢了官,阁议又出了状况,结果朝廷派了个心学派的大臣去接任三边总督,那实学派方面岂不是亏得吐血?
退一万步说,这种情况没有发生,但是派了个中立派大臣过去,那也未见得靠谱。陕西三边这些年来一直是实学派当权,忽然空降个非实学派的总督过去,镇不镇得住场面那谁知道?
眼下军情紧急,要是还出了这种事,这西宁城只怕……至少今年是别想拿回来了。
再退一万步说,以上两种情况都没有发生,而是皇帝让高务实推荐一个人去,这也有麻烦,因为高务实眼下没有这种准备,手头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出一个绝对靠谱的边臣党羽。
于是高务实只好艰难地道:“陕西三边贫瘠是肯定贫瘠的,但要说一点银子都凑不出来,臣以为却也不太可能。眼下从郜文川的疏文来看,他恐怕既不是拿不出钱,也不是不敢拿这钱,而是他还没有意识到眼下局面之凶险,因此还在按照寻常的情形来处置……”
“寻常的情形?”朱翊钧轻哼一声:“寻常什么情形啊?总督拿不到出兵的银子,这就很寻常吗?”
“不,不是拿不到,而是要先经过一番扯皮。”高务实双手一摊:“臣在边地也是做过官的,深知这种时候边官、边将和边军的心思。”
朱翊钧毕竟还是相信高务实,闻言稍稍放缓了语气,皱眉道:“什么心思?”
“不肯离境。”高务实道:“皇上看这疏文,或许只能看到推诿塞责,但臣因为在边地干过几年,倒是能猜到当地的情形。眼下固原等地的局面大概是这样:切尽重病,鄂尔多斯内部不稳,主战派甚至可能占了上风,固原等地官员觉得西宁不关他们什么事,大军一旦离开,一时半会肯定回不来,一旦河套有变,他们就有危险了……”
“大军又不可能全走!”朱翊钧稍稍加大声音:“难道郜光先连这点权衡都没有,六万大军全带去青海不成?还是说固原当地官员贪生怕死一至如斯!”
高务实摇头道:“皇上,这倒未必就是贪生怕死了,他们其实是从仕途考虑——大抵当官之人都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固原大军云集之时,即便河套生乱,鄂尔多斯部易主易帜,也不太可能直奔固原而去,如此他们就不必担心遭到什么损失——皇上,不遭到损失就不会有惩罚啊,他们何必要冒这个风险呢?他们是固原的官,又不是西宁的官。”
朱翊钧气得一拍桌子:“合着就我这个皇帝该满天下操心劳力,这些人都只顾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他们都不知道以天下为己任?读书读到狗身上去了!”
高务实轻咳一声:“朝廷之中,以天下为己任的还是有不少的……”
“我没骂你,我骂那些地方官员……我,我是骂那些不顾友邻的地方官员!”
也是难为皇帝了,因为他说到一半想起来,高务实也是当过地方官的。
高务实知道他不是骂自己,也懒得计较这些,把话头扯了回来,道:“所以眼下的情况,以臣之见大概是郜光先的判断有些失误——他是三边总督,考虑到鄂尔多斯部本身没有错,但他错在不知道鄂尔多斯部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怎么?”朱翊钧光顾着生气,一下子脑筋也没转过来。
“鄂尔多斯部要是生乱,最急的应该是顺义王啊。”高务实稍稍摊手,道:“土默特之强大,固然主要是其本部够强,但鄂尔多斯部也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皇上是否还记得,当年把汉那吉之所以来投大明是因为何事?”
朱翊钧脑子清醒了一点,回忆了一下,道:“是因为他爷爷俺答把他的未婚妻嫁给了鄂尔多斯部的那个谁……”
“那个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连俺答都会因为担心鄂尔多斯部的态度,而将原本打算嫁给把汉那吉的女子转而送去给鄂尔多斯。”高务实道:“这说明即便是强如俺答,生恐鄂尔多斯部与他离心离德。”
朱翊钧恍然大悟,然后反而又有些紧张起来,问道:“那万一鄂尔多斯部真的生乱了,土默特能制服他们吗?”
高务实沉吟道:“单从实力上来看,还是可以的。不过这里也涉及到战略态势:皇上请看……”他一指堪舆图,道:“鄂尔多斯部的位置大抵算是在土默特西南方向,其正北方便是顺义王把汉那吉当年的直属领地,换句话说,鄂尔多斯部如果真的乱了,只要直接出兵黄河以北,便是一刀捅进了顺义王的腹部。”
“嗯,然后呢?”朱翊钧皱眉问道:“你不是说土默特有能力制服他们吗?”
“是有,但土默特大军一旦西趋或者干脆南征,那丰州滩就空虚了——鄂尔多斯部虽然稍弱于土默特,但相差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以臣个人之见,其实力大概相当于土默特本部的六七成左右,因此土默特要想一举压服鄂尔多斯,肯定也得全力出击才行。
然而问题来了,土默特大军全力出击,丰州滩就空虚了,如果图们此时突然西犯,土默特就要面临前狼后虎的不利局面。而且还有更糟糕的事,那就是土默特本以我大明为靠,而现在我大明却不巧正处于无力出兵相助的境况之下……”
朱翊钧听得有些烦恼起来,焦躁地道:“怎么丢了一个西宁就闹出这么大的事来!”
---------
感谢书友“胖得飞不动”、“哇23333”、“soviet2003”的月票支持,谢谢!
高务实的想法基本符合他的猜测,只不过想得更多一些。但高务实刚要解释清楚,便听见外间有脚步声响起,他和朱翊钧对视一眼,都暂时没了声音。
“皇爷,司礼监刚刚收到三边总督郜光先的疏文,您现在看吗?”
这声音是陈矩的声音。
陈矩是知道高务实在此的,他又是个谨慎的人,那他依然前来呈上郜光先的疏文就说明这疏文肯定很重要。
朱翊钧和高务实都明白这一点,因此两人稍稍对视,眼神交流了一下之后,朱翊钧便道:“拿进来吧。”
陈矩于是进来,双手将一本疏文奉上。
朱翊钧看了看,这道疏文应该已经经过内阁了,上面有申时行的票拟,不过票拟写得极其简单:“其俟兵部部覆。”——就是先等兵部回答再说。
朱翊钧轻哼一声,没说别的话,打开疏文看了起来,刚看一两行就皱起了眉头,飞快得扫完全文,一声不吭递给高务实。但等高务实双手接过,他却又忍不住道:“你也是兵部堂上官,看完直接代表兵部部覆吧。”
咦?
高务实心中有些意外。我虽然也是兵部堂上官,但我这个左侍郎实际分管的工作是京营这块啊,怎么让我代表兵部部覆三边总督?
不过想归想,在没看到疏文内容之前,他也不好妄加揣测,便默默打开疏文看了起来。
这篇疏文写得有些啰嗦,先是说了一通三边今年预算大减,各种差事都办不利索——难怪朱翊钧刚才一看开头就眉头大皱,毕竟今年暂削三边军饷的决定是他亲自做出的。
接着,郜光先话锋一转,说到西宁失陷一事。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简而言之就一句话:千错万错都是永昌卫的错,永昌卫指挥使罪该万死——他已经将其先拿下了。
三边总督拿下个指挥使当然轻松得犹如喝口凉水,不过郜光先的行文只怕有些问题——不是说遣词造句有问题,而是他表现出的态度有些问题。在他的疏文中,这件事谁都没有责任,有责任的只有永昌卫,因此处罚了永昌卫指挥使之后就万事大吉了。
这风格高务实很熟悉,但也不太熟悉——推诿罪责是很熟悉的官场套路,可是你这个三边总督怎么说也是永昌卫的头号上司,他永昌卫犯了事,你好歹也提一句说要“负领导责任”嘛,完全三不沾怎么可能?难怪朱翊钧脸色难看。
高务实心中叹了口气,面色却一如既往地淡定,继续往下看。
接下来郜光先总算开始说正事了,他提到在西宁丢失的消息一传到固原,自己就做出了反应,责令甘肃巡抚曹子登、甘肃总兵刘承嗣二人即刻展布机宜,率军进剿,伺机夺回西宁。
这一条其实没什么大问题,毕竟在朝廷看来,三边有事找三边总督,而在三边总督看来,甘肃有事肯定先找甘肃巡抚和甘肃总兵。
一级压一级,历朝历代一直都是这个道理。
不过问题出在下面,郜光先表示,他本来想调动固原兵力“助剿”,但固原本就贫瘠,今年削了军饷之后,平时的操练都已经大打折扣了,要想出动近千里而助剿西宁,那几乎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他现在没法出兵,而是在竭尽所能调度银钱物资,争取早些凑够了出征所需,然后才能启程。
这下子,连高务实也忍不住皱眉了。
郜光先这人怎么回事啊?你一个三边总督,边境出了这么大的事,火急火燎才是正常表现好不好?
结果你倒好,手头那么大的权限你不会用?调度?调度个屁啊,这种时候有多少库银都得先拿出来用了。
大明朝的财政制度谁不知道啊?中枢虽然没钱,地方上也未见得多富裕,可是地方衙门毕竟也是有一大笔自己管着的税款的,而现在才特么年初呢,去年的钱难道就见底了,你没得拿还是拿不得?
事有轻重缓急,这话难道你都没听过?
高务实心里憋着气,继续往下看,结果这一看差点得背过气去。
郜光先表示,陕西等地府库不充裕,地方官都不肯调动钱粮,而且庆王等各西北地区的王爷们也都表示大军不宜轻动,因为现在切尽黄台吉好像不太行了,万一他死了之后鄂尔多斯部寇边,固原大军又走了,那到时候丢了宁夏、固原等地该怎么办?
郜光先认为王爷们的担忧也很有道理,因此决定先等一等,看切尽到底死不死再说。另外关于钱粮,他还是会尽力再催促一番……
高务实看完,简直说不出话来。
你特么是朝廷三边总督啊,王爷们说话对你来说管个屁用,你居然听他们的?而且陕西地方官不肯调拨钱粮?
见了你的鬼了!多大的地方官在你这个挂兵部尚书衔的制台大人面前能直着腰杆子说话?他们不肯给,你还就没辙了?你这是去做总督还是去做家丁啊?
朱翊钧见高务实也气得翻白眼,忍不住冷哼一声,道:“怎么说?这位郜制台究竟是拿不出钱来,还是压根就不肯拿啊?”
皇帝这句话里已经明显带了火气,甚至把“郜制台”这种词都说出来了——制台这个说法其实没问题,过了大礼议那段时间之后,朝廷上下包括民间,依然把总督叫做“制台”,皇帝也不是不知道,但并不会去追究。毕竟当初“总制”改“总督”是有时代背景的,就是大礼议。
然而皇帝这么叫就不正常了,因为正常来说皇帝称呼臣子应该是统统直呼其名。当然在实际中,对于亲近的大臣,皇帝有时候会称呼其字、其号,对于做过他讲官的大臣以及阁老们,则也可能以“先生”称呼。
然而不管怎么说,皇帝通常是不会用该员的职务别称来称呼的,如果用了,多半是带着讽刺或者愤怒,只有极个别的情况下可能是开玩笑。
朱翊钧现在肯定没有兴致开玩笑,所以他一定是带着怒意的讽刺。
可是他这话……高务实却不太好回,因为郜光先毕竟是晋党出身,如果自己现在顺着朱翊钧的意思说话,搞不好郜光先当场就能丢官。
对于高务实而言,郜光先的官也不是说一定不能丢,而是不能这么简单、这么仓促的丢了,因为他现在没有做好任何应变准备。万一郜光先丢了官,阁议又出了状况,结果朝廷派了个心学派的大臣去接任三边总督,那实学派方面岂不是亏得吐血?
退一万步说,这种情况没有发生,但是派了个中立派大臣过去,那也未见得靠谱。陕西三边这些年来一直是实学派当权,忽然空降个非实学派的总督过去,镇不镇得住场面那谁知道?
眼下军情紧急,要是还出了这种事,这西宁城只怕……至少今年是别想拿回来了。
再退一万步说,以上两种情况都没有发生,而是皇帝让高务实推荐一个人去,这也有麻烦,因为高务实眼下没有这种准备,手头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出一个绝对靠谱的边臣党羽。
于是高务实只好艰难地道:“陕西三边贫瘠是肯定贫瘠的,但要说一点银子都凑不出来,臣以为却也不太可能。眼下从郜文川的疏文来看,他恐怕既不是拿不出钱,也不是不敢拿这钱,而是他还没有意识到眼下局面之凶险,因此还在按照寻常的情形来处置……”
“寻常的情形?”朱翊钧轻哼一声:“寻常什么情形啊?总督拿不到出兵的银子,这就很寻常吗?”
“不,不是拿不到,而是要先经过一番扯皮。”高务实双手一摊:“臣在边地也是做过官的,深知这种时候边官、边将和边军的心思。”
朱翊钧毕竟还是相信高务实,闻言稍稍放缓了语气,皱眉道:“什么心思?”
“不肯离境。”高务实道:“皇上看这疏文,或许只能看到推诿塞责,但臣因为在边地干过几年,倒是能猜到当地的情形。眼下固原等地的局面大概是这样:切尽重病,鄂尔多斯内部不稳,主战派甚至可能占了上风,固原等地官员觉得西宁不关他们什么事,大军一旦离开,一时半会肯定回不来,一旦河套有变,他们就有危险了……”
“大军又不可能全走!”朱翊钧稍稍加大声音:“难道郜光先连这点权衡都没有,六万大军全带去青海不成?还是说固原当地官员贪生怕死一至如斯!”
高务实摇头道:“皇上,这倒未必就是贪生怕死了,他们其实是从仕途考虑——大抵当官之人都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固原大军云集之时,即便河套生乱,鄂尔多斯部易主易帜,也不太可能直奔固原而去,如此他们就不必担心遭到什么损失——皇上,不遭到损失就不会有惩罚啊,他们何必要冒这个风险呢?他们是固原的官,又不是西宁的官。”
朱翊钧气得一拍桌子:“合着就我这个皇帝该满天下操心劳力,这些人都只顾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他们都不知道以天下为己任?读书读到狗身上去了!”
高务实轻咳一声:“朝廷之中,以天下为己任的还是有不少的……”
“我没骂你,我骂那些地方官员……我,我是骂那些不顾友邻的地方官员!”
也是难为皇帝了,因为他说到一半想起来,高务实也是当过地方官的。
高务实知道他不是骂自己,也懒得计较这些,把话头扯了回来,道:“所以眼下的情况,以臣之见大概是郜光先的判断有些失误——他是三边总督,考虑到鄂尔多斯部本身没有错,但他错在不知道鄂尔多斯部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怎么?”朱翊钧光顾着生气,一下子脑筋也没转过来。
“鄂尔多斯部要是生乱,最急的应该是顺义王啊。”高务实稍稍摊手,道:“土默特之强大,固然主要是其本部够强,但鄂尔多斯部也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皇上是否还记得,当年把汉那吉之所以来投大明是因为何事?”
朱翊钧脑子清醒了一点,回忆了一下,道:“是因为他爷爷俺答把他的未婚妻嫁给了鄂尔多斯部的那个谁……”
“那个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连俺答都会因为担心鄂尔多斯部的态度,而将原本打算嫁给把汉那吉的女子转而送去给鄂尔多斯。”高务实道:“这说明即便是强如俺答,生恐鄂尔多斯部与他离心离德。”
朱翊钧恍然大悟,然后反而又有些紧张起来,问道:“那万一鄂尔多斯部真的生乱了,土默特能制服他们吗?”
高务实沉吟道:“单从实力上来看,还是可以的。不过这里也涉及到战略态势:皇上请看……”他一指堪舆图,道:“鄂尔多斯部的位置大抵算是在土默特西南方向,其正北方便是顺义王把汉那吉当年的直属领地,换句话说,鄂尔多斯部如果真的乱了,只要直接出兵黄河以北,便是一刀捅进了顺义王的腹部。”
“嗯,然后呢?”朱翊钧皱眉问道:“你不是说土默特有能力制服他们吗?”
“是有,但土默特大军一旦西趋或者干脆南征,那丰州滩就空虚了——鄂尔多斯部虽然稍弱于土默特,但相差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以臣个人之见,其实力大概相当于土默特本部的六七成左右,因此土默特要想一举压服鄂尔多斯,肯定也得全力出击才行。
然而问题来了,土默特大军全力出击,丰州滩就空虚了,如果图们此时突然西犯,土默特就要面临前狼后虎的不利局面。而且还有更糟糕的事,那就是土默特本以我大明为靠,而现在我大明却不巧正处于无力出兵相助的境况之下……”
朱翊钧听得有些烦恼起来,焦躁地道:“怎么丢了一个西宁就闹出这么大的事来!”
---------
感谢书友“胖得飞不动”、“哇23333”、“soviet2003”的月票支持,谢谢!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元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元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