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4、805节 嵯峨山的发现!
目录:葬元| 作者:武猎| 类别:历史军事
国书一签订,意味着法律上唐廷将在获取两个瀛州大小的土地。因为恒北之地,不但包括了天竺恒河之北的平原膏腴地带,还加上了后世尼泊尔、天竺东北以及孟加拉国。
事实上远不止恒河之北的平原。这块土地,人口近千万,占了两国人口的的三分之一还多。
这些人口,不光是天竺人,还有少数是从东边迁移过来的南洋人。
两国使者签完国书,立刻回国禀报不提。要是他们的国主要反悔,这就是一纸空文。
不过,唐军一定会在三月内出兵进驻恒北,接受新的土地。对方要是反悔,那就必须要和唐军打仗,多半不敢反悔。
什么是势比人强?
这就是了。
所以,大唐群臣一起上表恭贺,不但得到两个诸侯国,还获取恒北疆土。
崔秀宁担心阿姆河省元军提前回来,又怕天竺联军得胜后占了恒北,就立刻给李洛写信,让李洛派兵接收恒北之地。
四月二十,崔秀宁的信送到已经到达昆明的李洛军中。李洛收到信哈哈大笑。他想不到,竟然这么轻易就得到恒北。
那块地萧家兄妹打下来快三年了,最终果然是替大唐做嫁衣。
什么叫棋高一着,深谋远虑?他洪武皇帝不就是么?
韦素和罗徽等随驾文臣,更是当即贺喜。韦素甚至吟诗一首为大唐贺:
“北归忽闻收恒北,不知新土在何方。马前敬问圣天子,道是西天佛陀乡。取经玄奘今若在,亦喜此地竟归唐。千秋雄主展王图,自是金瓯放眼量。”
吟完之后,韦素拱手道:“陛下,微臣谨献《收金瓯》一首,祝贺陛下,祝贺大唐得恒北!”
李洛听到韦素依马立就的出口成章,不禁龙颜大悦,畅然笑道:“好个取经玄奘今若在,亦喜此地竟归唐!韦卿不但诗才敏捷,也能知朕所想啊。此诗,朕甚喜之。”
“陛下。”韦素得了彩头也很是高兴,“等到大唐抵定恒北,微臣想去那佛陀之乡,寻幽探迹,凭吊玄奘。”
李洛点头微笑,“准了。大唐虽然以道家为国教,可并不禁止大乘佛法。盖因为大乘佛法早入中华,相融难分。而佛法智慧精深,源远流长,岂能一概禁绝?”
韦素明白了,“陛下是想用佛祖之先为名,在恒北恢复佛教。此策,当真高明!想这恒北本是佛陀之乡,却是婆罗门和那某某教为尊,佛教反而湮灭无迹,当真是是咄咄怪事。”
李洛点头道:“不错,朕正有此意。这南洋土著,倒是还能推行道家。可这天竺,却是绝无可能。天竺人性,实与中土差若云泥,不宜用道家教化。先恢复佛教,那是最妥当的。”
李洛为何不愿意在天竺推行道家?因为李洛改良的道家是强国之教,他怎么可能放心在天竺这种白种人地盘上推广?
泰国柬埔寨人虽然皮肤黑了些,可说到底也是黄种人,属于百越后裔,自身文明起步晚,底蕴不足,离华夏本土又近,所以可以推行道教,同化起来非常容易,二三十年后,完全可以成为本土。
在李洛的设想中,数十年后,后世柬埔寨泰国也会成为本土。当然,汉人移民也要有大量增加之后。
可是恒河之北的天竺人,本质上就是白种人,人种上就有本质区别。
而且他们的人口很多,文化性格根深蒂固,文明生命力很顽强,很难短期改变。
最容易改变它的,只能是它曾经开出的的那朵死去的花:佛教。
毕竟它诞生过佛教。佛教“复辟”,才能最快的消除婆罗门和某某教的影响。
光靠刀子,真不好使。
这样的地方,会长期是一个华夏领地,都护府要治理上百年。此时推行道教不但效果很差,也对大唐不利。
最好的办法是,先恢复佛教,将天竺北变成佛教世界,当然,必须是中原佛教。利用佛教,铲除婆罗门和某某教的影响。
等到百十年后,天竺北被中原佛教改变了文化性格,白种人的特征消失的差不多了,汉化很彻底了,才能推行道教,变成本土。
李洛当了几年皇帝,执掌大权多年,他的所思所想,早就不是当年的那个文物贩子了。
他越来越懂得做一个真正的天子。
一个真正的天子,必须有极其长远的目光。
什么是真正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那需要穿越百十年,甚至千百年的烟尘,为后世谋。
要下一盘大棋不难。可要下一盘漫长的大棋,下一场还没有结束棋手就已经老死、还需要指定后来的棋手继续下完的大棋,才是真的难。
这需要的而不仅仅是智慧,还有耐心。
当然,很多话,只能靠臣子去悟,皇帝是不能说的那么清楚的。
“佛教在天竺消亡,这原因很多。可大唐要想恢复佛教,那也容易的很。这几年,萧家兄妹杀戮婆罗门和某某,强制改信汉传佛教,如今恒河之北,佛寺越来越多,这倒是给大唐省了很多事。”李洛解释了一句。
佛教在天竺曾经是和婆罗门教分庭抗礼的盛教。可最终却消亡了。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天竺佛教遭遇到入侵天竺的某某教的仇视,他们有计划的屠灭佛寺僧侣,从中亚杀到天竺,直到把佛教连根拔起。
而现在风云轮流转,来自中土的大理和萧梁残军侵入北天竺,为了站稳脚跟,先对某某教大开杀戒,后来又对婆罗门大开杀戒。
现在,复兴北天竺佛教的时机越来越成熟了。
至于南天竺,就让他们继续信仰婆罗门吧,毕竟世界需要一定的多元化,太单一了,对华夏本身也不利。
就连某某教,李洛也不打算全部消灭,总要在世界某地给它一个空间。
华夏学术需要百家争鸣,难道世界文化,就不需要么?
李洛还嫌弃世界上的宗教少了,后世只有三大宗教真是不够多。
各种文明以及宗教的优劣,是要利用比较学的。比较对象都没了,你说你的文明最高大上,那不是扯淡么?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鬼知道你是谁。
华夏文明,必须要领先世界,要作为最强势的文明,却不是独霸世界,漫山遍野一片红。
那不行。那不符合…天道!
韦素道:“臣明白了。陛下的苦心和谋划,后世之君必不敢忘。如今名义上大唐已得恒北,还请陛下裁决,免得夜长梦多。”
唐主当即下旨,调遣滇州唐军一万,交州唐军一万,缅州唐军一万,桂州唐军一万,南洋镇守军一万,再调刘拓水师一万,共六万大军,西入恒北,接受土地。
统兵大将为畲族大将瞿世。瞿世本是许夫人部将,归来多年,非常可靠。更重要的是,他本就是岭南人,相对适应热带气候。
又下诏广州,交州等四州抽调七品以下官吏五百,招募不第士子千人,伤残退役唐军千人,招募僧人五千人,携带华夏典籍和佛经千余卷,随军队西入恒北,担任郡县官吏。
李洛用的还是老一套。哪怕一个村官,到了恒北就能做县级干部。县级干部,去了最少也是市级干部。伤残退役的唐军士卒,最少也是乡级干部。
通过这种方式,牢牢的掌握恒北。
李洛又下诏授予恒北天竺人为准唐民(二等)身份,赋税四成,政治待遇同南洋都护府之民,只有汉语汉字考试合格者,才能申请唐民身份,或者嫁给唐人的女子,可申请唐民身份。不过原来的奴隶,仍然是奴隶。
再下诏设置恒北都护府,管辖恒河之北,后世孟加拉和天竺东北。
任命象州(占婆)牧马宣礼,为恒北都护府总督。以瞿世为恒北镇守军都督。
又将后世的孟加拉湾,命名为南夏湾,将后世印度洋命令为南夏洋。
李洛还下旨给瞿世和马宣礼,要是两国乖乖移交土地,就不要挑衅,双方以恒河为界即可。可要是对方不老实,那就直接用兵。
总之,一定要占据恒北,堵住天竺西北元军南下的通道,绝不能让阿姆河的元军重兵集团进来。
不然的话,大唐到时北伐就可能腹背受敌。元军完全可以以恒北为基地,进攻大唐南方。
事实上,从后世的阿富汗南征印度并不容易,只要有几万唐军防守,元军就很难“入关”。
…………
四月,摄政皇后崔秀宁秘密下诏,准备北伐军需粮草,三月内务必万事齐备。
整个大唐,顿时如同一架战争机器,暗自运转起来。
当然,具体的北伐大略,还需要李洛回来制定。
“启禀老师,开封莫度来了秘信,说他和留梦炎的族孙女留明姝,已经生了一个男婴。他说,请陛下和娘娘相信他,请组织相信他。他绝对不会因私废公。”李织专门为莫度之事进宫禀报崔秀宁。
原来,莫度为了取得留梦炎信任,答应娶了留明姝,两人去年就已经成婚,孩子都生出来了。
莫度担心组织不信任自己,这才秘密送信解释。
崔秀宁笑道:“他运气还真不错。他现在最新情况如何?”
李织回答:“除了掌管开封宫内外禁卫兵权,还得了一个侯。最近,又升了枢密副使。”
都做了枢密副使了?
崔秀宁觉得有些好笑。这个莫度,还真会借势升官。
李织继续道:“老师,我们在宋军中布置的差不多了,如今完全可以发动,加上莫度居中策应,这江南河北之地,随时都能收回。要是等到夏收结束,伪宋又会送三百万石粮食给忽必烈了。学生和李绵他们都认为,应该动手了。”
崔秀宁点头,“是该动手了。但不是眼下。嗯,等到陛下回来,北伐大军准备就绪再说。伪宋的粮食,怎么也要到八月才能送给元廷,我们不着急,完全来得及。”
崔秀宁又详细安排了一番,叮嘱了一些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就让李织等人暗自准备。
她和李洛苦心孤诣的策划这么多,目的只有两个。
一是北伐必须要打赢。
二是,北方人口不能再有太大损失了。
两个目标都完成,才算北伐胜利,缺一不可。
“传令,让郑和觐见。”李织离开后,崔秀宁突然要见郑和。
不一时,军师府南阁太尉郑和,就急匆匆的进宫。
“微臣郑和,拜见娘娘。”
称呼娘娘的,一般都是比较亲近的臣子。
“郑和,起来坐吧。”崔秀宁放下手中的文件,指指一个坐席。然后直接开门见山的说:“你出海后,在那印加国有没有见过一种树,树皮可以治疗疟疾?”
得到玛巴朗结南征时死于疟疾后,崔秀宁就一直惦记着金鸡纳树。
问题是,金鸡纳树长什么样子,完全不知道。
郑和毫不犹豫的摇头:“启禀娘娘,微臣不知有此树,微臣在那影伽国数月,倒是见过他们的医术,尤其是能用一种药物麻醉病人,用锯子和一种锋利的石刀,凿开头颅,取出风邪,病人竟然还不死。”
“他们还能解剖肚腹,检查病人肠胃,缝合后病人仍然不死,当真有些神奇。他们也多用草药,可什么树能治疟疾,却没见过。”
崔秀宁也知道郑和不知,只是抱着侥幸心理罢了。她似笑非笑的问:“跟随你回来之人,有没有土著?”
郑和顿时露出很不自然的神色,“娘娘赎罪,是带回来百十个土著人。只是,只是…”
崔秀宁肃然道:“只是什么?只是都是女子对么?”
郑和立刻跪下磕头,“是臣失了分寸,有伤我军体面,请娘娘治罪!”
“好了,你起来吧。”崔秀宁并无恼怒之色,“你们身在万里异乡,心身俱疲,这些事情有可原,本宫就不苛求了。”
“不过,回来的将士,愿意娶她们为妻的,那就尽快娶。不愿意娶的,就不能再霸占她们。”
这些破事,崔秀宁当然知道,那些被带回来的印第安女子,在船上担任的什么角色,已经不问可知。
郑和松了口气,“谢娘娘赎罪,臣代他们谢过。娘娘放心,她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嫁给水兵们了,本来人也不多。”
崔秀宁想了想,“你把她们集中起来,找人教授她们汉字汉语,到时,本宫还有话问她们。那种能治疗疟疾的树,和能当麻醉散的树,还有一种能流胶的树,可能还要着落在她们身上。”
“遵旨。”郑和不禁有些后悔。早知道娘娘对这三种树如此在意,当初就应该多呆一年,说不定能找到。
“娘娘,那些带回来的种子,长的怎么样了?”郑和又问了一个关心的问题。
“长的都不错。不过,这些都是用来做种的。要连续育种三年,才能开始推广。”崔秀宁提到这些作物,就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
最新长出来的番茄,她已经吃过一个了。酸酸甜甜的很是可口,那真是后世的味道啊,虽说个头太小。
还有土豆,只有鸡蛋大小,她没舍得吃,也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辣椒也红了。她尝过一个,真是辣啊。
崔秀宁本来不喜欢吃辣,可现在却觉得很美味。
这些都是用来育种的。每一个都要珍惜。
郑和说道:“娘娘,要么,臣再去一趟,把娘娘想要的三种树找回来。虽然没有图画,大不了把各树苗都带一点回来也行。”
这是个笨办法。可崔秀宁知道,后世南美洲的树种很多,每样带回来几棵树苗,操作起来很是麻烦。
到底有什么办法,能找到这三种树呢?
金鸡纳树能治疗致死率极高的疟疾,古柯树的汁液能作为天然麻醉药,促进外科医学的发展,橡胶树,那就不用说了。
古柯树,印第安人利用多年,他们肯定是知道的。橡胶树虽然他们用不上,可是能流出橡胶,特征明显,也不难找,说不定印第安人也知道。
最难的,还是金鸡纳树。这树看起来很普通,药用价值历史上发现的很晚。印第安人此时也不知道。
“等你们休息两年,等那些印第安女子会说汉语,再去不迟。”崔秀宁说道。“第一次去的将士,到时选几个人领头就成,其他人不要再冒险。你们是大唐的功臣,陛下也不会再让你们冒险。”
第二次去,有了经验,应该就不会死太多人了。
郑和谢恩出宫之后,另一个女特务李绵又一脸喜色的匆匆进宫。
“娘娘…”李绵的声音有点激动,“关中嵯峨山,修建义陵的官员,挖出一件东西!”
“什么东西?”崔秀宁也知道不是等闲之物,立刻精神一震。
“他们怀疑是,始皇帝埋下的雍州鼎!”
“什么?雍州鼎?”崔秀宁也激动起来,“雍州鼎据说在秦陵,怎么在嵯峨山?”
李绵说道:“是不是雍州鼎,他们也不敢断言。但是那鼎足有三唐尺高,重量不下三千斤!鼎身上一面刻山川大地,一面刻着符文,一面刻花鸟鱼虫,一面是个大大的怪兽,虎头,看上去有点像是个“禹”字。”
崔秀宁立刻想起,颜隼等人在长城外发现的疑似冀州鼎的大鼎。
那冀州鼎的大小以及形态,倒是和李绵所说的雍州鼎一样!
哪有这么巧?
应该就是雍州鼎了!
想不到给义父修建陵墓,竟然发现了这么重要的东西!
ps:今天是真的有些累,蟹蟹朋友们支持武猎姐姐,晚安!蟹蟹,先拜个年!过年好!好吃的吃不完,红包收到手软!
清逸文学
事实上远不止恒河之北的平原。这块土地,人口近千万,占了两国人口的的三分之一还多。
这些人口,不光是天竺人,还有少数是从东边迁移过来的南洋人。
两国使者签完国书,立刻回国禀报不提。要是他们的国主要反悔,这就是一纸空文。
不过,唐军一定会在三月内出兵进驻恒北,接受新的土地。对方要是反悔,那就必须要和唐军打仗,多半不敢反悔。
什么是势比人强?
这就是了。
所以,大唐群臣一起上表恭贺,不但得到两个诸侯国,还获取恒北疆土。
崔秀宁担心阿姆河省元军提前回来,又怕天竺联军得胜后占了恒北,就立刻给李洛写信,让李洛派兵接收恒北之地。
四月二十,崔秀宁的信送到已经到达昆明的李洛军中。李洛收到信哈哈大笑。他想不到,竟然这么轻易就得到恒北。
那块地萧家兄妹打下来快三年了,最终果然是替大唐做嫁衣。
什么叫棋高一着,深谋远虑?他洪武皇帝不就是么?
韦素和罗徽等随驾文臣,更是当即贺喜。韦素甚至吟诗一首为大唐贺:
“北归忽闻收恒北,不知新土在何方。马前敬问圣天子,道是西天佛陀乡。取经玄奘今若在,亦喜此地竟归唐。千秋雄主展王图,自是金瓯放眼量。”
吟完之后,韦素拱手道:“陛下,微臣谨献《收金瓯》一首,祝贺陛下,祝贺大唐得恒北!”
李洛听到韦素依马立就的出口成章,不禁龙颜大悦,畅然笑道:“好个取经玄奘今若在,亦喜此地竟归唐!韦卿不但诗才敏捷,也能知朕所想啊。此诗,朕甚喜之。”
“陛下。”韦素得了彩头也很是高兴,“等到大唐抵定恒北,微臣想去那佛陀之乡,寻幽探迹,凭吊玄奘。”
李洛点头微笑,“准了。大唐虽然以道家为国教,可并不禁止大乘佛法。盖因为大乘佛法早入中华,相融难分。而佛法智慧精深,源远流长,岂能一概禁绝?”
韦素明白了,“陛下是想用佛祖之先为名,在恒北恢复佛教。此策,当真高明!想这恒北本是佛陀之乡,却是婆罗门和那某某教为尊,佛教反而湮灭无迹,当真是是咄咄怪事。”
李洛点头道:“不错,朕正有此意。这南洋土著,倒是还能推行道家。可这天竺,却是绝无可能。天竺人性,实与中土差若云泥,不宜用道家教化。先恢复佛教,那是最妥当的。”
李洛为何不愿意在天竺推行道家?因为李洛改良的道家是强国之教,他怎么可能放心在天竺这种白种人地盘上推广?
泰国柬埔寨人虽然皮肤黑了些,可说到底也是黄种人,属于百越后裔,自身文明起步晚,底蕴不足,离华夏本土又近,所以可以推行道教,同化起来非常容易,二三十年后,完全可以成为本土。
在李洛的设想中,数十年后,后世柬埔寨泰国也会成为本土。当然,汉人移民也要有大量增加之后。
可是恒河之北的天竺人,本质上就是白种人,人种上就有本质区别。
而且他们的人口很多,文化性格根深蒂固,文明生命力很顽强,很难短期改变。
最容易改变它的,只能是它曾经开出的的那朵死去的花:佛教。
毕竟它诞生过佛教。佛教“复辟”,才能最快的消除婆罗门和某某教的影响。
光靠刀子,真不好使。
这样的地方,会长期是一个华夏领地,都护府要治理上百年。此时推行道教不但效果很差,也对大唐不利。
最好的办法是,先恢复佛教,将天竺北变成佛教世界,当然,必须是中原佛教。利用佛教,铲除婆罗门和某某教的影响。
等到百十年后,天竺北被中原佛教改变了文化性格,白种人的特征消失的差不多了,汉化很彻底了,才能推行道教,变成本土。
李洛当了几年皇帝,执掌大权多年,他的所思所想,早就不是当年的那个文物贩子了。
他越来越懂得做一个真正的天子。
一个真正的天子,必须有极其长远的目光。
什么是真正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那需要穿越百十年,甚至千百年的烟尘,为后世谋。
要下一盘大棋不难。可要下一盘漫长的大棋,下一场还没有结束棋手就已经老死、还需要指定后来的棋手继续下完的大棋,才是真的难。
这需要的而不仅仅是智慧,还有耐心。
当然,很多话,只能靠臣子去悟,皇帝是不能说的那么清楚的。
“佛教在天竺消亡,这原因很多。可大唐要想恢复佛教,那也容易的很。这几年,萧家兄妹杀戮婆罗门和某某,强制改信汉传佛教,如今恒河之北,佛寺越来越多,这倒是给大唐省了很多事。”李洛解释了一句。
佛教在天竺曾经是和婆罗门教分庭抗礼的盛教。可最终却消亡了。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天竺佛教遭遇到入侵天竺的某某教的仇视,他们有计划的屠灭佛寺僧侣,从中亚杀到天竺,直到把佛教连根拔起。
而现在风云轮流转,来自中土的大理和萧梁残军侵入北天竺,为了站稳脚跟,先对某某教大开杀戒,后来又对婆罗门大开杀戒。
现在,复兴北天竺佛教的时机越来越成熟了。
至于南天竺,就让他们继续信仰婆罗门吧,毕竟世界需要一定的多元化,太单一了,对华夏本身也不利。
就连某某教,李洛也不打算全部消灭,总要在世界某地给它一个空间。
华夏学术需要百家争鸣,难道世界文化,就不需要么?
李洛还嫌弃世界上的宗教少了,后世只有三大宗教真是不够多。
各种文明以及宗教的优劣,是要利用比较学的。比较对象都没了,你说你的文明最高大上,那不是扯淡么?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鬼知道你是谁。
华夏文明,必须要领先世界,要作为最强势的文明,却不是独霸世界,漫山遍野一片红。
那不行。那不符合…天道!
韦素道:“臣明白了。陛下的苦心和谋划,后世之君必不敢忘。如今名义上大唐已得恒北,还请陛下裁决,免得夜长梦多。”
唐主当即下旨,调遣滇州唐军一万,交州唐军一万,缅州唐军一万,桂州唐军一万,南洋镇守军一万,再调刘拓水师一万,共六万大军,西入恒北,接受土地。
统兵大将为畲族大将瞿世。瞿世本是许夫人部将,归来多年,非常可靠。更重要的是,他本就是岭南人,相对适应热带气候。
又下诏广州,交州等四州抽调七品以下官吏五百,招募不第士子千人,伤残退役唐军千人,招募僧人五千人,携带华夏典籍和佛经千余卷,随军队西入恒北,担任郡县官吏。
李洛用的还是老一套。哪怕一个村官,到了恒北就能做县级干部。县级干部,去了最少也是市级干部。伤残退役的唐军士卒,最少也是乡级干部。
通过这种方式,牢牢的掌握恒北。
李洛又下诏授予恒北天竺人为准唐民(二等)身份,赋税四成,政治待遇同南洋都护府之民,只有汉语汉字考试合格者,才能申请唐民身份,或者嫁给唐人的女子,可申请唐民身份。不过原来的奴隶,仍然是奴隶。
再下诏设置恒北都护府,管辖恒河之北,后世孟加拉和天竺东北。
任命象州(占婆)牧马宣礼,为恒北都护府总督。以瞿世为恒北镇守军都督。
又将后世的孟加拉湾,命名为南夏湾,将后世印度洋命令为南夏洋。
李洛还下旨给瞿世和马宣礼,要是两国乖乖移交土地,就不要挑衅,双方以恒河为界即可。可要是对方不老实,那就直接用兵。
总之,一定要占据恒北,堵住天竺西北元军南下的通道,绝不能让阿姆河的元军重兵集团进来。
不然的话,大唐到时北伐就可能腹背受敌。元军完全可以以恒北为基地,进攻大唐南方。
事实上,从后世的阿富汗南征印度并不容易,只要有几万唐军防守,元军就很难“入关”。
…………
四月,摄政皇后崔秀宁秘密下诏,准备北伐军需粮草,三月内务必万事齐备。
整个大唐,顿时如同一架战争机器,暗自运转起来。
当然,具体的北伐大略,还需要李洛回来制定。
“启禀老师,开封莫度来了秘信,说他和留梦炎的族孙女留明姝,已经生了一个男婴。他说,请陛下和娘娘相信他,请组织相信他。他绝对不会因私废公。”李织专门为莫度之事进宫禀报崔秀宁。
原来,莫度为了取得留梦炎信任,答应娶了留明姝,两人去年就已经成婚,孩子都生出来了。
莫度担心组织不信任自己,这才秘密送信解释。
崔秀宁笑道:“他运气还真不错。他现在最新情况如何?”
李织回答:“除了掌管开封宫内外禁卫兵权,还得了一个侯。最近,又升了枢密副使。”
都做了枢密副使了?
崔秀宁觉得有些好笑。这个莫度,还真会借势升官。
李织继续道:“老师,我们在宋军中布置的差不多了,如今完全可以发动,加上莫度居中策应,这江南河北之地,随时都能收回。要是等到夏收结束,伪宋又会送三百万石粮食给忽必烈了。学生和李绵他们都认为,应该动手了。”
崔秀宁点头,“是该动手了。但不是眼下。嗯,等到陛下回来,北伐大军准备就绪再说。伪宋的粮食,怎么也要到八月才能送给元廷,我们不着急,完全来得及。”
崔秀宁又详细安排了一番,叮嘱了一些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就让李织等人暗自准备。
她和李洛苦心孤诣的策划这么多,目的只有两个。
一是北伐必须要打赢。
二是,北方人口不能再有太大损失了。
两个目标都完成,才算北伐胜利,缺一不可。
“传令,让郑和觐见。”李织离开后,崔秀宁突然要见郑和。
不一时,军师府南阁太尉郑和,就急匆匆的进宫。
“微臣郑和,拜见娘娘。”
称呼娘娘的,一般都是比较亲近的臣子。
“郑和,起来坐吧。”崔秀宁放下手中的文件,指指一个坐席。然后直接开门见山的说:“你出海后,在那印加国有没有见过一种树,树皮可以治疗疟疾?”
得到玛巴朗结南征时死于疟疾后,崔秀宁就一直惦记着金鸡纳树。
问题是,金鸡纳树长什么样子,完全不知道。
郑和毫不犹豫的摇头:“启禀娘娘,微臣不知有此树,微臣在那影伽国数月,倒是见过他们的医术,尤其是能用一种药物麻醉病人,用锯子和一种锋利的石刀,凿开头颅,取出风邪,病人竟然还不死。”
“他们还能解剖肚腹,检查病人肠胃,缝合后病人仍然不死,当真有些神奇。他们也多用草药,可什么树能治疟疾,却没见过。”
崔秀宁也知道郑和不知,只是抱着侥幸心理罢了。她似笑非笑的问:“跟随你回来之人,有没有土著?”
郑和顿时露出很不自然的神色,“娘娘赎罪,是带回来百十个土著人。只是,只是…”
崔秀宁肃然道:“只是什么?只是都是女子对么?”
郑和立刻跪下磕头,“是臣失了分寸,有伤我军体面,请娘娘治罪!”
“好了,你起来吧。”崔秀宁并无恼怒之色,“你们身在万里异乡,心身俱疲,这些事情有可原,本宫就不苛求了。”
“不过,回来的将士,愿意娶她们为妻的,那就尽快娶。不愿意娶的,就不能再霸占她们。”
这些破事,崔秀宁当然知道,那些被带回来的印第安女子,在船上担任的什么角色,已经不问可知。
郑和松了口气,“谢娘娘赎罪,臣代他们谢过。娘娘放心,她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嫁给水兵们了,本来人也不多。”
崔秀宁想了想,“你把她们集中起来,找人教授她们汉字汉语,到时,本宫还有话问她们。那种能治疗疟疾的树,和能当麻醉散的树,还有一种能流胶的树,可能还要着落在她们身上。”
“遵旨。”郑和不禁有些后悔。早知道娘娘对这三种树如此在意,当初就应该多呆一年,说不定能找到。
“娘娘,那些带回来的种子,长的怎么样了?”郑和又问了一个关心的问题。
“长的都不错。不过,这些都是用来做种的。要连续育种三年,才能开始推广。”崔秀宁提到这些作物,就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
最新长出来的番茄,她已经吃过一个了。酸酸甜甜的很是可口,那真是后世的味道啊,虽说个头太小。
还有土豆,只有鸡蛋大小,她没舍得吃,也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辣椒也红了。她尝过一个,真是辣啊。
崔秀宁本来不喜欢吃辣,可现在却觉得很美味。
这些都是用来育种的。每一个都要珍惜。
郑和说道:“娘娘,要么,臣再去一趟,把娘娘想要的三种树找回来。虽然没有图画,大不了把各树苗都带一点回来也行。”
这是个笨办法。可崔秀宁知道,后世南美洲的树种很多,每样带回来几棵树苗,操作起来很是麻烦。
到底有什么办法,能找到这三种树呢?
金鸡纳树能治疗致死率极高的疟疾,古柯树的汁液能作为天然麻醉药,促进外科医学的发展,橡胶树,那就不用说了。
古柯树,印第安人利用多年,他们肯定是知道的。橡胶树虽然他们用不上,可是能流出橡胶,特征明显,也不难找,说不定印第安人也知道。
最难的,还是金鸡纳树。这树看起来很普通,药用价值历史上发现的很晚。印第安人此时也不知道。
“等你们休息两年,等那些印第安女子会说汉语,再去不迟。”崔秀宁说道。“第一次去的将士,到时选几个人领头就成,其他人不要再冒险。你们是大唐的功臣,陛下也不会再让你们冒险。”
第二次去,有了经验,应该就不会死太多人了。
郑和谢恩出宫之后,另一个女特务李绵又一脸喜色的匆匆进宫。
“娘娘…”李绵的声音有点激动,“关中嵯峨山,修建义陵的官员,挖出一件东西!”
“什么东西?”崔秀宁也知道不是等闲之物,立刻精神一震。
“他们怀疑是,始皇帝埋下的雍州鼎!”
“什么?雍州鼎?”崔秀宁也激动起来,“雍州鼎据说在秦陵,怎么在嵯峨山?”
李绵说道:“是不是雍州鼎,他们也不敢断言。但是那鼎足有三唐尺高,重量不下三千斤!鼎身上一面刻山川大地,一面刻着符文,一面刻花鸟鱼虫,一面是个大大的怪兽,虎头,看上去有点像是个“禹”字。”
崔秀宁立刻想起,颜隼等人在长城外发现的疑似冀州鼎的大鼎。
那冀州鼎的大小以及形态,倒是和李绵所说的雍州鼎一样!
哪有这么巧?
应该就是雍州鼎了!
想不到给义父修建陵墓,竟然发现了这么重要的东西!
ps:今天是真的有些累,蟹蟹朋友们支持武猎姐姐,晚安!蟹蟹,先拜个年!过年好!好吃的吃不完,红包收到手软!
清逸文学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葬元》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葬元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