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父皇怎么能这么做
目录: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作者:张围| 类别:历史军事
李正手底下的那些人底细都很明白,那些在李正手底下办事的人也不是什么身份不明的人。
在当年李正点名要这些人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些人的底细查清楚了。
王鼎低声说道:“这个上官仪是关中人士出生陕县,也算是出生名门,其祖上豳州刺史上官贤,其父在前隋大业年间门荫入仕,授比部郎中,只是在巡游江南时,其父遇害了。”
“遇害了?”李世民颔首问道。
王鼎说道:“据传闻当时上官仪的父亲上官弘,跟随杨广巡游江南,到了江都就遇到了兵变。”
江南的江都兵变的事情,李世民当然知道。
那时候也是瓦岗军逼近东都,也是自己跟随还没称帝的父亲李渊进入长安的时候,也是在那时候大业十三年封唐王。
杨广的最后势力亡在了江都。
说到了江都兵变李世民也不自觉想起了当年的情况。
天下大乱,各地好汉并起。
所列杨广十大罪状,天下英雄豪杰共伐。
王鼎接着说道:“上官弘死在了江都,而上官弘的儿子上官仪那时候藏匿了下来,隐居在一处寺庙之中,做起了和尚这才逃过了一劫。”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这些往事再次浮上心头。
李世民低声说道:“王鼎,你觉得这个上官仪如何?”
王鼎躬身说道:“到了泾阳之后,上官仪一直都在李正的泾阳书院做事,也看不出什么,现在成了泾阳的县丞办事倒是得体。”
李世民摘下眼镜说道:“你先退下吧,至于那些细作的事情,你和李正打一声招呼吧。”
“老奴明白了。”
王鼎离开甘露殿长出一口气,心中下定决心。
下一次一定要做得更好。
不能再让陛下失望了。
关中终于入冬了,李正瞧着地里茁壮成长的棉花心情非常美丽,再过两月这些棉花都可以收了。
冬日里的风还是挺冷的,收了收自己的衣衫。
离开棉花地,走到村子里另外一头,这里正在新建养猪场。
阎立本正在带着他的工匠班修建着。
如今阎立本的工匠队也壮大了不少。
从最初的十多人现在人手已经扩充到了一百号人。
新建的养猪场比养鸡场大不少。
这是为了以后几年做打算。
村子里现有的养猪场已经养不下这么多的猪了。
而且要治理,要卫生,平日里收拾也越来越麻烦。
这个养猪场是李治带着泾阳的学子一起设计并且做好了为了三年到五年的打算。
这个养猪场最短的使用时间是三年。
三年后可能还要接着扩建。
李义府急匆匆而来,“长安令,王公公来了。”
“带过来吧。”
“好。”
李义府急匆匆地接人。
看到王鼎这个老太监来到养殖场。
李正笑呵呵说道:“王公公,你怎么又来了。”
两人心照不宣地笑了笑。
对方彼此都是什么心思,大家都一清二楚。
王鼎双手揣在袖子说道:“长安令,这是在建什么?”
李正解释道:“养猪场要新修一个,用来给以后做打算。”
王鼎微笑着点头,“长安令还是真是有远见,都已经在为以后的事情做打算了。”
李正长叹一口气说道:“我还打算在三十岁之前退休呢,现在看来我的时间所剩无几了,我得早做打算抓紧时间才对。”
王鼎说道:“三十岁的男子,还是壮年,长安令真爱说笑。”
“王公公吃了吗?”
李正突然一问,王鼎愣了愣。
“王公公要是没吃饭,不如我们吃一顿?”
“好。”
王鼎想起这一次来找李正的目的,也答应了下来。
李正从养鸡场拿了一只已经宰杀好的鸡,来到泾阳的河边开始做叫花鸡。
王鼎看着李正熟练地处理这只鸡,生火做饭。
看着李正用荷叶把鸡包起来,还用泥糊上。
只是用了少量的调料。
看了好一会儿,一个多时辰之后。
李正把炭火取了,拿出裹着泥的叫花鸡,再轻轻敲开焦黑的泥。
王鼎闻着飘出来的香味就觉得食欲大开。
打开荷叶连带着鸡皮也剥开,滑嫩的鸡肉就在眼前。
扒下一只鸡腿,李正递给王鼎,“王公公尝尝。”
王鼎擦了擦手接过鸡腿说道:“谢谢王长安令。”
“不客气。”
李正微笑说道。
王鼎刚想咬下一口又停下了动作,看了看手中的鸡腿忍下了要吃的冲动。
咽下口水,把鸡腿重新放回去。
瞧着王鼎的举动,李正说道:“怎么了?不合王公公的胃口?”
王鼎尴尬笑笑说道:“其实老奴这次来找长安令是想请长安令帮忙,要是长安令不肯答应,老奴也吃得不踏实。”
李正吃着鸡翅膀看着泾阳河的风景点头。
王鼎说道:“长安令抓的那几个细作,你能不能交给老奴?”
“细作?”
王鼎尴尬着说道:“长安令莫要装了,就是前日抓的那些细作,是上官仪抓出来的。”
李正笑着说道:“你说这事啊,其实这件事不是我安排的。”
见王鼎的脸色有些难堪,李正又说道:“不瞒王公公,这件事是长乐公主安排的,你说长乐公主安排抓出来的细作,我给放了,这事不合适吧。”
王鼎脸色笑容更加尴尬了,“长安令还真是……”
李正又说道:“要是长乐公主答应可以交给王公公,那就交给王公公。”
王鼎拱手说道:“老奴这就去找长乐公主。”
说完王鼎便急匆匆离开了。
李丽质正在家中和武媚还有徐慧商量着泾阳坊市的改善方法。
见到王鼎找来以为是父皇有什么事情要吩咐。
“把细作交给王公公?为何?”
李丽质狐疑地问道。
见有些交代不过去,王鼎小声对李丽质说了事情的来由。
明白了这些细作的来历,李丽质瞪着王鼎说道:“李正给父皇立功这么多,父皇竟然在泾阳安插细作!”
李丽质的声音很大,一时间家里的人都听到了。
王鼎看了一眼周围的目光,好在这些人都是宫里的侍女,应该不会出去乱讲。
“公主殿下,小声点,传出去不好。”
“你也知道不好?父皇怎么能这么做!”
李丽质一跺脚说道:“我这就去找父皇理论!怎么能在泾阳安插细作!”
在当年李正点名要这些人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些人的底细查清楚了。
王鼎低声说道:“这个上官仪是关中人士出生陕县,也算是出生名门,其祖上豳州刺史上官贤,其父在前隋大业年间门荫入仕,授比部郎中,只是在巡游江南时,其父遇害了。”
“遇害了?”李世民颔首问道。
王鼎说道:“据传闻当时上官仪的父亲上官弘,跟随杨广巡游江南,到了江都就遇到了兵变。”
江南的江都兵变的事情,李世民当然知道。
那时候也是瓦岗军逼近东都,也是自己跟随还没称帝的父亲李渊进入长安的时候,也是在那时候大业十三年封唐王。
杨广的最后势力亡在了江都。
说到了江都兵变李世民也不自觉想起了当年的情况。
天下大乱,各地好汉并起。
所列杨广十大罪状,天下英雄豪杰共伐。
王鼎接着说道:“上官弘死在了江都,而上官弘的儿子上官仪那时候藏匿了下来,隐居在一处寺庙之中,做起了和尚这才逃过了一劫。”
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这些往事再次浮上心头。
李世民低声说道:“王鼎,你觉得这个上官仪如何?”
王鼎躬身说道:“到了泾阳之后,上官仪一直都在李正的泾阳书院做事,也看不出什么,现在成了泾阳的县丞办事倒是得体。”
李世民摘下眼镜说道:“你先退下吧,至于那些细作的事情,你和李正打一声招呼吧。”
“老奴明白了。”
王鼎离开甘露殿长出一口气,心中下定决心。
下一次一定要做得更好。
不能再让陛下失望了。
关中终于入冬了,李正瞧着地里茁壮成长的棉花心情非常美丽,再过两月这些棉花都可以收了。
冬日里的风还是挺冷的,收了收自己的衣衫。
离开棉花地,走到村子里另外一头,这里正在新建养猪场。
阎立本正在带着他的工匠班修建着。
如今阎立本的工匠队也壮大了不少。
从最初的十多人现在人手已经扩充到了一百号人。
新建的养猪场比养鸡场大不少。
这是为了以后几年做打算。
村子里现有的养猪场已经养不下这么多的猪了。
而且要治理,要卫生,平日里收拾也越来越麻烦。
这个养猪场是李治带着泾阳的学子一起设计并且做好了为了三年到五年的打算。
这个养猪场最短的使用时间是三年。
三年后可能还要接着扩建。
李义府急匆匆而来,“长安令,王公公来了。”
“带过来吧。”
“好。”
李义府急匆匆地接人。
看到王鼎这个老太监来到养殖场。
李正笑呵呵说道:“王公公,你怎么又来了。”
两人心照不宣地笑了笑。
对方彼此都是什么心思,大家都一清二楚。
王鼎双手揣在袖子说道:“长安令,这是在建什么?”
李正解释道:“养猪场要新修一个,用来给以后做打算。”
王鼎微笑着点头,“长安令还是真是有远见,都已经在为以后的事情做打算了。”
李正长叹一口气说道:“我还打算在三十岁之前退休呢,现在看来我的时间所剩无几了,我得早做打算抓紧时间才对。”
王鼎说道:“三十岁的男子,还是壮年,长安令真爱说笑。”
“王公公吃了吗?”
李正突然一问,王鼎愣了愣。
“王公公要是没吃饭,不如我们吃一顿?”
“好。”
王鼎想起这一次来找李正的目的,也答应了下来。
李正从养鸡场拿了一只已经宰杀好的鸡,来到泾阳的河边开始做叫花鸡。
王鼎看着李正熟练地处理这只鸡,生火做饭。
看着李正用荷叶把鸡包起来,还用泥糊上。
只是用了少量的调料。
看了好一会儿,一个多时辰之后。
李正把炭火取了,拿出裹着泥的叫花鸡,再轻轻敲开焦黑的泥。
王鼎闻着飘出来的香味就觉得食欲大开。
打开荷叶连带着鸡皮也剥开,滑嫩的鸡肉就在眼前。
扒下一只鸡腿,李正递给王鼎,“王公公尝尝。”
王鼎擦了擦手接过鸡腿说道:“谢谢王长安令。”
“不客气。”
李正微笑说道。
王鼎刚想咬下一口又停下了动作,看了看手中的鸡腿忍下了要吃的冲动。
咽下口水,把鸡腿重新放回去。
瞧着王鼎的举动,李正说道:“怎么了?不合王公公的胃口?”
王鼎尴尬笑笑说道:“其实老奴这次来找长安令是想请长安令帮忙,要是长安令不肯答应,老奴也吃得不踏实。”
李正吃着鸡翅膀看着泾阳河的风景点头。
王鼎说道:“长安令抓的那几个细作,你能不能交给老奴?”
“细作?”
王鼎尴尬着说道:“长安令莫要装了,就是前日抓的那些细作,是上官仪抓出来的。”
李正笑着说道:“你说这事啊,其实这件事不是我安排的。”
见王鼎的脸色有些难堪,李正又说道:“不瞒王公公,这件事是长乐公主安排的,你说长乐公主安排抓出来的细作,我给放了,这事不合适吧。”
王鼎脸色笑容更加尴尬了,“长安令还真是……”
李正又说道:“要是长乐公主答应可以交给王公公,那就交给王公公。”
王鼎拱手说道:“老奴这就去找长乐公主。”
说完王鼎便急匆匆离开了。
李丽质正在家中和武媚还有徐慧商量着泾阳坊市的改善方法。
见到王鼎找来以为是父皇有什么事情要吩咐。
“把细作交给王公公?为何?”
李丽质狐疑地问道。
见有些交代不过去,王鼎小声对李丽质说了事情的来由。
明白了这些细作的来历,李丽质瞪着王鼎说道:“李正给父皇立功这么多,父皇竟然在泾阳安插细作!”
李丽质的声音很大,一时间家里的人都听到了。
王鼎看了一眼周围的目光,好在这些人都是宫里的侍女,应该不会出去乱讲。
“公主殿下,小声点,传出去不好。”
“你也知道不好?父皇怎么能这么做!”
李丽质一跺脚说道:“我这就去找父皇理论!怎么能在泾阳安插细作!”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