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9章 超前广告语
目录:三国之汉室再兴| 作者:长弓挽月| 类别:历史军事
刘和出城直奔燕京学宫,这半月时间,在孙乾等人的操持下,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从范阳至北新城的公交车最先开通,每日往来在官道上最多的便是这种马车,沿途除了驿站之外,还有好几座休息凉亭。
凉亭左右是避风土墙,墙上用红漆写着不同的标语:
昌和家具,卢公大赞;
昌和家具好,学习真需要;
治学需问蔡中郎,昌和家具摆上堂;
郑公忠告:昌和来一套,读书学问高。
……
凡此种种朝前的广告语,有些是刘和所想,有些是乔庸和刘平他们所想,刘和告诉他们广告语无需深奥晦涩,要亲近百姓,大众化口语化,看来执行的还是很不错的。
当然借用这三人的名号,刘和也是事先和他们商量过的,这些广告可以激励天下学子,另外以后昌和家具两成的收入,都会用来补贴学宫用度,他们也是在为学宫做贡献。
卢植他们虽是大儒,但也明白有钱才能办事,在刘和的软磨硬泡,苦口婆心地讲理之下,终于点头同意,免费做了昌和家具的代言人。
一路来至学宫门口,匾额已经挂好,用红布遮盖,只等开张吉日,请大宾揭开牌匾,便算是开门大吉了。
学宫周围自然不能做广告,不然显得太过粗俗,一切布置都十分整齐,虽然一切从简,算不上张扬,但给人一种简洁有序之感,由此可见孙乾的部署能力还是很不错的。
内部共有三进院落,外门为大院,主要为接待访客、参观使用,将来的名人名言、碑文等等,都将陆续摆在外门的走廊之上。
二进院落为医学院和工学院,三进院落占地最大,是文学院的地盘,首先目前来说儒生最多,其次也是给士子极大的牌面,数百年的观念不能一日改变,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华佗将他的两名弟子吴普、李当之也都写信叫来,有这二人在,便可帮华佗减轻许多压力,也可一起商讨编著青囊书,师徒齐心弘扬医学。
反观另一边的工学院,则显得冷清低调了许多,工匠向来被人所轻视,莫轩又是个不善言辞之人,大家都在各行其是,还没有发挥出他们的作用来。
正往里走着,莫轩忽然从房间里冲出来,跪在刘和面前跪下,低头说道:“小人该死,请将军恕罪。”
刘和一愣:“发生何事?”
莫轩答道:“小人不知将军为粮草烦忧,四处筹钱,还让将军为小人还债,实在该死。”
“原来是为此事!”刘和笑了笑,上前扶起莫轩,言道:“我早就说过,此事与你无干,筹钱买粮,是为国事,为你还债,是你我之间的私事,不必为此挂怀。”
“多谢将军!”莫轩鼻头一酸,心中的感动无以复加。
想当初他为这一万多钱受尽冷眼屈辱,刘和却完全不当一回事,问都不问便奖励他,虽说曲辕犁重要,但贵在这份信任,以后只能尽力报答他。
前院还在忙着张罗,刘和直接来到后堂,见卢植正和郑玄下棋,蔡邕在另一边写字,顾雍为他研磨压纸。
新送来的一批纸质量很是不错,蔡邕等人十分喜爱,这几日都在这上面练字,此时流行八分体,但蔡邕自创的飞白体也已经十分有名。
蔡邕工篆书、隶书,而飞白体笔画中丝丝露白,很像后世的枯笔,看起来更加豪迈遒劲,给人一种大道至简之感。
顾雍本是江东四大世家顾家的子弟,拜蔡邕为师,主学琴艺和书法,这次随蔡邕北上,主要还是因为学业未成,此时蔡邕的飞白体刚有心得,顾雍追随学习。
顾雍的字元叹也是蔡邕所起,因二人名字同音,顾雍才思敏捷,深受蔡邕器重,为他取字元叹,意指顾雍才能为其所感叹,可见对这位弟子的偏爱。
刘和刚进门,卢植抬头便看到了,问道:“粮食的事情,可都解决了?”
刘和点头笑道:“陛下运来的粮食,全都收下了,至于两款,被我分期付款,陛下也已经答应。”
卢植蹙眉道:“何为分期付款?”
刘和笑道:“钱款分五年付清,多给陛下一些利息。”
“嘶——”卢植吸了一口气,旋即摇头失笑道:“你这小子,总能搞出点新花样。”
蔡邕放下笔抬起头来,慨然道:“即便如此,能让陛下同意五年分批付款,也非易事,伯兴必是费了一番周折。”
刘和点点头,还是蔡邕了解刘宏,和灵帝谈钱,比向他求升赏还难,刘和居然能做到这一点,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刘和并没有说细节,有些操作,可能又会引来这几位老古董的指责,转身向顾雍行礼道:“此事能够妥善解决,还要多谢元叹出谋,否则难以善了。”
顾雍这次跟着张家的商队到范阳,却献策坑了所有的粮商,刘和此时在想,如果来卖粮食的是顾家,顾雍会不会献策?
顾雍还礼之后问道:“君侯解决陛下粮食,虽然化解危机,但那些范阳的粮商,必会怨恨君侯,甚至因此闹出人命,不知君侯如何处理?”
“这也是无奈之事!”刘和叹道:“我已命人将他们准备存粮的租金减半,也算是做些安慰吧!”
顾雍言道:“君侯既然能说服陛下分期收款,何妨故技重施,将那些粮商的粮食也尽数收了?”
刘和眉头微皱:“可我已将能调用的钱财都送给陛下,身无分文,如何收粮?”
顾雍言道:“以君侯及令尊之名,再加上幽州官府公文,无需付款,也可将那些钱粮收下。”
刘和眼睛一亮,忙问道:“如此可行?”
顾雍点头道:“各地粮商远道而来,少则运粮万石,多则数十万石,已然无法运回,但幽州两三年内已经无需粮食。若将粮食存放仓库,来年也要转运他地出售,如此往复,损耗至少高达三成,再加上租金及人力物力,实则已经去了一半。若君侯愿付利息收粮,就算不用付款,他们非但欣然卖粮,还会感激君侯之恩,卖了个天大的人情。”
“果然妙计!”刘和闻言,顿时有种柳暗花明之感,果然不愧为三国顶尖的内政人才,这账算得就是有水平。
谢过顾雍之后,孙安顾不上安排布置火炉、涅石等等,都交给孙乾安排工匠去办,带着典韦又马不停蹄赶回了范阳。
从范阳至北新城的公交车最先开通,每日往来在官道上最多的便是这种马车,沿途除了驿站之外,还有好几座休息凉亭。
凉亭左右是避风土墙,墙上用红漆写着不同的标语:
昌和家具,卢公大赞;
昌和家具好,学习真需要;
治学需问蔡中郎,昌和家具摆上堂;
郑公忠告:昌和来一套,读书学问高。
……
凡此种种朝前的广告语,有些是刘和所想,有些是乔庸和刘平他们所想,刘和告诉他们广告语无需深奥晦涩,要亲近百姓,大众化口语化,看来执行的还是很不错的。
当然借用这三人的名号,刘和也是事先和他们商量过的,这些广告可以激励天下学子,另外以后昌和家具两成的收入,都会用来补贴学宫用度,他们也是在为学宫做贡献。
卢植他们虽是大儒,但也明白有钱才能办事,在刘和的软磨硬泡,苦口婆心地讲理之下,终于点头同意,免费做了昌和家具的代言人。
一路来至学宫门口,匾额已经挂好,用红布遮盖,只等开张吉日,请大宾揭开牌匾,便算是开门大吉了。
学宫周围自然不能做广告,不然显得太过粗俗,一切布置都十分整齐,虽然一切从简,算不上张扬,但给人一种简洁有序之感,由此可见孙乾的部署能力还是很不错的。
内部共有三进院落,外门为大院,主要为接待访客、参观使用,将来的名人名言、碑文等等,都将陆续摆在外门的走廊之上。
二进院落为医学院和工学院,三进院落占地最大,是文学院的地盘,首先目前来说儒生最多,其次也是给士子极大的牌面,数百年的观念不能一日改变,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华佗将他的两名弟子吴普、李当之也都写信叫来,有这二人在,便可帮华佗减轻许多压力,也可一起商讨编著青囊书,师徒齐心弘扬医学。
反观另一边的工学院,则显得冷清低调了许多,工匠向来被人所轻视,莫轩又是个不善言辞之人,大家都在各行其是,还没有发挥出他们的作用来。
正往里走着,莫轩忽然从房间里冲出来,跪在刘和面前跪下,低头说道:“小人该死,请将军恕罪。”
刘和一愣:“发生何事?”
莫轩答道:“小人不知将军为粮草烦忧,四处筹钱,还让将军为小人还债,实在该死。”
“原来是为此事!”刘和笑了笑,上前扶起莫轩,言道:“我早就说过,此事与你无干,筹钱买粮,是为国事,为你还债,是你我之间的私事,不必为此挂怀。”
“多谢将军!”莫轩鼻头一酸,心中的感动无以复加。
想当初他为这一万多钱受尽冷眼屈辱,刘和却完全不当一回事,问都不问便奖励他,虽说曲辕犁重要,但贵在这份信任,以后只能尽力报答他。
前院还在忙着张罗,刘和直接来到后堂,见卢植正和郑玄下棋,蔡邕在另一边写字,顾雍为他研磨压纸。
新送来的一批纸质量很是不错,蔡邕等人十分喜爱,这几日都在这上面练字,此时流行八分体,但蔡邕自创的飞白体也已经十分有名。
蔡邕工篆书、隶书,而飞白体笔画中丝丝露白,很像后世的枯笔,看起来更加豪迈遒劲,给人一种大道至简之感。
顾雍本是江东四大世家顾家的子弟,拜蔡邕为师,主学琴艺和书法,这次随蔡邕北上,主要还是因为学业未成,此时蔡邕的飞白体刚有心得,顾雍追随学习。
顾雍的字元叹也是蔡邕所起,因二人名字同音,顾雍才思敏捷,深受蔡邕器重,为他取字元叹,意指顾雍才能为其所感叹,可见对这位弟子的偏爱。
刘和刚进门,卢植抬头便看到了,问道:“粮食的事情,可都解决了?”
刘和点头笑道:“陛下运来的粮食,全都收下了,至于两款,被我分期付款,陛下也已经答应。”
卢植蹙眉道:“何为分期付款?”
刘和笑道:“钱款分五年付清,多给陛下一些利息。”
“嘶——”卢植吸了一口气,旋即摇头失笑道:“你这小子,总能搞出点新花样。”
蔡邕放下笔抬起头来,慨然道:“即便如此,能让陛下同意五年分批付款,也非易事,伯兴必是费了一番周折。”
刘和点点头,还是蔡邕了解刘宏,和灵帝谈钱,比向他求升赏还难,刘和居然能做到这一点,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刘和并没有说细节,有些操作,可能又会引来这几位老古董的指责,转身向顾雍行礼道:“此事能够妥善解决,还要多谢元叹出谋,否则难以善了。”
顾雍这次跟着张家的商队到范阳,却献策坑了所有的粮商,刘和此时在想,如果来卖粮食的是顾家,顾雍会不会献策?
顾雍还礼之后问道:“君侯解决陛下粮食,虽然化解危机,但那些范阳的粮商,必会怨恨君侯,甚至因此闹出人命,不知君侯如何处理?”
“这也是无奈之事!”刘和叹道:“我已命人将他们准备存粮的租金减半,也算是做些安慰吧!”
顾雍言道:“君侯既然能说服陛下分期收款,何妨故技重施,将那些粮商的粮食也尽数收了?”
刘和眉头微皱:“可我已将能调用的钱财都送给陛下,身无分文,如何收粮?”
顾雍言道:“以君侯及令尊之名,再加上幽州官府公文,无需付款,也可将那些钱粮收下。”
刘和眼睛一亮,忙问道:“如此可行?”
顾雍点头道:“各地粮商远道而来,少则运粮万石,多则数十万石,已然无法运回,但幽州两三年内已经无需粮食。若将粮食存放仓库,来年也要转运他地出售,如此往复,损耗至少高达三成,再加上租金及人力物力,实则已经去了一半。若君侯愿付利息收粮,就算不用付款,他们非但欣然卖粮,还会感激君侯之恩,卖了个天大的人情。”
“果然妙计!”刘和闻言,顿时有种柳暗花明之感,果然不愧为三国顶尖的内政人才,这账算得就是有水平。
谢过顾雍之后,孙安顾不上安排布置火炉、涅石等等,都交给孙乾安排工匠去办,带着典韦又马不停蹄赶回了范阳。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国之汉室再兴》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之汉室再兴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