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9章 煤炼铁
目录:大唐:我,八岁,镇国大将军| 作者:风起大唐| 类别:历史军事
“这个本王自然是知道的啊。”
李恪点点头。
他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了。
一身铁甲在身,刀砍不近,长枪也不定能够伤着,至于弓箭射出来的箭矢嘛,除非射中要害,否则的话,也根本射不死身穿重甲的士兵。
虽然这有些唯装备论了些。
但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毕竟,如果一切都可以靠士兵,靠精神来弥补了。
那特喵的还研究什么武器啊?
赤手空拳的用精神力量来杀死敌人好了。
“殿下既然知道,为何还说这盔甲一事简单呢?”
李靖在一旁皱眉问道。
随之,他眼睛一亮。
“莫非,殿下您有什么办法?”
“办法嘛,倒还真有一个。”
李恪不假思索的说。
“不就是一个铁甲吗?本王当什么难题呢?你们需要大批的铁甲?”
“当然。”
程咬金重重的点点头,一只手臂,死死的拉着李恪。
“殿下您真的有办法?”
“那是自然。”
李恪自信的点头。
“别的不说,最近这些日子,一个月内,造出来一两万身的铁甲,是不成问题的!”
“一两万身的铁甲?”
一时间,李靖眼睛放光的看着李恪。
“殿下,军中无戏言啊!”
“是啊,殿下军中无戏言!”
一旁,程咬金亦是附和。
“殿下您可莫要忽悠我老程啊!”
“瞧你说的,我没事忽悠你干嘛?”
李恪翻了个白眼。
然后,笑吟吟的道,而一旁的秦琼却是面露疑惑。
“殿下,朝廷之所以不造太多的铁甲,纯属是因为,朝廷缺钱,买不来足够多的铁来制作铁甲,您莫非是打算自掏腰包,来为我们买铁制作盔甲的?”
“铁这玩意,在咱们大唐很缺吗?”
李恪眉头一锁,随之,便意识到自已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
嗯,大唐能不缺铁吗?
一年才不过五千吨的钢铁产量而已。
对于一个人口几千万的国家而已,这点钢铁,能干什么啊?
当然缺了,而钢铁的价格,自然也就高了许多!
“缺嘛,当然缺了,殿下您还不知道这个啊?”
一旁,李靖有些失望,心想,殿下连铁的稀缺都不清楚,想必,只怕刚刚那句一两万身铁甲,也只是在吹牛罢了。
正当李靖如此想着的时候。
李恪却是一拍大腿。
“我还以为这玩意不缺呢,敢情缺铁啊,那这么着吧,李将军,不如你跟着本王,到灞上去一趟吧?本王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做铁矿。”
李恪笑着,朝面前的李靖说。
“灞上?”
李靖一愣,而李恪却说。
“到了那,你们所面临的问题,便自然而然的解决了。”
“是吗?”
李靖有些狐疑,不过,转念又想到,蜀王李恪老是会在自已等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给自已等人一个惊喜,便一咬牙。
“那好殿下,臣这就跟殿下您到那灞上去一趟。”
“那我们也同去好了。”
程咬金大笑着说道。
心中有些期待,期待着李恪,能够提供大量的铁来源。
如此一来,对于大唐朝廷而言,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事。
……
灞上。
看着面前冒着白烟的小高炉。
程咬金等人围在一旁,诧异的看着李恪。
“殿下,这是干什么的?”
“等会你们就知道了。”
李恪笑呵呵的说。
这个小土高炉,是他们昨天才建立的,昨天一口气建立的二十个呢,毕竟,这种小土高炉,制作起来也不困难,何况,李恪开出来的工价也高。
长安周围,因为农闲而无所事事的农民前来作工者是不在少数。
自然而然的。
所以,制作起来的倒也快。
而李恪对于这炼钢厂催的也比较紧,所以,一大早褚遂良在随李恪视察完他的粮仓之后,便匆匆的过来督促着手下们,按照李恪的嘱咐将从外地运过来的一些个铁矿石与煤,给倒入到了高炉里面,进行冶炼!
“时候差不多了!”
李恪看了眼时间,朝一旁的匠头嘱咐道。
匠头是本地的一个铁匠,如今,被李恪重金挖了过来,此刻,他正皱眉朝李恪说道。
“蜀王殿下,我刘二当铁匠,也有二十多年了,这可是头一回听说 用煤这玩意能够炼铁的,这我们大伙炼铁,那可都是用的木炭的,您用的是煤,所以,等会要是炼不出铁来,蜀王殿下您可莫要生气啊。”
“开你的炉吧,本王不会生气。”
李恪翻着白眼说道。
而刘三,却是小心翼翼的用铁钳打开了这土高炉上面的一个小孔,随之,但只见到,里面流出来了通红的铁水,铁水散着红光,流出来的刹那间,众人便只感觉,一阵热浪袭来。
“咦?”
刘三有些不可思议。
因为,这铁水看起来的品质是不错的。
而与此同时,这铁水也业已经流入到下面的一个小的坩埚里面。
“来人,拿去浇铸一件东西。”
李恪挥手道。
“是,殿下。”
一旁,自有人用力的,费力的提起这沉重的坩埚,然后,走到不远处事先准备好的模具那,将铁水给顺着模具上面的孔,给倒入了其中,片刻过后,铁水凝固,一旁的刘三连忙的派人将模具给拆开,取出了里面浇铸出来的东西。
瞬间,脸色一变。
然后,用水降温过后,他不可思议的看着手上这块坚硬的,丝毫不像平常用煤所炼出来的铁那般胸弹的铸铁铁片,忍不住喃喃道。
“不对啊,这不对啊,这用煤怎么可能会这样?这用煤炼出来的铁,那大抵都是脆的很的啊。”
刘三喃喃个不停。
李恪却是大笑着上前说。
“刘三不是你的常识出了问题,而是因为,本王用的这些煤,那是有特殊之处的。”
李恪笑吟吟的道。
华夏的钢铁发展,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颠峰,但是,在历史上,到了明清时期,却又走了历史的倒车,究其原因,倒不是因为技术的落后了,而是因为,用来煤铁的东西,发生了变化。
就像是刚刚刘三所说的,在他的印象里,用煤来炼铁,那是不成的。
李恪点点头。
他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了。
一身铁甲在身,刀砍不近,长枪也不定能够伤着,至于弓箭射出来的箭矢嘛,除非射中要害,否则的话,也根本射不死身穿重甲的士兵。
虽然这有些唯装备论了些。
但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毕竟,如果一切都可以靠士兵,靠精神来弥补了。
那特喵的还研究什么武器啊?
赤手空拳的用精神力量来杀死敌人好了。
“殿下既然知道,为何还说这盔甲一事简单呢?”
李靖在一旁皱眉问道。
随之,他眼睛一亮。
“莫非,殿下您有什么办法?”
“办法嘛,倒还真有一个。”
李恪不假思索的说。
“不就是一个铁甲吗?本王当什么难题呢?你们需要大批的铁甲?”
“当然。”
程咬金重重的点点头,一只手臂,死死的拉着李恪。
“殿下您真的有办法?”
“那是自然。”
李恪自信的点头。
“别的不说,最近这些日子,一个月内,造出来一两万身的铁甲,是不成问题的!”
“一两万身的铁甲?”
一时间,李靖眼睛放光的看着李恪。
“殿下,军中无戏言啊!”
“是啊,殿下军中无戏言!”
一旁,程咬金亦是附和。
“殿下您可莫要忽悠我老程啊!”
“瞧你说的,我没事忽悠你干嘛?”
李恪翻了个白眼。
然后,笑吟吟的道,而一旁的秦琼却是面露疑惑。
“殿下,朝廷之所以不造太多的铁甲,纯属是因为,朝廷缺钱,买不来足够多的铁来制作铁甲,您莫非是打算自掏腰包,来为我们买铁制作盔甲的?”
“铁这玩意,在咱们大唐很缺吗?”
李恪眉头一锁,随之,便意识到自已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
嗯,大唐能不缺铁吗?
一年才不过五千吨的钢铁产量而已。
对于一个人口几千万的国家而已,这点钢铁,能干什么啊?
当然缺了,而钢铁的价格,自然也就高了许多!
“缺嘛,当然缺了,殿下您还不知道这个啊?”
一旁,李靖有些失望,心想,殿下连铁的稀缺都不清楚,想必,只怕刚刚那句一两万身铁甲,也只是在吹牛罢了。
正当李靖如此想着的时候。
李恪却是一拍大腿。
“我还以为这玩意不缺呢,敢情缺铁啊,那这么着吧,李将军,不如你跟着本王,到灞上去一趟吧?本王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做铁矿。”
李恪笑着,朝面前的李靖说。
“灞上?”
李靖一愣,而李恪却说。
“到了那,你们所面临的问题,便自然而然的解决了。”
“是吗?”
李靖有些狐疑,不过,转念又想到,蜀王李恪老是会在自已等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给自已等人一个惊喜,便一咬牙。
“那好殿下,臣这就跟殿下您到那灞上去一趟。”
“那我们也同去好了。”
程咬金大笑着说道。
心中有些期待,期待着李恪,能够提供大量的铁来源。
如此一来,对于大唐朝廷而言,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事。
……
灞上。
看着面前冒着白烟的小高炉。
程咬金等人围在一旁,诧异的看着李恪。
“殿下,这是干什么的?”
“等会你们就知道了。”
李恪笑呵呵的说。
这个小土高炉,是他们昨天才建立的,昨天一口气建立的二十个呢,毕竟,这种小土高炉,制作起来也不困难,何况,李恪开出来的工价也高。
长安周围,因为农闲而无所事事的农民前来作工者是不在少数。
自然而然的。
所以,制作起来的倒也快。
而李恪对于这炼钢厂催的也比较紧,所以,一大早褚遂良在随李恪视察完他的粮仓之后,便匆匆的过来督促着手下们,按照李恪的嘱咐将从外地运过来的一些个铁矿石与煤,给倒入到了高炉里面,进行冶炼!
“时候差不多了!”
李恪看了眼时间,朝一旁的匠头嘱咐道。
匠头是本地的一个铁匠,如今,被李恪重金挖了过来,此刻,他正皱眉朝李恪说道。
“蜀王殿下,我刘二当铁匠,也有二十多年了,这可是头一回听说 用煤这玩意能够炼铁的,这我们大伙炼铁,那可都是用的木炭的,您用的是煤,所以,等会要是炼不出铁来,蜀王殿下您可莫要生气啊。”
“开你的炉吧,本王不会生气。”
李恪翻着白眼说道。
而刘三,却是小心翼翼的用铁钳打开了这土高炉上面的一个小孔,随之,但只见到,里面流出来了通红的铁水,铁水散着红光,流出来的刹那间,众人便只感觉,一阵热浪袭来。
“咦?”
刘三有些不可思议。
因为,这铁水看起来的品质是不错的。
而与此同时,这铁水也业已经流入到下面的一个小的坩埚里面。
“来人,拿去浇铸一件东西。”
李恪挥手道。
“是,殿下。”
一旁,自有人用力的,费力的提起这沉重的坩埚,然后,走到不远处事先准备好的模具那,将铁水给顺着模具上面的孔,给倒入了其中,片刻过后,铁水凝固,一旁的刘三连忙的派人将模具给拆开,取出了里面浇铸出来的东西。
瞬间,脸色一变。
然后,用水降温过后,他不可思议的看着手上这块坚硬的,丝毫不像平常用煤所炼出来的铁那般胸弹的铸铁铁片,忍不住喃喃道。
“不对啊,这不对啊,这用煤怎么可能会这样?这用煤炼出来的铁,那大抵都是脆的很的啊。”
刘三喃喃个不停。
李恪却是大笑着上前说。
“刘三不是你的常识出了问题,而是因为,本王用的这些煤,那是有特殊之处的。”
李恪笑吟吟的道。
华夏的钢铁发展,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颠峰,但是,在历史上,到了明清时期,却又走了历史的倒车,究其原因,倒不是因为技术的落后了,而是因为,用来煤铁的东西,发生了变化。
就像是刚刚刘三所说的,在他的印象里,用煤来炼铁,那是不成的。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我,八岁,镇国大将军》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我,八岁,镇国大将军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