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大开眼界(求各种票票)
目录:重归新加坡1995| 作者:咸泥螺| 类别:都市言情
中午时分李晓凡与林志勇乘坐的大巴抵达温州瓯海。
下午上班时间到后,俩人去瓯海外经贸局外贸外经科找罗思宁,吴秀丽的中专同学。
俩人在他办公室等了半个多小时,才等到罗思宁。罗思宁上午临时跟他们领导去区里下属外贸企业调研去了。很巧,他们调研的是眼镜行业相关的太阳镜出口业务。
罗思宁给他们泡了两杯茶后,快人快语道:“两位,听秀丽早上电话里跟我说,你们想了解一下我们这里的眼镜相关产业情况?”
“是的,我现在新加坡工作,初步有些想法在新加坡从事与近视眼镜相关的生意,听朋友介绍你们这里的眼镜产业很发达,所以想来学习一下!”李晓凡开门见山道。
“那行,我就简单给两位介绍一下,我个人感觉当前的世界眼镜行业正处于变局之中。其实我们瓯海目前出口做得最好的不是近视眼镜,而是太阳镜业务!”罗思宁介绍道。
“太阳镜?”罗思宁的回答让李晓凡很意外。
“嗯,那我就先简单介绍一下我所了解的我们温州眼镜产业的简单历史。七十年代末在瑞安马屿有了我们温州第一家眼镜厂叫马屿眼镜厂,主要生产眼镜片、老花眼镜片。大概八十年代中期,我们温州眼镜销售经营户、手工作坊者相继加入眼镜制造业,温州眼镜产业迅速形成一定的行业规模。但是产业层次还不是很高,出口的更少!”
“但我听秀丽说,好像你们温州当下的眼镜产业出口形势很不错啊!”
“嗯,这里面有一个故事。说来也很巧,去年初你们一位明州老乡带着欧洲最大的眼镜产品采购商,一家叫欧洲光学的公司来到我们温州,开启了我们温州眼镜外销的大门!就是这么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让我们瓯海的企业家抓住了太阳镜这块大蛋糕!”
“还跟我们明州老乡有关,这么巧啊!”李晓凡好奇道。
“嗯,事后,根据我们的调研,七十年代时候由于高企的人力成本与环境压力,全球太阳镜的生产基地从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转移到了宝岛台湾。而后面随着台湾的生产成本提高,眼镜厂商们又在四处寻找新的代工工厂。很巧,去年初,这家欧洲光学公司来到我们温州考察,发现了我们温州这片新大陆,而我们的企业恰好抓住了这个机会,于是现在不少曾经向台湾工厂下单的客户们由此渐渐将订单转向了我们温州!”
看李晓凡很有兴趣,罗思宁简单介绍了这个故事:
去年初,有一位叫叫罗伯特的荷兰商人在明州一位华侨介绍下,来到温州考察眼镜厂,罗伯特来自欧洲光学公司,这家企业曾一度掌控欧洲的眼镜市场。
当初接待罗伯特的是当地一家叫东方黎明眼镜厂的小工厂。这家工厂当时规模并不大,但是这家工厂的老板是一位叫胡建东的年轻人,非常有眼光,很能干。胡建东与那位明州华侨相识。于是他陪同罗伯特考察了整个温州的眼镜产业。
罗伯特考察之后很满意,仿佛发现了温州这块眼镜产业代工的新大陆。而且考察完温州之后,他对胡建东很信任。回去之后,欧洲光学公司意外地给胡建东的东方黎明工厂下了一笔200多万副太阳镜的超大订单。
而当时,胡建东的工厂一年还只能生产10万副眼镜。得到意外的大订单后,胡建东马上着手扩大生产。但是去年8月在温州登陆的17号超级台风打乱了他的计划,这场天灾导致了当地上千人死亡,胡建东的眼镜厂也被彻底摧毁,一夜之间负债近百万。
好在还有欧洲光学的订单,靠着“温州人既能当老板又能睡地板”的精神,胡建东在一年后就从危机中缓了过来。而这笔来自欧洲的订单,比胡建东最初预想得要大得多,原本第一年200万副的太阳镜订单,很快追加到了400万副。而罗思宁他们上午去调研这家工厂的时候,老板胡建东告诉他们领导,最新的订单数量加倍到了1500万副……
“1500万副太阳镜?”这个数字把李晓凡吓了一大跳。
“嗯,1500万副,是去年订单的7.5倍!”
“可以介绍我们去考察一下这个东方黎明眼镜工厂吗?”
“可以,没问题,但是下午我还有事要处理,可能陪不了你们。我可以打个电话,让他们工厂安排一个业务员接待你们,如何?”
“谢谢,你能帮助介绍我们过去考察已经很感谢了!那就麻烦您了!”
……
在罗思宁的介绍下,东方黎明眼镜公司老板胡建东安排了一位外贸业务员接待了李晓凡与林志勇一行。
因为有外经贸局和老板的介绍,这位外贸业务员对李晓凡他们的接待很是热情,知无不答。
业务员告诉李晓凡目前这些来自欧洲的订单大部分是出厂价1美元不到的廉价太阳镜。
李晓凡看了一下业务员出示的太阳镜样品,发现这些太阳镜就是当下在国外各种主题公园和景点那里出售的普通廉价太阳镜。但是这种太阳镜贴上国外的大品牌标签后,价格也不便宜。
李晓凡印象中,这种太阳镜在新加坡的圣淘沙主题公园也得要卖二、三十元新币左右,好一点的更贵,真是一个暴利的行业!
业务员还带李晓凡参观了他们的工厂。当时还没有自动化生产线,整个流水线大部分得依靠人工组装,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因为工人的收入与产量有关,工厂采取计件制。李晓凡发现那些在生产线上装配眼镜的工人效率极高,有的高手可以做到左手抓上四、五副眼镜架,右手在桌子上取一把镜片后,一次性装到镜架上……
让李晓凡与林志勇大开眼界。
从车间出来后,李晓凡问道:“你们工厂就生产这种普通的用于出口的廉价太阳镜吗?”
“除了这些廉价太阳镜,欧洲那边高端的太阳镜订单今年开始也有了!”
业务员陪同李晓凡来到隔壁一个特别干净的无尘小车间,那里正在装配部分高端太阳镜。
李晓凡进去后,眼睛大亮:哦靠,全部是世界一线名牌的太阳镜!
下午上班时间到后,俩人去瓯海外经贸局外贸外经科找罗思宁,吴秀丽的中专同学。
俩人在他办公室等了半个多小时,才等到罗思宁。罗思宁上午临时跟他们领导去区里下属外贸企业调研去了。很巧,他们调研的是眼镜行业相关的太阳镜出口业务。
罗思宁给他们泡了两杯茶后,快人快语道:“两位,听秀丽早上电话里跟我说,你们想了解一下我们这里的眼镜相关产业情况?”
“是的,我现在新加坡工作,初步有些想法在新加坡从事与近视眼镜相关的生意,听朋友介绍你们这里的眼镜产业很发达,所以想来学习一下!”李晓凡开门见山道。
“那行,我就简单给两位介绍一下,我个人感觉当前的世界眼镜行业正处于变局之中。其实我们瓯海目前出口做得最好的不是近视眼镜,而是太阳镜业务!”罗思宁介绍道。
“太阳镜?”罗思宁的回答让李晓凡很意外。
“嗯,那我就先简单介绍一下我所了解的我们温州眼镜产业的简单历史。七十年代末在瑞安马屿有了我们温州第一家眼镜厂叫马屿眼镜厂,主要生产眼镜片、老花眼镜片。大概八十年代中期,我们温州眼镜销售经营户、手工作坊者相继加入眼镜制造业,温州眼镜产业迅速形成一定的行业规模。但是产业层次还不是很高,出口的更少!”
“但我听秀丽说,好像你们温州当下的眼镜产业出口形势很不错啊!”
“嗯,这里面有一个故事。说来也很巧,去年初你们一位明州老乡带着欧洲最大的眼镜产品采购商,一家叫欧洲光学的公司来到我们温州,开启了我们温州眼镜外销的大门!就是这么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让我们瓯海的企业家抓住了太阳镜这块大蛋糕!”
“还跟我们明州老乡有关,这么巧啊!”李晓凡好奇道。
“嗯,事后,根据我们的调研,七十年代时候由于高企的人力成本与环境压力,全球太阳镜的生产基地从意大利、法国和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转移到了宝岛台湾。而后面随着台湾的生产成本提高,眼镜厂商们又在四处寻找新的代工工厂。很巧,去年初,这家欧洲光学公司来到我们温州考察,发现了我们温州这片新大陆,而我们的企业恰好抓住了这个机会,于是现在不少曾经向台湾工厂下单的客户们由此渐渐将订单转向了我们温州!”
看李晓凡很有兴趣,罗思宁简单介绍了这个故事:
去年初,有一位叫叫罗伯特的荷兰商人在明州一位华侨介绍下,来到温州考察眼镜厂,罗伯特来自欧洲光学公司,这家企业曾一度掌控欧洲的眼镜市场。
当初接待罗伯特的是当地一家叫东方黎明眼镜厂的小工厂。这家工厂当时规模并不大,但是这家工厂的老板是一位叫胡建东的年轻人,非常有眼光,很能干。胡建东与那位明州华侨相识。于是他陪同罗伯特考察了整个温州的眼镜产业。
罗伯特考察之后很满意,仿佛发现了温州这块眼镜产业代工的新大陆。而且考察完温州之后,他对胡建东很信任。回去之后,欧洲光学公司意外地给胡建东的东方黎明工厂下了一笔200多万副太阳镜的超大订单。
而当时,胡建东的工厂一年还只能生产10万副眼镜。得到意外的大订单后,胡建东马上着手扩大生产。但是去年8月在温州登陆的17号超级台风打乱了他的计划,这场天灾导致了当地上千人死亡,胡建东的眼镜厂也被彻底摧毁,一夜之间负债近百万。
好在还有欧洲光学的订单,靠着“温州人既能当老板又能睡地板”的精神,胡建东在一年后就从危机中缓了过来。而这笔来自欧洲的订单,比胡建东最初预想得要大得多,原本第一年200万副的太阳镜订单,很快追加到了400万副。而罗思宁他们上午去调研这家工厂的时候,老板胡建东告诉他们领导,最新的订单数量加倍到了1500万副……
“1500万副太阳镜?”这个数字把李晓凡吓了一大跳。
“嗯,1500万副,是去年订单的7.5倍!”
“可以介绍我们去考察一下这个东方黎明眼镜工厂吗?”
“可以,没问题,但是下午我还有事要处理,可能陪不了你们。我可以打个电话,让他们工厂安排一个业务员接待你们,如何?”
“谢谢,你能帮助介绍我们过去考察已经很感谢了!那就麻烦您了!”
……
在罗思宁的介绍下,东方黎明眼镜公司老板胡建东安排了一位外贸业务员接待了李晓凡与林志勇一行。
因为有外经贸局和老板的介绍,这位外贸业务员对李晓凡他们的接待很是热情,知无不答。
业务员告诉李晓凡目前这些来自欧洲的订单大部分是出厂价1美元不到的廉价太阳镜。
李晓凡看了一下业务员出示的太阳镜样品,发现这些太阳镜就是当下在国外各种主题公园和景点那里出售的普通廉价太阳镜。但是这种太阳镜贴上国外的大品牌标签后,价格也不便宜。
李晓凡印象中,这种太阳镜在新加坡的圣淘沙主题公园也得要卖二、三十元新币左右,好一点的更贵,真是一个暴利的行业!
业务员还带李晓凡参观了他们的工厂。当时还没有自动化生产线,整个流水线大部分得依靠人工组装,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因为工人的收入与产量有关,工厂采取计件制。李晓凡发现那些在生产线上装配眼镜的工人效率极高,有的高手可以做到左手抓上四、五副眼镜架,右手在桌子上取一把镜片后,一次性装到镜架上……
让李晓凡与林志勇大开眼界。
从车间出来后,李晓凡问道:“你们工厂就生产这种普通的用于出口的廉价太阳镜吗?”
“除了这些廉价太阳镜,欧洲那边高端的太阳镜订单今年开始也有了!”
业务员陪同李晓凡来到隔壁一个特别干净的无尘小车间,那里正在装配部分高端太阳镜。
李晓凡进去后,眼睛大亮:哦靠,全部是世界一线名牌的太阳镜!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归新加坡1995》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归新加坡1995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