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84章 突袭晋阳的计划
目录:最后的三国2:兴魏| 作者:风之清扬| 类别:历史军事
翌日,司马懿召诸将到中军帐中,司马师瞧见司马懿眼睛有些红肿,神色萎靡,便知司马懿定然是一宿未眠,不禁很是担心他的身体,毕竟司马懿年事已高,寻常人家的古稀老者,这个时候恐怕是早已闲赋在家,含饴弄孙,像司马懿这样的年纪,还在征战疆场,这放眼天下,也绝无几人。
司马师不禁是深深自责,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能力不够啊,如果自己能代父出征,平定并州,又何须老父亲拖着风烛残躯千里奔波,为司马家的大业操碎了心。
“父亲,平定并州非一朝一夕之事,切不可过度操劳伤了身体,保重身体要紧。”
随后进来的诸将也纷纷地道:“司马太傅保重身体要紧。”
司马懿笑了笑,轻轻地挥了挥手,示意众将归位,其实司马懿内心之中何尝不想歇一歇,人老了,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都无法同壮年之时相比了,但是形势所迫,却又让他不得不为之。
曹亮这么一个难缠的对手,已经给他制造了无穷的麻烦,直到现在,司马懿也拿不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来,也难怪他会殚精竭虑,辗转无眠。
高平陵兵变之后,司马家已经是踏上了不归路,如果不能排除异己势力,顺利地将曹魏的江山社稷给夺下来,司马懿只能是做一个权臣,而他比谁都清楚,历朝历代,当权臣的,没有一个好下场。
不管是为了自己死后不被人从棺材里挖出来鞭尸,还是为了司马家这么多的子子孙孙免遭灭门之祸,司马都必须要咬牙坚持。
看到众将俱至,司马懿环视了一圈,平静地道:“如今的形势诸位已经然清楚,我军深处困境之中,想要改变目前的局面,就需要诸位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不知诸位有何妙计,不妨畅所欲言。”
众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个个皆是无言以对,谁都知道司马懿可是久经善战的军事大家,一生戎马倥偬,身经百战,如果连他都搞不定的事,别人又如何能有什么好的招数。
今天在场的,可以说除了王观之外,都是后生晚辈,年纪也都和司马师差不多,司马懿之所以重用提拨这帮子年轻人,最主要的还是为了给司马家培养得力的肱股之臣,自己已经老了,那些曾经追随自己的部下也渐渐老去,难堪大用,将来司马师接过权柄之后,身边必须要有忠心耿耿且能力卓著的人来辅佐,所以司马懿此次出征,除了胡遵和王观两位老将之外,一水的全是新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此次出征,除了平定并州的敌对势力之外,也是司马懿考察新人,为司马师网罗班底的一次机会,哪些人是能臣,哪些人是勇将,哪些人可堪大用,哪些人值得栽培,这些都在司马懿的考察范围之内。
不过新人,就意味着经验的欠缺,从此前诸将的表现来看,司马懿也确实难用满意二字来形容,此番问计于诸将,也有考验他们智谋的想法。
众将一个个支支唔唔,倒不是说他们完全没有计策,只不过有些想法恐怕不太成熟,拿出来难免会贻笑大方。
再说了,在司马懿的面前卖弄,那不是班门弄斧吗?
到是钟会思虑了半天,拱手道:“卑职倒有一计,只是不知可行与否?”
司马懿饶有兴致地道:“士季有何良谋,但讲无妨。”
钟会稍微地迟疑了一下,而后道:“并州州治在晋阳,只要拿下晋阳,并州军心民心必然瓦解。如今曹亮集重兵于上党,晋阳空虚,司马太傅何不派遣一支精兵,奔袭晋阳城,只要拿下晋阳城,并州局势大定,曹亮想在上党困住我军的图谋必然失败。”
其实钟会这个计划也并非是独创的,之前在丹河大营之中时,就有人提议不与并州军在上党纠缠,即刻北上偷袭晋阳,只是因为当时司马懿持谨慎的态度,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如今钟会再度提了出来,这次司马懿倒没有当即反对,而是微微一笑,道:“愿闻详情。”
这种建议,自然对司马懿来说并没有新鲜感,如果钟会只停留在建议的程度上,那也不过是老生常谈了,司马懿见钟会说得如此肯定,显然他是有一个详尽计划的,所以司马懿才准备听听详情,而后再考虑接受与否。
钟会之所以在这个重要的场合重申这个建议,自然是有着成熟的想法的,事先他确实也做出个周详的方案,此刻听司马懿如此询问,便毫不犹豫地讲了出来。
钟会的这个计划方案,也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他详尽地计划了行动的兵力和路线,以及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危险的预案,所以说,钟会的这个计划很周详也很全面,让司马懿不禁陷入了沉思。
其实司马懿何尝没有想到过偷袭晋阳的计划,只不过这种跨越千里的大进军如果不能解决后勤补给问题,终究只是一个风险代价极高冒险行动,一旦发生意外,便有全军覆灭的危险,素来谨慎的司马懿当然不会兵行险棋,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进攻。
但是虎峪口之战让司马懿明白,仅仅只靠常规的战法,是很难战胜曹亮的,并州的战事久拖不决,对他而言,并不是一个好事情,而钟会突袭晋阳的计划,无疑给司马懿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现在上党之战已经陷入了胶着之中,双方显然谁也奈何不了谁,虎峪口之战就是明证,那怕双方都精心地设计过计划,但最终依然是平局收场。
想要打破这种僵局,司马军就不能让并州军牵着鼻子走,他们必须要开辟出新的战线来,彻底地打乱曹亮原有的布署,这样才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重大的战果。
而突袭并州中心晋阳的计划,无疑成为打破现在这种僵局最好的办法之一。
司马师不禁是深深自责,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能力不够啊,如果自己能代父出征,平定并州,又何须老父亲拖着风烛残躯千里奔波,为司马家的大业操碎了心。
“父亲,平定并州非一朝一夕之事,切不可过度操劳伤了身体,保重身体要紧。”
随后进来的诸将也纷纷地道:“司马太傅保重身体要紧。”
司马懿笑了笑,轻轻地挥了挥手,示意众将归位,其实司马懿内心之中何尝不想歇一歇,人老了,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都无法同壮年之时相比了,但是形势所迫,却又让他不得不为之。
曹亮这么一个难缠的对手,已经给他制造了无穷的麻烦,直到现在,司马懿也拿不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来,也难怪他会殚精竭虑,辗转无眠。
高平陵兵变之后,司马家已经是踏上了不归路,如果不能排除异己势力,顺利地将曹魏的江山社稷给夺下来,司马懿只能是做一个权臣,而他比谁都清楚,历朝历代,当权臣的,没有一个好下场。
不管是为了自己死后不被人从棺材里挖出来鞭尸,还是为了司马家这么多的子子孙孙免遭灭门之祸,司马都必须要咬牙坚持。
看到众将俱至,司马懿环视了一圈,平静地道:“如今的形势诸位已经然清楚,我军深处困境之中,想要改变目前的局面,就需要诸位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不知诸位有何妙计,不妨畅所欲言。”
众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个个皆是无言以对,谁都知道司马懿可是久经善战的军事大家,一生戎马倥偬,身经百战,如果连他都搞不定的事,别人又如何能有什么好的招数。
今天在场的,可以说除了王观之外,都是后生晚辈,年纪也都和司马师差不多,司马懿之所以重用提拨这帮子年轻人,最主要的还是为了给司马家培养得力的肱股之臣,自己已经老了,那些曾经追随自己的部下也渐渐老去,难堪大用,将来司马师接过权柄之后,身边必须要有忠心耿耿且能力卓著的人来辅佐,所以司马懿此次出征,除了胡遵和王观两位老将之外,一水的全是新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此次出征,除了平定并州的敌对势力之外,也是司马懿考察新人,为司马师网罗班底的一次机会,哪些人是能臣,哪些人是勇将,哪些人可堪大用,哪些人值得栽培,这些都在司马懿的考察范围之内。
不过新人,就意味着经验的欠缺,从此前诸将的表现来看,司马懿也确实难用满意二字来形容,此番问计于诸将,也有考验他们智谋的想法。
众将一个个支支唔唔,倒不是说他们完全没有计策,只不过有些想法恐怕不太成熟,拿出来难免会贻笑大方。
再说了,在司马懿的面前卖弄,那不是班门弄斧吗?
到是钟会思虑了半天,拱手道:“卑职倒有一计,只是不知可行与否?”
司马懿饶有兴致地道:“士季有何良谋,但讲无妨。”
钟会稍微地迟疑了一下,而后道:“并州州治在晋阳,只要拿下晋阳,并州军心民心必然瓦解。如今曹亮集重兵于上党,晋阳空虚,司马太傅何不派遣一支精兵,奔袭晋阳城,只要拿下晋阳城,并州局势大定,曹亮想在上党困住我军的图谋必然失败。”
其实钟会这个计划也并非是独创的,之前在丹河大营之中时,就有人提议不与并州军在上党纠缠,即刻北上偷袭晋阳,只是因为当时司马懿持谨慎的态度,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如今钟会再度提了出来,这次司马懿倒没有当即反对,而是微微一笑,道:“愿闻详情。”
这种建议,自然对司马懿来说并没有新鲜感,如果钟会只停留在建议的程度上,那也不过是老生常谈了,司马懿见钟会说得如此肯定,显然他是有一个详尽计划的,所以司马懿才准备听听详情,而后再考虑接受与否。
钟会之所以在这个重要的场合重申这个建议,自然是有着成熟的想法的,事先他确实也做出个周详的方案,此刻听司马懿如此询问,便毫不犹豫地讲了出来。
钟会的这个计划方案,也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他详尽地计划了行动的兵力和路线,以及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危险的预案,所以说,钟会的这个计划很周详也很全面,让司马懿不禁陷入了沉思。
其实司马懿何尝没有想到过偷袭晋阳的计划,只不过这种跨越千里的大进军如果不能解决后勤补给问题,终究只是一个风险代价极高冒险行动,一旦发生意外,便有全军覆灭的危险,素来谨慎的司马懿当然不会兵行险棋,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进攻。
但是虎峪口之战让司马懿明白,仅仅只靠常规的战法,是很难战胜曹亮的,并州的战事久拖不决,对他而言,并不是一个好事情,而钟会突袭晋阳的计划,无疑给司马懿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现在上党之战已经陷入了胶着之中,双方显然谁也奈何不了谁,虎峪口之战就是明证,那怕双方都精心地设计过计划,但最终依然是平局收场。
想要打破这种僵局,司马军就不能让并州军牵着鼻子走,他们必须要开辟出新的战线来,彻底地打乱曹亮原有的布署,这样才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重大的战果。
而突袭并州中心晋阳的计划,无疑成为打破现在这种僵局最好的办法之一。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最后的三国2:兴魏》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