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72章 追兵至
目录:最后的三国2:兴魏| 作者:风之清扬| 类别:历史军事
孙綝在后面观战,看到魏军骑兵一路势如破竹的冲杀过来,不禁大骇,惊得是面如土色,此前一直没有看到魏军有骑兵,这个时候突然冒出一支骑兵来,难不成是魏军的援兵到了?
如果魏军真有援兵的话,那么孙綝就真得抓瞎了,费力这么大的劲,还是没有能够突破重围,他不禁是面露绝望之色。
不过司马伷宽慰他道:“丞相勿急,末将认为这并非是魏军的援兵,原本石亭的魏军就是一支骑兵,应该是魏军的劲骑营,只不过他们一直打步战,让丞相误以为魏军是步兵,此刻他们放弃阵地主动进攻,不过是因为阵地守不住的缘故,才做困兽之斗的,以末将之见,魏军已经是灯尽油枯,此时反击,也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没什么可怕之处,只要我大军继续压上,必可以拿下石亭。”
孙綝一听,有道理啊,别看魏军骑兵来势汹汹,他们不过是强弩之末,掀不起什么风浪来,如果魏军真有把握守住石亭,也肯定不会做出这么冒险的举动来,现在他们放弃了阵地,不顾一切地冲出来,只能证明这是魏军最后的疯狂了,只要吴军能够将其击败,石亭防线不攻自破。
魏军骑兵看起来来势汹汹,但仔细瞧瞧,他们也不过只有数千人而已,这点人马,就算再厉害,也是无法影响大局的,只要吴军保持全力进攻的状态,歼灭这支魏军骑兵并且拿下石亭,也必不在话下。
就在孙綝准备下令围杀劲骑营的时候,突然听到背后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孙綝回头一看,顿时惊得是魂飞魄散,原来是魏军的追兵赶到了。
这一路的逃亡之中,孙綝最担心的就是魏军的追兵,毕竟从寿春开始,魏军的追兵就一直阴魂不散地跟着他,尽管孙綝采纳了司马伷的计策,用疑兵之计引开了追兵。
但十万大军想要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地撤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疑兵之计瞒得过一时,却也维持不了太长的时间,很快魏军就会发现其中有诈,尤其是吴军途经六安之时,虽然没有和六安的守军发生冲突,但吴军的行踪已经是完全暴露,六安守军必然会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通知给魏军的大队人马,很快魏军就会沿着这条路追过来。
越过六安之后,吴军的行军速度再度提速,他们惧怕魏军的追兵赶上了,几乎是一路狂奔,只恨爹妈给他们少生了两脚。
直到赶到夹石之后,吴军整体才算是松懈了一些,睡了一宿之后才上得路,无形之中让魏军的追兵逼近了几分。
魏军的大队人马在追击吴军的过程之中,确实是受到了吴军疑兵之计的影响,把吴军的主力给追丢了。
但羊祜很快就发现了异常,毕竟从寿春逃出去的吴军多达十余万人,而逃往逍遥津方向的吴军兵力上并没有那么多,只有旗帜和战鼓倒是不缺。
这无疑给羊祜心中打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如果说混乱之吴军四散而逃,倒也是常事,但逃往逍遥津的吴军却竖着十万人马的旗帜,难道说这支吴军不够累,故意地将吴军所有的旗帜抢过来扛?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逃亡之中,吴军一路丢盔弃甲,自己的武器装备都没法子保留,更别说去扛那些华而不实,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战用途的旗帜了。
这个时候,吴军不但扛起了大旗,而且大旗的数量惊人,羊祜隐隐便觉得有些不对劲,事出反常即为妖,这支吴军将所有的旗帜揽到自己这边,显然是为了掩盖什么。
按逃往逍遥津的人马数量,还有大量的吴国军队不知所踪,所以羊祜没有急于追赶地,而是暂缓了前进的速度,在周围广泛地搜寻起吴军的去向。
毕竟羊祜也不是神,不可能对吴军的去向了如指掌,不过他的这一延期举动,给魏军向石亭一带追击创造成了条件,尽管这支吴军不知所踪,但羊祜没直拉抵达逍遥津那边,无疑给魏军的改道创造了先决条件。
就在羊祜向曹亮禀报的时候,提前接到了曹亮的旨意,曹亮要求羊祜立刻率三个步兵营转向西南,至于追击逍遥津之敌,则王昶的大军足可以轻松地胜任了。
羊祜果然等到了吴军主力逃往夹石、石亭的消息,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吴军主力是逃往了石亭,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羊祜急令步兵三营立刻转向西南,向六安方向挺进。
这一路之上羊祜是穷追猛赶,倍道而行,虽然他也知道了曹亮特意地将劲骑营调往石亭,但吴军如此多的人马,劲骑营能挡得住吗?
所以早一刻赶到石亭,便可以给劲骑营赢得不少的时间。
通过夹石之后,羊祜几乎没有停歇半刻,所谓的魏吴边界,在他的眼里,只不过是一道地理的分界线而已,丝毫不能拦阻魏军的前进步伐。
在夹石一带,羊祜发现了吴军宿营留下的痕迹,显然吴在此停留了不短的时间,这对魏军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吴军这一停一站,让魏军明显地缩短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羊祜率军连夜兼程地赶路,从夹石到石亭,魏军几乎没有停歇过半刻,终于在天明之时,魏军抵达了石亭的外面。
劲骑营有没有挡住吴军的退路,只需要看看石亭有没有吴军就知晓了,如果劲骑营拦截失败,吴军此刻就已经是远走高飞了,而不会在石亭滞留。
当斥侯来报,在石亭发现大批的吴军之时,羊祜大喜,看来劲骑营的阻止是相当成功的,同时斥侯也禀报称前方正发生着激烈的交战,显然吴军是不甘心束手就擒的,正在垂死挣扎。
不过既然羊祜的主力已经赶到了战场,吴军就插翅也难飞了,羊祜立刻下令步兵营、长水营和中坚营兵分三路,对吴军展开全面的攻击。
如果魏军真有援兵的话,那么孙綝就真得抓瞎了,费力这么大的劲,还是没有能够突破重围,他不禁是面露绝望之色。
不过司马伷宽慰他道:“丞相勿急,末将认为这并非是魏军的援兵,原本石亭的魏军就是一支骑兵,应该是魏军的劲骑营,只不过他们一直打步战,让丞相误以为魏军是步兵,此刻他们放弃阵地主动进攻,不过是因为阵地守不住的缘故,才做困兽之斗的,以末将之见,魏军已经是灯尽油枯,此时反击,也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没什么可怕之处,只要我大军继续压上,必可以拿下石亭。”
孙綝一听,有道理啊,别看魏军骑兵来势汹汹,他们不过是强弩之末,掀不起什么风浪来,如果魏军真有把握守住石亭,也肯定不会做出这么冒险的举动来,现在他们放弃了阵地,不顾一切地冲出来,只能证明这是魏军最后的疯狂了,只要吴军能够将其击败,石亭防线不攻自破。
魏军骑兵看起来来势汹汹,但仔细瞧瞧,他们也不过只有数千人而已,这点人马,就算再厉害,也是无法影响大局的,只要吴军保持全力进攻的状态,歼灭这支魏军骑兵并且拿下石亭,也必不在话下。
就在孙綝准备下令围杀劲骑营的时候,突然听到背后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孙綝回头一看,顿时惊得是魂飞魄散,原来是魏军的追兵赶到了。
这一路的逃亡之中,孙綝最担心的就是魏军的追兵,毕竟从寿春开始,魏军的追兵就一直阴魂不散地跟着他,尽管孙綝采纳了司马伷的计策,用疑兵之计引开了追兵。
但十万大军想要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地撤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疑兵之计瞒得过一时,却也维持不了太长的时间,很快魏军就会发现其中有诈,尤其是吴军途经六安之时,虽然没有和六安的守军发生冲突,但吴军的行踪已经是完全暴露,六安守军必然会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通知给魏军的大队人马,很快魏军就会沿着这条路追过来。
越过六安之后,吴军的行军速度再度提速,他们惧怕魏军的追兵赶上了,几乎是一路狂奔,只恨爹妈给他们少生了两脚。
直到赶到夹石之后,吴军整体才算是松懈了一些,睡了一宿之后才上得路,无形之中让魏军的追兵逼近了几分。
魏军的大队人马在追击吴军的过程之中,确实是受到了吴军疑兵之计的影响,把吴军的主力给追丢了。
但羊祜很快就发现了异常,毕竟从寿春逃出去的吴军多达十余万人,而逃往逍遥津方向的吴军兵力上并没有那么多,只有旗帜和战鼓倒是不缺。
这无疑给羊祜心中打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如果说混乱之吴军四散而逃,倒也是常事,但逃往逍遥津的吴军却竖着十万人马的旗帜,难道说这支吴军不够累,故意地将吴军所有的旗帜抢过来扛?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逃亡之中,吴军一路丢盔弃甲,自己的武器装备都没法子保留,更别说去扛那些华而不实,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战用途的旗帜了。
这个时候,吴军不但扛起了大旗,而且大旗的数量惊人,羊祜隐隐便觉得有些不对劲,事出反常即为妖,这支吴军将所有的旗帜揽到自己这边,显然是为了掩盖什么。
按逃往逍遥津的人马数量,还有大量的吴国军队不知所踪,所以羊祜没有急于追赶地,而是暂缓了前进的速度,在周围广泛地搜寻起吴军的去向。
毕竟羊祜也不是神,不可能对吴军的去向了如指掌,不过他的这一延期举动,给魏军向石亭一带追击创造成了条件,尽管这支吴军不知所踪,但羊祜没直拉抵达逍遥津那边,无疑给魏军的改道创造了先决条件。
就在羊祜向曹亮禀报的时候,提前接到了曹亮的旨意,曹亮要求羊祜立刻率三个步兵营转向西南,至于追击逍遥津之敌,则王昶的大军足可以轻松地胜任了。
羊祜果然等到了吴军主力逃往夹石、石亭的消息,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吴军主力是逃往了石亭,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羊祜急令步兵三营立刻转向西南,向六安方向挺进。
这一路之上羊祜是穷追猛赶,倍道而行,虽然他也知道了曹亮特意地将劲骑营调往石亭,但吴军如此多的人马,劲骑营能挡得住吗?
所以早一刻赶到石亭,便可以给劲骑营赢得不少的时间。
通过夹石之后,羊祜几乎没有停歇半刻,所谓的魏吴边界,在他的眼里,只不过是一道地理的分界线而已,丝毫不能拦阻魏军的前进步伐。
在夹石一带,羊祜发现了吴军宿营留下的痕迹,显然吴在此停留了不短的时间,这对魏军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吴军这一停一站,让魏军明显地缩短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羊祜率军连夜兼程地赶路,从夹石到石亭,魏军几乎没有停歇过半刻,终于在天明之时,魏军抵达了石亭的外面。
劲骑营有没有挡住吴军的退路,只需要看看石亭有没有吴军就知晓了,如果劲骑营拦截失败,吴军此刻就已经是远走高飞了,而不会在石亭滞留。
当斥侯来报,在石亭发现大批的吴军之时,羊祜大喜,看来劲骑营的阻止是相当成功的,同时斥侯也禀报称前方正发生着激烈的交战,显然吴军是不甘心束手就擒的,正在垂死挣扎。
不过既然羊祜的主力已经赶到了战场,吴军就插翅也难飞了,羊祜立刻下令步兵营、长水营和中坚营兵分三路,对吴军展开全面的攻击。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最后的三国2:兴魏》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