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6章 争夺学术话语权(求订阅!!!)
目录:重生之科技洪流| 作者:奶味小布丁| 类别:都市言情
面对这种情形,赵一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总不能杀上门去吧,而且除了石高林需要刷这种论文来增加名气,赵一自己是不需要靠这个出名。
本来他还想通过这种重大发现,给天问大学本土学者增加学术地位,毕竟如果能够拿到一个诺贝尔奖,对于国内学术界具有巨大的鼓舞作用。
也许能够通过拿到国际顶级大奖,来改变国内的学术氛围,让追求科学真理,成为很多人的毕生梦想,注重科研的学术氛围也就建立起来了。
只是天不遂人愿,赵一这个愿望就落空了。
其实除了这个目的不能达到外,赵一倒是没有其他损失,他们不承认其实也没有关系,反正他旗下的企业还是会加大在石墨烯领域的研究力度。
从这个方面来说,其实对赵一的好处更大。
因为他旗下的企业能够提前很长时间研究石墨烯,等外界发现石墨烯的特殊性时,他们已经建立起了一大堆专利池,拥有一大堆研究成果。
到时候,凭借技术领先优势,和石墨烯的优异性能表现,甚至还能够给他旗下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但是,这其实并不是赵一想要的,他旗下企业想要在石墨烯领域取得领先优势,其实完全没必要打这个时间差,只需要他参与,分分钟就可以取得重大突破。
而且石墨烯材料想要获得巨大的发展,还需要纳米技术取得巨大的发展,纳米技术虽然提出来很早,但是发展速度则是相当有限,至少在80年代是如此。
有了现实技术桎梏,即使现在就让全世界知道了石墨烯,这种逆天材料,也无法立即将石墨烯投入到商业应用之中。
所以赵一还是非常在乎,通过获得国际物理大奖,来增加国内学术成就,这虽然不能够带来短期利益,但是却可以获得长期而深远的意义。
通过这件事情,赵一也意识到国内和欧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科学话语权差距,如果国内想要取得经济和科技的巨大提升,科学话语权就是未来必争之地。
虽然赵一旗下的企业纷纷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大部分企业都做到了世界500强,而且还是相当靠前的位置。
但是他们毕竟是聚焦于技术应用领域,在基础理论方面的建树并不高,即使有很重大的基础理论发现,也因为具有很高的技术实用性,而选择暂时隐瞒。
像青农生物实验室和基石材料公司,这两家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投入的资金规模其实也相当可观,再加上赵一提供的技术理论支持,他们手里其实有一大批基础理论研究成果。
例如青农生物实验室,就握有大量的生物基因技术,如果公布出去,绝对会在世界生物领域造成12级大地震,将世界生物技术往前发展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而基石材料公司,虽然在国际上知名度不高,但是却是赵一旗下企业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研发新技术的基石,为这些企业提供他们想要的各种材料。
基石材料公司之所以能够在短短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成就,除了赵一提供的特殊材料配方之外,就是当初赵一提供的计算材料技术理论。
高水平的计算材料技术理论,让原本靠碰运气的材料研究,变得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预测性,不再像之前那样,都是靠猜、靠想象、靠运气、靠堆时间来进行研究。
凭借这种可计算、可预测的材料研究理论,再配合超级计算机提供的模拟材料研究,让基石材料公司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研发出来新型材料,满足兄弟企业的研发需求。
如果这些技术都撰写论文发表,肯定会获得无数的奖项,但是赵一并不想这么便宜别人,所以就将这些技术都进行了保密处理,除非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公开一部分。
就如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了推进该计划的顺利进行,青农生物实验室就不得不公布关于一些基因测序等方面的技术,好在这些技术都是比较基础的,无法短时间内产生经济利益。
唯一有应用前景的,也就是基因鉴定方面的,但是如果真要从事这方面的商业化,就需要给青农生物实验室交专利费用。
所以想要国内科学获得良性、快速的发展,还需要其他科学家来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往往不够成熟,无法立即产生经济价值,而且还需要商业机构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后续研究。
这种科学发现和技术成就,非常适合发表科学论文,而不是赵一旗下的那些理论和实现已经相当成熟的技术了,这么做和资敌有什么区别。
更主要的是,赵一旗下的企业群,在很多方面已经实现了内循环,不需要通过向外出售先进技术产品,来收获商业利益。
例如青农生物实验室研发的各种新型基因植物品种,因为有百味食品公司的存在,完全不需要将这些植株种子卖给其他公司,就可以实现商业价值。
后续的家畜改良产品,依然是如此,这些研究成果,完全可以卖给天玑农牧公司,让他他们去实现最终商业利益,而且还不担心泄密的问题。
这就是赵一认为比较难办的地方。
而且一个现实问题是,国内即使获得了较多的国际科学大奖,也无法掌握科学话语权,最终的科学成果大部分还是被掌握科学话语权的国家给夺走了。
道理非常简单,我国的科学发现想要被世人所知,就必须发表在国际知名科学杂志期刊上面,那么也就必须使用他们的语言来撰写。
这看似没什么关系,其实里面问题大了,全世界的科学界,都需要学习这种语言,不然就无法获得最新的科技信息,成为闭门造车,最终肯定会在科学研究上面落伍。
而学习另外一种语言,肯定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并不是所有有科学天赋的人同时具有很高的语言天赋,这个困境就很容易埋没科学天赋不错的人才。
最简单的例子,即使我国为了获得西方技术,就必须要学生从小开始学习英语,而且英语在学习当中占据的比重非常大,不管是时间占据比例还是分数占据比例都很大。
这就造成英语水平不怎么样,但是科学天赋很不错的学生,在高考当中,就明显占据劣势,最后只能到一些普通的大学去上学,而和顶级院校无缘。
其实国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民间也经常喊要减少英语分数的比例,但是依然无法改变这种现状。
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科学话语权,为了获得最新科学研究信息,就必须要学习别人的语言。
如果在语言方面不过关,即使你目前具有很好的科学天赋,你也会与世界科学前沿脱节,无法立即获得科学界的第一手资料,也就无法第一时间展开研究。
所以大量科学研究成果都是使用别人的语言撰写,对于非这种语言的国家的研究人员来说,其实是灾难性的。
很简单,具备很好研究素养和语言素养的人才,毕竟只是少数,而大部分研究人员,往往只是在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天赋,而这些人由于语言障碍,很容易在科学研究上面脱节。
即使没有脱节,也需要国内那批既懂语言又懂科学的顶尖人才来翻译过来,这中间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无形中提高了科研成本。
想到这里,赵一为他自己之前的想法,感到有点幼稚,获得几个大奖有怎么样?仅仅只是提高民族自豪感而已,短期内打了几针兴奋剂,长远看,作用不大。
所以赵一必须把自己的精力和目标,放在争夺科学话语权上面,只有将科学话语权争夺过来了,才能证明我国真正成为了科技大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
不然,最终也只是在别人后面拾人牙慧,对我国技术创新非常不利,甚至是便宜了别人,苦了自己。
看见赵一坐在那里,久久不说话,石高林教授小声喊了几句,见没有反应,随用手碰了他一下,将他从这些思绪里面拉回来。
“不好意思,刚才想起来一些东西,既然已经是这种结果了,我们也不用太强求,反正这种重大发现,他们不在乎,我们正好可以加进时间进行研究,这对我们反而是一件好事。
所以论文暂且放在你这边,等我做一些安排后,在将你的论文进行发表。”赵一说道。
虽然不知道赵一要做什么安排,石高林教授还是点了点头,同意赵一的安排,以他的知名度,完全拿《科学》杂志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被动的等待赵一的后续安排。
告别石高林教授,回到住所后,赵一就坐在沙发上,对后续计划进行研究,虽然说是争夺科学话语权,但是里面的难度则是相当大。
如果真的很简单的话,估计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国家,都想要争夺,就拿后世的日本,出了那么多诺贝尔奖得主,但是呢,他们在这方面也是无能为力。
而我国相比起日本,更加困难,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在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本就落后欧美,没有争夺科学话语权的实力基础。
二是我国文化和文明比较特殊,和欧美文化体系天然就有明显的差异,在争夺科学话语权的时候,遇到的困难要多得多,对抗程度也会大很多。
所以想要争夺话语权,首先不能够使用特别激烈的手段,不然会造成两种文明的对抗,对世界局势带来变数。
其次就是不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获得一些效果,因为科学话语权和科技研究是相辅相成的。
有了科学话语权,必定能够加速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足够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必定能够加强科学话语权。
如果需要很长的时间布局,不能够在短期内对国内科学发展具有明显得益处,那么两者间的作用也就非常微弱,靠这种自然步调来争夺话语权,完全是没有可能性。
毕竟人家这两者都比我们强多了,除非他们整个文明都不思进取,以后就躺在功劳簿上不动,只是这种情况非常小。
本来他还想通过这种重大发现,给天问大学本土学者增加学术地位,毕竟如果能够拿到一个诺贝尔奖,对于国内学术界具有巨大的鼓舞作用。
也许能够通过拿到国际顶级大奖,来改变国内的学术氛围,让追求科学真理,成为很多人的毕生梦想,注重科研的学术氛围也就建立起来了。
只是天不遂人愿,赵一这个愿望就落空了。
其实除了这个目的不能达到外,赵一倒是没有其他损失,他们不承认其实也没有关系,反正他旗下的企业还是会加大在石墨烯领域的研究力度。
从这个方面来说,其实对赵一的好处更大。
因为他旗下的企业能够提前很长时间研究石墨烯,等外界发现石墨烯的特殊性时,他们已经建立起了一大堆专利池,拥有一大堆研究成果。
到时候,凭借技术领先优势,和石墨烯的优异性能表现,甚至还能够给他旗下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但是,这其实并不是赵一想要的,他旗下企业想要在石墨烯领域取得领先优势,其实完全没必要打这个时间差,只需要他参与,分分钟就可以取得重大突破。
而且石墨烯材料想要获得巨大的发展,还需要纳米技术取得巨大的发展,纳米技术虽然提出来很早,但是发展速度则是相当有限,至少在80年代是如此。
有了现实技术桎梏,即使现在就让全世界知道了石墨烯,这种逆天材料,也无法立即将石墨烯投入到商业应用之中。
所以赵一还是非常在乎,通过获得国际物理大奖,来增加国内学术成就,这虽然不能够带来短期利益,但是却可以获得长期而深远的意义。
通过这件事情,赵一也意识到国内和欧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科学话语权差距,如果国内想要取得经济和科技的巨大提升,科学话语权就是未来必争之地。
虽然赵一旗下的企业纷纷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大部分企业都做到了世界500强,而且还是相当靠前的位置。
但是他们毕竟是聚焦于技术应用领域,在基础理论方面的建树并不高,即使有很重大的基础理论发现,也因为具有很高的技术实用性,而选择暂时隐瞒。
像青农生物实验室和基石材料公司,这两家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投入的资金规模其实也相当可观,再加上赵一提供的技术理论支持,他们手里其实有一大批基础理论研究成果。
例如青农生物实验室,就握有大量的生物基因技术,如果公布出去,绝对会在世界生物领域造成12级大地震,将世界生物技术往前发展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而基石材料公司,虽然在国际上知名度不高,但是却是赵一旗下企业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研发新技术的基石,为这些企业提供他们想要的各种材料。
基石材料公司之所以能够在短短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成就,除了赵一提供的特殊材料配方之外,就是当初赵一提供的计算材料技术理论。
高水平的计算材料技术理论,让原本靠碰运气的材料研究,变得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预测性,不再像之前那样,都是靠猜、靠想象、靠运气、靠堆时间来进行研究。
凭借这种可计算、可预测的材料研究理论,再配合超级计算机提供的模拟材料研究,让基石材料公司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研发出来新型材料,满足兄弟企业的研发需求。
如果这些技术都撰写论文发表,肯定会获得无数的奖项,但是赵一并不想这么便宜别人,所以就将这些技术都进行了保密处理,除非到了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公开一部分。
就如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了推进该计划的顺利进行,青农生物实验室就不得不公布关于一些基因测序等方面的技术,好在这些技术都是比较基础的,无法短时间内产生经济利益。
唯一有应用前景的,也就是基因鉴定方面的,但是如果真要从事这方面的商业化,就需要给青农生物实验室交专利费用。
所以想要国内科学获得良性、快速的发展,还需要其他科学家来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往往不够成熟,无法立即产生经济价值,而且还需要商业机构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后续研究。
这种科学发现和技术成就,非常适合发表科学论文,而不是赵一旗下的那些理论和实现已经相当成熟的技术了,这么做和资敌有什么区别。
更主要的是,赵一旗下的企业群,在很多方面已经实现了内循环,不需要通过向外出售先进技术产品,来收获商业利益。
例如青农生物实验室研发的各种新型基因植物品种,因为有百味食品公司的存在,完全不需要将这些植株种子卖给其他公司,就可以实现商业价值。
后续的家畜改良产品,依然是如此,这些研究成果,完全可以卖给天玑农牧公司,让他他们去实现最终商业利益,而且还不担心泄密的问题。
这就是赵一认为比较难办的地方。
而且一个现实问题是,国内即使获得了较多的国际科学大奖,也无法掌握科学话语权,最终的科学成果大部分还是被掌握科学话语权的国家给夺走了。
道理非常简单,我国的科学发现想要被世人所知,就必须发表在国际知名科学杂志期刊上面,那么也就必须使用他们的语言来撰写。
这看似没什么关系,其实里面问题大了,全世界的科学界,都需要学习这种语言,不然就无法获得最新的科技信息,成为闭门造车,最终肯定会在科学研究上面落伍。
而学习另外一种语言,肯定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并不是所有有科学天赋的人同时具有很高的语言天赋,这个困境就很容易埋没科学天赋不错的人才。
最简单的例子,即使我国为了获得西方技术,就必须要学生从小开始学习英语,而且英语在学习当中占据的比重非常大,不管是时间占据比例还是分数占据比例都很大。
这就造成英语水平不怎么样,但是科学天赋很不错的学生,在高考当中,就明显占据劣势,最后只能到一些普通的大学去上学,而和顶级院校无缘。
其实国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民间也经常喊要减少英语分数的比例,但是依然无法改变这种现状。
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科学话语权,为了获得最新科学研究信息,就必须要学习别人的语言。
如果在语言方面不过关,即使你目前具有很好的科学天赋,你也会与世界科学前沿脱节,无法立即获得科学界的第一手资料,也就无法第一时间展开研究。
所以大量科学研究成果都是使用别人的语言撰写,对于非这种语言的国家的研究人员来说,其实是灾难性的。
很简单,具备很好研究素养和语言素养的人才,毕竟只是少数,而大部分研究人员,往往只是在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天赋,而这些人由于语言障碍,很容易在科学研究上面脱节。
即使没有脱节,也需要国内那批既懂语言又懂科学的顶尖人才来翻译过来,这中间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无形中提高了科研成本。
想到这里,赵一为他自己之前的想法,感到有点幼稚,获得几个大奖有怎么样?仅仅只是提高民族自豪感而已,短期内打了几针兴奋剂,长远看,作用不大。
所以赵一必须把自己的精力和目标,放在争夺科学话语权上面,只有将科学话语权争夺过来了,才能证明我国真正成为了科技大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
不然,最终也只是在别人后面拾人牙慧,对我国技术创新非常不利,甚至是便宜了别人,苦了自己。
看见赵一坐在那里,久久不说话,石高林教授小声喊了几句,见没有反应,随用手碰了他一下,将他从这些思绪里面拉回来。
“不好意思,刚才想起来一些东西,既然已经是这种结果了,我们也不用太强求,反正这种重大发现,他们不在乎,我们正好可以加进时间进行研究,这对我们反而是一件好事。
所以论文暂且放在你这边,等我做一些安排后,在将你的论文进行发表。”赵一说道。
虽然不知道赵一要做什么安排,石高林教授还是点了点头,同意赵一的安排,以他的知名度,完全拿《科学》杂志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被动的等待赵一的后续安排。
告别石高林教授,回到住所后,赵一就坐在沙发上,对后续计划进行研究,虽然说是争夺科学话语权,但是里面的难度则是相当大。
如果真的很简单的话,估计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国家,都想要争夺,就拿后世的日本,出了那么多诺贝尔奖得主,但是呢,他们在这方面也是无能为力。
而我国相比起日本,更加困难,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在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本就落后欧美,没有争夺科学话语权的实力基础。
二是我国文化和文明比较特殊,和欧美文化体系天然就有明显的差异,在争夺科学话语权的时候,遇到的困难要多得多,对抗程度也会大很多。
所以想要争夺话语权,首先不能够使用特别激烈的手段,不然会造成两种文明的对抗,对世界局势带来变数。
其次就是不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获得一些效果,因为科学话语权和科技研究是相辅相成的。
有了科学话语权,必定能够加速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足够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必定能够加强科学话语权。
如果需要很长的时间布局,不能够在短期内对国内科学发展具有明显得益处,那么两者间的作用也就非常微弱,靠这种自然步调来争夺话语权,完全是没有可能性。
毕竟人家这两者都比我们强多了,除非他们整个文明都不思进取,以后就躺在功劳簿上不动,只是这种情况非常小。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之科技洪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科技洪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