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都选C
目录:日娱风云| 作者:树的孤独| 类别:都市言情
林海的选择自然有他的道理。
原因暂且不提,只见他旁若无人的调好琴,连好效果器和音箱,调整好音色效果,冲渡边点了点头,开始了他的表演。
林海选择的曲目是《Infinite》,是渡边香津美1971年录制的首张专辑中的作品,他这么选,也有致敬的意思。
林海弹得很放松。虽然穿越令他的年龄发生了变化,但是多年苦练形成的肌肉记忆并未消失,反而因为身体变年轻了,在处理复杂乐句的时候,比前世更加轻松自然。
大岛晓美听过的爵士乐不多,她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林海的表现,非要说的话,那就是弹得真好。或许是反差太大,大岛晓美完全无法把眼前这个迷人的少年和昨晚的流浪汉联系到一起。
同样感到难以置信的还有川井宪次,只听了开头两个小节,他就意识到自己看走眼了。爵士乐不好弹,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而林海的表现无可挑剔,单论技术,和他比起来也毫不逊色。
这是个天才啊!川井在心中呐喊道。
然而随着乐曲推进,川井对林海的评价再度刷新——什么天才?这分明就是个妖孽!
乐曲过半,林海逐渐跳出原曲框架,加入了大量摇滚和电子舞曲的元素,相当于即兴创作了一首全新的音乐作品。
这就厉害了。要知道即兴演奏的最大难点不是技术,而在于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和把握,这考验的是乐手的整体性思维。
能够轻松驾驭即兴演奏,意味着林海正在从表演者向创作者转变!
……
一曲弹完,林海放下吉他,向三人鞠躬致意。
“非常精彩!”渡边一边鼓掌,一边夸奖道:“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远不如你!”
“多谢夸奖,愧不敢当!”
林海感到受宠若惊,他清楚自己的表演还存在很多不足,渡边这么说,客气成分居多。不管怎样,能得到大师的肯定,林海还是发自内心的感到高兴,然而渡边仿佛还嫌不够,紧接着说道:“这周日我有一场演出,你有没有兴趣来客串?”
……
天色渐暗,谢绝了晚餐邀请,大岛晓美和林海离开了渡边宅。
出门行至无人处,大岛晓美一把揽住林海的脖子。
“哈哈,今天真是赚大了!”
大岛晓美明显有点兴奋过度,没办法,能和渡边香津美同台献艺,这对任何一个乐坛新人来说都称得上梦幻开局!
不管渡边是出于提携还是报答,林海都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唯一的问题是时间。
林海皱眉道:“后天的演出,只有一天的准备时间……”
“怕什么,渡边先生不是说了吗,只是一首曲子,认真练习没问题的。”大岛晓美倒是信心十足,“我不懂爵士,但我觉得你只要拿出今天的状态,绝对会让观众们大吃一惊!”
林海被她的自信感染,眉头舒展开来,也对,谁会过分苛责一个少年呢?
丢掉心理包袱,林海的情绪跟着高涨起来。
今天果然不虚此行,不但获得了和渡边大师同台的机会,还收获一把好琴。
没错,渡边把那把Suhr电吉他送给了他。
“早知道他会送你吉他,你真该选把大G。”大岛晓美替林海感到惋惜。
林海笑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另外,正因为猜到他最后会送给我,我才特意选了这把吉他。”
“这琴很好?”大岛晓美一愣,“以前没听说过这个牌子。”
“这是今年刚成立的新品牌,渡边先生手里这把,应该是制琴师特意制作的纪念款……”
林海一脸得意。Suhr是由前Fender公司的顶级制琴师John-Suh创立的品牌,定位高端,价格感人,在未来,同档的Suhr并不比大G便宜,更何况这把琴还是把初代定制琴,过二十年,换套“两居室”妥妥的。
听完林海的解释,大岛晓美揉着林海的脑袋说道:“真不知道你的脑袋是怎么长的,你怎么懂这么多?”
……
回家路上,大岛晓美一直处于亢奋状态,车开的风风火火,让坐在副驾位置上的林海心惊肉跳。
大岛晓美自己的收获同样不小,尽管渡边没有报销那一百万円,但是认真询问了她的职业,看他若有所思的样子,想必会以其他方式作出补偿。
当然,在林海看来,今天最大的收获不是上面说的这些,而是意外结识了川井宪次——这家伙向来以人脉广、人缘好著称,且不限于音乐界,若能和他搞好关系,对林海的未来发展有着莫大的好处。
……
第二天,林海没有出门,临时抱佛脚的抱着吉他找了一天感觉,好在渡边没有限定曲目,不然时间还真不够。
大岛晓美也没闲着,从早晨起电话就打个不停,努力发动自己的人脉,帮林海解决身份问题。
“我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
吃午饭时,大岛晓美说起联系的结果。
只是办理户籍证明书并不难,难得是伪造过往经历。
大岛晓美给林海设计的身份是山形县一家保育院长大的孤儿。
那家保育院已经倒闭,除非有心人花大力气调查,否则被拆穿的几率很小。除此之外,林海“曾经就读”的小学和初中也已经关门,大岛晓美的朋友称可以搞定学业证明,但是恐怕经不起有心人推敲。
“我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大岛晓美有些无奈。
“已经很好了。”
林海挺知足,至少乍一听不是漏洞百出。他很清楚,哪怕编的再好,假的终究是假的,迟早有一天会露馅,更何况他打算成为偶像,闪光灯下可藏不住多少秘密。
能瞒一天是一天吧。
林海心想,偷渡不是多大罪名,只要拥有无法被忽视的影响力,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对了,”大岛晓美突然想起般,随口说道:“渡边先生的经纪人刚才打电话来,我跟她说你的名字是Hayashi-Kai,Rin-Kai是你的艺名,她的建议是直接用英文名Kai……”
说者有意,听者有心。
林海知道大岛晓美打算模糊他的“中国血统”,之所以选择这种委婉的说辞,大约是怕伤害他的自尊。林海表示她想多了,他不是玻璃心,血脉也不是区区姓名能够改变的,再说他也没打算隐瞒太久,只是这些话没必要和对方说。
……
次日一早,林海和大岛晓美早早来到了位于赤坂的三得利音乐厅。
这座音乐厅是在著名指挥家卡拉扬的协助下,由三得利集团出资兴建,是东京第一座现代音乐厅,也是亚洲最顶级的音乐殿堂。
林海穿过正在施工的“卡拉扬广场”,来到音乐厅的正门前,心中充满了感慨。
就在三天前,他还在街头流浪,几乎沦落到工地搬砖的地步,现在却即将登上亚洲最顶级的舞台,这是他做梦也想不到的。
……
提到日本音乐,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动漫歌曲,事实上日本的音乐产业非常发达,即使在二十年后,依然稳坐亚洲老大的宝座。
这是由历史和大环境决定的。
在十九世纪中叶,也就是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开始在全国开办“西洋音乐课程”,号召学习乐理乐谱,并鼓励人民采用西洋乐器创作音乐。
到了二十世纪初,爵士乐开始在美国黑人中流行,同一时期,日本人也开始了模仿、学习和融合创造。可以说,日本的爵士乐和美国基本上是同步发展的,论氛围和乐迷数量,甚至还要超过美国。
这也和教育界对音乐的重视密不可分。
日本从小学开始就有各种音乐“部活”,常见的如吹奏乐、轻音、管弦乐和爵士乐等,演出机会更是多如牛毛,有些学生团体的水平甚至不逊于职业乐团。
家庭教育方面。在日本经济最繁荣的八十年代,家庭钢琴拥有量一度达到20%,而直到林海穿越前夕,中国家庭的钢琴拥有量也才不过0.5%,追了四十年,仍有四十倍差距。
林海上辈子刚到日本的时候,感受到的就是这种“令人绝望的差距”——
论技术,他闭门苦练的时候,人家在跟团表演,仅仅乐队配合上就差了好多;论眼界,在这个唱片年销量超过四亿张的国度,很多小学生脑袋里的“曲库”都比他庞大。
更可怕的是音乐理念上的差距——或者说差异更准确。
有人说过这样的话:日本擅长作曲,中国擅长作词——姑且不说这算不算脸上贴金,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
中国词美,那是因为汉语特有的音韵和节奏感决定的,日语只有5个元音,汉语则有10个,韵母更是高达22个,使得汉语天然具备音乐之美。
但是,现代音乐源于西方古典乐,是建立在“作曲”之上的,“词”只是“曲”的辅助表达,两者地位并不等同。
说白了,古典乐对欣赏者的要求太高,时间又太长,普通人既听不懂也坐不住——毕竟不是谁都能从德彪西的音乐中听出光谱效应——为了迎合他们,音乐家给乐曲加上“备注”,同时缩短时长,渐渐形成了现代流行乐。
……
其实这都是中国人玩剩下的。
从汉乐府到宋词,同样是先有曲后有词,同样是从庙堂走向市井,同样在结构和时长上做出了妥协,实际上到了宋代,已经形成了庞大的流行乐市场,甚至催生出“明星效应”和“粉丝经济”。
可惜,当时没有版权制度,翻唱又比作曲容易,于是词人火了,乐师凉了。再加上战争等多方面原因,中国音乐就此走向没落。
更要命的是,后人从那段历史中学到了两条“宝贵经验”——
第一,翻唱是个好东西。
第二,作曲是什么东西?
所以看看现代华语乐坛,不管你承不承认,写词的就是比作曲的风光。
如果说中国音乐是锅汤,至少一半的词人是老鼠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某“梦”——我管你曲子是什么意思,反正普通人听不懂,统统抒情散文走起您呐!
你以为这是小事?
这就像给练习题附上了错误答案,毁掉你的所有问题,然后告诉你——都选C!
原因暂且不提,只见他旁若无人的调好琴,连好效果器和音箱,调整好音色效果,冲渡边点了点头,开始了他的表演。
林海选择的曲目是《Infinite》,是渡边香津美1971年录制的首张专辑中的作品,他这么选,也有致敬的意思。
林海弹得很放松。虽然穿越令他的年龄发生了变化,但是多年苦练形成的肌肉记忆并未消失,反而因为身体变年轻了,在处理复杂乐句的时候,比前世更加轻松自然。
大岛晓美听过的爵士乐不多,她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林海的表现,非要说的话,那就是弹得真好。或许是反差太大,大岛晓美完全无法把眼前这个迷人的少年和昨晚的流浪汉联系到一起。
同样感到难以置信的还有川井宪次,只听了开头两个小节,他就意识到自己看走眼了。爵士乐不好弹,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而林海的表现无可挑剔,单论技术,和他比起来也毫不逊色。
这是个天才啊!川井在心中呐喊道。
然而随着乐曲推进,川井对林海的评价再度刷新——什么天才?这分明就是个妖孽!
乐曲过半,林海逐渐跳出原曲框架,加入了大量摇滚和电子舞曲的元素,相当于即兴创作了一首全新的音乐作品。
这就厉害了。要知道即兴演奏的最大难点不是技术,而在于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和把握,这考验的是乐手的整体性思维。
能够轻松驾驭即兴演奏,意味着林海正在从表演者向创作者转变!
……
一曲弹完,林海放下吉他,向三人鞠躬致意。
“非常精彩!”渡边一边鼓掌,一边夸奖道:“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远不如你!”
“多谢夸奖,愧不敢当!”
林海感到受宠若惊,他清楚自己的表演还存在很多不足,渡边这么说,客气成分居多。不管怎样,能得到大师的肯定,林海还是发自内心的感到高兴,然而渡边仿佛还嫌不够,紧接着说道:“这周日我有一场演出,你有没有兴趣来客串?”
……
天色渐暗,谢绝了晚餐邀请,大岛晓美和林海离开了渡边宅。
出门行至无人处,大岛晓美一把揽住林海的脖子。
“哈哈,今天真是赚大了!”
大岛晓美明显有点兴奋过度,没办法,能和渡边香津美同台献艺,这对任何一个乐坛新人来说都称得上梦幻开局!
不管渡边是出于提携还是报答,林海都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唯一的问题是时间。
林海皱眉道:“后天的演出,只有一天的准备时间……”
“怕什么,渡边先生不是说了吗,只是一首曲子,认真练习没问题的。”大岛晓美倒是信心十足,“我不懂爵士,但我觉得你只要拿出今天的状态,绝对会让观众们大吃一惊!”
林海被她的自信感染,眉头舒展开来,也对,谁会过分苛责一个少年呢?
丢掉心理包袱,林海的情绪跟着高涨起来。
今天果然不虚此行,不但获得了和渡边大师同台的机会,还收获一把好琴。
没错,渡边把那把Suhr电吉他送给了他。
“早知道他会送你吉他,你真该选把大G。”大岛晓美替林海感到惋惜。
林海笑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另外,正因为猜到他最后会送给我,我才特意选了这把吉他。”
“这琴很好?”大岛晓美一愣,“以前没听说过这个牌子。”
“这是今年刚成立的新品牌,渡边先生手里这把,应该是制琴师特意制作的纪念款……”
林海一脸得意。Suhr是由前Fender公司的顶级制琴师John-Suh创立的品牌,定位高端,价格感人,在未来,同档的Suhr并不比大G便宜,更何况这把琴还是把初代定制琴,过二十年,换套“两居室”妥妥的。
听完林海的解释,大岛晓美揉着林海的脑袋说道:“真不知道你的脑袋是怎么长的,你怎么懂这么多?”
……
回家路上,大岛晓美一直处于亢奋状态,车开的风风火火,让坐在副驾位置上的林海心惊肉跳。
大岛晓美自己的收获同样不小,尽管渡边没有报销那一百万円,但是认真询问了她的职业,看他若有所思的样子,想必会以其他方式作出补偿。
当然,在林海看来,今天最大的收获不是上面说的这些,而是意外结识了川井宪次——这家伙向来以人脉广、人缘好著称,且不限于音乐界,若能和他搞好关系,对林海的未来发展有着莫大的好处。
……
第二天,林海没有出门,临时抱佛脚的抱着吉他找了一天感觉,好在渡边没有限定曲目,不然时间还真不够。
大岛晓美也没闲着,从早晨起电话就打个不停,努力发动自己的人脉,帮林海解决身份问题。
“我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
吃午饭时,大岛晓美说起联系的结果。
只是办理户籍证明书并不难,难得是伪造过往经历。
大岛晓美给林海设计的身份是山形县一家保育院长大的孤儿。
那家保育院已经倒闭,除非有心人花大力气调查,否则被拆穿的几率很小。除此之外,林海“曾经就读”的小学和初中也已经关门,大岛晓美的朋友称可以搞定学业证明,但是恐怕经不起有心人推敲。
“我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大岛晓美有些无奈。
“已经很好了。”
林海挺知足,至少乍一听不是漏洞百出。他很清楚,哪怕编的再好,假的终究是假的,迟早有一天会露馅,更何况他打算成为偶像,闪光灯下可藏不住多少秘密。
能瞒一天是一天吧。
林海心想,偷渡不是多大罪名,只要拥有无法被忽视的影响力,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对了,”大岛晓美突然想起般,随口说道:“渡边先生的经纪人刚才打电话来,我跟她说你的名字是Hayashi-Kai,Rin-Kai是你的艺名,她的建议是直接用英文名Kai……”
说者有意,听者有心。
林海知道大岛晓美打算模糊他的“中国血统”,之所以选择这种委婉的说辞,大约是怕伤害他的自尊。林海表示她想多了,他不是玻璃心,血脉也不是区区姓名能够改变的,再说他也没打算隐瞒太久,只是这些话没必要和对方说。
……
次日一早,林海和大岛晓美早早来到了位于赤坂的三得利音乐厅。
这座音乐厅是在著名指挥家卡拉扬的协助下,由三得利集团出资兴建,是东京第一座现代音乐厅,也是亚洲最顶级的音乐殿堂。
林海穿过正在施工的“卡拉扬广场”,来到音乐厅的正门前,心中充满了感慨。
就在三天前,他还在街头流浪,几乎沦落到工地搬砖的地步,现在却即将登上亚洲最顶级的舞台,这是他做梦也想不到的。
……
提到日本音乐,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动漫歌曲,事实上日本的音乐产业非常发达,即使在二十年后,依然稳坐亚洲老大的宝座。
这是由历史和大环境决定的。
在十九世纪中叶,也就是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开始在全国开办“西洋音乐课程”,号召学习乐理乐谱,并鼓励人民采用西洋乐器创作音乐。
到了二十世纪初,爵士乐开始在美国黑人中流行,同一时期,日本人也开始了模仿、学习和融合创造。可以说,日本的爵士乐和美国基本上是同步发展的,论氛围和乐迷数量,甚至还要超过美国。
这也和教育界对音乐的重视密不可分。
日本从小学开始就有各种音乐“部活”,常见的如吹奏乐、轻音、管弦乐和爵士乐等,演出机会更是多如牛毛,有些学生团体的水平甚至不逊于职业乐团。
家庭教育方面。在日本经济最繁荣的八十年代,家庭钢琴拥有量一度达到20%,而直到林海穿越前夕,中国家庭的钢琴拥有量也才不过0.5%,追了四十年,仍有四十倍差距。
林海上辈子刚到日本的时候,感受到的就是这种“令人绝望的差距”——
论技术,他闭门苦练的时候,人家在跟团表演,仅仅乐队配合上就差了好多;论眼界,在这个唱片年销量超过四亿张的国度,很多小学生脑袋里的“曲库”都比他庞大。
更可怕的是音乐理念上的差距——或者说差异更准确。
有人说过这样的话:日本擅长作曲,中国擅长作词——姑且不说这算不算脸上贴金,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
中国词美,那是因为汉语特有的音韵和节奏感决定的,日语只有5个元音,汉语则有10个,韵母更是高达22个,使得汉语天然具备音乐之美。
但是,现代音乐源于西方古典乐,是建立在“作曲”之上的,“词”只是“曲”的辅助表达,两者地位并不等同。
说白了,古典乐对欣赏者的要求太高,时间又太长,普通人既听不懂也坐不住——毕竟不是谁都能从德彪西的音乐中听出光谱效应——为了迎合他们,音乐家给乐曲加上“备注”,同时缩短时长,渐渐形成了现代流行乐。
……
其实这都是中国人玩剩下的。
从汉乐府到宋词,同样是先有曲后有词,同样是从庙堂走向市井,同样在结构和时长上做出了妥协,实际上到了宋代,已经形成了庞大的流行乐市场,甚至催生出“明星效应”和“粉丝经济”。
可惜,当时没有版权制度,翻唱又比作曲容易,于是词人火了,乐师凉了。再加上战争等多方面原因,中国音乐就此走向没落。
更要命的是,后人从那段历史中学到了两条“宝贵经验”——
第一,翻唱是个好东西。
第二,作曲是什么东西?
所以看看现代华语乐坛,不管你承不承认,写词的就是比作曲的风光。
如果说中国音乐是锅汤,至少一半的词人是老鼠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某“梦”——我管你曲子是什么意思,反正普通人听不懂,统统抒情散文走起您呐!
你以为这是小事?
这就像给练习题附上了错误答案,毁掉你的所有问题,然后告诉你——都选C!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日娱风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日娱风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