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1991从芯开始 正文 第719章 削平山头

正文 第719章 削平山头

目录:1991从芯开始| 作者:三分糊涂| 类别:都市言情

    “远芯扎根于省城,崛起于大陆,着眼于世界,随着业务的扩张和发展,我们确实蒸蒸日上。但我觉得……我们需要看向表象之外。”

    陈静说得很慢,似乎在很认真地斟酌着语句。

    众人脸上的表情也都严肃了起来,都等着她的下一句。

    “自从老段负责企业的日常事务后,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深入基层和一线,包括企业,也包括科研。”陈静视线绕过众人一圈,最终停在苏远山脸上,沉默两秒后,很认真地道:“我有一种感觉,远芯在整体上,是排外的。”

    苏远山眉毛慢慢锁了起来,随后他望向卡特。

    卡特的表情十分严肃,此时见苏远山看他,他便马上猜到了苏远山的意图——他就是个实打实的老外,如果远芯是排外的,那么他是一定能够感觉到的。

    不止苏远山,所有人的目光也都望向了卡特。

    这时,田耀明左右看了一眼,突然笑道:“陈总,我觉得咱们没那么排外吧?卡特不是和咱们处得很好?而且我们和海外企业的合作团队也相处得很融洽。”

    陈静看了田耀明一眼,只是笑了笑,没有反驳,继而也望向卡特。

    “卡特,说说你的感觉。”苏远山突然也展颜一笑,冲卡特道。

    “嗯……怎么说呢。”卡特也笑了起来,但随即就开始了沉吟。

    数秒后,他轻轻地呼了口气:“我用英语回答吧。”

    “在有中方和西方人员的团队中,我确实感觉到了配合并不如单纯一方人员的团队那样密切。我对此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是源自习俗和文化上的差异。”

    顿了顿,卡特继续道:“现代企业,对企业或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期待,一般分成合作与竞争这两种。合作,需要团队成员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以团队的模式去挑战业绩。这样的优点是,可以让员工拥有极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提高整体的效率。”

    “竞争,则团队成员每个个体执行的都是可量化的任务,实行优胜略汰的法则。这样的优点是,可以激发员工的潜力,长期地保持企业的竞争力,且个体的离职不会影响到整体的利益。”

    “远芯采取的是团队合作模式,因此,更需要团队成员融合在一起。”

    等卡特说完,苏远山也明白了为什么他要用英文说了——卡特的普通话口语还不足以让他表达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思想。

    企业管理,归根到底还是人际管理。

    很显然,卡特是认同了陈静的意思,即便他给中西方员工之间的关系找了一个习俗和文化差异的借口。

    陈静见卡特认可自己的看法,她便重新望向苏远山:“远芯要走向国际化,除了要有国际化的野心,产品,技术,管理方式之外……对于员工和人才,也要着眼于世界。”

    “去年我走了一圈俄国和欧洲,俄国的研发中心已经修建完毕,英国的研发中心马上也要完工,今年就要正式投入运行中。如果按照既有的路线,这两个研发中心,最多也就只是一个为我们提供技术的研发小组罢了——还是外包的。”

    苏远山慢慢点头:“然后呢?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海外的研发中心,也要纳入远芯的体系之中,且承担起人才交流的任务——譬如,远芯完全可以派遣研发人员与海外研发中心的研发人员进行交换。这样一来可以打破思维定势,二来……”

    陈静说着深深地吸了口气:“也可以避免山头主义的崛起。”

    “远芯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就不应该把目光只放在大陆,放在电科,放在国内那几所高校里——她天然就应该成为全世界优秀人才的向往和汇聚之地。”

    听陈静一口气说完,所有人都默不作声。

    “山头主义”这四个字,终于还是被陈静在执行董事会上正式提了出来。

    嗯……这也正常。

    段勇平自从接任ceo,全面负责行政和日常管理业务后,陈静的工作重心就转向了企业战略方向,以及人事管理方向——他们二人的关系,颇有点像书记与政府首脑。

    因此,陈静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观察思考远芯的组织架构和人事关系。

    远芯的山头主义,一直都有,也一直都被压制着——准确地说,是被苏远山用强大的个人影响力压制着的。

    但即便苏远山的个人影响力再强,依旧无法影响到整个远芯的各个角落。

    在注重“关系”的国内,电科的毕业生天然就拥有了更高的起点和优待——随着远芯愈是强大,这种情况就越是随处可见,无法摆脱。

    陈静甚至可以预见,今后远芯将会形成一个以电科毕业生为主的庞大利益网络,就算在座的几位大佬有心想要撕开这张网,也会因为关系太复杂,而不得不选择放弃。

    沉默之后,所有人都望向苏远山。

    目前远芯里面,电科帮最大的山头就是他了。

    苏远山的眉毛拧成了一团。

    片刻后,他缓缓呼气:“我同意。但怎么解决?大家有思路没?”

    席小丁看了一眼身边的秦为民,又望向苏远山,试探地道:“要不,从今年开始,对电科的毕业生提高入职要求?”

    田耀明马上道:“这个是不是有点过了?我觉得一视同仁就好。老秦你说呢?”

    “嗯……”

    秦为民也和苏远山一样,在听到陈静分析后就开始眉头深锁。

    他作为苏远山的师兄,比任何人都清楚苏远山心中其实一直都在担心电科帮“坐大”,但让人有些无法言说的是,他们几个坐在那里不动,就是山头。

    远芯是由“借”几十号电科的研究生起家的,那些人目前也都成了远芯的中坚力量。

    他们也是山头。

    而如今苏星河教授当了电科校长。

    那更是一座珠穆朗玛峰一般的山头!

    ——即便每一座山头都不说话,但依旧可以影响到下面员工的想法和行为。

    “提高入职要求吧。”秦为民看着苏远山,轻轻地叹了口气:“确实,陈总说得对。远芯不能是电科的远芯,甚至远芯都不能仅仅只是我们国家的远芯……她应该是一家世界级的企业,只是碰巧总部建在省城。”

    听到秦为民都这么说了,段勇平在一旁不留痕迹地松了口气,笑道:“要不这样,如果提高入职要求的话,对电科的毕业生未免太不公平了。我们设定一个入职比例好了……”

    “嗯,这个可以。”陈静点了点头,迅速在笔记本上写了几笔后又望向张汝金:“张博士,德远那边虽然不在远芯体系,但我也提醒一下,在德远,岛上的工程师抱团现象很严重……”

    张汝金慢慢点头。

    他也是,听到陈静说到山头主义的时候就马上想到了德远——因为他本身就是岛上的人,再加上这些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地在岛上挖晶圆厂的工程师们,使得如今整个德远有一半员工都来自岛上。

    或许是因为远离家乡,使得岛上工程师集体抱团的现象更加严重。

    张汝金轻轻叹了口气:“我回去和老梁他们讨论一下看怎么解决,这确实是个问题。”

    “那人才交流呢?”陈静又望向苏远山。

    “我也同意。”苏远山马上点头,顿了顿,他望向席小丁和秦为民等人:“我不是妄自菲薄,但我还是得说一句,我们目前的员工,确实还是需要多交流学习,如果只是一味地在远芯的技术框架之内发展,那么这无异于近亲繁殖,对远芯的百年大计是不利的。”

    当初他费尽心思也要让索尼和苹果派团队入驻远芯,为的就是让远芯在与这些海外团队的交流与合作中打破技术基因的桎梏,实现技术思维的突破。

    陈静迅速又记下几笔。

    “好了,此议题告一段落,下一个议题谁来?”

    苏远山见陈静没有继续发言的意思,开始继续主持会议。

    “我……有个不成熟的建议。”

    坐在苏远山对面的朱元新举起了手。

    “嗯,老朱你说。”苏远山握着笔,放到笔记本上。

    自从朱元新进入执行董事会之后,表现便一直让苏远山很满意,他也知道朱元新这人一般不轻易提方案,但只要一提,便绝对不是无的放矢。

    譬如摄像头和监控系统,如今便已经成立了事业部门,开展了正式的经营活动。然后车载导航系统也与省测绘局完成了地图的电子化合作,不日就能在国内上线试运行。

    至于国外业务,则是与一家叫司康丽的企业进行的合作,目前进展也比较顺利。

    而且上次苏远山让段勇平带给朱元新关于行车记录的设计,朱元新也理解得很好,表示最迟半年就能搞定。

    毫无疑问,朱元新是一个拥有眼光和强大执行力的优秀产品经理。

    这次他又有“不成熟的建议”,自然就值得让人期待了。

    “去年我了解了一下国内家电行业的现状,发现……咱们国内的家电行业,一言难尽。”朱元新边说边摇头,笑了起来:“我觉得,要是咱们进入家电领域,那帮人谁挡得住?还不得杀疯了?”

    所有人:“……”

    “不好吧?”席小丁率先反对:“我们是一家半导体企业,跑去做家电……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了?”

    “所以我才说不成熟嘛。”朱元新呵呵笑道:“席总……我和京东方的老王聊过几次,他们去年拿到国家扶持后一直在搞液晶的产能扩大,也和几家电视企业展开了合作,但进度推进得不快。”

    “从根本上,还是国内家电企业普遍不重视技术,或者说,不重视液晶技术所导致的。而且就算我们不搞家电,我们也可以作为技术提供商,从而推动液晶面板的普及,对吧。”

    席小丁闻言后不置可否,而是看了苏远山一眼。

    只见苏远山再次皱起了眉。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1991从芯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1991从芯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