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三十一章 开海禁之论
目录:逆袭大清| 作者:圣灵之地| 类别:历史军事
“国库没钱,那是你户部的事,关我兵部什么事?按你这么说,我兵部要是有烦恼事,也可以直接丢给你户部喽。”舒穆禄.舒赫德说道。
“舒赫德,你这话说得不是强词夺理?我户部之所以会没钱,还不是因为你兵部无能。你兵部要是有能力把江南的赋税之地收下来,那我户部会没钱吗?”钮祜禄.阿里衮怒斥道。
“就是,兵部这么说话合理?”这时,户部侍郎等也附和起了钮祜禄.阿里衮的话来。
………
很快,朝堂上便喧吵了起来。
“好啦,都给朕闭嘴。”望着朝堂上闹哄哄的样子,乾隆怒气冲冲的喝骂道。
“奴才(臣)等有罪…”闻言,朝堂上的一众官员纷纷跪地告罪了起来。
“好了,都平身,朕要的不是你们有罪,是如何解决问题。”乾隆怒罢后说道。
“奴才(臣)等叩谢皇上恩典。”
………
“阿里衮,户部去年财务清算如何?”乾隆一脸冷漠的问道。
“回皇上,已经算出来了。由于南边诸省未能及时收得税收,故去年一年收得白银三千万两,实物无算。”钮祜禄.阿里衮对着乾隆施礼后回答道。
“但是去年战事不断,军费开销巨大,再加上各地守军的军费、朝廷运作的开支,皇室的花费以及八旗子弟养俸银子等等,朝廷去年一年非但没有结余,还从国库中拿了九百六十四万五千三百三十两的银子来做补贴”
“虽然朝廷如今暂时不用出兵去平定南边的短毛贼,但南边的大患却是不得防着。而西域跟缅甸的战事还未知何时可平,最近的四川又不太平,估计又得用兵平定。如果现在还要再加上出兵沙俄,国库要同时支撑这么多战线开销,又怎么可能支撑得住,那不很快就要见底了。”
“届时,朝廷还能去哪里拿出这么多的银子来当做军饷。没有了军饷,前线的军队还能有战斗力吗?边远地区还说可以缓缓,但是南边的短毛贼却是大患,如果没有国库钱粮支撑,那他们可是会杀到京城来的。”
虽说钮祜禄.阿里衮的话有些不中听,但是乾隆也是听了进去,只见他在环顾一番朝堂上的大臣们后问道:“户部尚书的话,诸位大人也听到了,对于朝廷如今的困难,诸位大人可有什么好的办法?”
朝堂上再次沉默一片。
“皇上,奴才以为,开源节流是如今的关键所在。”这时,只听见大臣群中有一个声音传来。乾隆望去,出列的是刚刚附和钮祜禄.阿里衮的户部侍郎石佳.赫纽。
“平身,说说你的看法。”乾隆说道。
“是,奴才叩谢皇上恩典。”说话间,石佳.赫纽便缓缓地站直了身子。
“皇上,开源者无非是想办法增加朝廷税赋。我大清朝今有百姓万万之众,若能每人派征一钱的银子,则朝廷便可快速获得一千万两的税赋,如此,便可大大缓解朝廷用钱紧缺之困扰。”
“虽然如今银价见涨,一两银子可换一千四百文铜板,如此算来,一钱银子也不过是一百四十文。而一个进城的务工的农民一天的工资便可达到①二百文甚至三百文,一百四十文不过是一个人半天的工薪。所以一人派征一钱的银子对百姓影响不会太大,却可以大大提高民间的生产效率,使得那些只想着懒惰的人赶紧找工作去做。”
“嗯,不错。还有其他没有。”乾隆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问道。
“奴才听闻,南边的短毛贼开放海上贸易,收获颇丰。我朝是否也可以开放海禁?然后加收海上贸易之税收充实国库收入?”石佳.赫纽紧惕的像着乾隆询问道。
“启禀圣上,臣六科给事中吴道清觉得赫纽大人之言有所不妥。”只见乾隆还在思索中时,却听见一个臣子站了出来反对了石佳.赫纽的话。
乾隆转过来人头望了一眼站出来的吴道清,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本朝自立朝以来一直禁海,乃至前明亦是如此。为何?盖因海上贸易时,我国百姓必有所买,而漂流而来之物多是昂贵之物。如一台洋钟,需白银一百多两,这足够六个相对富裕家庭一年的开销。一套琉璃盏,可售卖至数百两,价格之昂贵可想而知,我国流失出去的财富也就不言而喻。”
“我天朝上国,地大物博,要什么有什么,何必要流失这样的财富给海外蛮夷?开放海贸虽说可以收上来一些税,可是也必然造成民间财富流失。届时,朝廷在其他地方的税收也就少了。如此,税收也不过是左手到了右手去而已。”
“而且,如果因为朝廷要收一点的海贸税收就要流失我国财富去给他国,那还不如朝廷直接征收来得实在,还避免了国家财富流失。”
“嗯,吴大人所言在理,的确是开放不得。本朝立国以来乃至前明都禁海肯定是有它的道理。”只见在吴道清停顿之际,一些大臣就忍不住纷纷赞同起了吴道清的话来。
“就是,前明禁海都两百多年,难道前明之辈都会是蠢人吗?他们肯定也是明白这一点。我朝自世宗皇帝以来便实施禁海,除了战事外,估计也是看明白了这点。”
“……”
这时,吴道清轻瞄了下乾隆,只见他依旧没有做声,似乎示意他继续说下去的样子。
不过,却听见石佳.赫纽回击起吴道清说道:“吴大人所言或许有道理,但是你要知道海上贸易自然是有买必有卖。我们也可以卖东西给他们获得不错收益。不然你怎么解释短毛贼们在如此推崇海上贸易,并获得不错的税收?”
注①:相关资料可看回以前的章节,当然也可以自主百度搜寻,这里石佳.赫纽当然有忽悠乾隆的成分。一般只有木工之类的技术工才有一天两百多文的情况,平常工人多在七十文到一百二十文左右,当然还有更少的情况。而这些时候还是在相对和平的时候,碰上战乱时,这些工人的工价会更低。
“舒赫德,你这话说得不是强词夺理?我户部之所以会没钱,还不是因为你兵部无能。你兵部要是有能力把江南的赋税之地收下来,那我户部会没钱吗?”钮祜禄.阿里衮怒斥道。
“就是,兵部这么说话合理?”这时,户部侍郎等也附和起了钮祜禄.阿里衮的话来。
………
很快,朝堂上便喧吵了起来。
“好啦,都给朕闭嘴。”望着朝堂上闹哄哄的样子,乾隆怒气冲冲的喝骂道。
“奴才(臣)等有罪…”闻言,朝堂上的一众官员纷纷跪地告罪了起来。
“好了,都平身,朕要的不是你们有罪,是如何解决问题。”乾隆怒罢后说道。
“奴才(臣)等叩谢皇上恩典。”
………
“阿里衮,户部去年财务清算如何?”乾隆一脸冷漠的问道。
“回皇上,已经算出来了。由于南边诸省未能及时收得税收,故去年一年收得白银三千万两,实物无算。”钮祜禄.阿里衮对着乾隆施礼后回答道。
“但是去年战事不断,军费开销巨大,再加上各地守军的军费、朝廷运作的开支,皇室的花费以及八旗子弟养俸银子等等,朝廷去年一年非但没有结余,还从国库中拿了九百六十四万五千三百三十两的银子来做补贴”
“虽然朝廷如今暂时不用出兵去平定南边的短毛贼,但南边的大患却是不得防着。而西域跟缅甸的战事还未知何时可平,最近的四川又不太平,估计又得用兵平定。如果现在还要再加上出兵沙俄,国库要同时支撑这么多战线开销,又怎么可能支撑得住,那不很快就要见底了。”
“届时,朝廷还能去哪里拿出这么多的银子来当做军饷。没有了军饷,前线的军队还能有战斗力吗?边远地区还说可以缓缓,但是南边的短毛贼却是大患,如果没有国库钱粮支撑,那他们可是会杀到京城来的。”
虽说钮祜禄.阿里衮的话有些不中听,但是乾隆也是听了进去,只见他在环顾一番朝堂上的大臣们后问道:“户部尚书的话,诸位大人也听到了,对于朝廷如今的困难,诸位大人可有什么好的办法?”
朝堂上再次沉默一片。
“皇上,奴才以为,开源节流是如今的关键所在。”这时,只听见大臣群中有一个声音传来。乾隆望去,出列的是刚刚附和钮祜禄.阿里衮的户部侍郎石佳.赫纽。
“平身,说说你的看法。”乾隆说道。
“是,奴才叩谢皇上恩典。”说话间,石佳.赫纽便缓缓地站直了身子。
“皇上,开源者无非是想办法增加朝廷税赋。我大清朝今有百姓万万之众,若能每人派征一钱的银子,则朝廷便可快速获得一千万两的税赋,如此,便可大大缓解朝廷用钱紧缺之困扰。”
“虽然如今银价见涨,一两银子可换一千四百文铜板,如此算来,一钱银子也不过是一百四十文。而一个进城的务工的农民一天的工资便可达到①二百文甚至三百文,一百四十文不过是一个人半天的工薪。所以一人派征一钱的银子对百姓影响不会太大,却可以大大提高民间的生产效率,使得那些只想着懒惰的人赶紧找工作去做。”
“嗯,不错。还有其他没有。”乾隆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问道。
“奴才听闻,南边的短毛贼开放海上贸易,收获颇丰。我朝是否也可以开放海禁?然后加收海上贸易之税收充实国库收入?”石佳.赫纽紧惕的像着乾隆询问道。
“启禀圣上,臣六科给事中吴道清觉得赫纽大人之言有所不妥。”只见乾隆还在思索中时,却听见一个臣子站了出来反对了石佳.赫纽的话。
乾隆转过来人头望了一眼站出来的吴道清,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本朝自立朝以来一直禁海,乃至前明亦是如此。为何?盖因海上贸易时,我国百姓必有所买,而漂流而来之物多是昂贵之物。如一台洋钟,需白银一百多两,这足够六个相对富裕家庭一年的开销。一套琉璃盏,可售卖至数百两,价格之昂贵可想而知,我国流失出去的财富也就不言而喻。”
“我天朝上国,地大物博,要什么有什么,何必要流失这样的财富给海外蛮夷?开放海贸虽说可以收上来一些税,可是也必然造成民间财富流失。届时,朝廷在其他地方的税收也就少了。如此,税收也不过是左手到了右手去而已。”
“而且,如果因为朝廷要收一点的海贸税收就要流失我国财富去给他国,那还不如朝廷直接征收来得实在,还避免了国家财富流失。”
“嗯,吴大人所言在理,的确是开放不得。本朝立国以来乃至前明都禁海肯定是有它的道理。”只见在吴道清停顿之际,一些大臣就忍不住纷纷赞同起了吴道清的话来。
“就是,前明禁海都两百多年,难道前明之辈都会是蠢人吗?他们肯定也是明白这一点。我朝自世宗皇帝以来便实施禁海,除了战事外,估计也是看明白了这点。”
“……”
这时,吴道清轻瞄了下乾隆,只见他依旧没有做声,似乎示意他继续说下去的样子。
不过,却听见石佳.赫纽回击起吴道清说道:“吴大人所言或许有道理,但是你要知道海上贸易自然是有买必有卖。我们也可以卖东西给他们获得不错收益。不然你怎么解释短毛贼们在如此推崇海上贸易,并获得不错的税收?”
注①:相关资料可看回以前的章节,当然也可以自主百度搜寻,这里石佳.赫纽当然有忽悠乾隆的成分。一般只有木工之类的技术工才有一天两百多文的情况,平常工人多在七十文到一百二十文左右,当然还有更少的情况。而这些时候还是在相对和平的时候,碰上战乱时,这些工人的工价会更低。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逆袭大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逆袭大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